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治他欺君之罪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朱符殘暴,禍害一方,惡名遠揚。
朱儁坐視就要在床上匍匐下去,“老臣祈求陛下了。”
如若能多活幾年,他會向天子懇求掛帥,親自去交州將那作亂的不孝子緝押回來問罪。
笞刑、徒刑、徙邊、禁錮、棄市、肉刑等等都沒事。
哪怕耗費他一生的榮譽,也會想辦法保下朱符一條命。
可現在沒這個機會,他隻能厚著臉皮,道德綁架天子,讓他當眾答應自己這個請求。
都說君無戲言,一旦應下,朱符的命就保住了。
劉辯看出了朱儁的想法,可又豈能讓他拖著病體匍匐下去。
他伸手扶著朱儁,紅著眼眶說:“朕什麽答應你,快躺好。”
屋內,眾多朱家人聽到天子的話都哭出聲,這是何等的恩寵。
朱儁鬆口氣,平躺下來後,呼吸平和許多,看著劉辯,由衷的說道:
“陛下之聖明,千古罕見,老臣曾遇到一個和陛下一般,少年英姿,欲挽大樹將倒之人……”
朱儁作追憶色,“先帝勢要改變,鬥外戚、誅宦官……忠臣義士自發聚集……”
他、朱儁、皇甫嵩、盧植、蓋勳等人,在那個時代嶄露鋒芒。
“老臣勢單力薄,又無才能,無力輔佐先帝中興漢室,致使漢室進一步衰落,天下大亂,幸得於河內大營遇見出色百倍的陛下,老臣何其幸運,有能力輔佐陛下,匡扶漢室。”
“老臣這次勢要抓住機會。”
朱儁越說聲音越小,劉辯內心疼痛,拉他的手又緊了幾分,哽咽說:“中候別說了,歇著吧。”
“老臣再不說,就沒機會說了,要說最最遺憾之事,平生有三件,在涼州之時害了蓋勳。目睹涼州大敗,大漢徹底傾頹。沒能喝上征西軍的慶功酒。”
前兩件事劉辯已無力改變,慶功酒的事還有彌補之機。
劉辯起身催促:“去將慶功酒肉全部搬來,朕陪老將軍喝。”
“喏!”
郭嘉匆匆離去。
他前腳剛走,羽林郎進來抱拳稟報:
“啟稟陛下,大將軍、司徒、太傅、司空、司隸校尉、宗正、少府等卿覲見。”
劉辯一大早慌裏慌張的出宮,身後還追著太醫台一群太醫,大臣們都被驚動了。
眾卿一路尋到朱府,既是想看看發生了什麽,又是在擔心朱儁的情況。
天子如此大動幹戈,絕不是無的放矢。
劉辯剛想說不見,但轉念一想皇甫嵩等幾人和朱儁關係好,便應允道:
“讓諸公進來吧。”
不會,皇甫嵩、盧植、蔡邕、王允四人步入主寢。
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驚呆。
病床上那不成人樣的朱儁,連他們都沒能第一時間認出。
“老東西!”
盧植先驚呼出聲,讓朱儁眼神多了些光彩,但又很快黯淡下去,深深的疲倦席卷,累的他眼皮沉重,想要就此睡過去。
連應答的力氣都沒有了?
盧植不用去問,就知道對方情況惡化到什麽程度,痛呼一聲後,撲到床前哭了起來。
“半個月不見你這老東西,怎麽成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怎麽了這是?”
皇甫嵩站在那哆嗦著嘴唇,呆了一會兒,主動朝劉辯走過去,先行了個禮,這才問道:
“陛下,他這是?”
劉辯噙著淚花,瞥開視線不去看那邊的盧植,哽咽道:“伏梁之症,旦夕之間。”
皇甫嵩大腦瞬間空白,耳鳴聲充斥著他的感官。
劉辯用力的吸了口氣,低聲道:
“逞中候還有意識,有什麽想說的,都跟他說說吧。”
皇甫嵩朝後踉蹌一步,若不是蔡邕眼疾手快扶一把,他要當場摔在地上。
整個朱府,籠罩在一片哭聲之中。
讓劉辯怔怔出神的是,太傅王允哭的最歡,一把鼻涕一把淚,好似要失去摯友了般。
府門處等候的九卿,聽到屋裏傳出的哭聲,一個個心沉到穀底。
大漢金字塔最頂尖的幾個,全都不顧形象的哭出聲,裏麵發生了什麽,不言而喻。
“讓開,酒肉來了!”
郭嘉領著小黃門急匆匆的趕來。
小黃門們各自端著托盤,其中置放著美酒美肉,幸好昨晚天子下令準備了幾份,找起來不麻煩。
門口候著的九卿迅速讓出道,劉辯拭去眼淚迎出來,“快拿來!”
他親自奪過托盤,再次進入屋子,卻看到了讓他淚崩的一幕。
朱儁倒在王允的懷裏,左手被盧植牽著,右手則高抬,眼睛望向天花板,聲音幹澀的喊道:
“興漢。”
噗咚。
右手在劉辯的視線中,緩緩垂下去,砸在床榻上那一下,好像給了他的心重重一拳。
劉辯石化在原地,嘴唇哆嗦,喉嚨幹澀,一句話都說不出,現場哭喊聲更響了。
北軍中候朱儁,積勞成疾,飲酒過度,伏梁病發,卒於昭寧二年末。
於國家,他是繼蓋勳離世,王朝去世的第二位柱石、國士。
於私人,劉辯視朱儁為自己的定海神針,是他肆無忌憚的本錢。
朱儁每一次帶兵入京,都使大漢再上新的台階,讓劉辯放開手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讓劉辯內心酸澀的是,這口涼州的慶功酒,明明都到眼前了,朱儁卻沒能喝上。
他帶著三件有關於涼州的遺憾走了,滿朝都被他蒙在鼓裏。
“中候……”劉辯再也遏製不住眼淚,郭嘉強忍悲痛上前攙扶,勸慰道:
“陛下,朱老將軍隻是去侍候先帝了,陛下千萬保重龍體。”
“朕要治他欺君之罪。”
郭嘉雙眼被水霧爬滿,哽咽道:“陛下這樣,臣等看了,心裏難受。”
劉辯痛苦的閉上雙眼,道:
“朕,有旨,追封朱儁為國公,以國公禮操辦後事,國公不可世襲,其子朱符,繼承錢塘侯。念朱儁一生功績,朕額外下旨,漢土之中,無論其子朱符犯下何等惡事,朕都將其免死,擅殺者視為謀逆,朕,夷他全族。以上,尚書台擬詔,昭告天下。”
這封旨下的,或許會引來很多非議,帶來不小的麻煩。
但朱儁臨死前隻有這一個要求,劉辯無論如何,也要保住朱符的命。
不惜一切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