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班師回朝
字數:5612 加入書籤
趙楷興衝衝地跑進來,“皇兄!臣弟發現個好東西!”
原來他與張克戩在清點高麗王室藏書時,找到一部《海東三國史記》,記載了高麗、新羅、百濟的史事。
“這書裏說高麗王室自稱是黃帝後裔呢!”
趙楷擠眉弄眼,“這不是正好說明高麗自古就是華夏一部分?”
李世民接過竹簡翻閱,突然在某處停下。
“這裏記載,唐太宗征高句麗時,曾賜高麗王姓李?”
趙楷連連點頭:“對對對!所以咱們現在收複高麗,那是物歸原主!”
柳海魅掩唇輕笑:“鄆王殿下倒是會找由頭。”
李世民合上竹簡,眼中精光閃爍:“傳旨,命國子監即刻組織儒生研讀此書,編入《四夷誌》。”
“要讓天下人知道,高麗自古便是華夏藩屬。”
“如今歸於一統,實乃天命所歸!”
……
夜色漸深,行宮各處燭火次第亮起。
行宮書房內。
李世民正在批閱奏章,柳海魅輕手輕腳地走進來,為他披上外袍。
“陛下,夜深了。”
李世民握住她的柔荑:“高麗初定,千頭萬緒...”
柳海魅為他斟了杯熱茶:"陛下今日處置那老翁之事,已在民間傳為美談。"
李世民啜了口茶:"治國之道,無非民心二字。"
正說話間,張仲熊匆匆進來:“陛下,金俊在牢中絕食,說...說要見陛下。”
李世民與柳海魅對視一眼:“帶他來。”
不多時,麵容憔悴的金俊被帶了進來。
“想通了?”李世民淡淡地問。
金俊沉默良久,突然跪下:“若我歸順,能否...能否厚葬戰死的弟兄們?”
李世民微微點頭:“準。非但如此,朕還會撫恤他們的家眷。”
金俊虎目含淚,重重叩首:“臣...願降。”
李世民沒有立即讓他起身,而是端起茶盞輕啜一口,目光如炬地審視著這個昨日還誓死不降的高麗悍將。
“金將軍可知,朕為何獨召你來?”
金俊抬起頭,虯髯上還沾著牢中的草屑:“罪臣愚鈍。”
“因為朕欣賞忠義之士。”
李世民放下茶盞,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叩,“更欣賞識時務的俊傑。”
柳海魅遞上一卷名冊,李世民接過展開。
“高麗西京守軍陣亡一千四百三十二人,傷者倍之。按大宋軍製,每人撫恤銀二十兩,糧五石。”
金俊虎目圓睜,不可置信地望著那卷名冊——上麵竟詳細記錄了每個陣亡士兵的姓名、籍貫。
“陛下...”金俊的聲音有些發顫。
“朕已命折彥質在開京設忠烈祠,供奉陣亡將士靈位。”
李世民的聲音不大,卻字字如錘,“凡為國捐軀者,不分宋麗,皆入祠受祀。”
金俊突然伏地痛哭,鐵塔般的身軀劇烈顫抖:“臣...臣替那些死去的弟兄...謝陛下隆恩!”
李世民向柳海魅使了個眼色。
柳海魅會意,輕移蓮步上前,將一方素帕遞給金俊。
“金將軍請起。”
李世民的聲音緩和下來,“朕命你統率高麗降卒,編為"歸義軍",仍駐西京。你可能勝任?”
金俊猛地抬頭,虯髯上還掛著淚珠:“陛下不怕臣...再生異心?”
“疑人不用。”
李世民突然拍案,聲如雷霆,“但若敢複叛——”
“誅九族!”
張仲熊在旁厲聲補充,鎧甲嘩啦作響。
金俊重重叩首:“臣以先祖之名起誓,此生絕不負陛下信任!”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去吧,明日隨折彥質一同赴任。”
待金俊退下,柳海魅輕聲道:“陛下,此人桀驁難馴,恐怕...”
