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槍代炮
字數:4556 加入書籤
除此之外,就是利用觀察死角多的弱點了:直到後來微電子技術高度發達,車身上下密布高清攝像頭之前,哪怕是最先進的三代主戰坦克,視野範圍也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優秀的火控係統能看清數公裏外籃球大小的東西卻看不到擺在在車前的ied。
這也是單兵在反坦克作戰中最大的勝算,更是坦克在進攻時決不能脫離己方步兵掩護的原則來源。
當下,他回憶著在訓練中關於這些老式型號觀察窗視角的教學,再結合麵前它們各自的站位,在一個確定都不會看到自己的機會時迅速從車底爬出來然後一路狂奔而去。
衝過50米的間隔,這次為了節省體力沒有一步起跳,而是先踩履帶做踏板然後踩車體,兩步從側麵登上這輛t55av,還是手榴彈招呼,不過這次沒有鋁熱劑了,改用了進攻型;兩枚從兩個艙門裏一齊丟下去,雖然不會產生巨大高溫造成殉爆,但“砰砰”兩聲悶響後也足以將裏麵的人都殺死,一陣輕煙散去,炮塔裏就徹底安靜了。
項驁沒有離開,戴上防毒麵具鑽進了車內,不過這當然不是為了開動坦克,因為車內設備已毀,失去了操作價值。
而還要來的目的,是從裏麵搞點彈藥,比如裏麵還能使用的z型100毫米破甲彈。
除了這個,還有一件裝甲兵常用的工具,也就是炮刷。
每次實彈射擊後,裝甲兵都需要對所駕坦克的炮管內部進行一次徹底清理,以防止有腐蝕性的發射藥殘留破壞內壁影響精度,而此物便是幹這個用的,屆時車組全體成員會一起上,將其捅進炮管裏反複進行活塞運動直到擦拭幹淨。
這也就注定它的長度不會短,通常和所匹配坦克的主炮相當。
項驁用固定塑性炸彈的膠帶將整枚破甲彈纏在了一起炮刷的頭部,將其做成了一個類似二戰時期日軍“刺雷”的簡易單兵反坦克武器。
後者是在專門設計過的錐形藥罩裏裝填3公斤的高能炸藥,頭部固定有三根釘狀物用於保證爆炸處於最佳高度好能發揮最大破甲深度,同時因為日本戰略資源匱乏而隻能用竹子做長柄,並在尾部安裝拉環,使用前先拉動拉環打開引信,然後由士兵端著這個衝上去懟在坦克身上,最終貫穿中空手柄的導線在引信作用下引爆錐形戰鬥部完成毀傷。
因此此物再怎麽簡陋也是一種製式武器,這邊眼下沒有這些條件獲得一套完整的引爆裝置,隻能用更冒險更激進的方法。
這當然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經過前麵兩個同類慘死的教訓,讓後兩輛t55av都學老實了,不僅關上了頭頂的座艙蓋,還將插銷死死的擰住,沒有綠巨人的力氣反正是別想從外麵強行拔開;而對於他們來說,被熱死也總好過被燒死或者被炸死。
隻見他離開坦克後也是端著帶有破甲彈的炮刷,繞了一個大圈子,一直繞到了兩輛坦克中的一輛斜後方後再全速衝刺,在即將抵達時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往前一戳。
炮刷頭部太重導致的下垂正好配合了這個動作,讓那枚破甲彈的彈頭部分斜著抵在了裝甲上,隨後仍用右手舉著杆子保持炮彈不會滾落,左手則撤出去來拔腰上的手槍,那也是目前身上唯一的一支槍了。
下一秒,子彈精準的射出,打在了彈殼後麵的底火上。
強烈的高速撞擊代替了撞針,引爆了發射藥,沒有炮管的束縛火藥燃氣朝著四周猛烈擴散,同時也將彈頭向前擠壓形變並到達了釋放臨界點,讓其緊隨其後也炸開並化作一道金屬射流輕鬆擊穿了t55av薄弱的側後裝甲殺進了車內。
長杆的作用在此刻顯露無餘,如果沒有它就得貼上去直接用手扶,那樣的話等到了這一步,項驁一定會在坦克被摧毀前先被發射藥崩飛,不死也不會差太多,而有了這幾米的間隔,這便不是問題了。
而這輛坦克的成員們直到被炸上天也沒有意識到是怎麽回事,但這不能怪他們放鬆警惕,不僅沒有反而眼睛瞪的和鈴鐺一樣,但奈何感知能力實在是太差,沒有步兵充當眼睛的情況下,對一個腿迅腳快的人在前後左右跑來跑去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伴隨著巨響,最後一輛坦克終於坐不住了,他們找不到項驁幹脆放起了打擊,一腳油門把速度加起來,想著我50公裏每小時的越野速度,你總不能徒步楞追上來吧?
