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有計劃的扶持才是真扶持
字數:5271 加入書籤
丁字縣看守所的鐵門緩緩打開時,何慶生手裏還攥著周誌高送給他的保溫杯。
晨光裏,他老伴兒拄著拐杖快步迎上來,老兩口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皺紋裏的淚水在陽光下泛著光。
“周部長,謝謝您,謝謝您給我們做主。”何慶生的老伴兒拉著周誌高的衣角,反複念叨著這句話,聲音裏滿是顫抖的感激。
周誌高笑著幫老人理了理衣領,目光掃過不遠處,縣扶貧辦的新負責人正拿著扶貧手冊,身後跟著工作人員,手裏提著米、麵和慰問金。
“何大爺,這是新的扶貧手冊,以後有什麽困難,直接找這位李主任。”他把李主任拉到老人麵前,“李主任,何大爺家的情況你都清楚,一定要多上心,不能再讓老人家受委屈。”
李主任趕緊點頭,遞過扶貧手冊:“何大爺,您放心,我們已經幫您申請了危房改造補貼,下個月就能動工。”
“您老伴兒的醫藥費,也能走醫保報銷,後續我們還會幫您找個公益性崗位,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何慶生接過手冊,指尖反複摩挲著封麵上的“精準扶貧”四個字,眼眶又紅了:“以前總覺得,兒子走了,天就塌了。”
“現在有周部長,有你們,我這心裏又暖和起來了。”
周誌高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心裏也泛起一陣暖意。
這些天在丁字縣的奔波,從看守所會見何慶生,到查處萬青書,再到推翻錯案,所有的辛苦在看到老人笑容的那一刻,都變得值得。
他掏出手機,給劉曉雅發了條信息:“何慶生已經出來了,扶貧名額也落實了,你那邊紀委的調查還順利嗎?”
沒過多久,劉曉雅的信息就回了過來:“萬青書和他叔叔的問題已經查實,挪用扶貧款、濫用職權的證據鏈都齊了,下周就能提交檢察院,你也別太累,注意休息。”
看著信息裏熟悉的叮囑,周誌高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他和劉曉雅,一個在組織部選賢任能,一個在紀委肅貪反腐,看似分工不同,卻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有人說他越權,管了紀委的事,可他心裏清楚,自己從沒有越過職權邊界,隻是把發現的問題線索交給紀委,把不合格的幹部踢出隊伍,而真正的調查和處理,始終是紀委在主導。
他的職責,從來都是挑選合適的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帶領民眾往前走。
離開何慶生家,周誌高讓老鄭開車去丁字縣的工業園區。
車子駛進園區時,路邊的廠房大多緊閉著大門,隻有零星幾家小工廠在開工,門口的招聘啟事已經褪色,上麵的薪資待遇寫著“月薪三千,包吃住”。
“這就是丁字縣的工業園?”周誌高皺起眉頭,“這麽多廠房空著,年輕人怎麽能有工作?”
老鄭歎了口氣:“之前聽縣發改委的同誌說,這些廠房是五年前建的,本來想引進電子廠,結果因為交通不方便、配套設施跟不上,廠家都不願意來。”
“後來又想搞農產品加工,可沒技術沒銷路,也黃了。現在年輕人隻能出去打工,村裏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周誌高的心裏沉了沉。
他想起化安縣,那個曾經和丁字縣一樣貧困的縣城,如今卻靠著引進服裝加工廠、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讓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
想起陽市,靠著發展特色養殖和電商產業,不僅解決了就業,還讓農產品走出了大山。
為什麽同樣的政策,到了丁字縣就落不了地?
他走進一家正在開工的小玩具廠,車間裏彌漫著塑料味,十幾個工人坐在縫紉機前,手裏拿著半成品玩具。
“同誌,你們這工資怎麽樣?活多不多?”周誌高走到一個年輕女工身邊,輕聲問。
女工抬起頭,臉上帶著疲憊:“一個月三千五,活兒時有時無,忙的時候天天加班,閑的時候半個月沒活幹。”
“我老公在外地打工,一年才回來一次,孩子跟著婆婆,我想多賺點錢,可這廠裏……”
她的話沒說完,卻讓周誌高心裏更不是滋味。
老百姓要的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家人能團聚,能有份穩定的工作,不用背井離鄉。可就是這麽簡單的願望,在很多地方卻成了奢望。
“廠長在嗎?”周誌高找到車間門口的辦公室,裏麵坐著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正對著賬本發愁。
“我是廠長,您找我有事?”男人抬起頭,眼神裏帶著疑惑。
“我是周誌高,京城組織部的。”周誌高亮出工作證,“你們廠為什麽活不穩定?是訂單少,還是銷路有問題?”
