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機緣

字數:13631   加入書籤

A+A-


    我直勾勾地盯著手機屏幕,眼神空洞,思緒早已飄遠,就這樣愣愣地發著呆。
    時不時有人走進我的直播間,滿臉好奇地問我在做什麽。
    我如實相告:“我在一個廢棄的精神病院,今天在這裏過夜。”
    話音剛落,就換來彈幕區的咒罵:“神經病啊,大半夜不在家待著,跑這種地方來睡覺。”
    我張了張嘴,想要回複些什麽,可對方罵完的一瞬間就退出了直播間。
    我無奈地搖了搖頭,輕聲歎了口氣,心裏想著,現在的人戾氣可真重啊。
    時間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12點。
    我望著毫無起色的直播間,滿心失望,最終還是選擇關閉了手機。
    按照約定,我為那位大佬拍攝了第一張照片並發了過去。
    不一會兒,見對方回複了一個表情包,我趕忙也回複了一個表情包,此後便是再無多餘交流。
    我依照大佬的指示,為手機設置了鬧鍾,每小時響一次,以便按時給他發照片證明我是在這裏過夜的。
    做完這些,我蓋上從車上拿下來的小毯子,準備休息。
    然而,這個夜晚注定難以安寧。
    那該死的蚊子在耳邊不停地嗡嗡叫著,我又出來的匆忙毫無防蚊措施。
    隻能不停地把手從小毯子裏伸出來驅趕它們。
    可這些惱人的家夥實在難纏,有時候真拿它們沒辦法。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是後來思緒太多,實在太累太困了。
    最後終究還是捂著頭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一夜很快過去,清晨的陽光悄然爬上了天空。
    陽光穿過破爛窗戶上那層層疊疊的藤條,代替了月光的潑墨,
    那些細碎的光斑,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絲絲縷縷的光線,溫柔地灑落在我的身上,帶來絲絲暖意。
    我悠悠轉醒,感受著這清晨的第一縷光,回想起昨夜被蚊子折磨的經曆,心中滿是無奈 。
    可一想到熬過這點折磨,就能換來3000塊錢的收入,心裏瞬間就敞亮起來。
    我麻溜地翻身坐起,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手機,準備給大佬發消息。
    當看到手機屏幕的那一刻,笑容瞬間僵在臉上。
    我無奈地長歎一口氣,消息根本發不過去,對話框裏,那個鮮紅的感歎號顯得格外刺眼。
    到這時,我哪還不明白,自己被這所謂的“大佬”狠狠戲耍了一番。
    我苦笑著,這自媒體行業還沒真正的混進去就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隔著屏幕,誰能知道對麵坐著的到底是人還是狗?
    此時,我懷著一絲期待,點開了昨天加入的靈異探險聊天群。
    才過了一晚,群裏的消息已經密密麻麻,多得數不清。
    我手指不停地往上劃動,想要查看之前的聊天記錄。
    劃著劃著,我突然想起那個“放鴿子”的“大佬”。
    心裏還抱著一絲僥幸,便點進群友列表,在那一堆頭像中仔細搜尋,妄圖能找到他的身影。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找了好幾遍,都沒發現他的蹤跡。
    看來,他隻是個純路人隨意評論罷了。
    無奈地歎了口氣,也不管這“人”究竟是出於什麽樣的心態去整一個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
    可能是生活不如意,又或者人性本惡。
    隻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作惡的行為,可能我拿他沒辦法,
    但是天道什麽都知道,因果總是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把他這行為加倍的返還給他。
    我也知道此時說什麽都於事無補,調整好心態就當作是出來露營了吧。
    反正我也沒什麽損失不是嘛?
