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食物造假
字數:9016 加入書籤
【#食物造假#】
【古代沒有各種科技,食物真的都是純天然的嗎?】
【其實這完全是現代人的錯覺。】
【不說遠的,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現在的人聽著,可能就覺得跟聽故事一樣。】
【當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假偽食品與疾病》,裏麵寫了一個當年不法商販往白酒裏加敵敵畏的案例。】
【在一些嗜酒者的心中,隻有喝醉後,能得到飄飄然感覺的,才稱得起是真正的好酒。】
【反之,如果喝起來不頭暈,就會說酒沒勁,是假冒偽劣的。】
【而一些不法商人,依據嗜酒消費者的心理,他們用名優酒瓶裝入普通低質白酒,再往這些酒內加入敵敵畏。】
【喝這種酒獲得的酩酊感,其實是輕度中毒的反應。】
【輕一點的表現是頭暈、無力、惡心、食欲不振,重一點出現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症狀。】
【六七十年代,市場上還出現過一種名叫高溫肉的東西。】
【經檢驗得了豬絛蟲病的屠宰生豬,按照防疫規定應該焚燒深埋處理。】
【但有些食品公司不忍心丟棄,於是就把米糝少的豬肉,選取最好的部分,用高溫加熱,再放上花椒大料,這樣製作出來的肉就叫高溫肉,也叫米豬肉。】
【有門路的人,會把高溫肉,放在小推車上沿街叫賣。】
【高溫肉雖然品相不怎麽漂亮,但是被煮的很香很爛,價格也隻有正常豬肉的四分之一,幾毛錢就可以請親戚朋友打一頓牙祭。】
【並且當時買這種肉還不需要付肉票子所以一時間高溫肉在窮人堆裏非常有名。】
【當時有一本《畜禽病害肉屍及產品無害處理規程》的書,裏麵詳細講解了如何通過用水蒸煮,對病豬肉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方法。】
【上麵寫無害化處理某些病畜肉屍內髒,當經過適當的衛生處理,殺死其中的病原體後,就可以供作食用。】
【食品安全問題自古就有,古代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也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但奈何就是管不住。】
【《禮記》記載周朝對食品交易的規定:“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鬻於市。”】
【古代因為保鮮條件遠遠不如現在,食物也不像現在這麽豐富,因此總會有些經營者心疼成本,抱著僥幸心理繼續出售劣質食品。】
【針對這一現象,唐朝的《唐律疏議》裏麵就做了明確的規定:
“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
【如果店裏的脯肉變質,曾經導致病人中過毒,就要立即焚燒銷毀,否則將受到杖九十的處罰。】
【如果故意給人吃和繼續出賣、致人生病的,收監一年,因此致人死亡的執行絞刑。】
【即使他人自行食用致死的,也按照過失殺人論處。】
【唐代法律雖然嚴格把控食品安全,但還是有黑心商家鋌而走險坑害顧客。】
【詩人柳宗元,就曾不幸成為了受害者。】
【《辯茯神文》記載:
餘病痞且悸,謁醫視之,曰:“唯伏神為宜。”
明日,買諸市,烹而餌之,病加甚。
召醫而尤其故,醫求觀其滓,曰:“籲!盡老芋也,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子之懵也,而反尤於餘,不以過乎?”
餘戚然慙,愾然憂,推是類也以往,則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眾矣,又誰辨焉!】
【意思是柳宗元身體不適去看醫生,醫生對他說這隻是一點小病,買點茯苓吃一吃就好了。】
【於是柳宗元非常聽話的買了茯苓,每天按時服用,可結果自己的病不但沒好,反而還更嚴重了。】
【柳宗元感到很奇怪,方子也沒有問題,強烈的探索心,驅使他尋找問題的真相。】
【結果幾經波折,柳宗元發現原來是藥店裏用老芋頭冒充茯苓賣給他。】
【柳宗元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賣假藥的商人不僅被判了一年流放,還被柳宗元寫到《辯茯神文》中。】
【到了宋代,飲食文化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烹調技術和烹飪方法日益完善,食材的使用和加工也更加多樣化,假貨也越來越多遍地開花。】
【南宋浙江樂清縣令袁采,在《世範》一書中描述過當時的風氣:
”很多店鋪,雞鴨填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蔽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
【奸商們把雞鴨的肚子裏填滿沙礫,把鵝羊的皮肉間吹滿氣以增加重量,賣鹽時還會在鹽裏摻入灰土。】
【宋代因為南北割據,優質的牧場都不在宋人手裏,但是羊肉需求量很大,不得已要從遼國進口羊肉。】
