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太子殿下在禦馬監墜馬

字數:5066   加入書籤

A+A-


    禦花園的歡笑聲漸漸散去,李世民獨自站在石橋上,望著水中倒映的明月。
    夜風拂過,吹皺一池秋水,也攪亂了他的思緒。
    “官家。”
    朱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手中捧著一件玄色披風,“夜深露重,當心著涼。”
    李世民轉身,任由她為自己係上披風。
    朱璉的手指靈巧地穿過絲帶,動作輕柔得如同對待一件珍寶。
    月光下,朱璉的眉眼與記憶中的長孫皇後重疊在一起,讓李世民心頭一熱。
    “觀音婢...”
    李世民低聲喚道,聲音裏帶著幾分恍惚。
    朱璉抬眸,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隨即溫婉一笑:“官家又想起從前的事了?”
    李世民握住她的手,感受著掌心傳來的溫度:“今日看著柔嘉騎馬的樣子,朕忽然覺得,上天待朕不薄。”
    朱璉輕輕依偎進他懷中:“臣妾知道官家心裏藏著許多事。那些夢話,那些畫,那些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思念...”
    朱璉頓了頓,“但臣妾不在乎官家是誰,從何處來。臣妾隻知道,現在的官家,是諶兒和柔嘉的好父親,是大宋的好皇帝。”
    李世民心頭一震,低頭看著懷中這個聰慧的女子。
    她早已看透一切,卻選擇默默接納。
    這份包容,讓他想起了前世的長孫皇後。
    “朕...”李世民剛要開口,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官家!西南八百裏加急!”李福全小跑著過來,手中捧著一份火漆封緘的奏報。
    李世民接過奏報,借著月光快速瀏覽。
    朱璉識趣地退開幾步,卻見丈夫的眉頭漸漸舒展,嘴角甚至揚起一絲笑意。
    “好!趙栩和趙棫已攻占蒲甘全境,繳獲翡翠礦三座,象牙千根!”
    李世民合上奏報,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請求朝廷派遣官員接管民政,自己則繼續向南進軍。”
    朱璉微微蹙眉:“官家,兩位王爺如此賣力,會不會...”
    “璉兒是擔心他們野心膨脹?”
    李世民輕笑一聲,攬過朱璉的肩頭向寢宮走去,“放心,朕了解這些弟弟。趙栩好名,趙棫貪財。隻要朕不斷給他們立功的機會和相應的賞賜,他們隻會更加賣力地為朝廷開疆拓土。”
    回到寢宮,李世民卻沒有立即休息。
    他命人取來西域地圖,在燭光下仔細研究。
    朱璉親自為他斟了一杯參茶,安靜地坐在一旁。
    “璉兒,你看。”
    李世民指著地圖上大食國的位置,“趙楷若能攻下巴格達,我大宋的疆域將直達波斯灣。屆時,來自大食、天竺乃至更遠方的商隊,都將通過這條商路往來。”
    朱璉順著他的手指看去,驚歎道:“官家雄才大略,臣妾佩服。隻是...”
    朱璉猶豫了一下,“臣妾聽聞大食國兵強馬壯,鄆王孤軍深入,會不會有危險?”
    李世民胸有成竹地笑了:“朕已命韓世忠率三萬精兵從花剌子模南下策應。更何況...”
    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楷弟這小子比誰都惜命,若沒有十足把握,絕不會貿然進攻。”
    正說著,殿外又傳來腳步聲。
    “官家,康王殿下從撒馬爾罕送來的"貢品"到了。”
    李福全的聲音裏帶著幾分無奈。
    李世民挑眉:“這次又是什麽?”
    “二十名大食舞姬,十名波斯樂師,還有...”
    李福全展開禮單,“撒馬爾罕城主之女阿依莎,據說精通漢話,能誦《詩經》。”
    朱璉忍不住掩口輕笑:“康王殿下倒是...用心良苦。”
    李世民搖頭失笑:“這個老九,打仗不行,搜羅美人的本事倒是一流。”
