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月慢

字數:5097   加入書籤

A+A-


    這棟宅子果然不僅有後門,還有側門。
    按理說,西、北城這等街巷宅戶多數是隻有前門的,部分會有後門,至於側門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這些地方的住戶比較清貧,大抵隻能混個溫飽,住的房子自然不會太大,根本用不了側門。
    這棟房子卻是開了側門通往隔壁宅子。
    這非常不合理。
    照宗沐收集的情報,這棟宅子歸一對織戶夫妻所有,無有老人、兒女,也無兄弟姐妹。那麽,怎會打通了隔壁鄰居的宅子?
    一時間來不及多想,王棣跟著蘇十三從側門追出。至於為何不是後門?那裏有蘇三幾個在。
    隔壁宅子一片漆黑,靜悄悄地空無一人。蘇十三如同一隻獵豹行走在夜色下,悄無聲息,月光朦朧處隻隱隱可見一道與周遭環境完美融合的影子。
    王棣不由得想起達叔說過的軍中斥候,大抵就是蘇十三這般。蘇家侍衛大多都出自於京師禦拳館,似乎也有軍中退下的兵卒,這蘇十三或許原先就是斥候吧。
    穿過宅子,便是一道長長的臨河小街。
    這時,月亮從雲層鑽了出來,柔柔的月華如水般傾瀉,矮屋,長街,垂柳,小河,盡似披上了一層柔淨的白紗。
    沿河向東一路追去約一裏,前方傳來喝叱聲。
    蘇十三腳步一緊,幾個起伏便竄了過去。
    緊隨其後的王棣微俯著身子,黑巾蒙麵,唯露雙眼炯炯有神。
    一直護衛左右的蘇十一心下對王棣又高看了幾分——
    早聽說王相公家小三郎有“神童”之譽,後來陸陸續續的有詩詞傳唱開來。他一個武人自是聽不懂好壞,但杭州城大大小小的樓舫都在唱“三郎詞”,總是極好的吧。
    不過,文武殊途,在他看來,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嘛,手無縛雞之力,耍耍嘴皮子、動動筆竿子是厲害的,真遇上什麽事還不是得靠拳頭說話。可惡的是,國朝以士大夫治天下,朝堂之上文臣說了算,武將地位極低,便是“麵涅將軍”衛漢臣不也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麽?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極盡殊榮又如何?真真是叫將士心寒呐。說到底,還不是朝中那些個屍位素餐的文臣不容武將大功而暗下黑手所致。文人之心,狠於武人之刀。
    但蘇學士不同,是文人,卻有俠士之氣,如唐之李青蓮。所以,弟兄們才甘心情願入蘇府為侍衛。
    奇怪的是,剛愎自用的王大丞相這個孫子卻完全不肖乃祖,用讀書人的話便是“溫潤如玉”,身上完全沒有名門子弟的驕縱之氣,待人接物謙和知禮,言行舉止內斂從容,令人如沐春風。更奇特的是,王三郎並不似其他書生那般“弱不禁風”,看著瘦了些,但顯然是有打磨過身子骨練過武的。
    這很難得。
    這些日子,王三郎往來奔走,雖有疲憊之意,精神卻與平素無異。尤其是今夜,從他抽出手刀始,氣質頓時不同,冷靜沉著,又似鋒芒微露,就好像是利刃出鞘一般,似斂似放。
    這一路追來,速度不可謂不快,也未見他呼吸紊亂。別的不說,這體力便算是過了關的。
    真是……意外啊。
    長街盡頭柳蔭處是一座青石橋,蘆葦微微,細柳扶風,月色慢,人聲急。
    橋是江南特有的石拱橋,橋麵青石鋪就,溝通小河南北。洪水退去,河水也恢複原本的水位,月色下粼粼微漾。
    原應靜謐之地卻有數條身影在廝殺打鬥,盡是默不出聲,唯有兵刃格擊的鏗鏗聲格外刺耳。
    堵在橋頭的是蘇三幾人,憑著默契的配合勉強敵住對方三人,死戰不退。
    王棣吸了口氣,兩世為人,第一次置身凶險,怎會不緊張?但事已至此……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是人生……呃,這句歌詞用的不妥,總之,有進無退。
    雖然瞧不清橋頭那三人麵目,但王棣卻是認定了其中那個身形高大的必是方臘方十三,肩上扛著一人,在蘇三的猛攻下仍是遊刃有餘。
    縱然事先埋下許多伏手,也考慮了或許會發生的細節,但這二日忙於籌糧賑災事宜,竟是想不到摩尼教會在這時發難,若是蘇小妹與蔡雲英出了意外,那……
    腦子裏想著達叔所教的臨敵種種,他抿著嘴衝了上去,手刀透著寒光。
    他這幾人一加入,戰局立馬發生變化。
    隻兩個照麵,那高大漢子見事不可為,沉喝一聲:“走……接著……”