    反而還讓我在這環境裏想到了不少新的思路。
    切回群聊界麵,繼續往上翻著消息,好奇他們究竟聊了些什麽。
    就在這時,一個群友新發的視頻吸引了我的目光,封麵做的相當出色。
    多半是想來群主這想引流自己視頻的吧。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點了進去,萬一有什麽可以為我提供思路的地方呢。
    我仔細觀摩著他發的視頻。
    不得不承認,拍攝得相當出色,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一看就是個擅長運營賬號的人,有互聯網經驗的人。
    再瀏覽了一下他的主頁,整體布局也可圈可點。
    可當看到對方粉絲隻有寥寥幾十個時。
    我腦海中靈光一閃,一個念頭油然而生:我也許可以和他合作!
    我手頭擁有大量的探險裝備,林林總總加起來價值可能有幾十萬。
    這些東西賣掉根本不值錢,估摸幾萬也就最多了,因為實在太虧所以也就被合理的保留了下來。
    但要是我提出能為他們提供裝備,還願意在探險中打頭陣、幹各種雜活,想必對方不會拒絕吧?
    畢竟這可是免費的戶外裝備庫加免費的勞動力。
    力工或者背包客可能是幹不成,如今我的體能已經下降的厲害,身體素質也因為憂慮太多的問題導致倒退嚴重。
    長期的營養不良也讓我走不了幾步路就喘的厲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我從視頻裏能看出,他們的設備比較簡陋。
    隻是熟練掌握了一些視頻運營和拍攝的技巧罷了。
    想到這兒,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刻點擊了對方的私信,發過去消息:“我能跟著你們一起玩嗎?”
    沒想到對麵回複得異常迅速。
    這倒是讓我有些意外,但想來對方剛做賬號,肯定也是格外珍惜每一條消息。
    對方問道:“你想玩什麽?”
    我也不兜圈子,直接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跟你們一起探險。
    我有價值幾十萬的裝備,可以免費提供給你們使用,而且我也有一些探險經驗,請問能加入你們嗎?”
    對方很快又回複道:“那你有無人機嗎?”
    我趕忙回道:“我有,還是最新款的呢。”
    對方說:“那行吧,我們約個時間,明天我們要去拍攝一個溶洞。
    可能用得上無人機的視野來讓視頻更飽滿。 ”
    對方的回複,恰似一道明亮的曙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陰霾。
    倘若能與這樣懂行的人攜手合作,說不定真能做出一番成績。
    我肚子裏可裝著不少專業的玄學知識和獨特的探險經驗,有信心助力他們打造出更優質的探險視頻。
    而且這些日子裏,我腦海中也思考出了好些新奇的想法,正好可以和他們分享。
    畢竟我心裏清楚,無論是在互聯網領域打拚,還是做傳統生意,有人引領著總比自己瞎摸索強得多。
    更何況現在做這行已經算是趕的末班車了。
    要是沒人帶一帶,還真不一定能順利上車呢。
    這麽想著,我急忙收拾好睡袋,匆匆往家趕去。
    時光飛逝,很快就到了我們約定的時間。
    我給對方發了條消息:“你們有越野車嗎?要是沒有,我可以開我的車。”
    對方回複道:“沒關係,我們的車能到那兒。”
    於是,我便早早地在小區門口耐心地等待著。
    一個多小時後,一輛車閃著雙閃緩緩駛來。
    我猜測這應該就是他們,便試著給對方撥通了語音電話。
    電話接通,車窗搖下,對方熱情地向我揮手示意,我一眼就認出,就是他們,正是視頻裏的模樣。
    我滿臉笑意,急忙打開後排車門坐了進去,順手把無人機背包也放了進去。
    對方先是打量了一下我的背包,確認我確實帶了無人機後,才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
    我連忙擺了擺手,笑著說道:“沒有沒有,我也剛下來沒多久呢。”
    隨後,車子便朝著目的地駛去。
    在這漫長的路途中,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這次去的地方還挺遠,據說在渝地的區縣,大概得花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開口問道:“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溶洞呀?”