【但這些羊肉,勉強隻能覆蓋宮廷、貴族食用,民間壓根吃不到。】
【肉價昂貴,自然就給了奸商們造假的動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北宋大臣楊億在《楊文公談苑》裏就記載:“今人有以豬肉和羊尿浸之,即以肉味羊膻,莫能辨也。”】
【奸商會用廉價的豬肉冒充羊肉,選取豬肉裏麵瘦的部分,用羊尿浸泡讓肉染上膻味。】
【自從知道了有這種手段後,楊億就隻吃自己看著屠宰的羊。】
【現代社會很多路邊燒烤,用鴨肉和羊油壓製出肉塊,再用羊尿浸泡出膻味兒冒充羊肉,這種手法也不過是和宋人學的。】
【古人在進行食物加工時,就像紅高粱裏麵的釀酒一樣,很喜歡在尿上做功夫。】
【南宋文學家劉克莊,就在筆記小說中記載過一件事。】
【黃州有一個賣油郎,名叫渠生,每次榨油時,都要趁油熱的時候往裏麵加小便,最多時可以加到三分之一。】
【清末的陳其元,在《庸閑齋筆記》裏麵也有記載:“飲食日用之物,非目睹不知其製造之穢。”】
【他在福建,親眼見到冰糖製作中摻入豬脂增光。】
【他在蘭溪,發現南棗用牛油拌染以求色澤鮮豔,以致聞之帶有膻味。】
【聞名天下的富陽竹紙,其竹絲必須經小便浸泡方能軟化。】
【淮甸蝦米存放變色後,也是用小便浸泡恢複紅潤。】
【河南魚鮓在運輸途中變質,經水洗用小便浸泡處理,再添加物料,使其重新緊實入味。】
【陳其元感歎,這些經過汙穢工藝處理的物品,竟被僧侶用以供佛,被道士用於畫符上表,而江南人家仍將此類蝦米魚鮓視為美味。】
【世人習以為常,而不察其弊,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宋朝的《清波雜誌》同樣有類似的記載:“承平時,淮甸蝦米用席裹入京,色皆枯黑,無味,以便溺浸一宿,水洗去,則紅潤如新。”】
【淮南的蝦米經過長途運輸,往往顏色枯黑而且無味,蝦的賣相就會變差,這時候用尿液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洗掉,原本發黑的蝦,就會像剛從水裏打撈出來的一樣,看起來鮮亮可口。】
【這事聽起來惡心,但背後確實有它的歪理。】
【尿裏有一種寶貝——氨水。】
【蝦米發黑,是因為裏麵的蝦紅素,在運輸途中接觸空氣氧化變質了。】
【而尿液中的氨水有很強的還原性,相當於給蝦米做了一次化學褪色,把黑色素還原掉,讓它重新變回了橙紅色。】
【另外蝦米長途運輸後,本身會有一股不新鮮的腥臭味,尿液的騷臭味極其濃烈,完全能把原來的異味給蓋住。】
【等第二天賣之前,用水把表麵的尿騷味衝掉,剩下的就是看起來鮮亮,聞起來也沒大問題的蝦米。】
【普通人根本想不到它經曆過什麽,光看賣相就上當買了。】
【尿液保鮮術在古代屬於商業機密,不少人靠它大賺了一筆。】
【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保存魚肉,先用清水洗淨後,用尿液浸泡一晚,控幹水分再拿來做菜,魚的肉質會變得更加勁道。】
【用尿保鮮來處理食物,最起碼貨還對板,吃不出大問題。】
【在古代的食品業最怕的,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偷梁換柱。】
【北宋王安石有一位同年的進士同學名叫蘇頌,他曾經在東京汴梁定居做官方在蘇頌履職期間,調查過一例“死馬變獐鹿”的黑幕。】
【這個故事被蘇頌的長孫蘇象先記載進了《丞相魏公譚訓》裏:
“祖父為省判,判剝馬。
案行,眾爭取死馬,而不取駝牛。
以為馬肉耐久,埋之爛泥地中,經宿出之如新,為脯臘可敵獐鹿。
皆稅居曹門,鄰巷皆貨之鹹鼓者。
早行,其臭不可近。
晚過之,香聞數百步,多馬肉為之。”】
【意思是在東京的曹門外有兩家作坊,一家專門收購死馬,一家負責製造豆豉。】
【收購死馬的作坊買回死馬後,先把皮剝了,接著把馬肉埋在爛泥中,過一兩天後挖出,這時候肉的顏色就和鹿肉非常接近,但是會有一股腐臭味。】
【接下來,另外一家作坊,則是用大量豆豉醃製來掩蓋臭味,隨後馬肉再經過一天的燉煮,無論色彩還是口感,都會無限接近獐子和鹿脯。】
【這時候,再把肉批發給一些流動小販,讓他們去酒樓飯館推銷。】
【清朝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裏還記載了一位更狠的商家,直接用泥代替肉來銷售。】
【紀曉嵐有天逛夜市,聽到:“下有唱賣爐鴨者,從兄萬周買之,乃盡食其肉,而完其全骨,內傅以泥,外糊以紙 染為炙爆之色塗以油,惟兩掌和頭頸為真。”】
【意思是紀曉嵐和一位叫萬周的朋友,在夜市裏買了一隻簡易烤爐裏的鴨子,兩人回去品嚐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鴨子裏麵全是泥土,外麵糊上了一層紙,染成烤鴨的顏色塗上油,整個鴨子隻有鴨掌和頭顱是真的。】
【氣的紀曉嵐感歎:“人情狙詐,無過於京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是你們城裏人會玩!】
~~~~~~
清朝,乾隆晚年。
江南,杭州城。
河坊街的 “王記海貨行” 前,早已圍得水泄不通。
一個穿短打的漢子把手裏的蝦米袋扔在石階上,紅著眼吼:“北佬奸商!天殺的黑心腸!”