    李世民略一沉吟,“將舞姬和樂師送往教坊司,那位城主之女...暫且安置在樊樓,待朕見過再說。”
    李福全領命退下後,朱璉似笑非笑地看著李世民:“官家這是要親自"考察"?”
    李世民老臉一紅,輕咳一聲:“朕隻是覺得,此女既是城主之女,或許能提供些撒馬爾罕的情報。”
    朱璉不再打趣,轉而問道:“官家打算如何安置這些不斷送來的異域美人?宮中的殿宇雖多,但也經不起這般添置。”
    李世民沉思片刻:“朕有個想法。不如在汴京城外建一座"萬國苑",專門安置各國進獻的美人和藝人。既可彰顯我大宋海納百川的氣度,又能避免後宮過於擁擠。”
    朱璉眼前一亮:“官家此議甚妙。如此一來,各國使節來訪時,也能見到自己的同胞,倍感親切。”
    燭光下,夫妻二人相視一笑,默契如同多年老友。
    ……
    次日早朝,大慶殿上氣氛熱烈。
    “陛下,肅王趙樞從三佛齊發來奏報,已在南洋建立三座港口,開通與天竺的海上商路。”
    戶部尚書梅執禮手持奏章,聲音洪亮,“首月關稅收入黃金萬兩,香料、象牙、珍珠等貨物更是不計其數!”
    “景王趙杞在占城推廣新稻種大獲成功,占城稻一年三熟,預計可解決大宋糧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工部尚書李擢緊接著奏道。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傳旨嘉獎,肅王加俸祿千石,景王賜丹書鐵券。”
    “陛下。”
    李綱出列,眉頭微皺,“老臣以為,諸王在外權勢日重,雖眼下忠心耿耿,但難保子孫後代不會生出異心。不如趁現在疆域初定,改分封為郡縣,由朝廷直接管轄。”
    殿中頓時安靜下來。
    李世民目光掃過群臣,見不少人麵露讚同之色。
    “愛卿所慮不無道理。”
    李世民緩緩開口,“但南洋、西域距汴京萬裏之遙,若由朝廷直轄,政令往來動輒數月,如何及時應對當地變故?”
    “朕以為,可分三步走:其一,親王打下的疆土,仍由其治理,但民政官員由朝廷委派;其二,駐軍將領每三年輪換一次,軍需糧草由朝廷統一調配;其三,親王子孫繼承爵位時,需送一子入京為質。”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保留了分封製的激勵作用,又加強了中央控製。
    李綱沉思片刻,心悅誠服地拱手:“陛下聖明,老臣拜服。”
    “此外,”李世民繼續道,“朕決定設立"四夷館",招募精通各國語言的學者,培養外交人才。同時修建"萬國苑",安置各國進獻的藝人、使節,彰顯我大宋開放包容之氣度。”
    群臣紛紛讚歎,唯有種師道若有所思:“陛下,老臣聽聞鄆王殿下已攻至大食腹地,若真拿下巴格達,該如何處置?大食不同於南洋小國,其文明悠久,人口眾多...”
    “種愛卿問得好。”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讚賞,“朕意,對大食這等文明古國,當"一國兩製"。巴格達仍由大食貴族治理,但需接受大宋冊封,繳納賦稅,並在要地駐軍。如此,既可減少抵抗,又能汲取其先進學問。”
    這番高瞻遠矚的見解,令滿朝文武歎服。
    退朝後,李世民獨留種師道和李綱,商議西域軍事部署。
    “陛下,老臣剛收到嶽飛密報。”
    種師道壓低聲音,“吐蕃見我大宋主力西征,正蠢蠢欲動,似有東進之意。”
    李世民目光一冷:“果然不出所料。傳旨西疆王耶律大石,命他陳兵吐蕃邊境,做出進攻姿態。”
    李綱憂心忡忡:“陛下,若同時與吐蕃、大食開戰,恐國力難支...”
    “朕不會兩線作戰。”
    李世民胸有成竹,“吐蕃此舉不過是試探。隻要耶律大石擺出進攻姿態,他們自會退縮。至於大食...”
    “鄆王來信說,巴格達內部已生分裂,破城在即。”
    正商議間,李福全匆匆進來:“官家,太子殿下在禦馬監墜馬...”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