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齊國的陽奉陰違

字數:5137   加入書籤

A+A-


    必須要說的是,這次晉國組織十二國聯軍伐齊,戰績喜人,至少取得了伐齊之役的大捷。
    但撤軍卻顯得有些匆促,除了前麵分析過的原因外,其直接原因是晉中軍將荀偃不行了。
    荀偃可是聯軍統帥,在這次伐齊之役中,可謂是勞苦功高。自出征以來,荀偃殫精竭慮,為晉國霸業耗盡了最後的心血。
    這位晉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雖然有過貪賄索賄的汙點,但在中軍將這個職位上,確實為晉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他有一個永遠抹不去的汙點,那便是弑君。
    荀偃與欒書合謀弑殺了晉厲公,這樁舊事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尤其是步入老年以來,荀偃經常做惡夢。用現代科學來解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最後夢多了,尤其是惡夢多了,當然直接影響了身體健康。
    荀偃的病,是一種頭疼病,用現在的醫用名詞,可能是腦瘤吧,而且是惡性的。
    按理,荀偃應該辭職養病,但他必須要為晉國做出最後的貢獻。明知自己命不久矣,晉國中軍將荀偃仍舊為這次伐齊之役而前後奔忙著。
    伐齊戰爭如火如荼進行著,荀偃的身體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他始終強扛著,他必須看到勝利。
    此時的荀偃也許在想著,就用自己的殘軀,為國家做最後的一件事吧,希望晉國人民因此能夠原諒自己曾經犯下的罪!
    公元前554年2月9日,晉國執政卿大夫、中軍將荀偃在無比痛楚中病逝。
    臨終前,他下令拒絕任何人探望自己。
    可想而知,此時他的頭疾已經惡化到了何等狀況!史料記錄,膿水流滿整個頭部,麵目全非!
    但最後一刻,荀偃還是對自己的副手、中軍佐範匄作了交待。荀偃請範匄支持由自己的兒子荀吳繼承家業,成為中行氏家族宗主。
    入殮是在聯軍撤退途中完成的,晉三軍將士看到他們的元帥死前的模樣,都流下了淚。
    史料記載,荀偃兩眼暴突,死未瞑目。
    死不瞑目,在當時被視為是有極大的心願未了。按照當時的喪禮,一般的人死了,口裏會放米粒。
    晉國中軍將荀偃這樣的大人物死了,須口含玉珠,意思就是到了天上,也會不挨餓,也有財富。
    但現在荀偃這個模樣,顯然不能完成入殮。主持荀偃喪事的臨時統帥範匄一邊為荀偃整理遺容,一邊流著淚道:“元帥,難道,是您還有什麽身後的事要我幫您做嗎?”
    荀偃仍舊是嘴巴緊閉、兩眼圓睜。此時,剛入卿的晉國下軍佐欒盈走上前,誠懇對荀偃的屍體道:
    “元帥,請放心,黃河為證,我們一定接過您的旗子,將討伐齊國的大業繼續下去,勢必讓齊國心服口服,永遠忠心追隨我們大晉。”
    荀偃這才張開嘴巴,讓仆人把玉珠放進口中。同時,原本圓睜的雙眼也能合上了。
    原來,這才是荀偃的心病!
    是啊,大家看,伐齊戰役順利不?勢如破竹,把齊國打得落花流水北鬥轉南!聯軍不但在齊國臨淄燒殺搶掠,還全線推進到了齊境腹地,如入無人之境。
    但齊國認輸了嗎?齊國國君齊靈公寧可舍棄都城臨淄逃命,也沒有認過輸!
    這便是齊國,一個同樣有著血性的山東大國!
    荀偃知道,這次班師,除了一開始便沒有定下是否要滅了齊國外,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聽說楚軍北上了,不得不防。
    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則是自己的身體已扛不住了。
    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沒能讓齊國屈服,那自己怎麽能夠死而瞑目呢?
    史料記載了這段曆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欒氏家族年輕的宗主欒盈之才。
    欒盈,是接下來的晉國政壇又一名響當當的大人物。雖然,欒盈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但無論是光榮還是悲壯,正是這些史料留名的人物,向後世的我們展示了那段璀璨的春秋風雲!
    這裏,我們必須要問的是,荀偃真的死後有靈嗎?一開始死不瞑目,到後來又自然合上並張開嘴?這樣的記錄會不會有點靈異的超自然的味道?
