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壇!
字數:9451 加入書籤
這段經曆和對話已經過去好些年頭了,如今我已不太能清晰記起每一個細節,可大致情節應該和我所寫的相差無幾。
隻記得第二天,我滿心期待地早早起了床,一直眼巴巴地等著對方的通知。
從清晨等到了午後,卻始終沒有等到消息。
眼看著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也開始慢慢消散,
我百感交集地翻看著他們主頁的視頻,卻驚訝地發現他們竟然更新了新內容。
我不由得長歎一口氣,心裏明白,終究還是因為之前的爭論得罪了人,原本合作的計劃怕是徹底泡湯了。
心情鬱悶的我來到江邊,想著吹吹風,驅散心中的不快,也順便把身上那些不好的黴運散掉。
看著被烈日烤得幹涸的江水,我在江灘上裸露的石頭間漫無目的地走著。
遠遠地,我就注意到了一個壇子,以我的眼力,發現它並不費勁。
不過似乎是早就有人發現了這個壇子,可他們都不敢靠近,隻是遠遠地站著,對著壇子指指點點。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蹲下身子,把壇子拿起來仔細端詳。
這才發現,原來是個“生機罐”。
這肯定不是什麽骨灰壇子,這裏麵通常會放些五穀,再加上人的指甲和頭發,然後拋入江中。
有些地方也把它叫做吉祥瓶或者如意瓶,據說這樣做可以給相關的人帶來好運,或者幫人丟掉黴運。
但是這方麵的民俗文化頗多,也沒有一個統一。
但大概是會和我述說的情況大差不差的。
隨即,我腦海中突然閃過那個旅遊博主曾提到的“蹭流量”的法子。
心裏不禁一動,目光掃向手機,正好瞧見熱榜上赫然顯示著“嘉陵江幹枯”的詞條。
這不正是個絕佳的機會嗎?
我能不能借著這個熱度蹭到流量呢?
想到此處,我瞬間來了興致,趕忙對著那個神秘的壇子連拍了好幾張照片。
而後迅速打開平台軟件,手指快速敲擊著屏幕。
精心的編輯,寫道:“亂七八糟的博主今日分享:因為嘉陵江水幹涸而冒出來的這個罐罐是個啥??懂行的朋友們,評論區討論講解一下唄。出於尊重,我細心地把壇子上一些可能涉及隱私或特殊意義的名字打上了馬賽克)。
接著,我又仔細挑選了幾個與“嘉陵江幹枯”相關的熱門話題添加進去,希望能借此蹭到更多熱度。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點擊了發布按鈕,滿心期待地幻想著這條動態能引發廣泛關注為我帶來基礎流量。
隨後,我在江邊百無聊賴地晃悠了許久,直到太陽慢慢西沉,天色漸暗,我才意識到該回家了。
想著這一趟下來,身上那些不好的氣也該散的差不多了,便轉身往家走去。
回到家,我疲憊地躺在床上,順手打開手機。
然而,當看到屏幕上的內容時,我的臉上瞬間露出了震驚的神情——我的那條動態竟然火了!
點讚、評論和轉發量都在飛速增長,消息提示音不停地響著。
這一瞬間,沒人可以懂我的感受。
我立刻翻身下床對著窗外跪下重重的的磕了三個頭,大聲說道:謝祖師爺庇佑!
所以,當命運打算給予我們一份大禮時,它往往會先將我們推進低穀。
在低穀中,挫折如影隨形,磨難接踵而至。
這些困境看似殘酷,實則可能就是命運精心安排的試煉場。
在其中摸爬滾打,我們不斷領悟生活的真諦,反思自身的不足,進而做出改變與成長。
當我們憑借頑強的意誌扛過這段艱難時光,心智也會得到充分磨練,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此時,那份天道預留的大禮便會悄然降臨。
因為我們已具備接納它的能力,這份收獲將牢牢的屬於我們。
是他人無法覬覦,也會成為我們人生中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 。
視頻火了以後各大新聞賬號爭相盜用我的視頻,卻不標注原創。
此刻我深知我的機會來了!
