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他的公道
字數:3861 加入書籤
滿寵看著看著嘴都張大了。
伸手想要阻止,最後又放了回去,轉身衝下屬低聲下令道:
“隔出一小塊區域讓他們發泄,保護好絕大部分設施,其他人跟我走,去突審坊主及趙縣令。”
“喏!”
大部分人隨著滿寵匆匆離去。
他在以公道查案的同時,錦衣衛在暗中從另一個角度調查情況。
一日時間過去,錦衣衛的消息匯總到縣衙。
宜陽的這場雨下的不停,從雷雨到小雨,如今又有漸大的趨勢。
郭嘉和程昱都回來了。
“陛下何在?”程昱快步走進來。
郭嘉往窗戶那示意,“在觀雨。”
程昱鎖定位置,當即走過去拱手:“陛下,臣查了查,跑到滿寵那鬧事者,百人當中有一半是外地郡縣匆匆趕回來的五家親戚。”
“臣仔細調查過,這幾十個親戚平日與死者逢年過節幾乎不走動,曾經受害人一家舉目無親搬到宜陽,一窮二白到隻能靠朝廷施粥接濟時,未見他們幫襯。”
劉辯轉身,嗤笑道:“所以他們是來瓜分賠償金的?”
“差不多,畢竟陛下愛民如子,加之滿寵酷吏名聲遠揚……”
“朕可不認死理,一半是親戚,另一半呢?”
“另一半的構成極為複雜,大部分並不在鐵器坊務工,還有部分做了小生意,靠著來往的商隊賺錢,他們不愁吃喝,此外遊手好閑之青年,無所事事之酒徒,有地可種之民夫,有父母依靠之小輩都有一定數量。”
“此外,倒有幾人確實在鐵器坊工作,主要特征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家庭情況較為單薄。”
不出劉辯所料。
往往能被一句話煽動著去砸飯碗的就是這樣的人,也可以說他們共情能力稍強。
此外,他們砸的不是自己的飯碗,是別人的飯碗。
真正靠鐵器坊吃飯的人,大部分都在家中焦急的等著鐵器坊開工。
依照張昭之前的說辭,鐵器坊停工五日,宜陽有三千戶要斷炊煙,一萬多人要餓肚子。
停工七日兩萬人要走上街頭要飯,有過借貸的人得走上橋頭跳河。
停工十日將不會再有絡繹不絕的商人拉著煤炭、鐵礦、鐵器來回奔走,支起小生意的人將賺不到一個子。
至此,宜陽將淪為一座死城。
至多半年,宜陽城遍地雜草,戶數腰斬至兩年前的水平。
兩年前是什麽情況?叛軍殺到這裏,劉辯親征在弘農與叛軍決戰,大戰過後整個弘農十室九空。
張昭如此著急,就是因為此。
郭嘉走過來,聽到程昱的匯報直搖頭。
“鼠目寸光,你所說的那些人,雖不靠鐵器坊吃飯,但間接靠著此坊賺錢,就拿做小生意的家庭來說,若是全城百姓沒了收入,拿什麽去找他們消費?若是沒了為鐵器坊供給的商隊,他們又去賺誰的錢?最後影響到他們的父母,再有人依靠怕是也遊手好閑不下去了。”
程昱十分認同郭嘉的話,他在調查過程中還聽到一些話沒說,天子每日勤勤懇懇,朝廷的荀彧、盧植等,哪一個不是在嘔心瀝血。
朝廷再缺糧,都會給沒飯吃的百姓一日兩碗粥。
若沒有朝廷撐著,末世就降臨了,屠城都是次要的,程昱真想對那幾個鬧事的人說一句,屠完城做肉幹都看不上你們。
劉辯倒是看得很開,笑道:
“宜陽近三萬人,不能因為一小撮人影響朝廷對他們的判斷,更何況他們中一半是外來的,再者,人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閱曆、所處環境、身份等發生變化,今日他們會因為幾個有心者的煽動而做出糊塗事,明日又會因為大漢的勝報歡欣鼓舞。”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國家孱弱不堪遍地白骨,隻不過是恰好在不對的時間,遇到了想要利用他們的人,就算今日沒有他們,明日也會是其他人,哪怕將來大漢已經成為最最強大的國家,被諸多文明奉為燈塔,每萬人中,依舊會有那麽幾個。”
“但就如朕所說的,他們是會變化的,真正可恨的是那些想要發筆橫財,就去玩弄人心的小人。”
或許就是一念之差,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始終沒有變化,依照後世獨屬於這個國家的理論,是朝廷沒做好。
沒有做到讓他們富起來,讓他們有錢能走出生活一輩子的村鎮,開拓更大的眼界。
郭嘉、程昱兩大謀士第一時間都沒能理解劉辯的話,當場陷入沉思。
不多時,外麵傳來通傳。
滿寵回來了,一同跟著回來的還有張昭。
他要聽聽滿寵到底要幹什麽。
劉辯來到位置坐下,擺手道:“宣。”
滿寵進入書房,抱拳道:“陛下,臣已查清一切始末,前來匯報情況。”
“始末就不必匯報了,卿說說你是如何處理此事的吧。”
“臣已將趙縣令免職,決定杖責二十,遣其回鄉。鐵器坊周坊主謀財害命,不顧百姓死活,念其非直接致使五條人命喪失,以劓刑加流放處置,另外五大洛商,同時緝壓處理,待臣回洛陽後,再行調查。”
滿寵冷厲的匯報完,劉辯還未開口,張昭就急不可耐的站出來,“陛下不可,滿寵此舉,是在視我宜陽三萬百姓於不顧。”
郭嘉都不免站出來,“陛下,臣以為劓刑太過嚴重。”
別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
沒了六大洛商,可不止弘農一個地方遭殃。
青州、兗州的百姓該怎麽辦?
好不容易將那麽多流民安置住了,讓他們有了飯吃,他們何其無辜。
轉眼間得餓死多少人。
劉辯並沒有太多的神情變化,笑嗬嗬的看著滿寵,問道:
“這是卿找尋並決定的公道?”
滿寵原本躬著的身子慢慢直起來,“沒錯,陛下若有時間,何不到鐵器坊去看看,看看那裏的環境,百姓不是奴隸!更不是商人的私產!鐵器坊是百姓一磚一瓦砌出來的,如今卻成了奪他們命的工具。”
“可笑縣令趙幡,卻從未親自進入鐵器坊看過他治下的百姓過的如何,哪怕到了牢裏依舊與臣侃侃而談,卻隻口不提百姓之苦。坊主周利仍舊將人命當成兒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