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花魁盛會(三)
字數:4517 加入書籤
遠在盛唐時期,文人騷客便常與名ji歌女往來,詩酒唱和。詩人常贈詩名ji,讚美或品評其才藝品貌。到了本朝就開始出現正式評選青樓名ji的畸形“選美”活動,沒落士人以此尋歡作樂,還名美其名曰“評花榜”。所謂“評花榜”,有的是用各類名花來品評比擬名ji,評選出“花魁”;有的則幹脆模仿科舉考試的功名頭銜來排列名ji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也許正是那些在科考中失意的士人,借機對科場和官場腐敗的一種揶揄與嘲諷。
與後世的各類“選美”大賽相類似,“評花榜”前,主持者要選好花場,訂立評選章程條例,其內容則是令當代美女們可能望而生畏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青樓女子一旦“中榜”,便會“身價十倍”。評選前後,當地旅館、酒肆自然爆滿,生意空前興隆。
有風流文士把金陵名ji分為四類:一曰品,典型勝;二曰韻,豐儀勝;三曰才,調度勝;四曰色,穎秀勝。“品、韻、才、色”概括了金陵名ji的四種風格,這也成為時下青樓“評花榜”的四條標準。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十裏秦淮燈火燦,樓台亭榭繞河堤;笙歌濃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滿烏衣。
秦淮河,一條蕩漾著豔情的河,也是中國脂粉氣最為濃鬱的河。十裏秦淮,曆來便是有名的風流鄉,所謂“六朝金粉”,幾乎全集中在這一帶。彼時的秦淮河畔,碼頭林立,商賈雲集,積貨如山;河邊秦樓楚館,畫舫遊船,歌舞升平。加上氣魄雄偉、金碧輝煌的帝王宮殿和舞榭歌台,王侯將相縱情於這山水之間,儼然一片富庶繁榮、太平昌盛的景象。“槳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這些詩句十分真切地再現了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秦淮河畔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淩波,槳聲燈影;紅袖飄香,笙歌伴宴,成為江南佳麗之地,如花美眷之所。
汴京既有“評花榜”,六朝金粉地又豈甘落後?
也不知是哪位“有誌之士”登高一呼,要集結十裏秦淮河百餘家青樓舉辦“花魁大會”,並評出“金陵十三釵”。這等風流雅事自是一呼百應,諸方踴躍參與。
自熙寧八年至今,金陵評花盛會已曆五屆,每到此時便萬人空巷,舉城沸騰。及至這兩屆,周遭鄰近州縣也各有樓坊參與其中,盛況空前,不遜汴京分毫。
揚州“輕寒小樓”的王萍萍便是“特邀選手”中的代表人物,去年出道,短短數月便成了揚州青樓的當紅大家,此番亦被視為奪魁的熱門人物,是聶勝瓊、賀麗麗的強勁對手。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她這一曲,“才”姑且不論,“品、韻、色”三條無疑是出類拔萃的,是所有登台的參賽者中最優異者,名不虛傳啊。
“寒煙閣”中的觀眾雖然多為本地豪紳名士,各有心儀追捧的姑娘,但對王萍萍也是不吝掌聲,不少人心中更是在思忖著如何親近佳人。不過,風聞此姝與秦少遊頗有瓜葛,說不定已是這位高郵名士之禁臠,倒是不好使那些齷齪手段。
有王萍萍驚豔全場在前,後麵幾個出場的相形見拙,更有因緊張而臨場發揮失常的,其中一人便出現破音、走調這種低級失誤,在台上掩麵而泣。
這便是王萍萍給她們造成的壓力了,說來還是功利心作祟所致。
煙花再美,終究煙花易冷。誤入煙花場所的女子吃的是青春飯,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彰顯無遺,短短數年時間便得新陳代謝。為了有個好一些的出路,為了不到人老珠黃時淒涼悲苦,就得想方設法掙出片天地來。花魁大會,便是一炮而紅的大好平台,若是僥幸躋身“金陵十三釵”,必定身價大漲,更莫說奪得一甲花魁了?
