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劉辯的思考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縱觀曆史周期,若沒有聖人出世推動變法,大多數朝代壽命上限都在三百年左右,無論它曾經多麽強盛。
後人總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發現並逐步解決外戚專權、宦官幹政、地方割據、權臣架空等弊政。
每一名開國君王,都有著重防範的事,但幾千年的發展下來,發現仍然沒能掙脫衰敗周期。
被大多數朝代忽略的問題,由後世幾乎完全依賴農民所組建的國家所發現。
無論上層補丁如何發揮作用,抵不消底下的腐敗和不作為。
職能部門失能是要命的,劉辯親身體驗到了苦果和危害。
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到了崇德殿,百官高呼天子,太公九卿每日上朝,可離開大殿,他是個什麽天子?
董卓三千人馬入京,就有本事掘皇陵睡龍床,群臣除了痛哭就是束手無策。
詔書和政令根本無法出洛陽。
百姓更是水深火熱。
後世也有很多的例子,叛軍百人殺到京師,逼的皇帝提刀上陣的例子不是沒有。
職能部門失能,尤其是全國性的職能部門失能,絕對是一場浩劫。
朝廷是在為整個國家兜底,當朝廷沒有了用處,白骨不日就能鋪滿道路。
作為一個後世人,劉辯深知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性,他需要去剖析事件的本質,探究為何職能部門會失能的真相。
真相很殘酷,那就是連有生存壓力的清潔工都會偷懶摸魚,你怎麽能去指望沒有生存壓力,一輩子吃香的官吏每天激情呢?
無論初期的創業團隊如何朝氣蓬勃,一代又一代的人之後,失能是必然趨勢,這裏麵的因素是綜合的,除了人性、沒有生存壓力、晉升困難外,還有很多原因,劉辯沒有細致的思考。
王朝衰敗的原因找到了,就該想如何去解決。
後世人給了答案,人為給職能部門製造生存壓力,使勁折騰他們,哪怕因此浪費人力物力,哪怕百姓嘲笑、官吏抱怨。
折騰的過程中,積極響應的地方,雖說不能證明其能力,但能讓王朝清楚這地方還行。
知道這個地方的官吏還有行動能力。
多來幾次,朝廷便能了解全國各地方職能部門的大概,喪失職能的機構或裁撤、或合並。
對於半死不活的官吏,尚沒走到絕路,威望還在的朝廷可以立刻處罰。
如此循環下去,不說上限有多高,至少可以保證職能部門的下限。
朝廷今天倡導好好吃飯,各州郡就立刻行動,不管是不是弄個形式,至少他在做,不至於政令發出去,周圍一潭死水。
哪怕結果是州牧拍馬屁吹朝廷聖明,吹噓各州郡成果有多好,實際是官吏上門勸導上萬百姓每日食四頓。
下限保證住了,其他的就交給國運,等有能力的君主站出來,他吆喝一句改革,各州郡立刻改革,他喊一句開放,周圍紛紛效仿。
或許大家幹的不是很好,甚至會因為形式主義的存在,導致效仿的過程中南轅北轍。
但隻要在做,朝廷有無數的法子把馬拉回來,不斷調整政令方向,派出巡察禦史監督,空降州牧修正……等等等等。
改革完成後,明君再順勢下令減負,清明的朝堂和強盛的國家,會保證減負後地方依舊不敢造次。
明君駕崩以後,又是一個輪回,形式主義穩住下限,等到下一個能喊出地方減負的明君,至此形成閉環。
最後,形式主義還保證了出色的動員能力。
平時地方官吏有活力去附和朝廷,有能力組織上萬名百姓日食四頓,甚至帶著百姓高舉著祝賀天子的旗幟搞形式,那麽災難降臨時,朝廷一句話,地方響應速度絕對令人咂舌。
山火、瘟病、洪水、地震,劉辯已經見識過,同樣的局麵,別的強盛國家幾個月甚至幾年還沒撲滅的山火,後世隻需八個小時。
別人的職能部門還在像無頭蒼蠅亂竄,找不到負責部門,大火逼近城市的時候,後世人已經站在山頂,享受勝利的喜悅了。
如果現實是一場遊戲,形式主義的科技樹雖會帶來一堆負麵效果,但他帶來的正麵增益,同樣是出色的。
如此離奇的補丁,卻在發揮難以想象的作用,引劉辯沉思的同時,也在感慨後人智慧,從根本問題上解決王朝後期地方失能的可能。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換個樣式放在軍隊中,譬如疊豆腐塊、踢正步、站軍姿。
收回心神,劉辯看向等待著的曹操諸葛亮,開始談論正事。
“曹卿,孔明,朕有任務交給你們二人。”
曹操以為明年要派自己南征,當場高興的表起忠心,“陛下放心,臣定能辦好。”
劉辯看向諸葛亮,此人跟著問道:“請陛下示下。”
“好,卿等這樣朕就放心了,朕要你們二人多去考場觀察,仔細推測琢磨,捅一捅察舉製舉孝廉,給朕拿出一套新的選拔人才的製度。”
科舉修正的是門閥壟斷,隻要科舉運轉正常,一個王朝哪怕到末期,仍然有寒門上來。
曹操當場石化。
諸葛亮也是一臉吃驚,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或者說早有預料,隻不過沒想到來的這麽快。
仔細看現在朝廷的權力結構就能發現端倪。
將領中,幾乎清一色的靠拳頭和能力贏得天子賞識打出來的。
文臣也不例外,劉辯摒棄察舉,完全依賴於眼光及求賢令。
求賢令找來的,都是名氣在外的名士。
從劉辯登基以來,雖有正常的舉孝廉,但朝廷很少重用,而是采取先派到地方擔任處理文書的官吏,再各憑能力往上晉升。
光祿勳一職與舉孝廉息息相關,可空缺了近兩年時間。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天子對察舉製徹底喪失信心,甚至可以說是喪失了信任。
當皇帝不信任並且對一項製度產生嚴重懷疑的時候,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廢除是遲早的事。
曹操沒想那麽遠,苦著臉道:“陛下,變法之事,非臣所擅長,讓臣到南方去臨陣討賊吧。”
“朕倒不是這麽想的。”劉辯一臉笑容,他覺得比起軍事才能,內政,尤其是推行新製度,這兩人都是一頂一的強。
曹操的創新很多,諸葛亮治蜀也是能被後世反複提及的事。
“南方的事不著急,如今天寒地凍,朕要你到南方去幹什麽?而且朕已經選好人選,曹卿做好自己的事便好。”
戰略方麵,劉辯以關羽為荊、益總督,統轄十萬漢軍,明年初便可去就任。
同時,水師正在江麵上有條不紊的訓練,孫堅正統領著三大水師艦隊,其次豫徐總督曹仁手裏有近五萬漢軍,配合上備倭兵、州軍,隨時可以策應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