    對方耐心地解釋道:“就是一個能讓人乘涼避暑的溶洞。
    我們打算拍一些秘境短視頻,等做出點成績了,就找景區合作。”
    聽著對方條理清晰的回答,我心裏暗自慶幸,覺得自己這次算是押對寶了,碰上了懂行的人。
    為了進一步展現自己的價值,我跟他們聊起了以往的探險經曆。
    當然,那些涉及靈異事件的部分我隻字未提。
    畢竟我清楚,要是對方不信這些,我貿然說出來,搞不好會被嘲笑,甚至可能斷了這次難得的合作機會。
    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氛圍十分融洽。
    快到目的地時,我試探性地問道:“你們有沒有信仰過什麽東西呀?”
    對方疑惑地反問:“信仰什麽?有啥好信仰的?”
    我接著說道:“我看到你們拍的視頻裏也有不少靈異傳說。
    要是沒有點應對的本事,怎麽能保證自身安全呢?”
    對方聽後隻是哈哈一笑,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的回應。
    看到這情形,我心裏明白,他們壓根就不把那些鬼魅傳說當回事。
    於是,我也就識趣地閉上了嘴,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漫長的車程,加上途中的一些小波折,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剛一下車,對方就迫不及待地詢問我對無人機拍攝手法和操作的掌握程度,並且向我敘述了需要我拍攝什麽樣的視頻。
    我趕忙擺了擺手,自信滿滿地說道:“這都不是事兒,操控這無人機對我來說,就跟使喚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對方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說:“你有這技術,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我心裏暗自欣喜,覺得這技術算是我加入他們的一塊有力敲門磚,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緊緊抓住這次難得的搭夥機會。
    隨後,按照對方的要求和指示,我全神貫注地操作著無人機進行拍攝。
    結果也不負所望,視頻拍得十分完美,完全契合對方的想法。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展現自己的價值,我主動提出了一些獨特的拍攝建議,
    比如怎樣讓視頻更有氛圍感、更能抓住觀眾的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想到對方欣然接受,笑著采納了我的方法。
    看著他們如此好溝通,我心裏想著:這大哥還真挺好說話,不是那種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
    看來以後我們之間肯定能有很多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機會,對未來的合作也充滿了期待。
    在拍攝過程中才知道這個溶洞,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天然的小山洞罷了,並沒有我想的那麽大。
    小心翼翼地走進去,也沒幾步,大概也就10米的距離,就到了洞的盡頭。
    洞邊的水潭裏,漂浮浸泡著各種各樣的垃圾,塑料瓶、包裝袋雜亂無章,與這天然的景致格格不入。
    而洞口處,恰好有幾個人正在露營,歡聲笑語時不時傳來。
    我暗自思忖,這個地方或許是個小眾的避暑好去處,深受那些渴望逃離城市喧囂、尋覓一方寧靜的人的喜愛。
    可這隨意亂丟垃圾的行為實在稱不上是好習慣。
    不僅破壞了環境,也大煞了這難得的清幽之景。
    不過轉念一想,我能做的也隻是約束好自己罷了,總不能去替別人收拾這些殘局,畢竟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太陽漸漸西沉,天邊被染成一片橙紅,我們也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途中,因為他開的是純電動汽車,需要在服務區補充電量。
    我眼睛一亮,心想這可是個展示自己說出想法的好機會。
    車子緩緩駛入服務區,剛停穩,我便按捺不住,向對方侃侃而談我的想法:“我覺得等賬號有了流量之後,應該先別急著和景區合作。
    我們完全可以把粉絲引流到私域,這樣能大大增強粉絲粘性,保障流量穩定。
    而且我媽媽是金華人,那邊工廠多,能拿到最便宜的貨源。
    咱們可以慢慢打造原創品牌,靠這個增加收入,這可比單純接廣告、和景區合作要有潛力得多。”
    本以為對方會眼前一亮,認可我的提議,沒想到他隻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說的這套,早就被人玩爛了。
    現在再去做,沒什麽意義,還不如腳踏實地做流量,接接廣告、跟景區合作來得實在。”
    這話瞬間讓我像被潑了盆冷水,滿心的熱情也涼了半截。
    聽到他這番話,我心裏清楚和他的想法不太對付,可怎麽跟他說才好呢?
