第10章 蓮花山大師
字數:8976 加入書籤
多傑一邊慢慢走著,一邊說:“隨便探索一下就行了,這地方也不大。”
我撇了撇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行吧,根據你們那幾個大法師的推算。
我雖然是個小螞蟻但就是剛好契合他們嘴裏這份因果。
我的存在可以引導你們找到佛國是吧?”
多傑雙手合十,回應道:“世間萬物皆有因果,你我相遇,共赴此地,皆是緣法。
大法師們看到你身上的因果線,與這佛國探尋之事相互交織,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挑了挑眉,暗道又開始擺高手譜了,繼續調侃:“按你說法,我是引路人,所以我說啥就是啥是吧?”
多傑微微點頭,平靜地說:“從因果的角度而言,可能你所引發的契機,對我們尋找佛國有著關鍵的作用。
所以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這樣說。”
我一聽他這麽說,故意刁難道:“那我現在說回去,不找了。
怎麽樣?”
心想多傑肯定會勸阻,沒想到他隻是溫和地說:“沒問題,一切隨心,若你真的決定回去。
我們也不強求,一切自有安排。”
我頓時無語了,這也太佛係了,直接不搭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我先歇會兒,喘口氣。”
我躺在地上,百無聊賴地看著冰洞頂上的脈絡。
突然一個念頭閃過,開口問道:“說到崗波神山,作為神山老大而言到底為啥這麽多人崇拜啊?”
達傑蹲在我邊上,接過話茬:“其實啊,岡波神山被眾人崇拜,更多是因為宗教意義吧。
從地理上看,它終年積雪的峰頂,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宛如神跡。
在藏傳佛教文化裏,它被視為世界的中心,是眾多宗教的聖地。
印度教、藏傳佛教等都認定這裏是神靈居住之所,無數信徒不遠萬裏前來轉山朝拜,以求獲得心靈的淨化與庇佑。”
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如此。
這時達傑又補充道:“但你可能不知道,還有一個說法,岡波神山其實並不是岡底斯山脈老大,真正的王者是國王峰普喜瓊。”
“普喜瓊神山?”我一下來了興趣。
“這名字聽起來挺陌生,快給我講講。”
達傑扣了扣腦殼繼續說道:“普喜瓊神山坐落於阿外地區的撒嘎縣與瘦巴縣交界區域,處於岡底斯山脈起始地段。
它海拔約6530米,以罕見的標準金字塔形狀示人。
兩邊45°的峰坡構成等邊三角形尖峰,氣勢非凡。
在當地傳說裏,普喜瓊與冷崗日情同兄弟,冷布崗日為“大臣的雪山”
普喜瓊則貴為“國王”。
從海拔高度來看,普喜瓊是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堪稱岡底斯之王。
相較之下,岡波神山雖不是海拔最高的山峰。
卻憑借深厚的宗教地位、獨特的地理意義、標誌性的山體特征以及曆史記載。
成為了岡底斯山脈最具代表性的神山。
而後又在曆史上,康熙朝《平定準噶爾方略》正式承認了它天下之中、江河之源的地位。”
我聽完達傑所說,忍不住說道:“看不出來啊,你還非常有文化!
一直以為你就是一個糙漢子而已,是我狗眼看人低,勢利眼了。”
達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是讀過大學的,當時村子裏隻有我一個人認真讀書。”
一陣閑聊以後,我心中的疑惑愈發濃烈,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崗波神山,真的跟佛國有關嗎?
確定那些大法師沒胡說吧?
如果真有,就說這冰洞吧,這麽堅固,就算工程隊進來也一時半會打不穿。
除非把整座山挖了。”
頓了頓繼續說道:“那佛國都和誰有關啊?
要傳教獲得好處,總會有一方勢力吧?”
我一連串拋出問題,目光在多傑和達傑臉上來回打量。
多傑和達傑都沉默了,他們眉頭緊鎖,似乎也被我的問題難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畢竟佛國是三大領主建立的,背後牽扯的勢力盤根錯節,錯綜複雜。
見他們不回答,我又追問:“我的意思就是說佛國的傳說頂部邏輯是啥,你們總該知道吧?
就是主角是誰!
最先開始是和哪路神仙有關啊,最厲害的又是誰?”
多傑和達傑對視一眼,隨後異口同聲地說道:“蓮花山大師!”
“蓮花山大師?”我滿臉疑惑,這個名字我從未聽聞,“這又是哪位大神?”
