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晉伐齊平陰之役4

字數:4903   加入書籤

A+A-


    第三位神人叫邢侯,邢侯雖然不是什麽盲人,但顯然聽覺也是一流的。他對晉平公道:“主公,臣聽到了班馬之聲,相信齊軍正在撤離。”
    之所以要花點時間講講齊軍撤退的一些小細節,主要就想講講這班馬之聲到底是什麽聲。
    班馬的“班”,意思就是分別。班馬,就是馬兒互相分別。班馬之聲,就是要分別的戰馬因為對同伴的依依不舍,從而發出低沉的嘶鳴聲。
    是不是有點繞?那,詩仙李白的名作《送友人》熟悉嗎?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會背吧?名詩哦。還有,清朝的錢謙益在《別惠老兩絕句》詩中也有這樣寫:“頭白此為別,忍聽班馬鳴?”
    要知道,馬兒是一種有著相當情商的動物,它們也是有感情的。戰馬一般平時都養在馬廄裏,放風時一起放風,作戰時一起列陣衝鋒。
    那個時候,戰馬要麽不鳴叫,要叫都是大家都一起叫。
    但是,現在是在夜裏悄悄地撤軍,本來在一起的戰馬,此時突然發現身邊的同伴不知何故不見了,於是便有一種悲情湧來,有了傷感的馬兒便會因此而低沉嘶鳴。
    這便是班馬之鳴!所以,人們後來將軍隊撤回也叫班師。所謂班師,就是軍隊回國的意思。
    這個鳴叫聲筆者沒有聽到過,但可以想象,那是一種傷感的鳴叫,是對於分別時的真情流露。
    李大詩仙在那首傳世之作《送友人》裏的那一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讀來頓時會有一種傷感之情上來,真乃千古絕句矣!
    我們還是不賣弄古詩詞了,再看齊靈公。
    齊靈公率齊軍撤退,本想來個悄悄地走,打槍的不要,結果沒想到聯軍還是追上來了。
    齊靈公此時已經沒有當初決心與晉一戰的勇氣,他根本沒安排什麽斷後阻擊等撤退相關的最基本軍事部署,而是自個兒帶頭逃跑。
    撤退主義變成了逃跑主義,這下齊軍可慘了。由於大量輜重糧草需要帶走,結果後頭部隊被齊軍先頭部隊咬上。
    齊軍全線崩潰!好在齊靈公終於逃回了臨淄,然後,命令加強城防。
    但臨淄幾百年來沒有被敵人接近過,哪裏有什麽城防?更何況,此前齊靈公還將大量的城防設施都用到了平陰城前線。
    結果,平陰城裏的這些城防設施棄而不用,臨淄倒成了前線!
    齊靈公這招臭不可聞的軍事行動,堪稱古今中外最爛,沒有之一。
    荀偃、範匄欣喜若狂,尤其是範匄,他也沒想到,自己的計策真的取得了如此完美的戰術效果!
    別看齊侯平日裏狂得很,十年來幾乎都在打仗,但這家夥的心理素質怎麽就這麽差?
    一則流言而已,也不去魯國和莒國打探打探,這兩個國家哪裏還有多少兵可派?各千乘戰車,哈哈,笑死人了。
    荀偃捋著花白的胡子下達了全麵圍攻臨淄的命令,此時的他頭也不疼了,可以說是春風得意,總算完成了暴揍齊國佬的一切準備了。
    接下來,將士們就自由進攻齊國得了,無論哪一路,隻要能夠到達臨淄即可。
    荀偃和範匄親率中軍攻打齊國重鎮茲邑,趙武和韓起率上軍攻打齊國重鎮盧邑,魏絳和欒盈率下軍攻打齊國重鎮邿邑,各軍方向一致:齊國都城臨淄。
    十一月十三日,晉軍攻克了京茲。十一月十九日,晉軍又攻克了邿城,再包圍了盧城。短短一周,齊國兩處重鎮被攻克,一處被重圍!
    要知道,這三地都在泰山附近,本是臨淄的險關要隘,如果當初齊靈公重點加強這些重鎮的防守並設伏,哪裏會敗得如此幹淨利落?
    聯軍聲勢滔天的攻擊讓齊軍徹底崩潰了,各地重鎮守軍紛紛逃往臨淄,這也是齊靈公的命令:全力保衛臨淄!
    於是,伐齊之戰半個月不到,到了十二月初二,聯軍全麵進軍到了齊國都城臨淄。
    這裏要提的是,趙武和韓起所率的上軍在攻打盧邑時遇到了麻煩。
