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夫妻同心斬腐敗

字數:4082   加入書籤

A+A-


    客廳的水晶燈調了最暗的模式,周誌高正給周樂樂的奶瓶消毒。
    消毒櫃的藍光映在他臉上,能看見胡茬裏藏著的疲憊。餐桌上的糖醋排骨還剩小半盤,是洛汐最愛的菜,小姑娘臨睡前特意叮囑,要留著明天當早餐。
    “爸今天說的事,你怎麽看?”劉曉雅端著兩碗小米粥過來,瓷碗碰到桌麵的輕響,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她的手指在碗沿劃著圈,那是大學時準備辯論賽的小動作,每次緊張都會這樣。
    周誌高關了消毒櫃,蒸汽“噗”地湧出來,模糊了眼鏡片。
    “組織部的活兒,比商務部細碎。”他摘下眼鏡擦著水霧,聲音裏帶著點不確定,“選幹部不像簽合同,數字能說話,人心這東西……”
    “人心才是最實在的。”劉曉雅打斷他,往他碗裏擱了塊鹹菜,“當年你在老街選村主任,不也是挨家挨戶聽意見?張大爺說王二柱孝順,李嬸說他肯吃虧,這些哪能寫進簡曆裏?”
    周誌高笑了,想起那個總愛揣著旱煙袋的王二柱。
    現在的老街社區主任,當年為了修水渠,帶著村民在零下幾度的天氣裏挖凍土,手上的凍瘡爛得流膿,卻硬是沒讓項目拖一天工期。
    臥室裏傳來樂樂的哼唧聲,劉曉雅起身去看。
    月光透過紗簾,在她身上織出層銀輝,周誌高突然發現,妻子的鬢角竟有了根白頭發。
    他想起去年她帶隊查貪腐案,連續半個月睡在單位,回來時眼底的紅血絲比文件上的朱砂還刺眼。
    “組織上給我發調令了。”劉曉雅回來時,手裏攥著個信封,火漆印是紀委的盾牌圖案,“下周一去紀委報到,任副書記,分管案件審理。”
    周誌高的手頓在粥碗上。
    他不是沒想過夫妻要避嫌,卻沒料到會是這樣的安排。
    組織部管提拔,紀委管查處,這兩個部門像把剪刀的雙刃,要修剪出健康的幹部隊伍。
    “這是……”他想說點什麽,卻被妻子按住手。
    “林書記找我談過了。”劉曉雅的指尖帶著涼意,“他說你當組織部部長,眼睛要像顯微鏡,能看見幹部的優點。我在紀委,眼睛要像望遠鏡,得盯著他們的底線。”
    她從抽屜裏翻出個筆記本,裏麵記著這些年查處的典型案例,“你還記得那個虛報扶貧款的副縣長嗎?要是早發現他在鄉鎮時就愛占小便宜,哪會讓他爬到那個位置?”
    周誌高想起那人的案卷,厚厚的一摞裏,最早的汙點是十年前挪用村集體的電費。
    當時的組織考察報告裏寫著“工作有魄力”,卻沒人提他常去的那家煙酒行,老板總在背地裏說“張副縣長的煙錢,從來不自己掏”。
    “明天我去部裏交接。”周誌高把碗放進廚房,水流嘩嘩地響,“老李他們整理了份年輕幹部名單,有個在黑州援建的小夥子,三十歲就帶出了三支施工隊,當地牧民說他的帳篷總亮到後半夜。”
    “紀委收到過舉報。”劉曉雅突然說,筆記本翻到某一頁,“說他給當地官員送過蟲草,後來查清楚,是牧民硬塞給他的,他全捐給了學校。”
    她用筆圈出那個名字,“這種幹部,就得給機會。”
    窗外的梧桐葉被風吹得沙沙響,像在翻檢舊時光。周誌高想起剛認識劉曉雅時,她還是檢察院的書記員,穿著洗得發白的製服,在法庭上提問時聲音不大,卻每個字都砸在點上。
    那時他在鄉鎮當副職,處理過一起村幹部侵占征地款的案子,是她手把手教他怎麽固定證據。
    “有個案子得跟你通個氣。”劉曉雅的聲音沉下來,“西部某省的交通廳長,涉嫌在高速公路項目裏收受賄賂。”