達傑清了清嗓子,說道:“蓮花山大師是藏傳佛教的開山祖師,被尊稱為“鄔金第二佛”。
是他將佛教密宗傳入西藏。”
多傑雙手合十崇敬的說道:“在公元8世紀中葉,彼時的吐蕃正處於赤德讚統治時期。
赤德讚一心想要弘揚佛教,可吐蕃本土的苯教勢力龐大,根深蒂固,佛教的傳播之路困難重重。
聽聞鄔金之地有一位神通廣大、智慧超凡的蓮花山大師。
赤德讚便恭恭敬敬地派出使者,攜帶著珍貴的禮物和誠摯的書信,邀請蓮花山入藏弘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蓮花山大師欣然應允,即刻踏上了前往吐蕃的征程。
這一路,可絕非坦途。
高原地勢複雜,氣候多變,更有諸多神秘莫測的山川湖澤,傳說其間隱藏著各種妖邪精怪。
當蓮花山大師行至一處幽深山穀時,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一隻巨大的蟒蛇精從山穀深處呼嘯而出,它身軀粗如巨木,雙眼閃爍著駭人的幽光。
血盆大口一張,便噴出陣陣毒霧。
蓮花山大師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詞,手中結出神秘印契。
刹那間,一道金色光芒從他掌心射出,將蟒蛇精籠罩其中。
蟒蛇精在光芒中痛苦掙紮,不一會兒便伏地不起,乖乖皈依。
又如,當路過一片廣袤的沼澤地時,一群由怨念凝聚而成的惡鬼現身。
它們張牙舞爪,發出淒厲的嘶吼,試圖阻止蓮花山大師前行。
蓮花山大師大喝一聲,周身佛光綻放,以無上慈悲之力驅散了惡鬼的怨念,使其得以解脫。
就這樣,蓮花生大師一路降妖除魔,他的威名也隨著他的腳步,在吐蕃大地的民間口口相傳。
終於,蓮花山大師抵達了吐蕃。
彼時的吐蕃,佛教與苯教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衝突不斷。
蓮花山大師深知,若想佛教在吐蕃真正紮根,必須化解這一矛盾。
於是,他開始深入研究苯教的教義、儀軌和法器,尋找兩者的共通之處。
他巧妙地將苯教的一些祭祀儀式、祈福方式融入佛教的修行法門。
把苯教的法器,如法鼓、法鈴等,也納入佛教的法事活動中。
同時,他還將苯教中一些被民眾廣泛信仰的神靈,吸納為佛教的護法神,賦予它們新的佛教身份和使命。
比如苯教中的十二丹瑪女神,就被納入佛教護法體係,成為守護佛法的重要力量
達傑頓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麽搭上話繼續說道:“他曾在岡波神山閉關修行,悟出了天地間最神秘的佛法真諦。
傳說佛國的建立,就與他的修行和指引息息相關。”
我聽完感覺新的知識又增加了:“聽你這麽說來,這位蓮花山大師,和我們道教的張天師是一個咖位的啊,經曆故事也是非常相同。”
我眼睛一亮,緊接著又拋出問題:“那蓮花山大師最寵愛的弟子是誰?”
多傑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是益措嘉和毗盧那。”
我暗自咋舌,心想不愧是密宗的大金剛,回答得如此幹脆利落。
就像幫派裏的雙紅花棍,對幫中事務門兒清,精通佛理也是理所當然。
“那他們各自的職責是什麽呢?”我追問道。
多傑調整了一下姿勢,神色認真地解釋道:“益措嘉主要負責守內,守護和傳承蓮花山大師的教法精髓。
整理、保存那些珍貴的佛法典籍和伏藏。
讓後世弟子能有跡可循,繼續研習高深的佛法。
而毗盧那則四處雲遊解惑傳法,將佛教的智慧和教義帶到各地。
讓更多人能聽聞佛法,獲得心靈的救贖。
他就像佛法的使者,不辭辛勞地穿梭在各個地方。
不管是繁華的城鎮,還是偏遠的村落,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達傑在一旁點頭補充:“據說毗盧那每到一處,都會舉辦盛大的講經法會。
他講經時,聲音洪亮清晰,能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真切。
無論貴賤,都能從他的佛法中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我聽得入神,腦海中浮現出毗盧遮那雲遊四方的畫麵,又問:“那益措嘉守內的時候,有沒有發生過什麽特別的事兒?
