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天子門生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劉辯由衷的露出笑容,這樣的朝廷,任何事都能辦的輕鬆。
他想到一人,看向荀彧位置。
荀彧眉眼含笑極為開心。
他不會因為有聰明者嶄露鋒芒而擔心自己的地位。
反而高興有人能來和自己一起扛起擔子。
現在朝廷能扛擔的人可不止楊修一個。
賑災及後續修繕河道之事,輕鬆敲定。
劉辯繼續和百官溝通起政事。
這次輪到皇甫嵩奏事,“陛下,秋季已經接近尾聲,征西軍要回來了。”
劉辯笑意收斂,又是一年要結束,袁紹曹操他們回來,將為大漢添上又一個實控州。
“戰況如何?”
“回稟陛下,據半月前傳來的信件說,氐王被擒獲,涼州全境收複。”
隨便皇甫嵩的匯報,周圍議論聲漸起,劉辯皺眉問道:
“既然半月前戰事就停息,為何朕沒聽說有什麽搬師的消息?”
“征西軍讓於闐國給拖住了。”
“於闐國?”
不僅是劉辯,大部分新大臣對這個名字也沒印象。
王允倒是聽說過,解釋道:“老臣有所耳聞,這於闐國原本隻是一小國,每年會向大漢納貢,如今中止了。”
“不錯,”皇甫嵩點頭:“據信中所說,於闐國接連吞並友邦,已發展成為大國。部分涼州叛賊敗逃至其勢力範圍,袁紹擔心其領兵來犯,目前正在與之斡旋,並請示朝廷多留駐軍。”
劉辯眉頭皺的更深,這個於闐國不會是那個橫跨一千多年曆史,被唐朝打服後君王改姓李的那個吧?
劉辯回神,問道:“太傅可還知道更多消息?”
王允知道的也不多,“老臣大概就知道,五六十年前朝廷兵發於闐國打勝,於闐國於二十年前報複,朝廷再次發兵,將其幾乎打到亡國……”
劉辯正襟危坐,就是他印象裏的那個。
亡國?不存在的。
此國吞並了十幾個大小國家,重新崛起。
直到北宋都還有於闐國的存在。
剛收複完涼州,又和一個麻煩精接壤。
打完全不在劉辯考慮範圍,主要是耗不起。
留些人馬在涼州以防守為主,是朝廷目前的最優解。
思考一陣後,劉辯道:“此事非同小可,午後到章德殿商議。”
眾臣並無意見,皇甫嵩退了回去。
奏事繼續,這次奏事的是荀彧,他呈上尚書台今後的章程給劉辯過目。
裏麵的條目雖然簡單,但規矩立的還不錯。
一個馬馬虎虎的內閣雛形,需要完善更改的地方挺多,但就目前來看,運轉沒問題。
劉辯注意到其中一條,說什麽兩千石以上官吏奏疏,當天要送往章德殿,次日正午前要取回。
劉辯笑問道:“連朕的行程都被荀令君安排了?”
荀彧拱手道:“二千石以上為朝廷重臣,所書奏疏都是國家大事,不可拖延太久。”
“嗯,說的好,朕允了,當日的加急奏疏,朕當日處理完。”
劉辯當場答應,給群臣做個表率。
有句話叫上行下效,他都這麽努力了,臣子們總能受到些激勵。
今日早朝政事一直議論到中午都沒能結束。
劉辯嗓子都快啞了,大臣們依舊一個接一個走出來。
三公九卿幹活太認真也不好,以前官吏刻意避開當看不見的地方,現在的大臣主動往上湊將其翻出來辦,事多了許多。
劉辯讓人給自己端杯水來,正要喝,就聽台下的太尉道:
“陛下,舉孝廉已中止許久,此事朝廷需要盡早處理。”
又一件大事被翻出來。
劉辯匆匆潤了嗓子,放下杯子,詢問眾臣:“諸卿是何意見?”
“臣等以為,朝廷不能不招納新官吏。”
群臣的意見高度一致。
劉辯明白他們的心情,輕咳一聲,歎氣道:
“朕是在擔心,舉孝廉上來的人,萬一盡是無能之輩,豈不是又要將朝廷搞的烏煙瘴氣?”
他這話說的很牽強,群臣一個接一個出來反駁。
滿寵也出聲表態:“陛下放心,臣會盡好責任,約束好官吏。”
劉辯板起臉,向眾臣甩出問題:“為何隻能等到無能之輩禍害完百姓,朝廷才站出來應對呢?”
“這……”大臣們沒能明白天子的意思。
劉辯起身走下台階,又問道:“諸卿想想,有沒有什麽辦法能避免這一切?”
王允提醒道:“舉孝廉是大漢的根本所在,不可輕易變動。”
他的話說保守了。
其實可以激進點直接反駁天子。
動舉孝廉就等於自己謀自己的反。
劉辯知道這事難辦,但他有自己的過牆梯,他話音一轉,轉身麵對眾卿,問道:
“朕打算將各州郡舉孝廉人數翻十倍,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哈?
這是在玩什麽名堂。
王允覺得這一幕很熟悉,趕緊起身勸阻道:“陛下不可,老臣認為,若如此推行,新官吏會將朝廷給撐破,更何況,數量上來,質量必定下降。那時才是真正的無能之輩占據大多數。”
“是啊。”
劉辯摸著下巴滿臉為難,群臣麵麵相覷,怎麽天子想到一處是一處。
突然,劉辯拳頭砸在掌心,像是靈光乍現,驚喜道:
“那這樣不就好了,讓舉孝廉上來的人,都到洛陽來,朕出題考考他們,朕要覺得不錯就留下,不行的就讓他們回去。”
“啊?”大臣們瞠目結舌。
王允咂吧了一下嘴,遲疑道:“那得有多少人?陛下要一一親自考校?”
荀彧想起曾經天子考自己的那一幕,直接搖頭道:
“不可行,陛下是一國之君,哪有那麽多時間去考舉孝廉的官吏?”
每年舉那麽多人,天子要像考自己那樣去考他們,國事哪有空處理。
劉辯假惺惺的表示讚同,說道:“是啊,朕初見荀令君時,拉著卿在章德殿考校了一夜,朕確實沒那個精力……但是吧……”
劉辯話音一轉,“朕可以集中一起考他們,考完以後他們豈不都是天子門生?朕覺得甚好,舉孝廉之人……今後就簡稱舉人吧,讓各州郡盡快舉孝廉來洛陽見朕,士族們發發力,多出點人來讓朕考校,朕很看好他們。”
百官傻眼,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