    “我們查了半年,發現他的提拔過程全合規,就是沒人注意,他每次調動都帶著同一個工程隊。”
    周誌高的眉頭鎖起來。
    這種“合規性腐敗”最棘手,履曆表上幹幹淨淨,實際卻把權力織成了網。
    他突然明白組織的深意,組織部要看幹部的“顯績”,紀委要查他們的“隱疾”,夫妻二人就像ct機的兩個探頭,要給幹部隊伍做全方位掃描。
    “明天我讓人調他的考察材料。”周誌高拿起手機,屏幕上是黑州援建現場的照片,那個年輕幹部正背著生病的牧民往衛生院跑,“看看當年是誰推薦的他,有沒有連著提拔的‘帶病’幹部。”
    劉曉雅的筆記本上,已經畫好了關係圖。那個交通廳長的名字在中心,像個蜘蛛,周圍連著十幾個工程隊老板,每個名字旁都標著可疑的資金往來。
    “我們發現,他用兒子的名義在海外開了家公司,專門承接配套工程。”她指著其中個名字,“這個老板,是你當年在商務部查處的那個走私團夥成員。”
    周誌高的手指在桌麵上敲出急促的節奏。
    三年前那場博弈,那個走私頭目寧願蹲監獄,也不肯供出背後的“保護傘”。
    現在看來,那把傘的骨架,遠比想象中複雜。
    “組織部下周要考察一批市委書記。”他突然說,從公文包裏翻出名單,“這裏麵有三個,當年都在那個廳長手下任過職。”
    劉曉雅拿過名單,筆尖在名字上輕輕點著。
    月光透過窗欞,在紙上投下她低頭的影子,像幅剪影畫。
    “我讓技術科查他們的銀行流水,重點看境外賬戶。”她抬頭時,眼裏閃著光,“當年你在老街常說,貪官就像爛紅薯,得趁小的時候挖出來,不然會壞了一窖。”
    周誌高笑了。
    他想起那時的劉曉雅,總拎著個布袋子跟他走村串戶,袋子裏裝著筆記本和饅頭,餓了就啃兩口,聽村民說誰多占了宅基地,誰把救濟糧分少了,都一筆一筆記下來。
    “樂樂的早教班該續費了。”他突然說,轉移了話題,“洛汐說想學圍棋,我看李老的警衛員下得不錯,能不能請他……”
    “已經請了。”劉曉雅打斷他,眼裏帶著笑意,“王參謀說,等洛汐學會了,就陪太爺爺們下棋,讓他們別總說你當年悔棋的事。”
    夜色漸深,周誌高看著妻子在台燈下整理案卷,突然覺得心裏踏實。
    組織部和紀委,提拔與查處,就像他們這個家,他主外奔波,她主內持家,看似分工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要讓日子過得幹幹淨淨,明明白白。
    他拿起那份年輕幹部的名單,在黑州援建小夥的名字旁,畫了個小小的五角星。
    旁邊的空白處,劉曉雅不知何時寫下行字:“幹部的黨性,藏在他對待群眾的態度裏。”
    窗外的風停了,月光灑滿房間。周誌高知道,從下周開始,他和妻子的戰場會離得很近,卻又隔著各自的職責。
    但他不擔心,因為他們都記得,當年在老街的那棵槐樹下,兩人一起讀過的那句話:“當官的本分,就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自己夜裏睡得安穩。”
    台燈的光暈裏,兩個筆記本並排放在桌上,一個記著該提拔的好幹部,一個記著要查處的腐敗分子。
    周誌高輕輕合上它們,仿佛聽見無數幹部的腳步聲,正沿著正確的方向,朝著黎明走去。
    也因為組織上的同誌們齊心協力,腐敗分子沒有多少生存土壤,龍國隻會越來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