“用尿泡過的蝦米敢當好貨賣?當我們江南人是傻子不成!”
旁邊的老嫗也抹著眼淚附和:“前兒給孫兒熬粥放了兩把,孩子吃了就鬧肚子,原是這髒東西害的!”
“賠錢!不賠錢就砸了你的黑心鋪子!”
商行的夥計們攥著木棍擋在門前,臉都白了,卻還硬撐:“諸位老鄉莫亂說,我們家蝦米都是正經海船運的,怎會做那醃臢事?”
“誰跟你是老鄉!”
人群裏立刻有人懟回去。
“你一個江寧來的,也配跟我們杭州人稱老鄉?趕緊叫你們老板滾出來!”
明末就已經開始用老板一詞稱呼掌櫃。
正吵著,布簾 “嘩啦” 被掀開,王老板挺著圓滾滾的肚子走出來,手裏還把玩著兩個油光鋥亮的核桃,嗓子像安了鑼:“吵什麽吵!”
“大清早的,嚎喪呢?”
他斜睨著人群,唾沫星子亂飛:“第一,老子是鳳陽人,鳳陽算北方?你們這群土包子連南北都分不清!”
“第二,我王記的貨,別說賣給你們,宮裏內務府都跟我訂!”
說著,他朝著紫禁城的方向虛虛一拱手,下巴都快翹到天上:“皇上吃的蝦米都出自我這鋪子,我敢作假?”
“再鬧,我現在就差人去叫巡捕營的官爺來,到時候誰吃不了兜著走!”
這話一出,人群頓時蔫了大半。
誰不知道跟內務府沾邊的都是硬茬?
真把官差招來,別說討說法,怕是還要挨頓板子。
就在眾人往後縮的功夫,一個臉上帶刀疤的漢子忽然往前站了一步。
他個子高,肩寬背厚,一開口聲音像悶雷:“王老板,你說你是鳳陽人?”
王老板愣了下,沒好氣:“怎的?鳳陽人不能來江南做買賣?”
刀疤臉沒接話,又指著旁邊的夥計問:“你這店裏的人,不是江寧的,就是上元的,對吧?”
王老板心裏咯噔一下,剛要開口,就見刀疤臉突然拔高聲音,朝著人群喊:
“鳳陽府的老板,應天府的夥計!”
“諸位,這組合聽著不耳熟嗎?”
他眼神掃過眾人,語氣陡然變得淩厲:“前明皇帝的老家就在鳳陽!”
“前明的老巢就在應天府!”
“這王老板怕是前明餘孽,借著賣海貨的由頭,收買了內務府,給皇上供那髒東西!”
“如今皇上要禪位,皇室正要齊聚,他這是想趁機毒殺我大清皇室!其心可誅啊!”
刀疤臉趁機揮了揮拳頭:“老鄉們!這等反賊,咱們能饒嗎?”
“隨我衝進去,踏平反賊窩!”
他頓了頓,又壓低聲音,帶著點戲謔補充:
“要是進去見了金銀珠寶、柴米油鹽,可千萬別私吞 ,也別想著法不責眾,到時候都得交給官府,聽見沒?”
這話裏的意思,誰都懂。
人群頓時紅了眼,呼啦啦就往前衝。
王老板嚇得臉都青了,剛要喊 “我不是反賊”,就被刀疤臉迎麵一拳砸在臉上。
“咚” 的一聲,他捂著鼻子倒在地上,鼻血瞬間流了滿臉。
緊接著,刀疤臉又補了一腳,把他踹到一邊,一腳踹開了商行大門。
人群蜂擁而入,桌椅翻倒的聲音、尖叫聲響成一片。
王老板縮在地上,生怕被人踩成肉泥,隻能死死抱著頭。
而刀疤臉,趁著混亂鑽進內堂,從櫃子裏翻出一遝銅錢、幾塊碎銀,“嘩啦” 一聲灑在地上。
見眾人都蹲在地上撿錢,他冷笑一聲,往後院走去,將天地會和白蓮教的旗幟放在王老板床上。
隨後從後門溜了出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子裏,隻留下滿店的混亂,和還在地上哀嚎的王老板。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