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謬誤
字數:9867 加入書籤
【#沉沒成本謬誤#】
【你和朋友去看電影,看了25分鍾之後感覺太難看了,你跟他說:“咱撤吧。”
他說:“票錢都花了,看完得了。】
【這個就是沉沒成本謬誤。】
【不管你撤還是繼續看,票錢都已經花了。】
【無法回收的成本,就叫做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在做決策的時候,不應該在考慮範圍內。】
【比如另一半跟你不合適,但都處了這麽長時間了,將就將就得了,結果一輩子都不幸福。】
【開店選址、選品都錯了,但已經投資那麽多了,我再投入一點點,想點營銷辦法再堅持一下,結果扛著人員工資,租金又虧了幾十萬,最後負債離場。】
【其實及時止損才是對的選擇。】
【之前的投資都是沉沒成本,不應該再參與到決策中。】
~~~~~~
大明,洪武年間。
朱棣沒去東宮找朱標。
他反而拉著朱棡一起跪下,為朱樉求情。
天家嘛,政治嘛,都是這樣的。
看朱樉挨打固然很爽、很痛快,但得考慮其他。
比如……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我們知道爹您不是真的想弄死他,所以我們得跪下勸您,給您一個台階下。
此為孝,也為恭。
朱元璋也知道兩個兒子不是真心求情,但兒子給了台階,順著就下唄,不然怎麽辦?
真打死朱樉?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老三、老四,可知沉默成本之故事?”
朱棣:“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朱棡:“墮甑不顧。”
“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朱元璋看向朱樉,“你若也能像老三、老四一樣說出個故事來,咱就丟了你,若是說不出——”
朱元璋猛的一甩鞭子,一陣破空聲在殿中響起,惡狠狠道:“咱當年怎麽抽胡人的,今天就怎麽抽你!”
朱樉忙道:“始皇帝征南越,隋煬帝征高句麗!”
朱元璋不去看他,隻是看向朱棣、朱棡,問道:“你們二哥,說的對嗎?”
二人瞬間明悟,朱棣連忙道:“雖不全然,卻也和沉默成本有些關係。”
朱棡也忙道:“是啊,爹,以二哥的腦子,能想到這兩件事已經很不容易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看向朱樉,“咱不抽你,就在那裏跪著吧。”
“哦,謝謝爹。”朱樉聳拉著腦袋。
朱元璋走上前踹了他一腳,沒好氣道:“你是要謝謝咱嗎?你應該謝謝老三、老四幫你求情。”
朱樉再不情願,也隻能跪著行謝禮。
朱棣、朱棡二人也沒起身,跪著還禮。
畢竟多大臉啊,兄長跪著給你謝禮?
隻聽過長兄如父的,沒聽過三弟、四弟如父的。
~~~~~~
【#巴納姆效應#】
【正在看這條視頻的你,你喜歡別人敬佩你。】
【有的時候你容易胡思亂想,總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哪句話沒說對、哪件事沒做對。】
【有的時候你性格外向,能跟別人聊的很開心。】
【有的時候卻比較內向,覺著自己待著非常舒服。】
【你覺得說的準不準?】
【格蘭特拉弗做了一個實驗,他把星座雜誌上的一段星座描述,給到每一個實驗的參與者。
告訴他們,是根據他們的星座,量身為他們定製的,結果86的人都認為非常準,說的就是自己。】
【這就是巴納姆效應。】
【人們容易接受那些模糊、籠統普遍邊適用於大多數人的人格描述,還會認定這些描述說的就是自己。】
【陷入巴納姆效應,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你選擇相信的那個人格描述,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
【人們會把生活中行為的動機,往那些人格描述裏麵去解釋。】
【這又會進一步加強巴拉姆效應,最終會活得越來越像人格描述裏麵的樣子。】
【而且相信那些話,就會比較信服說那些話的人。】
【你就會相信他的一些預測,比如你這個月的事業運不好,本來能處理的事,也會想:“沒辦法,我這個月事業運不好。”
從而喪失動力,導致事沒辦成。
說你這個月有貴人,那就容易盲信生活中的某個人,導致一係列的後果。】
【一些偽玄學,偽心理學就是這麽騙人的。】
【所以看到這類內容的時候要反問一下自己,它的描述是不適用於大多數人?】
【如果一定要獲取這類信息,那就要先了解一下這門知識。】
【比如陰陽學說、天幹地支、五行、中氣、相法等等。】
【要理性的研究,不能迷信。】
~~~~~~
大明,洪武年間。
應天府集市正鬧熱。
“這不就是街口王半仙常說的話?”
