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受益良多

字數:4178   加入書籤

A+A-


    這些問題對於張昭來說,根本用不著過多思考,直接回答出來。
    “沒人說過不問罪商人,實際上已經問罪過了,臣倒覺得坊主無辜,要因別人的操作失誤而付出一大筆賠償錢,本來此事罪責在匠頭身上。”
    “至於商人私吃九成的事,臣不知道合理不合理,但這事是平準令肯定的,臣不好多加議論。”
    “最後陛下說臣在庇護鐵器坊,臣承認有這件事,但與其這麽說,不如說臣是在庇護弘農的百姓。”
    張昭一口氣說完,心裏有些忐忑,老實說他現在看不透天子的目的。
    到底是願意將滿寵找回來,讓宜陽盡力減少損失,還是不讚成自己的說法?
    他在緊張時,劉辯嗬嗬一笑,“對於糜卿為何支持洛商獨吃九成的事,朕倒是知道是怎麽回事。”
    “請陛下示下。”
    “之前在糜卿的安排下,六家洛商在別處吃虧了,比如青州、兗州,早在年前,青州牧楊修帶著身穿補丁官服的大臣到洛陽,使大司農府吐出不少資源,其中有一項為流民安置,龐大的流民每日需要花費二十錢給他們找活計,縱使朝廷解決了不少,仍有十萬餘人未能妥善安置。”
    十萬人每日要燒掉兩百萬錢,一個月就是六千萬錢!一年七八億。
    這還隻是一部分流民。
    如果天下人全靠朝廷來接濟,劉辯就是去搶也搶不來這麽多錢。
    還有並州、兗州、幽州都張著血盆大口等著吃飯。
    要麽將糧食送去,白送給百姓吃,每天兩碗粥,吊著人家的命。
    要麽每個州每月上億錢,招流民去做做工,持續個一年讓流民安家。
    兩項都不做,就隻能坐看幾十萬人餓死。
    如此大的難題最後是糜竺解決的。
    組織商人前去建各種工坊,讓商人在青州招工。
    光六大洛商就將十萬流民消化了一半。
    青州現在窮,老實說沒什麽產業能讓洛商看得上,糜竺一琢磨,辦起捕魚業。
    洛商在其中投資,從上遊的伐木、造小舟、織漁網,到下遊的漁夫、殺魚匠、魚商,處處需要人。
    每日青州數以千計的小船在近海撈魚,這就是上千名漁夫。
    流民能靠自己的雙手吃飽飯了,每日二十錢的收入甚至能讓他們攢下些錢。
    但陪著朝廷折騰半天的洛陽商人,每日看著白花花的銀子溜走,進賬的卻少之又少。
    已經不能說不賺錢了,完全是賠本買賣。
    為了防止他們撂挑子不幹,致使十萬流民餓死街頭,糜竺就接連給他們安排了幾個賺錢的地方,並保證地方會向其傾斜資源。
    弘農的冶鐵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手段,劉辯用過一次。
    一開始的兗州遍地屍骸,隨處可見野狗啃食骸骨。
    指望兗州豪強能夠振興兗州不現實,他們被黃巾打的一窮二白。
    朝廷來養就更不現實了,大司農要有這麽多錢,哪還用的著天天跟劉辯掰手指頭算賬,漢軍估計都打到西邊去了。
    所以劉辯就動了外援,讓徐州商人去建設兗州,解決那邊流民的問題,自己再從別處給徐州商人找補好處。
    效果非常顯著,朝廷花費了極小的代價,換來一州百姓能吃飽飯,三方共贏。
    同樣的方法糜竺照辦一遍,青州十萬流民得到了收入不錯的工作,弘農缺胳膊斷腿的人,隻要肯幹,同樣有工作能養活一家。
    商人算算賬,發現總體是賺的,主動去維持平衡。
    等商人賺了一段時間的錢,朝廷就又有底氣去找他們,讓他們再支援一下並州、幽州。
    甚至讓他們到鳥不拉屎的貧窮之地去種果樹,去伐木,不管幹什麽,都能為當地百姓帶來工作和收入。
    這叫什麽?這叫全國一盤棋。
    劉辯的解釋張昭聽懂了,心中頓覺震撼。
    對於為何平準令支持商人獨吃九成,他一開始隻當糜竺有自己的考量。
    沒想到考量如此深遠,規劃的是各州郡。
    張昭內心觸動的同時,詢問道: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目前著重考慮的是商人能解決多少人的生計?”
    劉辯讚歎點頭,“沒錯,若此事不解決,何止是一爐死五個人那麽簡單?每年光餓死凍死之數,就得達到百萬。”
    是,商人很可恨。
    吃香喝辣的同時,讓百姓在髒亂的環境下工作。
    但同時他們為自己地方帶來了希望。
    在其他地方的百姓還光著腳,披著破布在街上要飯的時候,弘農甚至開起了一家家講武堂。
    積攢了些錢糧的家庭,甚至做起了小生意。
    這一切都因商人而起。
    所以凡事都有兩麵性,就看怎麽去用,以及用什麽樣的規矩,去讓損失降到最低。
    跟張昭聊了一會兒,劉辯想到後世的一個工作。
    騎手。
    領頭的商人可恨嗎?可恨至極!
    數百萬人在其手下工作,商人卻總想縮短和壓榨時間。
    騎手在大街小巷飛馳,每年因此出事故者何止五人?
    然而不管喪生多少人,商人照樣不管不顧,每日醉生夢死享受奢侈生活。
    一刀砍死他們都不為過。
    但轉念一想,他們若死了,百萬人沒了工作,背後又牽連多少家庭。
    哪怕官府接手也不行,會弄得其他商人人心惶惶,若商人都不幹了,他們可以帶著積蓄買下沒人的小島繼續享受餘生,留下的爛攤子誰都接不住。
    而且將來誰又敢經商呢。
    負責任的朝廷能做的,似乎隻有一邊承受罵名,一邊慢慢的縮緊緊箍咒,保證百萬人百萬家庭生計的同時,規範商人的行為。
    想到此處劉辯歎口氣,曾經自己也是唾罵的一員。
    現在卻成為了天子,要執掌偌大的江山。
    如今他才知道,吃飽之後唾罵發泄情緒容易,受著普羅大眾的唾棄也要堅定走上自強的道路才難。
    不知道有沒有一天,自己會不會成為被咒罵的人。
    那天來的時候,應該沒人再凍死餓死在街頭了吧?
    張昭覺得自己受益良多。
    不過話又說回來,天子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陛下,那滿寵……”
    劉辯擺手,“讓他先折騰折騰吧,折騰過後,朕對他就放心的給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