我在通宵著,在各個盜用我視頻的評論區回複著,這個視頻是我的原創可以關注我看後續,之類的評論,想以這種方式來獲取粉絲。
之後我又宛如餓急眼的野狗,開始像發了瘋一樣的開始更新視頻。
每天不吃不喝的拍攝著,剪輯著,
也還好是之前旅遊博主的經曆和曾經探險的經曆下,有拍過一些視頻,給了我不少可以用於緩衝的素材。
不至於在這個機會之下沒東西發,使流量斷層。
在持續更新內容的這些日子裏,我忽然領悟到一個關鍵問題:探險視頻並非一定要做成中視頻或者長視頻。
當下網絡環境裏,中視頻和長視頻隨處可見。
可這畢竟是自媒體短視頻的時代。
在碎片化文化的影響下,大部分人還是很難有耐心在中長視頻上花費過多時間。
除非博主本身就坐擁龐大的粉絲群體,而這往往是早期入局自媒體的人才能實現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像我們這些趕末班車的,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嶄露頭角,
就必須聚焦短視頻領域,滿足大眾快速吃瓜、獵奇的心理,這樣才能穩住流量。
而且,我進一步意識到,玄圈有些內容言多必失,話說得太多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畢竟江湖裏門派眾多,各有各的看法和說法,所謂眾口難調,不如少說兩句,讓大家自己去評論區爭執。
對我不利的拉黑刪除就行。
在我再次重複仔細研究那些探險類中長視頻後又發現,真正可圈可點的亮點其實就那麽寥寥幾個。
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拖遝,純粹是在消耗觀眾的耐心。
所以,我隻需要把最精彩的亮點剪輯出來,讓觀眾迅速了解犄角旮旯裏的新奇事物和有趣故事就夠了。
大家都不傻,相較於冗長的長視頻,短視頻更能契合他們的需求。
主意拿定後,我果斷停止了長視頻的更新。
此後的日子裏,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短視頻創作中。
但沒想到,之前那條關於“嘉陵江發現神秘壇子”的視頻持續發酵,熱度不降反升。
越來越多的人被視頻裏的神秘元素吸引,進入我的主頁給我其他視頻點讚。
就這樣,我的粉絲數量開始穩步增長。
這段時間的積累,讓我的粉絲數突破了一個關鍵節點,竟一下子達到了驚人的3000多個!
這些新增的粉絲,不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對我創作方向轉變的認可。
也讓我對未來的短視頻探險內容創作充滿了信心 。
看著後台不斷跳動的粉絲數據,我開始思考著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既然決定采用之前的運營思路,開直播便成了關鍵一環。
隻有通過直播,才能與粉絲進行最直觀的互動,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我和當下那些陷入奇怪套路的博主截然不同。
在那些日以繼夜不吃不喝的深入鑽研這個賽道的日子裏。
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做探險視頻的人大多數根本不懂玄學。
常常會被一眾玄學大師,甚至一些道長追著指責,又或者是被一些懂道道的網友指責。
而那些精通玄學的道長和大師們呢,又不願親自外出探險,他們寧願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也絕不會跨出自己的行業和江湖。
畢竟那才是他們的安全區,如果跨了出來就很容易被人指責封建迷信或者說別的言論指責。
如此一來,就需要有人,既能涉足探險領域,又對玄學有所專業,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那麽有些事情就必然會有所反響 。
我在網絡上不停地搜尋著各類探險和玄學賬號,深入的探尋其中。
在我經曆幾個通宵後對幾千個玄學和探險的類目博主研究後,我驚喜地發現,探險類的短視頻幾乎是一片空白。
探險博主都在做中視頻或者長視頻,時長較長,內容繁雜。
而那些玄學相關的視頻博主,又僅僅局限於在道觀等固定場所發布。
創作者們大多是講講生活感悟、生命哲理之類的內容,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到一線,也可以說根本沒有,基本都是些擺拍而已。
隻是把那些理念和故事裏的現實場景結合解釋後呈現給觀眾,更像是紙上談兵。
這無疑是就是一個巨大的賽道空白,而我似乎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隻要能將探險和玄學這兩個元素巧妙融合,做出獨特的短視頻內容,說不定就能在競爭激烈的自媒體領域脫穎而出。
那麽我該發些什麽好呢?
我捏著下巴思考著。
這時,一陣涼風猛地從窗戶灌了進來,吹得窗簾輕輕晃動。
我心裏想著,看來晚上要下雨了,看來那幹涸許久的嘉陵江也能馬上迎來一場甘霖,不再幹涸了。
因為最近賬號流量不錯,我的心情也格外舒暢。
我緩緩走到窗邊,抬頭望向夜空,璀璨的星辰在天幕中閃爍。
我目光堅定,心中暗自下定決心:這次機會,我無論如何都要緊緊抓住,哪怕拚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老天爺不會總是眷顧同一個人,機會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有,必須把每一次機遇都當作人生的最後一次,全力以赴去拚搏。
就在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啪”的一聲脆響突然傳來,我被嚇得一哆嗦。
本能地覺得是風太大,吹落了什麽東西。
我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竟發現那把殺豬刀不知怎麽回事,竟掉落在了地上。
我邁著步子走近,彎腰將那把刀從地上拾起。
我仔細端詳著上麵的紋路透著一股古樸的韻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再看那刀把子,已然有了因時光侵蝕而生出的青銅鏽跡。
這可是傳了三代的寶貝啊,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感慨,
尋思著到我這兒,應該也可以算半代吧?
