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西湖邊
字數:4828 加入書籤
王婆三人的口供大同小異,也有互為補充處,倒是作了完整的拚圖。
王婆那所謂的“姑表親”,隻是拐了幾個彎才論得上的遠房親戚,平素並無來往,都記不得是哪年見過一回,此次“相認”還是方十三牽的線。“收留”雲雲,也隻是蹩腳的由頭。
不出意料的是,這三人都是摩尼教徒,李三夫婦入教更早。
說起這李三,也是個苦命的,幼失怙恃,鞠於從兄。他那從嫂卻是個勢利強勢的主,每日裏分派繁重活計於他,卻以種種理由剩些殘羹冷炙,隻要不餓死便成。好在從兄還算念舊情,縱然壓不住惡婆娘,私下總會想方設法給他“補充”一二。
待他長大成人後,憑著一身力氣,積攢了一筆錢財,快三十歲時娶了婆娘成了家,而後得了兩個兒子,即便苦些累些,也算是過上了正經小日子。夫婦倆勤儉持家,兩個兒子漸漸長大,生活更是有了奔頭。
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先是大兒子爬樹掏鳥窩,不小心從樹上摔了下來,樹不高,貌似也沒摔出大傷,隻是手臂被樹丫剮蹭了一道小小的傷口。小孩子頑皮搗蛋,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李三夫婦並未將這事放在心裏。十天後,大郎開始燒熱不退,手臂腫了一圈,傷口處更是發膿發臭,不忍直視。
郎中瞧過後,搖著頭歎惜道:“是七日風……風邪已然入體,無藥可救了……”
“七日風”便是後世的“破傷風”,若是救治不及時,一旦發作便唯有待死。
半個月後,大郎在痛苦中離開了人世,年僅九歲。
又二年,尚未完全從悲痛中走出的李家再遇重創——二郎在河裏嬉水時不幸嗆水遊斃,也是九歲。
兩年間連續遭逢人生慘劇,李三夫婦倆一夜白頭,猶若跌墮萬丈深淵。
溫馨祥和、其樂融融的氛圍被悲傷籠罩,哀莫大於心死,傷到極致處,痛已不知痛。
這家子,毀了。
又過了年餘,街坊們驚奇的發現這對夫婦有了變化,而且變化挺大,臉上的木漠)然仿似一夜之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和泰然,還有些許欣慰和安樂。
這……簡直是……簡直了……
便有鄰裏旁敲側擊地詢問,好奇啊,新貌換舊顏,莫不成是夢裏得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娘娘佑護了?
當事人毫無避諱,直言是得到了摩尼教聖公的指引迷津方迷途知返。
“摩尼教”嘛,倒是知曉一二,但“聖公”又是什麽鬼?
李三夫婦又說,摩尼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惡。三際指初際、中際、後際,初際階段,明暗是分開的。中際階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與黑暗鬥爭,兩者混合。後際階段,明暗重新分開……
未有天地之時,隻有善惡二宗。善宗即光明王國,最高神被稱為明尊,他有感覺、推理、思維、想象和意誌等五大榮耀,仁愛、信仰、忠實、慈善和智慧等五種精神品質。他與光明、威力、智慧是四位一體。在他的四麵住著十二個神,每麵三個,喚作常住寶光王。惡宗被稱為黑暗之王,住在黑暗王國裏……
人的苦難便是源於黑暗王國的魔王,但當苦難降臨時,明尊便會遣寶光王出手拯救受苦之人,將他們從黑暗引向光明。
聖公是明尊在凡間的肉身,他的屬下有寶光王,也有光明使者,都是牽引世人步向光明的大士……
聽的人自是雲裏霧裏滿腦子漿糊,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呀。但也有人見李三夫婦雖說的有些磕磕絆絆,但言之鑿鑿,且精神狀態作不了假,不免有些將信將疑。
這便夠了,後世的詐騙電話短信)大抵便是用的概率學,廣撒網嘛,受騙的固然不多,但終歸是有上鉤的。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謊言說上一萬遍也會成真,更何況李三家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所謂摩尼教,所謂聖公與光明使者,便不至於太過虛無縹緲。
漸漸的有些個家庭不美滿抑或家境貧困潦倒、遭受病痛傷害的街坊鄰居來找李三夫婦“嘮家常”,所聊的無非是各自的不幸,幾成“訴苦大會”。
作為光明牽引使者的李氏夫婦自是耐心傾聽,而後和顏悅色、和風細雨般的勸解開導,言道所有的苦難乃是尊者的考驗,黑暗必將過去、光明定會降臨……
