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有很多話說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弘農的情況並不好,登基後第一場士族叛亂就是在那發生的。
幾大家族裹挾著藏匿人口與朝廷作對,一戰之後,弘農滿目瘡痍,大量土地、房屋空置。
劉辯幹脆將傷兵安置在那裏,反正房子和地都有現成的。
不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弘農的吃喝都要靠朝廷。
荀衍在那接濟災民,大設粥棚,解決糧荒問題。
後來楊修到任,主要是利用朝廷給的優惠條件,吸引流民前去弘農定居。
最後的張昭,聽說幹出不少名堂,敏銳察覺到漢軍人數激增,裝備卻不咋好,大漢的冶鐵中心又在羌人手裏。
於是果斷找司金府合作,彼時的韓暨剛整出水排冶煉,正打算樹立個典型,讓天下人看到水排冶煉的優點,方便推廣。
兩邊一拍即合,司金府對弘農進行了大張旗鼓的改造。
張昭沒閑著,弘農傷殘老兵多,他將老兵召集起來,帶著他們給漢軍各地的將領寫信。
這些老兵雖然退出軍旅了,但以前的好兄弟百戶長千戶長都有,一些愛兵如子的名將更是對舊部一直掛懷。
張昭手段效果出奇,在劉辯宣布要撥款幾十億重整軍備時,楊彪也好兗州也罷,都在想辦法分一杯羹。
各地州牧入京,跟盧植商討份額的同時,張昭已經在悶聲發大財,接下一大批漢軍的武器訂單。
聽說最開始的一批裝備,質量不怎麽行,但後來強度已經很出色了。
張昭的操作就是典型的站在風口上,對局勢的判斷一絕。
什麽叫風口?
朝廷拿出錢的時候,一群人才反應過來爭搶不叫風口,他們頂多就是喝點湯,而且廝殺極其嚴重。
有人脈有背景有資金的能多喝點,少一樣的能聞點味,隻有一樣還湊熱鬧的是炮灰,啥都沒有的會被吞到渣都不剩。
而張昭從漢軍人數擴張速度,加上裝備雜亂的程度,於天崩開局的弘農找到長點,並利用優點給弘農插上翅膀。
朝廷的風一刮,別人還在爭著喝湯的時候,他已經飛上九天。
能做到這種程度,下一任河南尹該張昭當。
找個時間去弘農看看也挺好,既遵守了承諾,又能彰顯下帝王秋巡冬狩的威儀。
同時帶滿寵見見世麵,還可以將張昭帶回來。
不過得等滿寵先將滇那的事辦完。
正思索間,殿門口鮑信踏步而來,抱拳道:
“陛下,蓋勳等人,已至章德殿外。”
“宣!”
不多時,一群老兵魚貫而入,劉辯看的一怔。
還以為奏疏誇大其詞了,沒想到真是一群披甲的老者。
老兵們激動到渾身顫抖,在蓋勳的帶領下,齊刷刷的下拜。
“參見陛下,陛下萬年,大漢萬年。”
“眾卿請起!”。
“謝陛下!”老兵們紛紛站起身,緊張的站在原地,不敢有異動。
劉辯誇讚了他們幾句,引得他們受寵若驚。
再之後,劉辯宣布道:“卿等為大漢立下赫赫功勳,如今該回去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朕會著人給你們賜爵,讓你們風光的回到家鄉!”
“謝陛下隆恩!”
謝完之後,不少人在偷偷的抹著眼淚。
可能是高興,可能是被認可,也可能……
連年的戰亂加上幾十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們早已找不到家了,家早就沒了。
劉辯知道,他們有難言之隱,在章德殿上卻不敢開口。
不過以上種種事,對於朝廷來說解決並不複雜,隻要他們不是失憶了,花費些代價總能將他們送回籍貫,衣錦還鄉。
若能尋到子嗣就更好了,憑借爵位,讓子孫入學,將來做個縣官不是問題。
劉辯看了眼荀彧,荀彧微微點頭,一道眼神,他就懂了劉辯的心思,應下這份差事。
劉辯目光再次落在為首的老者身上,他就是蓋勳,比朱儁皇甫嵩都小,但蒼老的不像話。
戰場上重傷,再加上背疽,要了他大半條命。
劉辯揮手,“來人,給蓋老愛卿賜座。”
典韋搬來凳子,蓋勳連連拒絕:“陛下,老臣站著就好……”
“一路舟車勞頓,朕怎忍心讓你再受累?”
說著話,劉辯主動從龍案後走出,攙扶著蓋勳,“老愛卿快坐,朕有些心裏話想跟卿說。”
蓋勳最終還是被摁在了凳子上,劉辯回到龍椅後,歎了口氣,由衷的說道:
“朕雖如今將周邊治理的不錯,但朕年輕的時候,在老愛卿麵前做了不少錯事,每每想起,朕悔之晚矣。”
蓋勳雙眼當場泛紅,他沒想到,天子還記得那些舊事。
記得就算了,還會主動提起,沒有任何的怪罪。
踏進宮門前,他的內心是忐忑的,但直到這一刻,忐忑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心情,哆嗦著嘴唇,一時不知該怎麽搭話。
剛想將老臣當年愚鈍脫口而出,就聽劉辯又道:
“父皇在時,朕無憂無慮,從未考慮國家大事,隻覺老愛卿死板固執,朕少年頑性,身邊小人作伴未能察覺,登基後祖宗基業、千萬子民重任皆壓於朕一身,朕才方知老愛卿不易和苦心,才知朝中有愛卿這般的人,是國家之幸,黎民之幸,朕之幸。”
嚴格來說,登基前的各種糟心事,不是他幹的。
但既然自己是劉辯,就該正視這具身體身上發生的所有事。
他是大漢皇室嫡係子孫,是天子,是登基前不賢,讓人失望歎氣除了身份一無是處的糊塗蛋,是如今被百姓當成救世主的聖君。
是被譽為有文景遺風、漢武風骨的昭寧皇帝。
劉辯說了很多。
蓋勳沒忍住,在章德殿上抽泣出聲。
史官將一切記錄,對蓋勳一生功績做出極其正向的肯定。
這場簡單的召見會麵半個時辰就結束了。
尚書台聯合大將軍府、太尉府,給蓋勳定下侯爵送往章德殿,得到劉辯批複。
除此以外,那些老兵都得到了十等爵位左右。
他們若是回到家鄉,縣令都得出城相迎,擁有諸多特權。
都是他們應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