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地下城

字數:5082   加入書籤

A+A-


    木化玉的顏色價值按稀有程度分,最稀有的是種水料綠色,其次雞血紅,然後才是藍色。

    由於翡翠以綠為貴的傳統,在普通人的觀念中綠色樹化玉也是最貴的,其實這是個正確的理解,物以稀為貴才是永遠的真理。

    再高的級別就是隱晶質的玉髓木化石了,因其晶瑩剔透的外表而區別於普通矽化木,以特殊身價不但展示玉石富貴,同時美麗的年輪和樹皮的滄桑記錄著、提供著遠去的那個年代的若幹信息。

    由於化石不可再生的特殊性,世界上開采一根,地下儲存便少一根,樹化玉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瑰寶奇石,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的國寶級石質。

    這裏出現的木化玉,無論從色澤、外形、剖麵形狀看,都是一段段的完好樹木,它清晰完整地保持了樹木原有的年輪、紋理、蛀洞,是古代樹木內質形態的完整保留。通過葉好的神識查探,他甚至還可發現樹木韌皮組織形成的層細胞、細胞壁、輸水導管的形狀痕跡。

    而普通的玉往往是一塊排列整齊、結構極為單一的礦石,它雖然也有紋理,但這種紋理是自然產生的,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主要價值體現在供人欣賞。

    此處的樹化玉妙處在於,每棵樹化玉的形態、色澤、內質、紋理千姿百態,變幻莫測,要找到二棵色澤、紋理、形狀、種水、大小相近的樹化玉,簡直就像大海裏撈針。

    以葉好看來,就是把同一棵樹化玉鋸成幾段,其樹理、色澤、形狀仍是各有千秋,因此,這裏的樹化玉已經是無數塊可遇不可求的人間絕品,而人們卻可容易地找到兩顆甚至一批相近或相似的普通玉石翡翠。

    葉好得意的收取著,滿足的笑意裏,顯示著喜極後的巨大滿足,便是在此間在無所得,他也一樣心滿意足了,甚至心裏在臆想著,哪一天找一座荒島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行宮,就用這些五彩斑斕的奇幻玉石構建他的巨大臥室,來盛裝自己的女人們。

    不知不覺間,他的一邊嘴角就流下來一絲口水,卻仍然渾然不覺,那模樣看上去無恥之極。

    這裏麵還有質地細膩且色彩鮮豔的瑪瑙玉石,同樣屬於玉髓類,但卻是此間一億年以前的地下岩漿冷卻時,蒸氣和其他氣體形成氣泡所形成。

    它也是一種古老的玉石,自古便是美麗、吉祥、富貴的象征。在東方,瑪瑙是佛教七寶之一,被視為辟邪祇福的護身符,而在西方魔法裏,瑪瑙也被認為是可達成願望的神奇玉石。

    不過它的數量就少多了,且隻有有紅色、琥珀色和白色三色,相比至少萬噸的各色木化玉,實在是不怎麽起眼。

    而且木化玉裏呈樹根樣的奇形怪狀的太多了,即使尚未經過逐一的打磨,玉質摸上去已如細膩光滑的新生嬰兒的皮膚,溫潤如玉,輕輕敲上去,發出清脆的叮叮聲,仿佛在輕聲吟唱一則悠長的故事。

    就因為這裏地處隱秘封閉之地,樹木是在樹木死亡後,未經瞬間掩埋,先出現腐化變質才被泥沙覆蓋過程,所以在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的基礎上,內部幾乎很少留有雜質,隨意的撿過來一截,也是與品相極為完美的上品。

    葉好心裏已經想過了,未來的奢侈品專賣區,就根據不同的木化玉形狀和色澤,打造出多種不同森林景點場景,諸如“碧玉森林”、“水晶森林”、“彩繪沙漠”、“瑪瑙木”等等,僅名稱就令人向往。

    而米歇爾酒店一樓大廳,他打算把那一株高達三十幾米的木化玉樹幹樹立起來,再有數不清的零散木化玉就散落在成為永恒的大自然奇觀周圍,怕是一座可以稱得上豔冠世界的奇異五星級酒店,會從此馳名了。

    心裏這樣想著,葉好也沒留在原地久待,那裏不見一絲一毫的生機尚存,長時間依靠內息來維持呼吸,還是很耗費真氣的。

    當他走向了那一片漆黑的玉石區域後,臉上的凝重就很深刻了,能夠遮掩真氣加持後的神識探識,就說明那裏有超越了他修為實力,或者是他目前處於未知認知的神秘存在。

    葉好這一次很是謹慎的踏著飛劍緩緩前行,同樣是一條筆直的如光柱一般貫穿地底的通道,靈氣越加濃鬱的同時,淡如清霧的隱約壓力也悄然而至。

    而且隨著他的繼續前行,那種無形的壓力也越來越明顯,但雪白色光亮也逐漸讓他看清了腳下的環境,居然是在步入一個地下礦鹽。

    周壁石鹽的顆粒也隨著深入越發的密集,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純淨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不時倒映出玻璃光澤般的絲絲閃亮。

    在前方陡然出現筆直向下的走向之後,通道裏的潮濕與無形壓力倏然增大,更多純淨無雜質的石鹽也厚實的出現在洞壁上,新鮮麵呈的玻璃光澤更加明顯,潮解後的表麵已經呈油脂光澤,將四周環境映照的愈加明亮。

