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用兵之道,虛虛實實
字數:6022 加入書籤
“傳令全軍——”
李世民振臂高呼,“班師回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七萬將士齊聲呐喊,聲震九霄。
柳海魅一襲戎裝,策馬來到李世民身側:“陛下,李寶已率水師在禮成港候駕。”
李世民微微頷首,翻身上馬:“出發!”
七萬大軍如鋼鐵洪流般開拔,馬蹄聲、腳步聲震得大地微微顫抖。
沿途高麗百姓自發跪伏道旁,有人甚至獻上自家釀的米酒。
趙構興奮地策馬來回奔馳:“皇兄,高麗百姓這是真心歸順啊!”
種師道捋須感歎:“陛下免除三年賦稅,又設科舉取士,這才是真正收服民心啊。”
兩日後,遠處地平線上,禮成港的輪廓漸漸清晰。
碧藍的海麵上,數百艘戰船列陣以待,桅杆如林,旌旗獵獵。
“報——!”
斥候飛馬來報,“李寶將軍率三百艘戰船已在港口就緒,請陛下登艦!”
李世民一夾馬腹:“加速前進!”
禮成港,碧波萬頃。
李寶身著明光鎧,立於旗艦"鎮海"號甲板上,遠遠望見天子旌旗,立即下令:“鳴炮迎駕!”
“轟!轟!轟!”三聲炮響震徹海天,驚起無數海鷗。
港口棧橋上,李世民在眾將簇擁下登船。
李寶疾步下舷梯,單膝跪地:“臣李寶恭迎陛下凱旋!”
李世民親手扶起:“愛卿平身。戰船可都準備妥當了?”
“回陛下,三百艘戰船皆已就位,足夠運送七萬大軍。”
李寶指向海麵,“另有五十艘糧船、二十艘醫船隨行。”
柳海魅輕移蓮步上前:“陛下,是否即刻啟航?”
李世民回首望了一眼高麗方向,目光深邃:“啟航!”
隨著號角聲響起,龐大的艦隊緩緩駛離港口。
趙構興奮地趴在船舷邊:“皇兄,這可比陸路舒服多了!”
趙楷打趣道:“九弟莫非是暈馬了?”
眾將聞言哄笑,連一向嚴肅的張仲熊都忍不住咧嘴。
艦隊乘風破浪,向西南方向駛去。
李世民獨立艦首,海風拂麵,思緒萬千。
柳海魅悄然走近,為他披上錦袍:“陛下,海上風大。”
李世民握住她的柔荑:“魅兒,你看這萬裏海疆,皆是朕的天下。”
柳海魅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碧波蕩漾,海天一色:“陛下雄才大略,四海臣服。”
“還不夠。”
李世民眼中精光閃爍,“倭國、西遼、西夏...朕要這寰宇之內,再無敵手!”
趙構興衝衝地跑到李世民身邊,指著西北方向問道:“皇兄,咱們既然已經滅了金國和高麗,為何不趁勢直接滅了西夏?李乾順那老小子一直不老實,正好一鼓作氣收拾了他!”
李世民聞言,輕輕搖頭,伸手拍了拍趙構的肩膀,語氣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九弟,打仗不是兒戲,更不是逞一時之快。”
“三十多萬大軍北伐,滅了金國;又分兵十萬東征,踏平高麗。將士們浴血奮戰,早已疲憊不堪。”
說完,李世民看向張克戩:“張卿,我軍糧草輜重還剩多少?”
張克戩立刻翻開賬簿:“回陛下,糧草僅夠半月之用,箭矢損耗四成,火器營的震天雷更是所剩無幾。”
趙構聞言,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般蔫了下來。
李世民目光掃過眾將:“諸位愛卿,可知為何漢武之後,大漢由盛轉衰?”
種師道銀須微顫,拱手道:“老臣鬥膽,漢武帝連年用兵,耗盡文景之治積攢的國力...”
“正是!”
李世民突然拍案,聲如雷霆,“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朕要的不是一時之勝,而是萬世太平!”
柳海魅美眸流轉,輕聲道:“陛下聖明。金國和高麗雖滅,但需時間消化戰果。若此時西征,戰線過長,糧草轉運艱難。”
趙楷若有所思地點頭:“皇兄是說...先鞏固戰果,再圖西夏?”
