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水落石出
字數:4029 加入書籤
話說這鄉試同考官鄒石麟,原本隻是想稍稍動動手腳,沒想到一個不小心,竟成了眾人皆知的“修改試卷小能手”,這下可真是把事情給徹底捅大啦!消息傳到鹹豐帝那裏時,他那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仿佛都能夾住一隻活蹦亂跳的蒼蠅了。隻見鹹豐帝龍顏大怒,二話不說便指派了翰林院編修郭嵩燾、刑部尚書趙光等一眾學識淵博之人組成了一支堪稱豪華的“學霸偵探團”。這群人風風火火地直奔圓明園朝房而去,大有不將此次順天鄉試的試卷查個水落石出絕不罷休之勢。
然而,誰能想到這一查之下,竟會發現如此驚人之事!那些被查出存在疑問和弊端的試卷堆積如山,數量之多令人咋舌,細細一數,竟然足足有五十多本之巨!而其中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還有一份試卷,上麵的錯別字密密麻麻,多到足以湊成滿滿一桌麻將牌,而且細數下來,錯別字的個數更是多達三百餘個!就是這樣一份滿是錯字的試卷,它的主人竟然也能夠高中舉人?這簡直就是一場“錯別字大王”華麗麗的逆襲啊!真不知這位仁兄究竟是走了什麽狗屎運,還是背後有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鹹豐帝定睛一瞧,頓時怒發衝冠,心中的怒火猶如火山噴發一般不可遏製。隻見他大手一揮,毫不留情地給主考官柏葰送上一份沉重的“革職大禮包”,責令其即刻歸家等待傳訊。而那位副主考官朱鳳標以及左副都禦史程庭桂,自然也是難以逃脫這一劫難,同樣被暫時解除職務,隻能忐忑不安地等候進一步的查辦。
與此同時,鹹豐帝聲色俱厲地下達命令給負責此案的諸位辦案大臣:“爾等務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細徹查此事,絕對不能有絲毫懈怠。對於涉案之人,必須要嚴懲不貸,切不可心慈手軟,否則休怪朕龍顏大怒!”
再看那柏葰大人,他乃是堂堂蒙古正藍旗的翹楚人物,憑借自身出眾才華考取進士功名後,仕途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他先後擔任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高權重位,最終更是榮登文淵閣大學士之寶座,成為從一品的朝廷大員。此人向來以清正廉潔、辦事嚴謹且能力超群而備受讚譽,早在道光二十三年之時,他曾奉命出使朝鮮。當時,朝鮮國王為了討好他,特意贈送五千兩白銀,但柏葰卻毫不猶豫地將這筆巨款如數上交至朝廷。此舉一出,不僅在朝堂之上贏得了滿朝文武百官的齊聲稱讚,就連民間百姓也對他欽佩有加,如潮水般的掌聲與讚美之聲不絕於耳。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向來以清正廉潔著稱的大佬,竟然在轉瞬之間便從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學士淪為了身陷囹圄的階下之囚!這突如其來的巨大轉變速度之快簡直猶如乘坐火箭一般,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驚愕不已,其帶來的震撼程度更是如同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
且說柏葰遭此厄運之後被革去官職,但此事並未就此終結,相反卻如同一顆雪球沿著山坡急速滾落,愈演愈烈,規模也越來越大。而此時,肅順、載垣以及端華等一眾宛如“偵探團”般的人物開始登場,他們四處明察暗訪,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循著線索抽絲剝繭、順藤摸瓜。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調查追蹤,最終竟驚人地發現了順天鄉試的考官浦安與考生羅鴻繹之間存在著一樁不為人知的“秘密交易”!
話說在廣東肇慶這個地方,有位名叫羅鴻繹的仁兄。此人可並非是憑借科舉考試這種正規途徑踏入官場的喲,而是直接大手一揮,“捐”出大筆錢財,輕輕鬆鬆地弄來了一個六品刑部主事的官職。這感覺啊,就好似花錢購買了一張 vip 會員卡,順利進入了官場這個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領域。
然而,羅鴻繹這家夥顯然並不滿足於此。這不,此次順天鄉試來臨之際,他為了能夠金榜題名,更是不惜砸下重金,去求助於自己那位同樣來自廣東的老鄉——兵部侍郎李鶴齡。當李鶴齡聽聞此事後,那表現簡直豪爽至極,隻見他毫不猶豫地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說道:“老弟呀,你放心吧!這件事情老哥我給你包辦啦!”於是乎,兩人便開始秘密商議起來。經過一番精心謀劃,他們最終敲定了一套堪稱精妙絕倫的“試卷暗號”。
這暗號設定得可謂是別出心裁,猶如一場刺激無比的密室逃脫遊戲中的密碼線索一般。具體來說,就是要求羅鴻繹在第一場考試的文章結尾處必須寫上“也、夫”兩個字;第二場考試的文末則要寫上“而已矣”三個字;至於第三場嘛,則需寫下“豈不惜哉”這四個字。不僅如此哦,就連詩歌部分的末尾都規定好了,一定要添加上“帝澤”這兩個字。哎呀呀,瞧瞧這暗號設置得多複雜呀,簡直比那神秘莫測的摩斯電碼還要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緊接著,李鶴齡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緊張,匆匆忙忙地尋到了他那位同年進士兼鄉試同考官的浦安。兩人碰麵時,那場景就好似地下黨接頭一般神秘兮兮的,仿佛正在傳遞一項極為機密且重要的“秘密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浦安接過李鶴齡遞來的考卷後,仔細端詳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可不得了!嘿,竟然當真有這麽一份考卷與他們事先約定好的暗號完全相符。這一發現,令浦安心花怒放,感覺自己就像無意間挖掘到了一座隱藏極深的寶藏似的。他興奮不已,趕忙將這份卷子留存下來以待推薦,心中暗自思忖道:“哈哈,這任務完成得也未免太過順利了吧!真是天助我也!”
