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國庫大案

字數:3058   加入書籤

A+A-


    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主權,那是一樣接一樣地遭殃,就像是被一群強盜輪番洗劫的小村莊。道光皇帝一看,這哪行啊,國庫都快空了,得想個法子補補虧空。於是,他腦洞大開,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倡導捐官!
    在道光皇帝眼裏,這捐官就像是及時雨,能解燃眉之急。他想啊,這捐官政策,漢朝漢武帝時候就有,清朝也一直在用,李衛那小子不就是靠捐官起家的嗎?市民們不僅可以捐官,還能捐封典、捐虛銜,甚至能捐穿官服的待遇,簡直就是“花錢買官服,穿上就是官”!
    可是啊,事情哪有那麽簡單。這捐官政策一推行,時間一長,就捐納泛濫了。官員們腐敗、賄賂、貪汙成風,買個知縣三百兩銀子,但一年俸祿才六十兩,為了盡快回本,官員們隻能收受賄賂,隻顧撈錢,哪還有心思做事?吏治越來越腐敗,盜賊四起,社會問題一大堆。
    想當年,和珅為了幫乾隆搞錢,搞了個議罪銀製度,到後來賣官鬻爵都成了家常便飯。如今到了道光皇帝這兒,他平時省吃儉用的錢全都砸在鴉片戰爭裏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搞錢,而且越快越好。
    於是,道光皇帝一倡導,朝廷就開始明碼標價賣官了。原來三千兩銀子能買個縣令,現在江南地區,特別是那些富裕的地方,沒個萬兩銀子以上,你想都別想。為啥?因為那兒富裕啊,回本快!
    更逗的是,道光皇帝眼皮子底下的京師銀庫,一個庫兵的名額都要五千兩銀子以上。你可能會想,為啥一個庫兵的價碼比縣令還高?這裏麵啊,大有貓膩。你想啊,庫兵那可是管錢的,手裏過的是真金白銀,這油水能不多嗎?所以啊,這庫兵的名額,那可比縣令還搶手呢!
    道光二十三年,銀庫裏有個叫張成寶的庫兵,他的侄子那可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花錢買了個官當。結果呢,張成寶這家夥,手過銀子心就癢,把侄子捐官的銀子過秤後,沒往國庫裏放,直接揣進了自己腰包,這簡直就是“監守自盜”的現場教學啊!
    這件事啊,原本以為能瞞天過海,誰知道沒過多長時間,便有人將其告發至朝廷之上。這一告發可不得了,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一般,瞬間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就牽扯出了一樁涉及到國庫銀兩失竊的驚天大案!
    當消息傳到道光皇帝耳中的時候,他那張臉的顏色變化之快簡直比翻書還要迅猛。隻見他先是滿臉驚愕,緊接著眉頭緊皺,額頭上青筋暴起,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花。心中暗自思忖道:朕的國庫,乃是國家之根本、百姓之福祉所在,怎會淪為爾等貪官汙吏的私人錢袋?真是豈有此理!
    盛怒之下的道光皇帝立刻傳旨,將戶部的一眾官員統統召集而來。待眾人戰戰兢兢地跪在殿前之後,道光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喝問道:“你們這些個掌管國家財政的大臣,給朕如實說來,如今這國庫裏到底還剩下多少銀子?為何會平白無故地丟失整整 900 萬兩白銀?”
    戶部的官員們聞言,一個個麵麵相覷,額頭上冷汗直冒。他們哆哆嗦嗦地從懷中掏出賬本,開始手忙腳亂地查閱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一名官員硬著頭皮站出來,結結巴巴地回答道:“啟奏陛下……原先國庫裏總計存有 1000 萬兩白銀,可是經過此番清查發現,竟然已經丟失了足足 900 萬兩,眼下所剩無幾,僅餘 100 萬兩而已……”
    道光帝聞聽此言,頓時怒發衝冠,心中的怒火如火山噴發一般不可遏製。他瞪大雙眼,額頭上青筋暴起,暗想道:“朕的國庫之財,怎會如此不明不白地消失無蹤?簡直如同水汽蒸發一般迅速!究竟是何人如此膽大包天,竟敢擅自動用朕的‘私房錢’?這豈不是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劫皇家銀庫麽!”想到此處,道光帝咬牙切齒,雙手緊緊握拳,決心徹查此事,一定要將那個膽大妄為之人揪出來嚴懲不貸。
    話說當時正值道光年間,清朝的國庫裏原本存有足足 900 萬兩白銀。然而,就是這樣一筆巨額財富,竟然就在道光帝的眼皮子底下悄無聲息地不見了蹤影。仿佛一夜之間,這些銀子都長了翅膀飛走了一樣,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倍感蹊蹺。而此時被懷疑與此事有關聯的張成寶及其一眾夥伴們,恐怕已然大禍臨頭,難以逃脫嚴厲的懲處了。
    要知道,清朝北京的十大庫裏,裝錢的就有三個大庫,那管理製度嚴格得跟什麽似的。庫兵們進庫前,得脫掉衣褲,赤條條地進去,大冬天的也是這樣,凍得直哆嗦。檢查完了,穿上統一的工作服,才能開始幹活。
    出庫的時候更逗,還得再脫一次,赤條條地跨過庫門前的板凳,兩手往前一拍,大聲喊:“我出來了!”這才算完,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回家。這規矩,簡直就是為了證明庫兵們沒偷拿庫銀,搞得跟演戲似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道光皇帝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家賊難防。他怎麽也想不到,偷盜庫銀的,竟然就是這些庫兵!這簡直就是“監守自盜”的升級版,庫兵們這是把國庫當成了自己的“私人銀行”啊!道光皇帝要是知道了,估計得氣得胡子都翹起來,大喊:“我這國庫怎麽就成了你們的提款機了?”
    清朝那銀庫的監管,嚴得跟鐵桶似的,庫兵們想偷點銀子,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不過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庫兵們可都是“機智”的小夥子!
    你知道嗎,清朝那三個放銀子的大庫,就一個在內務府,也就是紫禁城裏頭。那庫裏放的都是50兩一個的大銀錠,沉甸甸的,想偷走一個都費勁兒。所以,官員們封上封條後,就基本不再去查庫了,覺得挺放心的。
    可另外兩個大庫呢,它們在紫禁城外頭,裏麵放的是1兩到10兩的小銀錠。這下,庫兵們的眼睛就亮了,心想:這機會來了啊!
    在利益的驅使下,庫兵們那腦袋瓜子轉得比風車還快。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妙招”來應對那嚴格的監管。有的庫兵可能心裏想:“哼,你們以為封上封條就萬事大吉了?我自有辦法!”
    於是,這些庫兵就像魔術師一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庫裏的銀子一點點地“變”到了自己的腰包裏。道光皇帝要是知道了,估計得氣得直跳腳,大喊:“我這銀子怎麽就跟長了翅膀似的,飛走了呢?”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