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繼續添柴澆油把火燒旺

字數:4028   加入書籤

A+A-


    晨光剛漫過商務部大樓的穹頂,周誌高辦公桌上的衛星電話就急促地響了。
    聽筒裏傳來非洲某國大使帶著哭腔的法語,背景音裏能清晰聽見機槍掃射的劈啪聲,某勢力昨夜攻占了北部礦區,龍國援建的鈷礦提煉廠正被炮火包圍。
    “讓工人立刻撤到地下掩體。”周誌高的手指在礦區地圖上飛快遊走,指甲劃過標注著“子弟學校”的紅點,“我現在聯係聯合國維和部隊,讓他們派直升機接應。記住,人一個都不能少。”
    掛電話時,秘書小陳抱著成摞的舉報信進來,信封上“嚴查周誌高”的字跡歪歪扭扭,有的還沾著幹涸的墨跡。
    “紀委的林書記剛來過電話。”小陳的聲音發顫,最上麵那封舉報信的抬頭寫著“致黨中央”,“他說網上的聯名舉報已經超過五十萬簽名了。”
    周誌高拿起那封舉報信,信紙邊緣還帶著咖啡漬。
    他認得這筆跡,是去年因為貪腐被查處的某省副省長的秘書,聽說現在在境外開了家“輿情谘詢公司”。
    “告訴林昊,按計劃行事。”他將舉報信丟進碎紙機,齒輪轉動的聲音像在咀嚼什麽,“讓他下午三點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說紀委已受理關於我的所有舉報。”
    小陳的臉瞬間白了:“部長,這太冒險了。林書記當年可是您手把手帶出來的,現在讓他……”
    “正因為是他,才最合適。”周誌高拉開抽屜,裏麵躺著枚褪色的黨徽,是十年前他在教育部任職時,林昊作為新黨員代表給他別上的,“你以為白頭鷹的情報部門沒盯著咱們?他們巴不得看我眾叛親離。”
    窗外的玉蘭花落了一地,像鋪了層碎雪。
    周誌高想起三天前在養老院,王大媽塞給他的那袋炒花生,老人家顫巍巍地說:“高娃子,我孫子在非洲修鐵路,說你們的援建隊幫他們打了井,現在全村都喝上幹淨水了。”
    那袋花生此刻正躺在公文包裏,油香混著皮革味,成了最踏實的慰藉。
    下午兩點半,紀委大樓的發布廳已經坐滿了記者。
    白頭鷹通訊社的記者舉著錄音筆擠在第一排,領帶夾上的攝像頭閃著冷光。
    林昊走進會場時,深藍色的紀檢監察製服筆挺如新,他習慣性地摸了摸口袋,那裏本該放著周誌高送他的那支鋼筆,今早特意留在了辦公室,怕鏡頭拍到惹人聯想。
    “經核查,周誌高同誌在擔任商務部部長期間,涉及多起對外援助項目的舉報已受理。”林昊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每字每句都像用尺子量過般精準,“目前已成立專項調查組,將依法依規開展工作。”
    快門聲瞬間炸響,像群受驚的馬蜂。
    有記者追問是否會采取強製措施,林昊抬眼時,恰好看見後排角落裏,外交部老張的手指在手機上飛快敲擊,那是他們約定的信號,說明境外情報頻道已經開始瘋狂轉發這條新聞。
    發布會結束後,林昊徑直去了商務部。
    周誌高正在給黑州某國起草援助協議,十億美金的數字在屏幕上格外醒目。
    “白頭鷹的中情局已經上鉤了。”林昊扯掉領帶,喉結滾動著,“他們的加密頻道在競價買‘周誌高涉案證據’,起價就開到了一千萬美金。”
    周誌高往搪瓷杯裏續滿熱水,氤氳的白汽模糊了他的表情:“把上次準備的‘賬冊’放出去。”他指的是那套偽造的海外賬戶流水,每個數字都經過精密計算,既讓人生疑又查無實據,“告訴他們,這是內部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抄出來的。”
    林昊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叩擊,忽然想起七年前在紀委辦案點,周誌高給他泡的那碗方便麵。
    當時他們剛拿下某個貪腐團夥,連續三天沒合眼,周誌高把最後一個雞蛋讓給了他,說:“咱們執紀的,首先得守住心。”
    此刻辦公室裏的茶香,竟和當年的泡麵味重疊在了一起。
    夜幕降臨時,外網的謾罵已經到了白熱化。
    某社交平台上,“周誌高滾出政壇”的話題標簽被刷到億級閱讀,配圖是他和非洲某國總統握手的照片,被p上了“賣國賊”的紅色大字。
    國內的舉報電話快被打爆,接線員小王嗓子都啞了,卻還是耐心解釋:“請相信組織會調查清楚。”
    周誌高點開老家的政務論壇,置頂帖是篇《我所認識的周鎮長》。
    作者是當年老街的郵遞員,細數他如何幫留守兒童補功課,如何背著生病的老人去醫院。
    下麵的跟帖刷了幾千條,有人說自家的危房改造款是周誌高親自督辦的,有人曬出當年他題寫的“為人民服務”橫幅照片。
    “你看,老百姓心裏有杆秤。”周誌高把手機遞給林昊,屏幕上某條評論被頂到最前:“要是周部長真有問題,當年咋會為了咱村的灌溉渠,跟水利局的人拍桌子?”
    林昊的眼眶有些發熱。
    他想起自己剛入職時,周誌高說的那句話:“權力這東西,就像手裏的沙子,攥得越緊漏得越多,不如攤開手,實實在在做點事。”
    此刻這句話在心裏反複回響,竟比任何紀律條文都更有力量。
    淩晨兩點,老張發來加密消息:白頭鷹中情局已匯來五千萬美金,要求提供“周誌高案核心證據”。
    周誌高讓技術科回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三天後在日內瓦湖畔交易。”
    “他們會不會設陷阱?”小陳揉著通紅的眼睛,屏幕上的資金流水還在跳動。
    周誌高望著窗外的星空,北鬥七星格外明亮:“陷阱才好。”
    他拿起那份十億美金的援助協議,在末尾簽下自己的名字,“讓維和部隊借道日內瓦,順便‘保護’下交易現場。”
    鋼筆劃過紙張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林昊起身告辭時,看見周誌高辦公桌上的相框,裏麵是劉曉雅和孩子們的合影,洛汐抱著樂樂在草原上奔跑,背景裏的風車正緩緩轉動。
    “嫂子昨天打電話來,說樂樂會叫爸爸了。”林昊的聲音放輕了些,“她說讓您注意身體。”
    周誌高的手指輕輕拂過相框邊緣,那裏積著層薄灰。“等這陣忙完,就回去好好陪陪他們。”
    他想起洛汐上次視頻時說的,想在生日那天去看升旗,“告訴技術科,明天把‘證據’發過去,記得在文件裏埋好定位信號。”
    走廊裏的聲控燈隨著林昊的腳步亮起又熄滅,周誌高重新坐回辦公桌前。
    十億美金的援助協議旁,放著份黑州礦產分布圖,紅色的鈷礦帶像條蜿蜒的血脈,連接著兩個大陸的命運。
    他知道,這場博弈還遠沒到結束的時候,但隻要老百姓還信他,他就敢把這條路走到底。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小陳拿著最新的輿情報告進來。
    擁護者的聲音已經壓過了謾罵,某門戶網站的民調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相信周誌高是被陷害的。
    “養老院的王大媽組織了老街坊,要去紀委送錦旗。”小陳的眼睛亮閃閃的,“上麵寫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周誌高笑了笑,提筆在援助協議上補了行字:“所有款項優先用於當地學校和醫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