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林昊的左右為難

字數:3425   加入書籤

A+A-


    紀委大樓的晨光斜斜切過辦公桌,周誌高捏著那份燙金封麵的卷宗,指尖在【高曉川】三個字上反複摩挲。
    東省副省長兼工商廳廳長的頭銜下,貼著張標準照,男人穿著熨帖的白襯衫,領帶係得一絲不苟,眼鏡後的目光透著精明,嘴角的微笑卻像手術刀般精準地保持著弧度。
    “查了三個月,外圍證據鏈全齊了。”林昊的指關節在桌麵上磕出輕響,年輕幹部眼底的紅血絲比卷宗上的紅章更刺目,“他老婆名下有七套海景房,兒子在國外開的跑車,光保險費就夠普通人家活十年。可......”
    他突然頓住,喉結滾了滾,“高曉川是我爺爺的老部下,當年在部隊時,還救過林老的命。”
    周誌高翻開受賄記錄,某頁的轉賬附言寫著“谘詢費”,金額卻高達五百萬,收款方是家空殼科技公司,法人代表正是高曉川的遠房侄子。
    “空殼公司注冊在開曼群島,實際控製人是高曉川的小舅子。”林昊遞來的股權結構圖上,紅線像蛛網般纏向十幾個關聯企業,“這些公司專門幫境外資本規避反壟斷審查,僅去年就操作了三起惡意並購。”
    窗外的法桐葉被風掀起,露出藏在葉底的監控探頭。
    周誌高想起劉老院子裏的棋局,李老常說“老將最怕的不是炮,是身邊的卒子反水”。
    他突然笑了,指尖點向卷宗裏的會議記錄:“你看這裏,高曉川在工商廳黨組會上說‘要把外資當親人’,轉頭就把民族品牌的收購案壓了半年,這哪是親,是引狼入室。”
    林昊的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彈出條加密信息。
    技術科破解後,赫然是高曉川與某跨國公司的密談錄音:“放心,反壟斷調查就是走個過場,我已經打好招呼了。”
    對方的回應帶著生硬的中文:“高廳長的好處,我們不會忘。”
    “最棘手的是這個。”林昊調出份通話記錄,高曉川上周給林老打過電話,時長十七分鍾。
    雖然沒有錄音,但根據林老秘書的回憶,老將軍掛電話時氣得把茶杯都摔了。
    “爺爺讓我別插手,說‘給死者留點體麵’。”林昊的拳頭在身側攥得發白,“可那些被惡意並購搞垮的企業,有上萬個家庭等著吃飯......”
    周誌高望著牆上的時鍾,秒針的跳動聲在安靜的辦公室裏格外清晰。
    他想起三天前去醫院產檢,劉曉雅指著b超單上的小拳頭笑:“以後可得教他明辨是非。”
    此刻想來,這“是非”二字,對誰都是道難關。
    有網友爆料,某本土家電品牌被外資收購後,工廠連夜裁員三千人,而批準並購的正是高曉川簽字的文件。
    評論區裏,“官商勾結”的罵聲淹沒了理性討論,有張配圖是下崗工人舉著“還我飯碗”的牌子,背景裏的工商廳大樓格外刺眼。
    “他還搞了個‘優化營商環境’的幌子。”蘇晴抱著補充材料進來,小姑娘的馬尾辮隨著說話的節奏輕點,“把外資企業的審批時限壓縮到三天,本土企業卻要等三個月。”
    “有個做調味品的老板不服,第二天就被稅務稽查了,帶隊的正是高曉川的妻弟。”
    周誌高翻到高曉川的履曆,某頁記載著他三十年前的事跡:在鄉鎮企業當技術員時,為了保住瀕臨倒閉的罐頭廠,帶著工人睡在車間三個月。
    “那時候他還說‘企業是老百姓的飯碗’。”林昊的聲音帶著苦澀,“怎麽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審訊室的單向玻璃後,高曉川正對著檢察官侃侃而談。
    男人摘下眼鏡擦了擦,露出眼尾的皺紋:“我這都是為了招商引資,你們不懂經濟就別瞎摻和。”他突然提到林老,“想當年我在老首長手下,槍林彈雨都闖過來了,還怕你們這點審查?”
    周誌高給林昊丟去個眼色,年輕幹部深吸口氣推門而入。
    “高廳長怕是忘了《反壟斷法》第四十二條。”林昊把並購案的評估報告拍在桌上,“這家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73,你卻批準他們收購最後一家本土企業,這不是招商,是資敵。”
    高曉川的臉色微變,突然笑了:“小林啊,你爺爺當年教我們‘靈活變通’,怎麽到你這兒就這麽死板?”
    他湊近林昊,聲音壓得極低,“你爸在國資委的位置,我可幫過不少忙。”
    監控畫麵裏,林昊的手指在桌下攥成了拳。
    周誌高知道,這正是林昊最掙紮的時刻,一邊是血脈親情,一邊是職責操守。
    他按下通話鍵:“把高曉川兒子在國外的消費記錄調出來,重點是那輛定製版跑車,資金來源查清楚了嗎?”
    “查清楚了!”蘇晴的聲音帶著興奮從耳機裏傳來,“是某外資企業的‘年終獎’,以谘詢費名義轉過去的,轉賬時間就在並購案獲批的第二天。”
    林昊突然抬起頭,目光撞上高曉川的眼睛:“我爺爺教的是‘變通不失原則’,不是讓你拿國家利益換好處。”
    他把消費記錄甩在桌上,照片裏的跑車停在別墅前,車牌號恰好是高曉川的生日。
    高曉川的防線出現裂痕,手指在桌麵上亂劃。周誌高看著監控裏的一幕,想起自己剛當鎮長時,老書記說的“當官就像走鋼絲,左邊是人情,右邊是國法,偏一點就會摔下來”。
    走廊裏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林老的警衛員捧著個木盒進來。打開一看,是枚軍功章和張泛黃的照片,年輕的高曉川背著受傷的林老在戰壕裏奔跑。
    “老首長說,給你。”警衛員的聲音很輕,“但他也說,國法大於私情。”
    林昊摩挲著軍功章的邊緣,突然轉身對周誌高說:“周書記,請求對高曉川采取強製措施。”
    林昊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堅定,“涉及的其他官員,我會一並提請審查。”
    周誌高望著窗外漸升的太陽,陽光透過雲層在卷宗上投下光斑。
    他知道,林昊跨過去的不僅是人情關,更是成為合格紀檢幹部的最後一道坎。
    就像老人們常說的,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這磨與練的過程,從來都帶著血與淚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