    但此時的壓力也形成了恐怖的心神壓迫,葉好腳下的飛劍已經因承受不住,而產生了瑟瑟的抖顫。

    徒然一種舒緩能量忽至,仿佛跨越時空而來,眨眼功夫便他的漫身籠罩,卻是體內的那縷佛義能量,他隻覺著眼前情形轉換,周圍事物開始模糊,瞬間整個人和飛劍就被舒緩能量托浮至半空。

    葉好身上的重力壓迫感也登時減小了很多,也有了閑心打量眼下所處的環境。

    雖然他的神識探知又被壓縮至十米內,探不到更深處的情形,但他認為這會是一處源自久遠古代的人工鹽礦井,因為自身所經曆過去的通道岩壁,雖被越來越厚實的鹽層覆蓋,但斷續出現的凹陷處,顯然是人工開鑿的坑洞。

    這些狹窄的坑洞,是工人們在當時木架密密支撐的通道雛形時的休憩和避難的場所,而且還會偶爾見到一根半根的腐蝕木料,頑強的在厚重鹽層裏顯露出一角崢嶸。

    這樣的緩慢下行足足耗費了半個多小時,等到他的神識感觸探到了底部,無影無形的威壓也有了翻江倒海之力,雖不似狂濤駭浪般湧動強烈,但其中的浩大壓迫力,已是逼迫得葉好的下浮變為了一點點的挪動。

    好在那一縷金色佛義能量裏,似乎有著腐蝕般焚灼熱度,總能夠在越加龐然的壓力裏,灼出一線縫隙來。

    直到他兩腳再一次踏實地麵,絲絲威壓溢出就能更明顯的察覺來勢,並在不停的壓迫著四周氣流流轉,隻是那威壓來處幾若無聞,不細心去感受還是很難察覺的。

    收起了飛劍,等他慢慢踱到壓力來源處後,眼前的情形竟是令他啞然失笑。

    原來這壓力的來源居然是礦井風流的壓力交匯而成,在一條風道中的兩點空氣能量不同,空氣必然從能量高的地點流向能量低的地點,從而形成風流。

    空氣流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通路,一是能量不同。空氣本身能量的變化是造成風流流動的根本原因,位體積空氣所具有的質量稱為空氣的密度,而另有濕空氣密度為幹空氣密度和水蒸汽密度之和,諸般氣體狀態交匯就會產生大氣壓。

    正由於地質條件和地下壓力的影響,礦井中通風口兩端的氣壓經常出現不平衡的問題這樣礦井通風效果就會兩點間的壓力差,通過能量互換,也就形成了葉好一路行來所遭遇到的無端壓力。

    但這種壓力的形成,是人為的刻意打造,那種能量互換便是當初的設計者打通了不知多少個通風口而造成。

    這個發現很是震動到了葉好,以他的認知,此處鹽礦至少存在了兩千年以上,那時候的科技技術無從談起,因為這裏沒有一點古陣法的留存,就說明鹽礦乃是普通人的造就,能夠在深入地下幾百米,並在無邊無沿的岩石泥土阻隔之下,準確的找到各處的通風口,並能找出其中的最接近的交匯處鑿傳,便是今天的高科技探測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既然他們能處心積慮的找到這樣的方式,來防止有人從巨大的通風通道潛入,說明這地底會另有隱秘存在。

    而葉好所經過的樹化玉空間,應該是後來的地質斷層導致的,恰好把兩個並不相幹的空間連通了。

    之所以那裏會出現生機與死寂的截然相隔狀態,也是因為氣流的導向原因,雖然目前葉好還沒發現那條富蘊著生機的小溪最終去處,想來它另有岩間縫隙可以利用。

    想明白的這一點,就是他啞然失笑的原因了,現在的他隻需一步跨過那一處通風口,就不再有任何威脅。

    顯然當初的設計者人沒有把他這樣的修煉者計算在內,具有足夠的修煉之人,有法術護體,就能安然通過通道內的壓力擠迫。

    但葉好也暗自有些後怕,單憑他目前的開光中期修為,若沒有體內那一縷佛義能量的護持,也很難從容的抵擋那浩蕩的無形壓力,也難怪設計者們對這裏的防禦如此有信心。

    在他看來,他們的信心展現就是,這裏再也沒有一個陷阱或是機關的設置,等他一步跨越了過去,葉好的探識力立刻就有了八百多米的本來探識力。

    繼續前行幾十米,轉過了一個驟然的彎道,一個古老的鹽礦空間就顯現在了他的眼前,他踏著飛劍迅速的瀏覽了一圈。

    不知他們是用的什麽方法,將鹽礦內約四成的礦脈永久保留,做為支柱,其餘的部分則被開采出去,光是在地底留下的巷道延綿就達一百多公裏,連綴著兩千多個礦坑。

    已經被挖空的地下,實際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大小祠堂、博物館、餐廳、宴會廳、居住區等在內的巨大的地下城市,甚至還有地下的峽穀和鹽湖,在這些人不知多少年的掘進過程中,也逐漸顯現和改變著它們的真容。

    即使作為支柱的礦脈附表鹽層,也被精心雕鑿出一幅幅浮雕狀態的阿三教教中人物,沿途的巨大支撐圓木上,為了防止含鹽分過高的空氣會腐蝕木料被刷成了乳白色,卻是與整個的白色底下城堡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