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火燒圓明園

字數:6727   加入書籤

A+A-


    此時的大清朝廷啊,簡直就是沉浸在一場虛幻的美夢中無法自拔。他們天真地認為憑借著大沽戰役那微不足道的勝利,就能夠與強大的英法兩國達成停戰議和的協議。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無情,即便英法兩國的軍艦已經氣勢洶洶地開到了大沽口,鹹豐皇帝卻依舊執迷不悟,甚至親自向森格林沁下達旨意:“切莫總是一心想著先發動戰爭然後再求和,以免引發連綿不絕的戰亂,導致災禍無窮無盡。我們應當以和平為重啊!”
    更為糟糕的是,僧格林沁竟然愚蠢地認為敵軍並不擅長陸地作戰,於是他便毫不猶豫地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了防守大沽之上,而完全舍棄了對北塘地區的防禦。這樣一來,可真是給了英法聯軍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們迅速集結起多達 人的兵力,如入無人之境般輕鬆地在北塘成功登陸。這些侵略者們行動自如、毫無阻礙,仿佛這裏不是敵人的領土,而是他們自家的後花園一般。
    十幾天之後,塘沽這座曾經固若金湯的城池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敵人猛烈的攻擊,最終淪陷於敵手。緊接著,那聯合起來的外國軍隊猶如一對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的舞者一般,他們的陸軍和海軍緊密協作,共同向著大沽北岸炮台發起了凶猛的攻勢。
    鹹豐皇帝在得知這一危急情況後,心中大驚失色,連忙下達詔令給森格林沁將軍,責令他迅速帶領營地中的士兵繼續撤離。就這樣,原本英勇無畏的清軍此刻卻如同驚弓之鳥,被敵軍驅趕著狼狽而逃。他們慌不擇路,如同一群被惡犬追逐的羊群,急匆匆地逃離了大沽地區,並一路敗退至通州。
    然而,侵略者們並未就此罷休,他們勢如破竹般地迅速攻占了大沽,然後以不可阻擋之勢長驅直入,輕易地就占領了天津。麵對如此強大的外敵入侵,大清朝廷隻能無奈地站在一旁幹瞪眼,心中滿是苦澀與憤恨,那種痛苦簡直比吃下黃連還要難受千倍萬倍!
    天津被占領了,這可比槍頂到大清國的腦門兒上還讓人心慌,簡直就是火燒眉毛了!這時候,森格林沁給正在圓明園悠哉遊哉的鹹豐皇帝上了一道“秘折”,那意思大致是:“皇上啊,咱清軍這回可沒有取勝的把握了,當務之急,您得趕緊去木蘭圍場暫避鋒芒啊!”
    且聽那話語,說得何等婉轉!實際上無非是向鹹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吾皇萬歲萬萬歲呀,如今那敵軍已然兵臨城下,直逼咱家門口啦!陛下您卻仍在此處安坐,不知作何打算呢?依臣之見,陛下還是速速前往承德狩獵為宜,哎呀不對,應當說是前去避難才對喲!”
    此時森格林沁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不禁思忖道:“我如此懇請皇上去承德,哪裏是什麽邀請陛下去遊獵玩樂啊,分明是懇請陛下趕快逃離險境、保全龍體性命呐!隻盼著聖上能夠洞悉微臣的一片赤誠之心,千萬別誤會微臣隻是貪圖享樂,一心隻想哄著陛下出門遊玩消遣呐!”
    話說那森格林沁加急呈上的折子,如同閃電一般迅速傳到了皇上手中。打開一看,那字裏行間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仿佛就是在直白地告訴皇上:“陛下呀,咱這邊實在是扛不住啦,敵軍來勢洶洶,您還是趕快腳底抹油開溜吧!”
    鹹豐皇帝又何嚐不知這折子背後所隱藏的深意呢?他心裏跟一麵鋥亮的銅鏡一樣清楚得很呐。然而,他貴為一國之君,如果就這樣毫不顧忌地拋下京師的黎民百姓獨自逃命,那豈不是要被天下人戳著脊梁骨痛斥,甚至可能會被罵得體無完膚、狗血噴頭嗎?