李世民微微頷首,“正是如此。”
“滅金、平高麗兩役雖勝,卻已耗盡國庫積蓄。”
三十萬大軍北伐東征,每日糧秣消耗如流水。”
“若再貿然西進,隻怕將士們要餓著肚子打仗了。"
“西夏據守賀蘭天險,李乾順又經營多年,城防堅固。”
“若要攻取,非五十萬大軍不可。而如今——”
李世民把戶部奏報給眾人傳閱,“去歲兩場大戰,耗銀兩千三百萬兩,糧四百五十萬石。”
“太倉存銀僅餘八十萬兩,常平倉存糧不過百萬石。”
“這點積蓄,連軍餉都發不起了。"
趙構聞言咋舌,小聲嘀咕:“難怪近日點心都減了分量...”
種師道捋須沉吟:“老臣記得,當年範仲淹經略西北時,為供養十萬邊軍,需動員三十萬民夫轉運糧草。自關中至西夏前線,每石糧食運抵時,路上就要消耗六石。”
李世民微微頷首,“種公所言極是。用兵之道,貴在張弛有度。如今我軍雖連戰連捷,但需知"亢龍有悔"之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海魅輕移蓮步,取來一卷絹製地圖在案上鋪開。
“諸位請看,自臨潢府至興慶府,直線距離一千八百裏。”
“若算上賀蘭山險要,實際行軍路線超過兩千裏。”
“沿途需穿越毛烏素沙地,渡過無定河、葫蘆河等七條大河。”
“西夏軍若實施焦土策略,我軍糧道隨時可能被斷。”
趙楷湊近細看,突然指著黃河幾字形大彎處:“皇兄,若派水師沿河而上,可否解決糧運難題?”
“難。”
張克戩搖頭道:“黃河在青銅峽以上水流湍急,大船難行。”
且西夏在峽口築有雄關,當年元昊就是憑此天險屢敗宋軍。”
李世民微微點頭,“欲滅西夏,必先取河套。”
“此地水草豐美,可屯田養兵。”
“漢武時衛青便是先取河南地,築朔方城,方有後來漠南之戰的大捷。"
“若得河套,我軍可在此築城儲糧,作為西進跳板。”
“屆時水陸並進,西夏腹地便門戶洞開。"
種師道輕撫銀須:“陛下聖明!然河套如今被西夏右廂朝順軍司十二萬大軍駐守,更有鐵鷂子精銳三萬。若強攻,恐......”
李世民點頭讚同,“李乾順去年就派靜塞軍司進駐天都山,防的就是我軍取河套!”
柳海魅從袖中取出皇城司密報,“河套西夏軍今歲竟在黃河北岸開墾新田千頃,顯是準備長期據守。”
“據報西夏人引秦渠、漢渠故道,新增灌溉良田二十萬畝。”
李世民轉向種師道:“種公,當年你在西北戍邊時,可曾與西夏軍交過手?”
種師道銀須微顫:“老臣曾隨童貫征討西夏,深知其軍驍勇。尤其是鐵鷂子重騎,衝鋒時如山崩地裂。”
“不過——”
老將軍話鋒一轉,“西夏軍有個致命弱點。”
“哦?”
李世民來了興趣,“說來聽聽。”
“西夏地瘠民貧,支撐不起長期大戰。”
種師道指著地圖,“其軍製為全民皆兵,平日為民,戰時為兵。若戰事遷延,必誤農時。”
柳海魅突然插話:“陛下,皇城司密報稱西夏今年大旱,賀蘭山以西牧草枯死大半。”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天助我也!”
他猛地起身,在艙內來回踱步。
“傳旨——”
“命折可求加強麟府路防務,多派斥候查探西夏軍情。”
“令劉錡在延安府廣積糧草,秘密訓練山地步兵。”
“著吳玠在秦鳳路修葺城寨,做好出擊準備。”
眾將聞言,無不振奮。
趙構興奮地搓著手:“皇兄這是要...”
“不急。”
李世民抬手製止,“先讓李乾順過幾天安穩日子。”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待秋收時節,朕自有妙計。”
柳海魅若有所思:“陛下是想...”
“斷其糧道!”
李世民手指劃過地圖上的秦渠、漢渠,“西夏軍屯田千頃?朕讓他顆粒無收!”
種師道突然拍案:“妙計!當年李靖破突厥,就是趁其秋收時突襲!”
趙楷恍然大悟:“所以皇兄故意撤軍回朝,就是要讓李乾順放鬆警惕?”
“正是。”
李世民點頭,“用兵之道,虛虛實實。”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