好不容易有博取出路的良機,卻演砸了,這怎不沮喪失望?再過三年……由來隻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
接下來登台的大多未能發揮正常,表演者固然傷心,觀眾也是興致缺缺。
幸好,這種突如其來的冷場並沒有延續太長時間,隨著司儀宣布下一位表演者是來自“凝碧館”的賀麗麗時,全場先是一滯,隨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氣氛較先前王萍萍登台更為熱烈。畢竟,賀大家在金陵城風頭正勁,場中倒有大半是其擁躉。主場作戰,自然更占優勢。
賀麗麗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像是一個二八年華的少女,而是嫵媚動人、韻味豐致的成熟少婦,與讓人一見腦子裏便想起“揚州瘦馬”這個詞的王萍萍完全是兩種氣質的女子。但孰優孰劣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春蘭秋菊各擅勝場吧。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但見那風韻女子走到琴前慢慢坐下,雙手輕擱琴麵卻不撥動琴弦,緩緩吟了這麽一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的聲音有著吳儂軟語特有的糯感,慵慵懶懶如春日睡遲的婦人,媚而不俗,叫人遐思翩翩。
不彈不唱,先來這麽一句獨白,這種新奇的演出形式一下子便抓住了觀眾的心思,讓人期盼著後續表演。
場中觀眾聽曲無數,自然曉得這是《少年遊》的詞牌。此調始見於晏殊《珠玉詞》,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樂章集》《張子野詞》入“林鍾商”,《清真集》分入“黃鍾”、“商調”。各家句讀亦多出入。此詞五十一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三樓的王棣心中卻叫了聲:“臥艸,亂了哦……”
前世他偏愛宋詞,很是背誦了些名人名篇,這首周邦彥的《少年遊》自是曉得的。
記得那會兒還看到有關於這首詞的一則本事:“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雲。”
什麽意思呢?譯成白話便是:宋徽宗趙佶慕名李師師,一次微行到李師師家中,恰好周邦彥已經先在李師師家,突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中急忙藏到床下。趙佶自己帶了一顆新鮮橙子,說是從江南剛剛進貢來的,於是與李師師戲謔調情,躲在床下的周邦彥全聽到了。於是他將這段見聞填成這首《少年遊》。
但很顯然,這隻是以訛傳訛的文人軼事,是後人杜撰的八卦花邊新聞,皇帝、文士、名ji,這樣的三角關係定然是吸引眼球的。炒作這回事,源遠流長。
琴聲響起,從微不可聞漸漸纏綿悱惻,恰似你儂我儂的情人呢喃絮語。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歌聲中亦是充滿了歡快,展現出的是活脫脫的戀人調情戲謔的場景。
到得“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這句時,有那懷抱佳人的便嘻嘻地在對方耳中低聲說了什麽,懷中女子羞紅了白晰的頸脖,輕輕啐了聲,欲拒還迎,不勝嬌羞。
末一句唱的是“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如此反複兩遍,短短數分鍾,歌者將詞中的“麗極而清、清極而婉”之韻表現的恰到好處。
場中文士居多,彼此交換了眼神,相視一笑,有幾分無奈。這樣的詞,這樣的寫法,當今唯周美成方為個人能手。
詞中所寫的男女之情,意態纏綿,恰到好處,可謂“傅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不沾半點惡俗氣昧;又能語工意新。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麵已經不易著筆,用在詩詞方麵就更不容易了。
果然,賀麗麗奏完最後一個音,緩緩離座謝禮:“奴奴謝過清真居士贈詞,謝過諸位捧場。”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時任溧水縣令,正是江寧府所轄治。
雷鳴般的拳聲驟然響起,賀麗麗的表演無疑大獲成功。
也有不少人一邊鼓掌喝彩一邊四下觀望,這周美成雖是錢塘人,但現在溧水做官,時逢假日,會不會也到這“寒煙閣”為賀麗麗站台捧場了呢?
彼時的節假日,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傳統三大節: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天慶節、上元節也休假七天。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各休假三天。立春、人日、中秋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陽、立秋各休假一天,這是神宗元豐五年祠部對休假製度的厘定。
周美成在離家鄉不算太遠的地方做官,春節與上元節加一起十餘日假,中間再請幾天,倒是可以休個愜意爽快的長假了。
但,很顯然,以他的咖位,自是不可能擠在大廳裏的,或許此刻正在樓上的某個雅間為賀麗麗呐喊助威呢。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