就在這時,作為主考官的柏葰大佬不經意間瞥見了那份被浦安特意留下的“暗號滿滿”的試卷。他眉頭微微一皺,心頭不禁犯起了嘀咕:“這怎麽行?如此明顯的暗號,一旦被人察覺,後果不堪設想呐!不行,必須得把它撤掉才行!”想到此處,柏葰當機立斷,派遣自家的門丁靳祥前去處理此事。
說來也巧,這靳祥和浦安本就是舊識。浦安一見來人竟是靳祥,眼睛頓時一亮,心中暗喜道:“哎呀呀,這可真是天賜良機啊!”於是乎,他趕忙滿臉堆笑地迎上前去,與靳祥熱情地打起招呼,並趁機跟他套起了近乎。浦安壓低聲音,對靳祥百般央求,請他務必回去在柏葰麵前替自己美言幾句,好讓這份試卷能夠得以保留。
柏葰聽著靳祥這般言語,心中暗自思忖起來:“這人情若是不送出去,豈不是白白浪費?”念頭閃過之後,隻見他手法嫻熟得如同變戲法一般,手臂一揮,眨眼間便將那另外一份中式試卷抽走,取而代之的則是羅鴻繹的卷子。就這樣,原本毫無希望的羅鴻繹稀裏糊塗、莫名其妙地竟然高中了舉人。當得知這個喜訊的時候,羅鴻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內心深處猶如炸開了鍋一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而在這件事情塵埃落定之後,那個出謀劃策的李鶴齡自然也沒有忘記索取自己應得的那份“酬勞”。他大搖大擺地找上羅鴻繹,毫不客氣地開口索要了整整五百兩銀子。拿到這筆巨款後,李鶴齡稍作思量,留下其中二百兩銀子供自己花銷享用,剩下的那三百兩則轉手交給了浦安。
再說浦安這個人,那可是相當精明世故。收到這三百兩銀子後,他並沒有全部據為己有,而是從中取出十六兩銀子,精心包裝成一份“贄敬”,畢恭畢敬地送到了柏葰手中。這份看似微薄的禮物,實則蘊含著浦安對柏葰的巴結討好之意。
羅鴻繹考中了,那肯定得去答謝浦安啊。浦安就叮囑他:“你可別忘了酬謝柏中堂的門丁靳祥,你這次能中,多虧了靳君幫忙呢!”羅鴻繹一聽,連連點頭,上門拜見柏葰去了。
第一次去,柏葰大佬不在家,羅鴻繹隻好留下十二兩銀子當“見麵禮”。第二次去,終於見到柏葰了,兩人寒暄了幾句,羅鴻繹就告辭離去了,這場景,就像是演了一場“科舉版的謝謝惠顧”一樣
考試結束之後,眾多的士子紛紛前往拜謁主考官,這種行為在清朝時期簡直就是如同人們吃完飯後必須擦拭嘴巴一般稀鬆平常,可以說是科舉考試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流程。就連位高權重的柏葰大人也在他的供詞當中毫無顧忌、直言不諱地說道:“這些可都是由來已久的舊規矩啦,因此對於那些送上門來的白花花的銀子,我收受起來可謂是問心無愧,心裏頭絲毫沒有半點兒壓力或者不安呐!”整個案件的發展情節就好似一部扣人心弦的偵探小說,充滿著曲折離奇與撲朔迷離。最終,經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調查和追查,真相總算浮出水麵,得以大白於天下。
以肅順為首的一幹人等馬不停蹄地向鹹豐皇帝稟報此事,並急切地進言道:“啟稟吾皇萬歲,懇請您速速下令讓柏葰交出那個至關重要的證人——靳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靳祥竟然像一隻狡猾的狐狸一般,趁著混亂之際偷偷溜出了京城。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經過多方追蹤和圍堵,他最終還是在陝西潼關這個地方被成功抓獲,來了個甕中之鱉。隨後,他便被押送回京。隻可惜沒過多久,這位倒黴蛋就在獄中一命嗚呼,徹底“領盒飯”去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