這個策略從逃生的角度講沒問題,可幾個人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車內的氣溫這會兒已經因為關閉艙蓋和發動機的全功率運行飆升至55+攝氏度了,大大超過了生理承受的極限,於是駕駛員最先歇菜,一頭栽在操縱杆上不動彈了,炮塔裏那仨稍微好一點,實在忍耐不了之下也管不了那麽許多,直接打開艙蓋鑽出來準備跑回去。
這邊一看心說終於等到了,一路飛奔跑回了之前扔槍的位置,端起pg2也不用趴,就這麽站姿打大口徑,三槍下去,三人應聲倒下,每一個都是背部中彈,當彈丸從前胸射出時,都是一半以上的胸骨變成骨頭渣子跟著一起飛出去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項驁拉動檔位適應了一下油門,隨即開著往回跑,目標是大使館方向。
在抵近到一個相對有把握的位置後再停車,然後用他們的坦克打他們的坦克。
雖然火控和光學瞄具在這之前都被摧毀無法精確射擊了,但他有辦法——把整支pg2拿起來,架在了主炮根部正上方,同樣是以膠帶固定,在確定不會掉下來之後,再從車組工具箱裏找出來一捆鐵絲,用兩根伸進去,一根綁在炮手擊發手柄上,一根綁在炮塔轉動手柄上,做完這些最後一步則是用狙擊步槍朝著不遠處一個土坡上開槍,緊接著拉動鐵絲開炮,不斷通過校正,最終讓主炮的彈道與外麵槍上的瞄準鏡重合。<2的12倍鏡給坦克炮臨時充當瞄具使用。
此種方法和各國軍隊的“槍代炮”訓練在原理上很接近,後者的操作也是將步槍或機槍固定在需要使用火炮上打靶用。
這樣做主要為了節約彈藥成本,節約火炮壽命,並減小失誤後的附帶損傷。
隻是想調教出一套合格的“槍代炮”教具並不是誰都行的,至少要很紮實的掌握“外彈道學”基礎知識,而他正好就是這樣一個人。
眼下唯一的問題是裝彈需要人鑽進去手動完成,開炮的時候再爬出來,這既費時又費力,不過為了能反敗為勝,這點麻煩算不得什麽。
項驁打完馬上鑽回去退出彈殼換成高爆彈,接著爬出來拉動鐵絲調整炮口指向,指到17山地旅特種兵和民兵最為密集的位置時發出第二炮。
隨著那個光球在人群中爆炸,登時血肉橫飛。
發現背後有坦克朝自己射擊的他們又是故技重施四散而去,不過這次不是為了躲避狙擊,乃是為了防止被麵殺傷武器一鍋端。
可怕什麽來什麽,狙擊馬上就到。
他見狀知道再慢悠悠的開炮效率太低了,幹脆拿出格鬥刀切斷膠帶,將pg2拿下來,重新作為一支槍來使用。
接下來又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狙殺,直到數十人倒下後,對方搬來了p37。
82毫米的炮彈呼嘯著劃出誇張的曲線在麵前炸開。
不得不說,17旅的人對迫擊炮這種山地常用武器的操作水準確實不低,對得起專業從事山地作戰的名頭。
因為隻是第一發,彈著點便距離這邊非常近,近到若不是有身下的坦克做掩護,就會必死無疑的程度。
喜歡濤起微瀾請大家收藏:()濤起微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