這番話說的極為誠摯、篤定,可信度極高,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漆黑的人生。
由是,仿似一張蛛網,又仿似金字塔,從聖公以下到普通教眾,悄無聲息的壯大擴張,僅杭州一城,摩尼教便發展教徒三萬餘。
可別以為這個數字不怎麽起眼,畢竟杭州城的人口基數非常龐大,關鍵是這發展速度,短短二年便有這規模,且正以幾何速度倍增,至少在西、北城已頗具影響。
這三萬多教徒,除了極少數富人,如漆園主、紡織作坊主什麽的,都是家境清貧的平民,其中尤以遭受不幸者居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一旦遭遇災難,總會下意識的尋找慰藉、解脫。
摩尼教,高舉光明聖火,化身濟世尊神,以燎原之勢,蔓延開來。
至於聖公其人,王婆、李三夫婦盡皆語焉不詳。但許是先入為主之故,通過關聯不大的隻言片語,王棣大致了解了事件經過。
方臘,睦州青溪縣萬年鄉堨村人,因在從兄弟中排行十三,故人以“方十三”名之。其十三歲便入青溪一漆園做傭工王棣想,這也或是“方十三”之由),腦子活絡,通擅木工、瓦工等手藝活,尤擅箍桶。且為人豪爽大氣,每到一處皆能結交一般友眾,在杭州頗有名頭。
至於方十三是如何接觸到摩尼教並成為浙西教主且號稱“聖公”,這等辛秘之事就並不是王婆等人能夠知曉的了。總之,傳播摩尼教,方十三是認真的。
而有關“聖女”一事,這三個小嘍囉也是知之不詳,以他們對摩尼教的了解,本是沒有“聖女”這一名號的。當然,既有聖公,再有聖女倒是不顯突兀。
噱頭而已……王棣大抵知道此中奧秘,後世的宣傳手段五花八門,但也萬變不離其宗,簡而言之便是“造星運動”,而後利用明星效應,榨幹公眾人物的價值用以宣傳,最終目的是尋求利益最大化。
方十三,絕對是蠱惑人心的一把好手。亂世出梟雄,高舉仁義旗幟之人,並不見得就是君子。
失望是難免的,密謀許久,結果卻不盡人意,隻捕獲了小魚小蝦,卻教大魚溜之大吉,穿越的人生也未算開掛啊。
而蘇八那邊,最終也沒擒下巨靈神沈澤和太白神趙毅,隻重創了那二人。關鍵時刻,趙毅擲出一枚類似煙霧彈的物什,倉皇竄逃。
這些江湖人士用的歪門邪術固然上不得台麵,卻是保命神器。好像倭國人最擅長這伎倆,忍術嘛,威名遠揚。
就是不曉得倭國的忍術現在具體發展到哪一步了,隻記得大概正處於平安時代,武士道盛行……
將此次事件的始末詳細記錄成冊,早晚得交給蘇軾。雖然蘇學士在杭州主官時間不久,但未雨綢繆總是沒錯的。更何況,方臘此次趁亂出手,卻被王棣攪了局,事情敗露後做出狗急跳牆的事,也是大有可能,防患於未然吧。
其時,在知曉此事的李格非、高俅看來,王三郎主導策劃的這件事著實有些“胡鬧”,小題大做不說,還險些將蘇靜嘉卷入進去,真是……年少任性。摩尼教什麽的都是浮雲嘛,隻是國朝以仁義治民,不好胡亂安個罪名收拾方十三之流,師出無名啊。
“聖女事件”,隻是杭州亂象橫生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與抗洪賑災、平息亂患這等大事相較,實在是不值一提。
嗬嗬,文采斐然王三郎畢竟還是少年郎,不可要求太高,否則便成妖孽了嘛。
十多年後,當“聖公”方臘在江南起事,“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相望百餘裏。”那時,高太尉方歎曰:“方臘之亂,荼毒百姓甚矣……元佑間,王儀仲注1)便有方十三早晚禍患江南之言,某深疑之,真乃鼠目寸光也……”
但在這時,杭州亂局當中的小插曲顯然並未引起重視,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糧食危機與此起彼伏的暴動事件。
對於可能發生的因糧食而引發的事件,“賑災指揮部”做了備案,並製定了應對方案。幸是準備工作周全,發生在西、北城的上百起暴亂並沒有匯聚到一起,在及時的調派下,廂軍迅速展開“滅火”行動,一伍伍的軍卒全副武裝奔赴案發地,著實揚了我大宋軍威。
嗯,大宋軍隊外戰未必內行,但鎮壓些許刁民還是無有壓力的,正所謂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一時間,杭州幾處監牢塞滿了犯人,接下來便是繁雜的甄別,雖說是法不責眾,但總有一些個倒黴蛋會受到惡懲。
而禍亂之源——糧食危機也到了轉折點,一切盡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著。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