賣菜的張婆戳了戳旁邊的挑夫,“上次他說我心善卻易愁,我還說他算的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磨剪刀的李師傅接話,“前兒去算收成,他說我時而順時而阻,現在看,這話誰聽了不覺得對?”
聞言,穿青布長衫的算命先生周鐵嘴,臉漲得通紅,不得不站起來,對著天幕拱手:
“王半仙是天幕所言偽玄學!”
“但我周鐵嘴是真本事,不一樣的!”
話音剛落,有個穿儒衫的士子打旁邊過,慢悠悠念了句:
“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
若是真有龍虎地,何不尋來葬乃翁?”
周鐵嘴一噎,急著擺手:“你、你懂什麽!”
“龍虎地需看命格,我家人命格不夠,擔不起!”
“我是算命的,又不是看風水的,這是兩碼事!”
他越說越急,唾沫星子亂飛。
“真玄學講究緣法、契機,哪是偽玄學的那套模糊話能比的?”
周圍百姓聽了,頓時哄笑起來。
有人喊:“周先生,那你倒說說,你這‘真本事’,咋跟天幕說的一個樣?”
周鐵嘴漲紅了臉,還想辯解,可嘴裏翻來覆去就是 “命格不夠”“算命不看風水” 的話,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在笑聲裏,灰溜溜地退出人群。
~~~~~
【#可用性偏差#】
【也叫易得性偏差、可得性偏差。】
【它指的是:人們會依靠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去判斷一個事物,這種判斷明顯不符合邏輯。】
【比如我們很容易想起那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那些沒問題的食品就很難被想起。】
【這種易得性偏差,會讓我們對食品安全產生非理性的擔憂。】
【再比如:身邊人開店創業成功的案例很容易被想起,但大量創業失敗的案例就很難被想起。】
【這種可得性偏差,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
【我們根據記憶中最容易獲得的信息來估計某件事發生的可能性,這就會幹擾我們對風險的感知,從而影響思維和行為。】
【正確的做法就是理性的統計,根據統計結果去下判斷。】
~~~~~~
大明,洪武年間。
秦淮河岸柳絲飄,暮色浸著水汽繞。
蘇文清倚著石欄,指尖捏著半塊冷糕,忽然笑出聲。
“隻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身旁的柳彥正捋著袖子收書,聞言皺了眉,撣了撣青衫上的灰:“粗俗。”
蘇文清挑眉,把糕渣往水裏丟:“那你來個不粗俗的!”
“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盲人摸象——”
柳彥指尖點了點書冊,語氣沉了些,“還有王安石變法。”
“舊黨反對之因,便有一條:王莽改製之敗。”
“他們滿腦子都是王莽敗亡的景象,哪顧得上北宋的症結?”
“可商鞅變法……” 蘇文清話沒說完,又被柳彥打斷。
“舊黨當然也提了,” 柳彥冷笑一聲,嘴角撇了撇,“不過不提他強秦的好處,隻提他罰太子、終落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
“揀著嚇人的說,才好堵人口舌。”
蘇文清拍了下手,笑罵:“果然是文人慣用手段啊!”
柳彥斜睨他:“你不也是文人?!”
蘇文清立刻直了腰,理了理領口,語氣揚了幾分:“我可不一樣,我是新複古派,崇漢複唐!”
“隻論實事,不揪著半截話嚼!”