    第一聲是告知同伴,而後將負在肩上的人往前一拋,身子一縱,躍入河中。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他日某必再尋諸位比較一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失落感滿滿哪,王某人的江湖處子作尷尬收場。
    倒是方十三臨走之際甩的“鍋”位王棣接了個正著。嗯,正是蘇小妹,軟綿綿的,許是中了“十香軟筋散”之毒,呼吸均勻,性命無礙。
    “黑暗騎士行動”怎麽看都不成功,略顯倉促,虎頭蛇尾,好在沒有釀成大禍。
    待蘇小妹與蔡雲英二人悠悠醒轉,細細說了當時情節,王棣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實在是萬幸——
    王婆失而複返,於蔡雲英自是喜出望外。畢竟,退隱後的日子裏,與王婆這個街坊接觸往來不算少,都是苦命人,便有了同病相憐的情誼。再者,洪災來臨之際,也算是同生死共患難的了,大抵是存了往後餘生相依為命的奇妙心思。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鳳凰山這些日子,那王婆顯得並無多少喪子之痛,落在蔡雲英眼中,便是強顏歡笑的堅韌,同情之餘又很是佩服,反倒與這老嫗更親近了幾分。
    作為主人的蘇小妹頗有川蜀女性的豪爽大氣,對破家喪子的孤寡老婦自然心生憐憫,少不得慰藉一番。
    一來二去的,王婆與蘇、蔡二女的關係倒是熟絡了起來。
    前日,王婆忽說尋著了多年未見的姑表親,便住在西城,再三讓她過去同住,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有親友照拂,也算是老有所依,蘇、蔡二女很是為王婆高興,也應了對方盛情邀約的席宴。
    哪曉得竟是一場處心積慮的“鴻門宴”……
    彼時,二人推卻不過,飲了一盅酒,不一會便頭暈腦脹,接著失去了意識,醒來時人已在府衙。
    不消說,酒裏是下了蒙汗藥之類的,想那梁山好漢善用此物,最出名的自是“智取生辰綱”,不想摩尼教也通此道,果然是一丘之貉哪。
    不過,此次行動倒也並非一無所獲,一是確定了幕後策劃者正是方十三,二是擒住了王婆與她的表親。
    但審訊過程很不理想,從威逼利誘到嚴刑逼供,能用的手段全上了,當場逮獲的三名人犯自始至終一聲不吭。就便是蔡雲英苦口婆心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勸說,王婆也是無動於衷。
    被洗過腦的哦,刀槍不入,水火不浸,哪有這麽容易便迷途知返了?
    對付這種人,要從心理上勸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就便是肉體上的摧殘也未必有效,唯有從精神方麵入手……
    王棣如此如此吩咐了一番,讓蘇三照做。
    次日一大早,蘇三興奮地稟報說:“招了,都招了……”
    而後,他對王棣的崇敬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熬了三個時辰,李三那廝便挺不住了,他婆娘倒是多熬了一個時辰,王婆將將熬了五個時辰……那麽簡單就成了……”
    這位禦拳館出來的漢子撓著頭,百思不得其解。
    王棣作高深莫測狀,微笑不語,若有羽扇綸巾在身,便是妥妥的運籌帷幄的神算子。
    這隻不過是表象,個中深意,他無法解釋通透,無他,“拿來”爾。
    將人犯分開關押,自然是以防串供;狹小的密室裏點上十數根胳膊粗的蠟燭,嘖嘖,浪費了些,效果卻是極好的,關鍵是不準人犯休息,每隔半個時辰換人去審問,胡亂提些問題,不給人犯絲毫打盹的機會……
    簡單麽?絕不簡單。
    熬鷹呢。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極度犯困卻沒得睡,個中滋味每個人都有體會。
    王棣的這套審訊技巧說穿了便是針對人的生物鍾極限,當人不眠不休到一定程度,肉體上的折磨會導致精神的崩潰。嗯,後世的港片頗多此類場景。
    經過一晝夜的審訊,王婆三人縱然可以抵禦身體的創傷,又怎敵得住要命的睡意?
    想不到的是,最先敗下陣來的居然是王婆的“表妹夫”,果然是男人的韌性不如女人麽?
    王棣表示鄙夷之。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