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法理大於人情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紀委大樓的電梯間裏,不鏽鋼鏡麵映出謝正風拘謹的身影。男人穿著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帆布包裏露出半截磨破的筆記本,封麵上“化安縣工作筆記”幾個字被雨水泡得發皺。電梯數字跳到18樓時,他突然掏出梳子理了理頭發,梳子齒間還卡著根白頭發——那是當年在化安抗洪時熬出來的。
“謝書記可算來了。”林昊在走廊裏迎上來,年輕幹部的皮鞋擦得鋥亮,與謝正風沾著泥點的布鞋形成鮮明對比。他指著辦公室門上的牌子“監察部副主任”,銅字在日光燈下閃著光:“周書記特意交代,您的辦公桌靠窗,能看見護城河。”
謝正風的手指在門牌上輕輕叩了叩,動作像在化安縣委辦公室時那樣小心翼翼。“當年在化安查地溝油窩點,周書記也是這麽突然把我叫到他辦公室。”
他翻開筆記本,某頁貼著張泛黃的照片,二十多歲的周誌高蹲在豬圈旁,手裏舉著瓶劣質食用油,笑得露出白牙。
周誌高從文件堆裏抬起頭,目光撞進謝正風的眼睛。
兩人同時想起七年前的暴雨夜,謝正風背著發高燒的留守兒童,周誌高打著手電在泥水裏探路,兩人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十裏山路,鞋裏灌滿的泥漿比現在的卷宗還沉。
“化安的老同誌們還好嗎?”周誌高遞過杯熱茶,水汽模糊了眼鏡片。
當年跟他在長福鎮打拚的幹部,現在大多還在縣市裏打轉,有個民政辦主任去年才提拔成副鎮長,喝酒時總說“跟著周書記那會兒,才叫幹實事”。
謝正風的茶杯在桌麵上留下圈濕痕:“李會計退休後開了家農資店,上次我去看他,他還說當年你幫村民討回的補償款,現在都變成了拖拉機和收割機。”
他突然壓低聲音,“就是王秘書......去年在拆遷辦主任任上被查了,據說收了開發商的好處。”
周誌高的指尖在卷宗上頓了頓。
王秘書當年是他的通訊員,寫得一手好材料,就是總愛說“水至清則無魚”。
現在想來,有些種子早在那時就埋下了。
“查得好。”他翻開謝正風的履曆,某頁記載著男人在化安拒收開發商賄賂的事,對方送的金條被他直接扔進了紀委院子,“這點你比他們強,守住了底線。”
林昊抱著高曉川案的補充材料進來時,正撞見謝正風在翻監察條例。
老書記的鋼筆在“回避製度”那欄畫了道波浪線,旁邊批注:“與被審查人有親屬關係者,需主動申請回避,化安經驗:避嫌才能立信。”
“謝主任對這個案子有什麽看法?”林昊把卷宗推過去,年輕幹部的目光在“高曉川曾救過林老”的備注上停留片刻,“我爺爺昨天又打電話來,說......說看在舊情上放他一馬。”
謝正風的手指在“濫用職權”那條證據上敲了敲:“當年在化安,有個村支書是我戰友的爹,挪用扶貧款蓋祠堂,最後還是我帶人去抄的家。”
他合上卷宗,鏡片後的目光異常堅定,“老話說‘軍中無戲言’,紀委也不能講私情,不然老百姓怎麽信我們?”
窗外的護城河邊,幾個老幹部在釣魚。謝正風望著那個穿軍大衣的背影笑:“那是高老的警衛員,當年在化安蹲點時,跟我睡過一個炕。”
他突然指著河對岸的居民樓,“三樓那家,男主人是化安移民過來的,當年他兒子的學費還是周書記墊的。”
周誌高想起那個總愛躲在門後的小男孩,現在應該上大學了。
手機裏存著他去年發來的照片,穿警服的小夥子站在警校門口,配文“要像周叔叔那樣正直”。
網絡輿情係統彈出新提示,紀委新官 謝正風的話題下,有化安網友發長文回憶:“當年謝書記為了查假種子,在田裏守了三天三夜,中暑暈倒在玉米地。”
下麵跟著張老照片,謝正風被村民抬著,手裏還攥著袋假種子。
“高曉川的老婆去林老家哭鬧了。”蘇晴抱著平板闖進來,小姑娘的馬尾辮晃得厲害,“說要是高曉川被抓,就去跳樓,林老把她轟出去了,說‘我林家沒有貪贓枉法的親戚’。”
謝正風突然笑了:“這招我在化安見多了。有個村長老婆抱著孩子堵鎮政府,說不撤案就跳井,最後被她男人的貪汙賬本打臉了。”
他從帆布包裏掏出個舊u盤,“這是我整理的化安反腐經驗,裏麵有二十個典型案例,或許對林書記有用。”
林昊接過u盤的手微微顫抖。盤身上貼著的便利貼上,謝正風用鉛筆寫著:“反腐如除草,要連根拔起,更要種上莊稼。”
年輕幹部突然想起周誌高說的“不僅要查處腐敗,更要建立製度”,此刻才算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
傍晚的夕陽把走廊染成金紅色,謝正風的筆記本攤在桌麵上,最新一頁寫著:“監察部近期工作計劃:1. 完善回避製度細則;2. 整理各地反腐案例庫;3. 向化安學習‘陽光公示’經驗......”
周誌高看著那行字笑了。
當年在長福鎮,謝正風就愛用這種流水賬記工作,現在看來,踏實或許比花哨更有力量。
他想起劉曉雅下午發來的信息,說謝正風的愛人正在幫忙整理嬰兒房,“她說老謝這人看著木訥,其實心細得很”。
林昊拿著高曉川案的逮捕令進來時,謝正風正在給化安紀委打電話。
“把那幾個扶貧款挪用案的卷宗寄過來,”他對著聽筒說,“對,給新同事們做案例教學......什麽?王秘書在獄中寫了懺悔書?好,我一定看看。”
掛了電話,他望著林昊手裏的逮捕令:“當年在化安,我也猶豫過,但看到村民們在雪地裏舉著‘還我公道’的牌子,就什麽都想通了。”
周誌高望著窗外漸沉的夕陽,護城河邊的釣魚人收起了魚竿。
謝正風收拾帆布包的動作,像極了當年在化安下鄉時的樣子,筆記本、鋼筆、放大鏡,每件東西都擺得整整齊齊。
“明天帶你去見幾位老首長。”周誌高拍著他的肩膀,“李老總說,現在的年輕幹部缺的不是文化,是在泥裏滾過的經驗。”
謝正風的皮鞋踩在走廊地毯上,發出輕微的聲響。
林昊望著他的背影,突然對周誌高說:“我好像明白您為什麽調他來了。”
年輕幹部的聲音帶著頓悟,“他就像麵鏡子,讓我們知道該守住什麽,該放下什麽。”
周誌高沒有說話,隻是翻開高曉川案的卷宗,在謝正風批注的“法理大於人情”那行字下麵,輕輕畫了個對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