算是三代半吧。
畢竟我不殺豬算不得一代。
念及此,我突然覺得有些好笑,思緒也隨之飄遠,想起了許多往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記得我第一次得到這把刀的時候,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
年少得誌,生活富足不缺吃穿,事業也順風順水。
那時候,我還開著霸氣的大越野車,和多傑、杜濤、蚊子幾個一同踏上前往靈山秘境的探險之旅。
後來又因為因果束縛拉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有驚無險的旅途。
可以“消除罪惡的佛國。”還是那“不知真假的科考隊”
接觸了許許多多的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是越來越深刻。
可如今,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曾經的夥伴們都已各奔東西。
唯有這把刀還陪伴在我身邊。
也不知道多傑是否還活著呢?
想到這兒,我不禁又歎了口氣,人生可不就是如此無常嗎?
少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不信人間有別離。
其實在匆匆忙忙之中我們已經在不經意間和很多人見完了最後一麵。
誰也無法預料,哪一次接觸會成為人生的最後一麵。
我再次輕歎,目光投向窗外,再次想到多傑,也不知他如今是生是死。
對於他的選擇,我雖不理解,但也尊重。
他把進入那個地方視為無上榮耀,此後便可潛心修佛,直至所謂的“成佛”。
可在我看來,那所謂的“成佛”不就意味著死亡嗎?
我可不信什麽飛升仙界、肉身成佛的說法。
我緊握著手中的刀,站在窗口,努力將思緒從那些回憶中拉回現實。
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好好琢磨如何把探險短視頻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今平台上這塊內容幾乎空白,現在又有了基礎流量,這絕對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論專業性,不管是玄學方麵還是探險方麵,那些人都比不上我。
既然他們都能做出東西來,我又有什麽理由做不好呢?
不經意間,我看到了手中的殺豬刀。
想起當初,達傑和多傑曾利用因果之力“推動書本翻頁”。
我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不知道我手中這把刀是否也存在著某種因果聯係呢?
又會不會引發什麽特別的事情?
這把刀是他人贈予我的,而且它原本是殺豬匠的師傅傳給他的。
曆經三代殺豬匠,說不定上麵也有凝聚著一些獨特的氣運,可以幫助我現在翻開下一頁人生呢?
道教秉持萬物有靈的理念,堅信世間萬物皆具備獨特的氣場與能量。
正如這把承載著三代殺豬匠氣息的殺豬刀,在漫長的歲月流轉中,凝聚了前人的運勢與情感。
每一位使用者的氣息、經曆,都悄然融入這把刀中,使其成為一個獨特的能量載體。
道教中的因果承負思想指出,先輩的言行舉止會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同樣,一件物品在不同人手中的輾轉,也會沾染不同的因果。
這把曆經三代傳承的殺豬刀,帶著前人的因果力量來到我的身邊,或許這並非偶然。
正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禮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
在贈送者與接收者之間搭建起一座無形的橋梁,二者之間會存在緊密的內在聯係。
就如同爻,在不同的時空中不斷變化,
每一次爻變都預示著新的契機與轉機。
當這件禮物從他人之手轉至你手中時,這一轉變如同爻變一般,
極有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想到這裏,我將其擺好準備拍照,突然想到了什麽。
如果我想借因果之力來推動人生的書頁,那麽我不該是用現在的照片。
是否用當時的照片會更加合適呢?
於是我開始在手機中翻找起來,最終找到了當初的照片。
將圖文上傳至平台後打下一段文案:創作靈感 今日分享:農村老物件,殺豬匠傳了三代的殺豬刀,血液都滲進了刀身無法清洗幹淨,整把刀充滿了實質性的煞氣,到這一代全家隻剩他一個67歲光棍了,老頭說是以後基本很少有懂事兒的殺豬匠了 傳承到他這一代基本也就都斷的差不多了。農村 鑒寶 殺豬匠 武器裝備。
喜歡一位探險者的自傳請大家收藏:()一位探險者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