畢竟守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肯定會遇到各種挑戰吧。”
多傑微微皺眉,陷入回憶:“傳聞有一次,其他教派的高手前來挑戰,質疑蓮花山大師教法的正統性。
益措嘉挺身而出,與對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佛法辯論。
她憑借著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敏捷的思維,一一反駁對方的觀點,最終讓挑戰者心服口服,維護了佛法的尊嚴。
而益措嘉也是蓮花山大師的重要弟子的同時,也是佛母。
她跟隨蓮花山大師學習佛法,憑借其非凡的智慧和根器。
能夠全麵深入地領會和掌握蓮師所傳授的全部教法,成為了對蓮師教法有著深刻理解和傳承的重要人物。
她通過艱苦的修行和對佛法的深入體悟,證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藏傳佛教的修行境界中,被視為達到了相當高深乃至可以說是最高層次的成就狀態。
成為後世修行者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而後她受蓮花山大師的指示,將諸多珍貴的教法進行了伏藏。
她把這些教法隱藏在西藏各地的各個聖地,如山洞、湖泊等特殊的地方。
以待未來因緣成熟時,被有緣的修行者發現和開啟。
以此利益未來的修行者,為佛法的傳承和延續留下了重要的資源。”
我疑惑道:“佛母是什麽意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達傑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在佛教語境中,“佛母”有多種含義,佛母常用來象征智慧。
比如般若經被稱為“佛母”,因為般若智慧是諸佛得以成佛的根本。
就像母親孕育生命一樣,能生出諸佛的一切智慧與功德。
所以有“般若是佛母,能生諸佛”的說法。
在密宗修行裏,達到一定修行成就、證悟了與佛的智慧相應境界的女性修行者,也可能被尊稱為佛母。
這表示她們在智慧和修行證量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
能以女性的特質和智慧來展現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在一些傳承中,上師的妻子如果在修行和教法傳承等方麵有重要作用,也會被弟子們尊稱為佛母。
比如益措嘉作為蓮花山大師重要的修行伴侶和弟子,對教法傳承貢獻巨大,所以也被稱為佛母。”
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冰洞的狹小空間裏回蕩。
聽到我大笑,達傑和多傑立刻麵露不滿。
多傑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說道:“這冰洞之中,你突然如此大笑,是為何故?”
我連忙擺手解釋道:“不是嘲諷你們的文化和傳說故事,絕對沒有這個意思!
我是突然想到,這不是找到線索了嗎?
你們想啊,要藏東西的話,肯定是讓最信任的人去啊。
益措嘉作為蓮花山大師的佛母,又掌握了全部教法,還負責伏藏教法。
那佛國的線索,說不定就藏在她所伏藏的教法裏!”
達傑愣了一下,隨後眼睛一亮,似乎被我點醒:“你這麽一說,倒也有幾分道理。
那些伏藏之地多為特殊,我們要是能找到一處,說不定真能發現與佛國相關的蛛絲馬跡。”
我虛著眼睛說道:“不是我說什麽,佛本是人,還未飛升前就是人。
人性這東西,分享是不可能的。
雞蛋不放在一個籮筐是這個道理,但是高原這環境我覺得,不可能分布過多地方。”
多傑皺著眉頭問道:“你的意思是?”
達傑笑著接過話茬:“鄒老弟意思是,根本沒有分散藏起來,而是全部都在佛國。”
人,生來便帶著複雜而微妙的本性。
從蓮花山大師選擇益措嘉來伏藏教法這件事來看,信任在人性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人們往往會將珍視之物托付給最信賴的人,這是出於本能的情感依賴與價值判斷。
從對利益和秘密的守護角度而言,人性也有著強烈的自我保護與獨占意識。
正如我推測的那樣,那些東西或許未分散,而是集中隱藏。
這是人的本能,在麵臨重大利益或機密時,人會傾向於將其掌控在最安全、最能把控的範圍內。
而他們信任他們的佛,認為佛是絕不會有私心的。
所以並沒有像我一樣從人性的私心出發去考慮。
而像我這種小癟三,為了能在社會中活下去,自然是更加明白人性中的劣根。
如果佛國真的存在,從他老婆下手無疑是最有道理的。
後來想想那些大法師確實厲害,如果不是在這崗波神山之下。
還真不會無緣無故的聊到這些話題,繼而引出線索。
喜歡一位探險者的自傳請大家收藏:()一位探險者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