    思及此,鹹豐皇帝趕忙煞有介事地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迅速草擬並頒布了一道特別詔令,信誓旦旦地宣稱:“朕今日將親自統率六萬雄師,徑直殺向通州,與敵決一死戰!”隨後,他還特意將這份特諭與僧格林沁送來的所謂“秘訣”一同交到了肅舜等一眾大臣的手中,並責令他們盡快商議應對之策,拿出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萬全之計來。
    他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己的小心思,想著隻要大臣們一看到他想要逃跑的舉動,必然會紛紛上前勸諫讓他不要離開京城。如此一來,他便能夠名正言順地接受眾人的勸說,然後裝作無奈之態“被迫”逃離。然而,令鹹豐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精心設計的這場好戲竟然出現了意外。當他提出要前往木蘭圍場狩獵時,朝中大臣們幾乎一致表示強烈反對。不僅如此,連他那些平日裏與他親近的弟弟們,其中就包括日後聲名赫赫的奕欣,以及那位即將成為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也都毫不猶豫地力諫他務必留守北京城。
    麵對此情此景,鹹豐皇帝頓感無比鬱悶和惱火。他不禁在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哎呀呀,你們這群家夥怎麽如此不懂得配合呢?朕可是早已將整個劇本都構思好了呀!你們為何不能按照朕所設定好的情節來演繹呢?真是太令人失望了!”此刻的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呆立在原地幹瞪著眼珠子,嘴裏還不停地小聲嘟囔抱怨道:“完了完了,這下可全搞砸了!這場戲算是徹底演砸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鹹豐皇帝滿臉憂愁之色,眉頭緊鎖,嘴唇微微顫抖著說道:“朕實在不願前往熱河啊!若是洋人真的打進京城,朕豈不就要淪為像宋徽宗和宋欽宗那般淒慘的俘虜嗎?”語罷,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懼與不安。
    朝堂之上,大臣們聽聞此言後,不禁麵麵相覷。他們心中暗自思忖,但一時間卻無人能想出更為妥善的應對之策。沉默片刻之後,終於有位大臣站出來小心翼翼地說道:“皇上,微臣等既不建議您親自出征抵禦外敵,亦不讚成您前往木蘭圍場避難。依臣等愚見,您還是應當移步紫禁城,堅守京師才是上策啊。”其他大臣紛紛附和,表示讚同這一觀點。
    鹹豐皇帝聽後,心中頓時一陣歡喜。他暗想:“這群大臣總算是開竅了!”此時的他早已顧不得所謂的帝王顏麵,毫不猶豫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說道:“好!那就如此決定了!”緊接著,他趕忙吩咐身旁的侍從立刻起草一份請求移駕紫禁城的奏折。隻見那侍從領命後迅速行動起來,奮筆疾書,其速度之快,簡直比平日裏風馳電掣的快遞小哥還要迅猛幾分。不多時,一份言辭懇切的奏折便呈現在眾人麵前。
    此時的鹹豐皇帝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一邊絞盡腦汁地準備著所謂的“逃跑”計劃,另一邊則心急如焚地派遣朝中大臣火速趕往天津,與英法兩國展開緊急議和。然而,麵對英法提出的一係列苛刻條件,這位平日裏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毫無招架之力,隻能選擇全盤接受。
    除了原本簽訂的《天津條約》外,英法方麵進一步得寸進尺,要求將天津增辟為通商口岸,並大幅增加賠款金額。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居然還妄圖率領上千名士兵進入京城交換條約文本。這一要求一經提出,前去談判的大臣們頓時大驚失色。其中一名大臣滿臉焦慮地說道:“這怎麽能行呢!一旦讓你們這些外國軍隊帶兵踏入京城,恐怕整個京城都會被攪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啊!”
    就這樣,由於雙方在這一關鍵問題上僵持不下,此次談判最終以破裂收場,局勢也因此變得愈發緊張和複雜起來。
    聯軍這邊眼見著談判宣告失敗,當下便不再猶豫,他們相互對視一眼後,齊聲高呼道:“既然如此,那咱們也無需再跟他們囉嗦,直接動手便是!”伴隨著陣陣喊殺聲響起,聯軍開始進一步行動起來,他們氣勢洶洶地從天津出發,浩浩蕩蕩地朝著北京方向進犯而去。
    遠在北京城皇宮中的鹹豐皇帝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頓時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他瞪大了眼睛,滿臉怒容地質問前來稟報的大臣們:“你們到底是怎麽談的?為何會把事情搞成這樣?怎麽就這麽談不攏呢?”大臣們一個個都低著頭,不敢直視皇帝那充滿怒火的目光。
    眼看著局勢愈發危急,鹹豐皇帝趕忙再次派遣宜親王載垣等一幹重臣火速前往前線,試圖與聯軍重新展開談判,以平息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火。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宜親王等人使出渾身解數,但最終依然未能與聯軍達成一致意見,雙方之間的矛盾和分歧依舊無法調和。
    得知這個結果後的鹹豐皇帝,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苦不堪言。他不禁仰天長歎道:“這群可惡的洋鬼子,怎會如此難以應付呢?朕貴為一國之君,卻連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實在是太窩囊了!”說罷,他重重地一拳砸在了龍椅的扶手上,眼中滿是無奈和憤恨。
    這一次,清軍可是真真正正地被激怒了!他們那憤怒的火焰仿佛能夠燃燒整個京城。隻見一群清兵氣勢洶洶地衝向英國那邊負責洽談的地方,二話不說,就將 39 個代表強行“請”走了。說是“請”,實則就是毫不留情地抓捕啊!這些英國人哪裏見過如此陣仗,一個個都嚇得麵如土色,毫無反抗之力。
    而就在此時,眼看著聯軍的大軍已經逼近京城,那黑壓壓的一片,如同烏雲壓頂一般讓人喘不過氣來。皇上得知這個消息後,再也無法安坐在龍椅之上了。他心中暗想:“哎呀呀,這下可不得了啦!朕要是再不走,恐怕就要淪為階下囚嘍!”思前想後,最終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於是乎,皇上匆忙召集了奕欣等一眾大臣,簡單交代了幾句讓他們留下來處理後續事宜,美其名曰“善後”。緊接著,皇上便帶著一家老小,慌慌張張地踏上了逃亡之路。對外宣稱是要去木蘭圍場打獵,但明眼人誰不知道,這不過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借口罷了。實際上,皇上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腳底抹油,趕緊逃離這即將陷入戰火紛飛的京城!