“正因桀驁,才要收服。”
李世民目光深邃,“高麗人重義氣,朕待他以誠,他必以死相報。”
說完,轉頭對李福全說道:“傳朕旨意,開京王宮改為都護府衙,一磚一瓦不得損毀。”
李福全躬身領命:“老奴這就去辦。”
柳海魅有些詫異:“陛下不拆了這僭越之製?”
“高麗雖撮爾小邦,終究立國二百餘載。”
李世民轉身,握著柳海魅的手,“毀其宗廟易,收其民心難。”
就在這時,趙楷匆匆跑進來,“皇兄!李成桂剛呈上高麗戶冊——竟有二百三十萬口!比咱們預估的多出三成!”
李世民眉頭一挑:“哦?”
“更奇的是,”趙楷壓低聲音,“高麗士族多通漢學,半數以上能誦《論語》。李成桂說,若能許他們科舉入仕...”
“準。”
李世民不假思索,“傳旨,明年春闈特設高麗榜,取進士三十人。”
柳海魅美眸流轉:“陛下,不如再設女科?高麗貴女多通詩書...”
“妙!”
趙楷拍掌笑道,“正好給九弟選個才貌雙全的王妃!”
“胡鬧!”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我看是你想要選個高麗女子做王妃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楷訕訕一笑,“皇兄明鑒,臣弟隻是覺得...高麗貴女多通詩書,又善音律..."
李世民抬手打斷,轉頭對柳海魅道:"再設女科之事交由李成桂去操辦。"
……
開京行宮的晨曦透過雕花窗欞灑入書房,李世民正伏案批閱軍報,朱筆在輿圖上勾勒出一道道防線。柳海魅手捧熱茶輕放案邊,柔聲道:"陛下又是一夜未眠?"
李世民擱筆揉眉:"北疆萬裏,處處需設防。金國雖滅,女真殘部仍在深山老林流竄;西夏陳兵邊境虎視眈眈;西遼雖示好卻不可不防。"說著指尖重重敲在遼東半島,"更遑論倭國水師新敗,難保不會卷土重來。"
柳海魅取來鎏金銅鏡,鏡麵映出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朱批:臨潢府、雲內州、東勝州、寧邊州......每個地名上都畫著虎符標記。
“李福全。”李世民突然揚聲。
待老太監匆匆入內,他連下六道口諭:
“種師中加授鎮北大將軍,統五萬兵馬留守臨潢府,督辦女真各部歸化事宜。”
“張憲擢升靖海將軍,率水師三萬駐防遼東沿海,嚴防倭國襲擾。”
“姚古移鎮雲內州,接管金國西北舊疆。”
“嶽飛駐防東勝州,沿黃河構築防線。”
“韓世忠屯兵寧邊州,盯緊西夏銀州方向。”
“張俊留駐高麗沿海,整編高麗水師。”
……
七日後,開京城外。
晨曦初露,七萬宋軍已在城外平原列陣完畢,鐵甲映著朝陽泛出森冷寒光。
旌旗獵獵,刀槍如林,肅殺之氣直衝雲霄。
李世民身著明光鎧,騎在通體烏黑的駿馬上,緩緩檢閱部隊。
柳海魅一襲戎裝緊隨其後,青絲被晨風吹拂,英姿颯爽。
趙構興奮地策馬來到李世民身側:“皇兄,咱們這就啟程?”
李世民微微頷首:"傳令全軍,開拔!"
戰鼓聲如雷,號角長鳴。
七萬大軍如一條鋼鐵巨龍,緩緩向西南方向移動。
鐵蹄踏得大地微微震顫,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折彥質率領三萬留守部隊在城門外列陣相送。
李成桂、金俊等歸順將領也身著宋軍服飾,肅立道旁。
“折卿,高麗就交給你了。”
李世民鄭重囑托,“推行漢製當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折彥質抱拳應諾:“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李成桂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臣恭送陛下凱旋!”
李世民親手扶起他:“李卿勉之。三年內朕要看到高麗全境郡縣皆習漢禮、說漢話。”
“臣,定當竭盡全力!”李成桂聲音微顫。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