    要是直接反駁,肯定會被當成愛抬杠的人,說不定他轉頭就不再跟我合作了。
    思索片刻,我還是決定委婉地表達:“跟景區合作的話,應該也是要賬號做起來,流量穩定後,收益才會可觀吧?”畢竟這段時間我深入研究過,可不是啥都不懂的新手。
    他立刻回應道:“流量即便不是特別大,也能有收益,做賬號就是為了盡快盈利,不然做它幹嘛?”
    聽他這麽講,我意識到他對賺錢的執念有點重,像極了曾經的我,這樣可幹不成大事。
    但不可否認,他在互聯網領域經驗豐富,之前在車裏他聊起自媒體內幕,見解比那一位雪山旅行博主還要深刻。
    估計以前在大公會當過運營之類的角色,或者專門學習過。
    雖然我是不那麽了解互聯網生意,但是我了解人性,也明白生意的本質。
    出身社會早毒打也挨得多,這多年社會浮沉,事業起伏中各式各樣的經曆讓我總結出了不少道理。
    所謂生意就是有人才有生意,沒人哪來的生意?
    所以任何財富的基礎都應該是建立在有多少人支持這件事上。
    古人也說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所以流量變現在我看來,不應該是直接變成錢,而是應該先變成“人”才對,你都不把對方當人隻是當數據,怎麽可能獲得對方認可?
    曾經沒有網絡的時候,我不也是一樣,從零開始,一個一個的積累“認可”嘛,等量足夠多,自然會分化的更快,但前提條件就是一定要認真做好自己的事。
    秉持誠信經營、重視產品質量與服務、恪守商業道德的商家,就是生意場上的“得道者”。
    他們能贏得客戶信賴、合作夥伴支持、員工忠誠,從而匯聚各方資源,為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反之,那些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坑蒙拐騙、惡意競爭、無視契約精神的“失道者”,不僅會失去客戶與合作方,甚至連身邊親近的商業夥伴、團隊成員也會背離,最終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
    所以說,唯有堅守商業正道,才能吸引更多助力,讓生意行穩致遠,實現真正的繁榮。
    而此時明顯對方目的短期獲利的心態與我不是同路人。
    而且我也並不認可這種快餐時代中誕生的生意文化體係,今天有飯今天拚命吃,明天就全然不顧,全是一杆子買賣。
    現在很多新生代生意人都忘記了生意的本質,生意本質上其實就是在市場裏討飯吃。
    話不好聽,但這就是應該有的態度。
    別人喊你一聲“老板”,不過是客氣話,自己千萬別當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多人就是剛做出點成績,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這時候最危險,最容易摔跤。
    擺正姿態。就算你成了行業大佬,也不過是個“高級乞丐”罷了,隻要沒進天宮,就永遠算不上什麽人上人。
    乞討講究什麽?是放下身段、察言觀色、不斷求人。
    做生意也一樣,得盯著客戶臉色,琢磨他們想要什麽,想盡辦法讓對方滿意。
    小生意起步時,你像街頭乞丐般四處找機會、拉合作。
    等企業做大了,更不能丟了這份“乞討”的清醒,不然客戶轉頭就走,市場根本不會慣著你。
    人一旦覺得自己是“老板”,不需要再“求”別人,就離關門大吉不遠了。
    市場不會因為你曾經成功就給你特權,就像乞丐不會因為昨天討到飯,今天就能躺著等施舍。
    放低姿態,永遠把自己當乞討者,才能保持危機感,才能知道每一筆訂單、每一個客戶都來之不易。
    這大概就是生意場的生存法則:越把自己當回事,越容易摔得慘。
    話很難聽,但良藥苦口。
    我頓了頓,再次開口:“要是一直依賴流量來獲取收益,可網紅都是有熱度期限的。
    等名氣和流量消退,不管是景區還是廣告商,都不會再支持我們了。
    畢竟他們看重的就是流量而已。
    你想想,當年那些網紅,現在還有幾個是有熱度的?