廠長歎了口氣,把賬本推過來:“訂單倒是有,就是利潤太低。”
“我們沒自己的品牌,都是幫別人代工,對方壓價壓得厲害,有時候忙了一個月,除去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
“想擴大規模,又沒資金沒技術,隻能這麽熬著。”
周誌高翻了翻賬本,心裏有了主意。
他掏出手機,撥通了省發改委主任的電話:“王主任,丁字縣的工業園區有不少閑置廠房,我想讓你們牽頭,聯係幾家有實力的企業過來考察,看看能不能搞產業轉移。”
“另外,針對本地的小工廠,能不能出台些扶持政策,幫他們搞技術升級、打造品牌?”
王主任在電話那頭趕緊答應:“周部長,您放心,我們明天就派人去丁字縣,先做個詳細的調研,然後對接企業。”
“扶持政策方麵,我們可以申請專項基金,幫小工廠解決資金問題,還能聯係高校的專家過來指導技術。”
掛了電話,廠長激動得站起來:“周部長,您說的是真的?要是能有政策扶持,能有大企業合作,我們廠就能活過來了,到時候能多招幾十個人,讓村裏的年輕人都回來上班!”
“不僅是你們廠,整個工業園區都會活過來。”周誌高的語氣堅定,“丁字縣有勞動力,有閑置廠房,隻要有企業、有技術、有銷路,就能把產業做起來。”
“到時候,年輕人不用再出去打工,老人能有人照顧,孩子能有父母陪伴,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廠長的眼睛亮了起來,趕緊拿出紙筆:“周部長,我這就把廠裏的情況整理出來,明天交給發改委的同誌。要是真能成,我給您送錦旗!”
周誌高笑著擺擺手:“錦旗就不用了,你們把企業辦好,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離開玩具廠時,夕陽已經西斜。
周誌高站在工業園區的門口,望著遠處的村莊,心裏默默想著:化安縣的成功不是偶然,陽市的發展也不是運氣,它們都是靠著產業興鄉,靠著把工廠開到家門口,才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丁字縣要走的,也是這樣的路。
他掏出手機,給丁字縣縣委書記打了個電話:“李書記,明天上午九點,在縣委會開個會,把發改委、扶貧辦、工業園區的負責人都叫來,我們一起商量下產業興鄉的方案。”
“記住,要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聽聽他們的想法,看看他們想發展什麽產業,需要什麽幫助。”
李書記趕緊答應:“周部長,您放心,我現在就安排,保證把會開好,把方案定好。”
掛了電話,周誌高鑽進車裏。
老鄭發動汽車時,無意間瞥見路邊有個小男孩,正趴在圍牆上,望著工業園區的方向。
“周部長,您看那孩子,說不定是想讓爸媽回來上班呢。”
周誌高順著老鄭指的方向看去,小男孩的手裏拿著一張照片,上麵是一家三口的合影。
他心裏一動,讓老鄭停下車,走過去遞給小男孩一顆糖:“小朋友,你在看什麽呢?”
小男孩把糖攥在手裏,小聲說:“我在等爸爸回來,爸爸在外地打工,我想讓他在這邊上班,不用再走了。”
周誌高摸了摸小男孩的頭:“放心,很快你爸爸就能回來上班了,到時候就能天天陪你了。”
小男孩的眼睛亮了起來:“真的嗎?叔叔,你不騙人?”
“不騙人。”周誌高笑著點頭。
車子駛離工業園區時,小男孩還站在路邊,朝著他們揮手。
周誌高望著後視鏡裏越來越小的身影,心裏更加堅定了,他要做的,就是讓更多地方像化安縣、像陽市一樣,讓工廠和公司開到家門口,讓年輕人不用背井離鄉,讓每個家庭都能團聚。
這不僅是他的願望,更是無數老百姓的期盼。
回到縣城的住處,周誌高翻開筆記本,在上麵寫下“丁字縣產業興鄉計劃”幾個字,下麵列著幾條思路:對接企業、扶持本地工廠、打造特色產業、解決就業問題。
他知道,這個計劃要落地,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他有信心,隻要堅持下去,隻要和老百姓一起努力,丁字縣一定會迎來改變,一定會成為一個讓年輕人願意回來、讓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地方。
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是何慶生打來的:“周部長,我老伴兒說要給您做餃子,您要是有空,明天來家裏吃啊。”
周誌高的心裏暖暖的,笑著說:“謝謝大媽,明天開完會我就過去,嚐嚐大媽的手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