    我們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事吧。
    由於荀偃得的是一種頭痛病,這種病最後居然能夠使他最後頭上全是膿瘡,可以想象那個痛苦是無以複加的。
    但荀偃是一名硬漢,作為晉國執政卿大夫,中軍將,聯軍統帥,在軍中的荀偃一直忍著,絕不讓自己發出丁點呻吟。
    忍住非常巨大的疼痛,他當然得睜大眼緊閉嘴,最後便是保持著這個狀態去世。
    去世的一開始是這個狀態的,這個狀態也就是屍僵的過程。但過了一會兒屍僵現象會過,於是肌肉便放鬆了下來,自然而然眼睛也能夠被人俺上,嘴巴也可以被人掰開了。
    荀偃去世後,晉平公很快調整了六卿班子,依荀偃遺願,其子中行吳順利入卿,任上軍佐。範匄如願提升為中軍將,三軍將佐名單如下:中軍將佐範匄、趙武,上軍將佐韓起、中行吳,下軍將佐魏絳、欒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現在的六卿變成了六大家族各占一席,即士氏、趙氏、韓氏、中行氏、魏氏、欒氏。
    範匄當然不敢忘記前任中軍將荀偃的遺願,於公元前554年夏將,先派大夫欒魴率軍與衛軍聯合再次討伐了一把齊國,然後中軍將範匄再次組織聯軍大規模教訓齊國。
    但齊國自己出事了。
    原來,齊國國君齊靈公經曆了被晉國組織的聯軍這一頓打後,又悔又氣又悲。
    聽說晉國前中軍元帥荀偃還在病逝前留下遺願要繼續討伐齊國,晉國看來是不打算放過齊國了。
    一年之內,齊國已經連續兩次挨晉聯軍討伐了,按晉國佬的這個節奏,分明是非要亡了齊國不可的那個模樣!
    齊靈公整天擔驚害怕,整晚惡夢驚悸,居然一病不起。躺了幾天後,直接一命嗚呼!
    齊國舉行著國喪,那還怎麽打?周禮不可違,不能趁人家大喪而討伐之。範匄歎了口氣,他率著聯軍剛到齊國的穀地,得知齊國大喪消息,無奈解散聯軍,班師回國。
    不管如何,晉國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得講點規矩。當時的規矩是如果討伐對象正好遇到了國喪或者重災,那是不能征討的。
    這就是那個時候的貴族戰爭,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對方,而是打得對方服輸,掙足麵子。
    但你齊國佬貌似還不服,隻要齊國一天不服,那老子便以討伐你齊國為工作重點了。範匄想著。
    但範匄的想法很快便又告吹了,因為齊國人服了。
    齊國新任國君齊莊公辦完父親齊靈公的喪事後,立即派人朝見晉平公,把齊國叫板晉國的責任一古腦全部推給老爸齊靈公!
    然後,齊莊公拍著胸脯保證,從今以後齊國將一切聽從晉國的。
    晉平公大喜,收服齊國可謂是稱霸中原的必要條件。
    對晉國來說,秦國是不可能和好的,楚國是必然要來相爭的。晉國再強大,如果失去齊國,那將陷於三麵夾攻的危險境地。
    於是,公元前552年,晉國與齊國重新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
    條約是在著名的澶淵簽訂的,前幾年隨同晉國伐齊的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都來了。
    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澶淵之盟的議題隻有一個:重申晉國的盟主地位。
    齊莊公當然親自參加了澶淵之盟,他以前當齊國世子時便經常代表齊國參加這樣的國際會議,大家都認識他。
    晉國人很高興,但有不少諸侯心裏都很擔心,尤其是魯國。
    魯國要最怕齊國,本來齊國被晉國揪著打讓魯國很滿足。但現在齊國搖身一變,又變成了晉國集團的二號人物,魯國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趕緊把晉國這個馬屁給拍好了。
    所以,當時中原諸侯的態勢總體是這樣的:晉國為不可撼動的老大,齊國坐著第二把交椅,而魯國則是被全天下人都認定的晉國最鐵杆的小弟之一。
    齊莊公很爽快地簽了約,但回國後將這個正式文件隨便一扔,心裏冷冷道:“總有一天,寡人要讓你晉國跪倒在咱大齊腳下!”
    這台詞熟悉不?很熟悉啊,這正是當年齊頃公、齊靈公對待晉國的那一套:表麵上服從你晉國,但骨子裏就想方設法與你晉國死磕!
    這叫什麽?典型的陽奉陰違!
    齊莊公的骨子裏流著齊頃公、齊靈公的血,而這個血,都來自於當年那位牛氣衝天的春秋第一霸齊桓公!
    已經過了多少代了,曆任齊國國君都夢想著重拾當年齊國的榮耀!
    但現在必須得陽奉,因為陰違的機會還未出現。既然陽奉了,那便一切都聽從晉國的號令。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