    恭親王奕欣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猶如萬馬奔騰一般,憤怒與無奈交織在一起。他暗自思忖道:“如今才想起我來?早些時候你們都幹什麽去了?難道非得等到事情發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想到讓我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嗎?我這可真是活生生的‘臨危受命’的範例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過多久,八國聯軍便浩浩蕩蕩地從安定門趾高氣揚、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北京城。他們進城之後四處查看,結果發現被清軍抓捕來的 39 名談判代表當中,竟然有一部分人已經慘遭虐待而死。看到這種情形,聯軍眾人的怒火瞬間“噌”地一下就燃燒起來了,一個個氣得咬牙切齒,心中暗罵道:“這清軍也實在是太不講道義、太不人道了吧!”
    就這樣,這股熊熊怒火迅速蔓延開來,並最終燒到了圓明園。要知道,這座圓明園可是有著“萬園之園”美譽的皇家園林啊!然而,就在這一刻,它卻遭受到了無情的洗劫和焚燒。無數珍貴的文物、藝術品以及華麗的建築都在這場浩劫中毀於一旦。大火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之久,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遮天蔽日。可憐那些在園內工作的 300 多名太監和宮女們,根本來不及逃脫,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火勢越來越猛,最終全部葬身於這片火海之中,令人痛心疾首。
    圓明園作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傑作,匯聚了無數的珍寶和藝術品,其規模之大、景觀之美令人歎為觀止。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圓明園卻遭到了英法聯軍的野蠻劫掠和縱火焚燒,這一事件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將園內的建築、雕塑、藝術品和文物洗劫一空。據曆史記載,被劫走的寶物包括但不限於:
    《永樂大典》: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被譽為“萬國全書”,但在圓明園的劫難中不幸被劫走。
    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這兩幅作品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但在圓明園被劫後流失海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康熙玉如意:這是清朝時期大臣進獻給乾隆的珍貴禮物,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頂部刻有“禦製”二字,下部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鹹如意。臣吳敬恭進”。這件寶物在圓明園被劫後流失海外,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這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由駐華耶穌會教士郎世寧設計,宮廷匠師製作而成。英法聯軍在搶劫圓明園時,搶走了這些珍貴的銅像。目前,部分銅像已經回歸中國,但仍有部分下落不明。
    此外,還有《四庫全書》、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等大量珍貴文物被掠走。這些文物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成就和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它們的流失使得中國文化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在聽聞此事後,不禁義憤填膺,他用犀利而尖銳的筆觸對這一暴行予以強烈譴責,並直言不諱地指出:“這簡直就是‘兩個強盜的勝利’!”當時,英法聯軍如同一群凶殘的惡狼一般湧入北京城郊。他們肆無忌憚地展開了一場長達五十天之久的瘋狂掠奪和殘暴殺戮。所到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這些侵略者們貪婪成性,見物就搶,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珍貴文物,統統被洗劫一空。不僅如此,他們還喪心病狂地點燃房屋,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熊熊大火照亮了整個京城的天空,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浩劫的慘烈與悲涼。
    更令人發指的是,聯軍最終竟然以焚毀紫禁城相要挾,妄圖逼迫恭親王奕欣就範。麵對如此無恥的行徑,奕欣雖心有不甘,但迫於無奈,隻得忍辱負重,與列強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書,並簽訂了一係列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而這些所謂的“補充套餐”,無疑是給本已千瘡百孔的中國又狠狠地插上了一刀。
    清朝曆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之事——皇帝竟然出逃!這可真是破天荒頭一遭啊!隨著皇帝的離去,京城瞬間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昔日繁華熱鬧、井然有序的京城,如今卻變成了任人肆意搶燒的“人間地獄”。
    想那太平盛世之時,天下之事盡歸皇帝掌控。然而到了這戰亂紛飛的年月,國家似乎一下子成為了老百姓肩上沉重的負擔。可憐的百姓們,他們本本分分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從未有過絲毫冒犯他人之心,更不曾預料會遭遇如此無妄之災。但不知為何,這些無辜善良的人們竟無端端地遭受那些洋人的欺淩與壓迫。
    麵對此情此景,老百姓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憤怒。他們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為何要承受這般苦難?而那些侵略者卻毫不留情,如餓狼般撲向這片曾經寧靜祥和的土地,將無盡的災難與痛苦帶給了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