    依我看,我們得學會自己養活自己,心不能太大,有口飯吃就行了。
    別急著從粉絲身上賺錢,而是先和粉絲打好關係,增強粘性,再實地的了解對方需求。
    踏踏實實的做好產品把口碑做起來先,這樣才能長遠發展,不愁沒飯吃。”
    我看對方不說話,接著說道:“雖然我比較年輕,可以前也是做過不少生意,在這方麵也算有點經驗,因為踩過不少坑。
    所以我覺得賺錢不能太心急,不能想著一下子就賺個盆滿缽滿,能夠細水長流才是關鍵。
    能一直有收入,遠比一次掙很多錢重要。
    就算這一次賺得再多,要是沒辦法保證下一次還有錢賺,那其實沒什麽意義。
    就好比,一年掙1000萬和用一輩子掙1000萬,我寧願選後者,因為這樣的生意更穩當,更踏實。”
    對方聽了,輕輕搖了搖頭,沒再和我爭辯,隻是淡淡地說:“你這些想法聽起來挺美好,可真要實施起來,哪有那麽容易。
    如果一年有機會賺一千萬就應該使勁賺,萬一未來的一千萬沒有呢?
    到時候說不定錢沒賺到,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心裏明白,這次合作機會難得。
    但有人帶著總比自己瞎摸索強,便收斂了自己的鋒芒,順著他的話說:“大哥你說得也有道理,可能是我想得太簡單、太天真了。
    畢竟你們在這行待得久,懂的肯定比我多。”
    對方接著說:“像你這樣想法的人我見多了。
    但記住,一旦某種模式或套路被大家都玩遍了,就很難再從中獲利了。”
    我臉上堆著笑,連忙應道:“對對對,您說得太對了,就是這個道理。”
    嘴上這麽說著,心裏卻不這麽認為。
    我暗自琢磨著:這哪是什麽套路啊,這不過就是正兒八經的真心實意做生意罷了。
    隻要產品質量過硬,人家肯定願意買單啊。
    能在這兒買到心儀的東西,價格還比別處公道許多,誰會不樂意呢?
    客戶和商人本來就不是對立的,各取所需罷了,你能省錢,我也能賺錢,這本就是共贏的。
    而這本來也就是生意的基礎邏輯,隻是如今互聯網,真真假假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
    人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絲毫不顧及產品質量,更別提什麽用心不用心的說法了。
    人們利欲熏心,這生意的基礎邏輯反而是被大多數人嗤之以鼻了。
    雖然有失敗的風險,可一旦我把原創品牌的口碑做起來了,那就是品質保證的象征,就一定能擁有一大批忠實客戶。
    到了那個時候,還怕沒生意做?
    隻要心別太大,如果就是圖個吃飯,隻怕是這輩子想餓死都難了!
    在這基礎上再慢慢一步一個腳印的圖謀發展,才是真正的穩當。
    但我心裏清楚,肯定不能直接把這些想法一股腦拋給對方,不然就太冒犯他了。
    沒一會兒,車的電充好了,我們再次啟程。
    這一路上,氛圍明顯變得有些不一樣,不再像來時那般輕鬆愉快。
    到達小區後,對方笑著把車停下,說道:“那我們就先回去了。”
    我趕忙抓住機會,問道:“剛才在車上說,明天要去拍攝一個廢棄的別墅區,我能一起去嗎?”
    對方輕輕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麽,便直接開車離開了。
    看到對方點頭答應,我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原本還擔心,剛才在服務區的那番爭論,會讓對方覺得我是個不講道理、愛抬杠的人呢。
    現在看來,他還是能聽進去一些話的,肯定也在思索我說過的話。
    回到家後,我簡單洗漱便早早躺到了床上。
    因為剛才他也沒告訴我明天具體的出發時間,我心裏有些沒底。
    期間,我好幾次拿起手機,想要發消息問問,可又一想,這樣顯得太急切了。
    畢竟這才剛開始接觸和合作,要是表現得太迫切,
    說不定會在對方心裏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在合作中處於被動地位。
    以前談合同的時候,那些急著簽約的人,我可沒少趁機壓低價格。
    喜歡一位探險者的自傳請大家收藏:()一位探險者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