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宋永不和親

字數:5587   加入書籤

A+A-


    “官家,太子殿下在禦馬監墜馬...”
    李世民臉色驟變,不等他說完就大步向外走去:“傷得如何?”
    “幸無大礙,隻是擦破了些皮肉。”
    李福全小跑著跟上,“太醫已經處理過了,皇後娘娘也在那邊。”
    禦馬監內,十歲的趙諶正倔強地拒絕太醫的攙扶,小臉蒼白卻強忍著不哭。
    朱璉心疼地摟著他,輕聲安慰。
    “爹爹...”
    見到李世民,小太子終於紅了眼眶,卻仍挺直腰板,“諶兒無能,讓爹爹失望了。”
    李世民心頭一軟,蹲下身平視兒子:“諶兒何出此言?騎馬摔跤再正常不過。朕像你這麽大時,也曾從馬上摔下來過。”
    趙諶睜大眼睛:“真的嗎?”
    “當然。”
    李世民笑著揉了揉他的頭發,“不僅摔過,還摔得不輕,躺了半個月才好。”
    這自然是李世民前世兒時的經曆。
    趙諶聽後,明顯鬆了一口氣,小臉上重新煥發光彩。
    “不過,”李世民話鋒一轉,“諶兒可知為何會摔下來?”
    趙諶低下頭:“諶兒...諶兒見柔嘉都能單手控韁,便想嚐試躍過柵欄...”
    “這就是了。”
    李世民溫和地說,“為君者,當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柔嘉體輕,她的馬也矮小,自然容易操控。諶兒騎的是戰馬,豈能貿然嚐試高難度動作?”
    趙諶若有所思地點頭:“諶兒明白了。就像爹爹說的,治國如射箭,需量力而行。”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正是如此。來,爹爹教你正確的跳躍要領。”
    朱璉擔憂地拉住他的袖子:“官家,諶兒剛受了驚嚇...”
    “正因如此,才要立刻重拾信心。”
    李世民堅持己見,親自為兒子牽來一匹溫順的母馬,“諶兒,看爹爹示範。”
    李世民矯健地翻身上馬。
    在禦馬監的場地上演示了幾個基礎動作,然後耐心地指導趙諶重新嚐試。
    朱璉站在一旁,看著父子二人互動的溫馨場景,眼中泛起溫柔的光芒。
    一個時辰後,當趙諶成功完成第一個小跳躍時,歡呼聲響徹禦馬監。
    “爹爹!諶兒做到了!”
    趙諶興奮地喊道,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李世民拍拍他的肩膀:“好!記住今日的教訓。為君者,既不可畏首畏尾,也不能魯莽冒進。”
    回宮的路上,朱璉輕聲感歎:“官家教導諶兒的方式,讓臣妾想起父親當年教導兄長...”
    李世民心頭一動。
    朱璉的父親朱伯材是武臣出身,難怪她對軍事教育如此理解。
    李世民忽然想起什麽,“對了,柔嘉呢?怎麽不見她?”
    朱璉抿嘴一笑:“淑妃帶她去練箭了。那丫頭現在迷上了射箭,整日纏著淑妃要學。”
    李世民搖頭失笑:“這丫頭,倒真有幾分朕當年的影子。”
    正說著,前方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隻見柳海魅牽著趙柔嘉的手走來,小姑娘手持一張小巧的雕花弓,發髻因為運動而有些鬆散,卻掩不住滿臉的興奮。
    “爹爹!娘娘!”
    趙柔嘉蹦跳著跑過來,“淑娘娘說我今天射中三次靶心!”
    柳海魅嫋嫋婷婷地跟在後麵,絳紅紗裙隨風輕揚:“官家,您這女兒可不得了,才六歲就有這般準頭,將來怕是要當女將軍呢。”
    李世民大笑著抱起女兒:“好!朕的女兒,自當文武雙全!”
    李世民轉向柳海魅,眼中滿是感激,"辛苦愛妃了。"
    柳海魅眼波流轉,紅唇微啟:“官家若要謝臣妾,不如今晚...”她瞥了眼朱璉,狡黠一笑,“算了,臣妾可不敢跟皇後娘娘搶人。”
    朱璉輕拍她一下:“貧嘴。”