    因為盧邑是齊國上卿高厚的封邑,那可是經營了數百年的高氏地盤,想當年高氏據此城曾經叛亂過,當時齊國根本拿盧邑沒辦法,最後是主動求和。
    荀偃命令趙武不要糾纏於盧邑,晉上軍繞過盧邑,與其他各諸侯軍隊一起,殺向了臨淄。
    聯軍包圍臨淄西門即當時的雍門)外,將那裏的萩木全部砍光。
    據說,齊國士卒人心惶惶,根本無人敢迎戰聯軍,任憑聯軍在眼鼻子底下耀武揚威。
    倒是聯軍在進攻雍門時,範匄站在戰車上正耀武揚威,結果有一條愛國的齊犬,猛地撲上來,幸虧他的車禦追喜眼疾手快,隨手操起一支戈擋了一下。
    愛國齊犬逃走,追喜不依不饒追了上去,終於在雍門將這條愛國的齊犬殺死。
    第二天,聯軍開始焚燒臨淄西門。臨淄的西郭、南郭這些外城都被焚燒,甚至南門即當時的申門)外的一處風景名勝處申池的大片竹木都被砍伐後盡數燒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後,聯軍又開始攻打臨淄西北門即當時的揚門)以及東門。十二月六日,臨淄東郭、北郭都被燒,
    史料記載了聯軍在臨淄外城一帶搶掠的具體細節,這些具體細節都被作為戰功上報給晉軍中軍將荀偃,包括砍走樹木、殺死一隻狗、數清了東門各扇門上有多少鐵釘等事,讀來令人目瞪口呆。
    反正一句話,齊國臨淄外城一帶,都被聯軍給搶掠一空!
    齊靈公躲在宮裏,每天擔驚害怕,外城已經都被攻破了,而內城雖然城牆堅固,但能扛幾天?
    齊靈公終於受不了了,他決定棄城而逃!
    如果不是公卿大夫們以及齊軍將士們苦苦哀求,齊靈公這一次真的要逃命了。
    甚至史料記載,他都上了自己的車,結果被世子光一劍將馬鞅砍斷,把一輛豪華戰車直接變成了一輛拋錨廢車。
    這個時候,荀偃、範匄倒真正頭疼了起來。說要攻破臨淄,雖然現在外城是被聯軍破壞得一塌糊塗了。
    但如果真的要攻占整個臨淄城,尤其是內城,那也不是鬧著玩的。
    有三個因素,荀偃不得不考慮。
    第一,是否要真的滅了齊國?荀偃和士匄都認為,滅了齊國,對晉國沒半點好處,因為晉國永遠的敵人是楚國。
    如果齊國這樣的傳統中原大國都被晉國給滅了,勢必令中原諸侯都寒心,楚國很有可能借機收服其中一些諸侯。
    那對晉國來講,是戰略層麵的失策。此外,齊國被滅,齊國國土怎麽瓜分?晉國那麽遠,能分到多少?
    還不是便宜了魯國、莒國、宋國等國?齊國一玩完,那本來受製於齊國的那些東夷武裝便會趁勢崛起,到時戰火遍地,晉國到處救火,這不利於晉國的國家利益。
    第二,齊國能滅嗎?不管如何,晉國作為中原盟主,必須考慮的一點是,中原之國尤其是傳統的天子倚重之國,不能滅,隻能討伐教訓。
    連鄭國都是多次討伐而已,誰敢滅了鄭國?這次聯軍伐齊,本意也就是教訓教訓齊國,不能滅。
    第三,代價問題。兩個代價,一個是聯軍的代價,如果繼續攻打臨淄內城,那聯軍傷亡必定慘重,尤其是晉軍主力。
    到時反倒是楚國得到了便宜,不能再犧牲將士們了。
    另一個代價是荀偃自己!因為荀偃已經感覺到力不從心了。
    他想起了巫皋曾說過,自己今年陽壽將近!
    現在是什麽時候了?
    年底!
    要死,那應該死在晉國,死在自己的家裏,這才是正常卒了,而不是暴斃!
    所以,荀偃下令,聯軍不要繼續強攻臨淄內城,而是分派出大部分的軍隊,繼續深入齊境。其中,最東向的一支聯軍侵入到了濰水,最南向侵入到了沂水。
    去幹什麽?
    當然是搶掠!
    討伐戰爭,殺人是不能隨便的,但搶掠是符合禮製的。
    齊國總算逃過一劫。因為荀偃得到了消息,楚國有出兵的跡象。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那就撤吧。
    就這樣,到了公元前555年春天,正是周曆正月,晉軍率領十二國諸侯從齊國撤退。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