“……”
柳彥盯著他半晌,終是搖了搖頭,把書揣進懷裏。
~~~~~~
【#可用性級聯#】
【一個小地方的災害天氣預警,上了當地的新聞,當地人怕幾天出不了門,就到超市采購食品。】
【隔壁城市的人看到新聞,也怕離得近,被災害天氣波及,他們就也去超市采購。】
【而且把這消息告訴了身邊的親朋好友,所以一堆人就到超市采購。】
【其他人看到有人采購就問原因,然後就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來搶,導致食物短缺。】
【食物短缺的事上了新聞,這條新聞讓更多人去超市搶購,最後陷入到了越搶越缺,越缺越恐,越恐越搶的循環。】
【可用性級聯指的就是:某個觀點、事件、風險,通過反複傳播和探討,逐漸變得更容易被想起。】
【也就是它的可用性提升,進而被公眾和社會認為更重要、更可信,或者是更可能發生。】
【而這種認知又會反過來推動更多的傳播和關注,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
【簡單來說就是對一個小問題的過度反應。】
【比如父母幾十分鍾內聯係不上自己孩子,就會開始聯想孩子是不是去了什麽人員雜亂的地方。】
【因為可用性偏差,又進一步聯想到那些地方發生過的那些惡性事件,一步步放大了對孩子的擔心。】
【所以避免自己進入可用性級聯的方法就是提升信息素養,學會考證和全麵的判斷事物。】
~~~~~~
“三人成虎啊。”
彈幕:
『想起了十多年前,家母搶的鹽,到現在還沒吃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真巧。』
『俺家也一樣。』
『我家除了鹽,還有兩三年前搶的感冒藥、連花清瘟、青黴素膠囊……都快過期了。』
古人不太明白,藥這玩意兒還能稍微理解。
可能遇上大疫了,怕買不著,所以備點。
但後世富足,食鹽雪白且便宜,出門隨便找個貨郎都能買到,這玩意兒還需要搶?
還需要備十幾年都吃不完的量?
咋的?差點打三戰?
這也不對啊,鹽人人不可或缺,三天不吃鹽,人身上就沒勁。
總不能是鹽從國外進口,怕因為戰爭斷了供應吧?
這更不對了,華夏內陸各地皆有鹽礦,又毗連大海,不缺鹽田。
難道是這鹽能治病?
想不通,想不通。
算了,接著看天幕吧。
~~~~~~
【#自我服務偏見與基本歸因謬誤#】
【你因為自己的能力從事了現在的工作,但現在賺的少是因為大環境不好。】
【自我服務偏見說的是:為了維護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人會下意識的認為成功是內部結果,失敗是外部原因。】
【投資成功了,是因為自己眼光獨到。】
【投資賠了,會認為是市場波動或者是政策變化。】
【自我服務偏見,會導致人們壓根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這樣幾乎不可能再有進步了。】
【所以,首先要意識到自我服務偏見的存在。】
【其次,要全麵客觀的分析事物。】
【自我服務偏見跟基本歸因謬誤相似。】
【基本歸因謬誤說的是:我們在解釋別人行為的時候,傾向於過度強調內部因素。】
【比如:性格、能力、態度之類的,而忽略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但是在解釋自己行為的時候,卻過於強調外部因素。】
【比如:甲上班遲到,是因為他這人比較懶,而自己遲到則是因為堵車和下雨。】
~~~~~
大明,洪武年間。
秦淮河。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早就把這個道理說透了。”
蘇文清正蹲在石欄邊逗魚,聞言直起身,拍了拍手,笑道:
“上個月有人奏請修水渠,成了就天天自己誇眼光獨到,解了百姓旱情。”
“這月水渠漏了兩處,他又轉頭罵匠人偷工減料,下頭人辦事不力。”
“合著他就沒半分錯處?”
柳彥眉頭微蹙,“遇事則委難以責人,事平則抑人以揚己。”
“薦人不當,便是賊子太會偽裝。”
“揪出貪官,便是早有察覺,及時稟報。”
蘇文清聽得樂,晃著腦袋接話:
“上次國子監陳博士見著助教王生遲到,當著滿院人罵他懶骨頭,定是昨夜貪杯誤了時辰。”
“結果第二日陳博士自己遲了,倒跟學生說昨夜批卷到三更,早上又遇著馬車壞了,實在沒法。”
“東施效顰,龐涓誤判禽滑,皆是此理。”
“跟如今有些官員一樣,見人不肯依附,就罵別人不識抬舉,從不想自己是不是沒給人施展的餘地!”
柳彥聽著,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合上書道:“你這嘴,再這麽說下去,怕是要被人聽了去,說咱們非議官員了。”
蘇文清滿不在乎地擺手:“咱大明還不準說實話了?”
“我沒有指名道姓,他們要對號入座,怪的誰?”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