    一家人說笑著向坤寧宮走去,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幅溫馨的畫卷。
    ……
    禦書房內,燭火搖曳。
    李世民凝視著西南軍報,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
    鬆讚幹布...文成公主...這些名字在他腦海中翻湧。
    前世為了邊境安寧,他將心愛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而今生——
    “李福全。”
    李世民突然開口,聲音冷峻,“傳種師道、李綱、張叔夜即刻覲見。”
    不過一盞茶時間,三位重臣匆匆趕來。
    種師道鎧甲未卸,顯然剛從軍營回來。
    “陛下。”
    三人齊聲行禮。
    李世民將奏報往前一推:“吐蕃異動,諸卿怎麽看?”
    種師道率先接過軍報,銀眉緊鎖。
    李世民目光掃向三人,“鬆讚幹布的後人果然賊心不死。當年文成公主下嫁,換來的和平不過數十年。"
    “文成公主?”
    李綱疑惑地看向皇帝。
    李世民目光微沉:“朕是說,前朝和親之策終究是權宜之計。既然他們想東進,朕就給他們這個機會。"
    張叔夜拱手道:“陛下是想...引蛇出洞?”
    “不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眼中寒光閃爍,“讓耶律大石佯裝撤軍,誘吐蕃主力離開高原。待其進入河穀地帶——”
    “火器營與陌刀營合擊,一舉殲滅!”
    種師道激動得胡須微顫:“老臣願親赴前線!”
    李世民搖頭:“種卿坐鎮中樞。令郎種浩熟知火器戰法,足可勝任。”
    李世民轉向張叔夜,“樞密院即刻調集五萬精銳,秘密開赴邊境與耶律大石的大軍會合。”
    李綱仍有顧慮:“陛下,高原作戰...”
    “所以要把他們引下來。”
    李世民打斷道,“吐蕃人習慣了仰攻優勢,一旦離開高原,在我大宋火器麵前不過土雞瓦狗。”
    李世民忽然拍案:“傳旨!”
    三人立刻肅立。
    “一,命耶律大石即日起逐步撤軍,做出內訌假象。”
    “二,種浩率三千火器營埋伏於洮河穀地。”
    “三,張俊部陌刀營隱蔽接敵,待火器發威後收割殘敵。”
    “此戰務求全殲吐蕃主力,而後直搗邏些拉薩),永絕後患!”
    “臣等遵旨!”
    待眾人退下,李世民獨自立於窗前。
    夜風送來陣陣桂花香,他仿佛又看見文成公主遠嫁時的淚眼。
    他輕聲自語,“這次朕要用鐵與火,為大宋打出一個永不和親的盛世!”
    ……
    洮州城外三十裏,一支軍隊正在緩慢撤退。
    旌旗歪斜,隊伍散亂,士兵們垂頭喪氣地拖著兵器,全無往日的威風。
    隊伍中央,耶律大石騎在馬上,銀甲上沾滿塵土,眉頭緊鎖。
    “報——!”
    斥候飛馬而來,“吐蕃前鋒已至十裏外,約有萬騎!”
    耶律大石嘴角微不可察地揚起,隨即又恢複愁容:“傳令下去,丟棄輜重,輕裝撤退!”
    隨著命令下達,宋軍隊伍更加混亂。
    糧車被推翻,帳篷被遺棄,甚至有幾麵軍旗被隨意丟在路邊。士兵們加快腳步,不時回頭張望,仿佛身後有惡鬼追趕。
    “王爺,這戲演得可還像?”
    耶律鬆山壓低聲音問道。
    耶律大石眯起眼睛:“還不夠。傳令,讓後隊故意放慢速度,讓吐蕃人咬上一口。”
    耶律鬆山領命而去。
    不多時,隊伍最後方傳來一陣騷動和喊殺聲。
    幾十名宋軍"驚慌失措"地逃向前方,身後是揮舞彎刀的吐蕃騎兵。
    “快撤!吐蕃人追上來了!”
    耶律大石高聲喊道,聲音裏滿是"驚恐"。
    這一幕,被遠處山崗上的吐蕃哨兵看得一清二楚。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