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安德海之死
字數:5370 加入書籤
第34章 安德海之死
說起安德海,那可真是個“傳奇人物”,鹹豐帝繼位的“大功臣”頭銜,他算是戴得穩穩當當的。想當年,他那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他,鹹豐帝能不能那麽順利地繼位還兩說呢。鹹豐帝一繼位,立馬就把安德海當成了“心腹小棉襖”,那寵愛程度,簡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為什麽呢?還不是因為安德海這家夥,腦袋瓜子靈,嘴皮子也溜,很會察言觀色,哄得鹹豐帝是開開心心的。
鹹豐帝坐在龍椅之上,右手輕輕摩挲著下巴,心中暗自思忖:如此機靈聰慧的小子,究竟該將其安排至何處才最為妥當呢?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之下,突然靈光一閃——對啊!懿貴妃慈禧)那邊不是正好缺少得力之人嗎?想到此處,鹹豐帝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隨後,他便喚來了安德海,並向其傳達了旨意,命他即刻前往懿貴妃宮中侍奉左右。安德海聽聞此消息後,心中不禁一陣狂喜,但表麵上仍裝作恭恭敬敬、誠惶誠恐的模樣,叩頭謝恩之後,便匆匆離去。
當安德海踏入懿貴妃所居宮殿之時,仿佛魚兒遊入了大海一般,瞬間變得如魚得水起來。隻見他滿臉堆笑,快步上前跪地請安,口中更是甜言蜜語不斷。那巧舌如簧的嘴巴,簡直如同抹了蜜一般,直說得懿貴妃心花怒放,喜笑顏開。
慈禧起初隻是隨意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新來的小太監,並未太過在意。然而隨著安德海一番阿諛奉承之詞源源不斷地傳入耳中,她的眼神逐漸發生了變化。看著安德海那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和一臉諂媚討好的神情,慈禧太後心中暗想:這小太監倒是頗為有趣,懂得如何討人歡心,看來日後定能成為本宮身邊的得力助手。
自那日起,安德海憑借著自己出色的口才與察言觀色的本領,成功贏得了慈禧太後的青睞。而慈禧太後也毫不吝嗇地將各種賞賜賜予安德海,使其很快便成為了宮中眾人皆知的“紅人”。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慈禧太後在宮廷中的地位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她手中所掌握的權力愈發龐大,已然成為了整個後宮說一不二的人物,堪稱名副其實的“一把手”。
而一直追隨在慈禧太後身邊的安德海,自然也是沾了光、得了勢。他借助著主子的權勢和恩寵,如同乘坐著高速上升的熱氣球一般,職位一路飆升,步步高升。其晉升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甚至比那火箭衝天還要迅猛幾分!
這安德海呀,活脫脫就是慈禧太後的“左膀右臂”,兩人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配合默契。他們時常勾結在一起,沆瀣一氣,在深宮內苑裏翻雲覆雨,將宮廷攪得天昏地暗,卻又能如魚得水般自在逍遙。
安德海此人,憑借著慈禧太後這座堅實的靠山,簡直變得目中無人!他那副囂張跋扈的模樣,仿佛整個世界都要圍著他轉似的。平日裏,他那雙眼睛總是高高地往上吊著,幾乎快要長到頭頂上去了,對任何人都是一臉不屑一顧的神情。
尤其是麵對同治帝這個尚顯稚嫩的小孩子時,安德海更是表現出極度的輕蔑與無視。在他眼中,同治帝不過就是個乳臭未幹的小毛孩罷了,根本不值得他正眼相待。甚至在心底暗自思忖道:“哼,就這麽個小不點兒,能有多大出息?到頭來啊,還不得仰仗我去盡心盡力地輔佐慈禧太後才行!”
不僅如此,安德海在背地裏還常常鬼鬼祟祟地嚼舌根,大肆編排同治帝的種種不是。諸如“這孩子實在愚鈍至極”、“照這樣下去,將來必定難成大器”之類的惡言穢語不絕於耳。其行徑之惡劣,令人發指。
話說這同治帝尚在年幼之時,日子過得可不太順遂。隻因他那親娘慈禧太後實在嚴厲非常,稍有些許差錯便能招來一頓訓斥。有時哪怕隻是犯了丁點小錯,比如讀書時走了會兒神、用膳時掉了幾粒飯粒之類的瑣事,都能被慈禧太後抓著不放,嘮嘮叨叨個沒完沒了,直將同治帝訓得如同犯錯的孫輩一般,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然而反觀另一邊的慈安太後,那可真是如春日裏的微風般和煦溫暖。她對待同治帝時,滿心滿眼都是疼愛與憐惜,簡直就是將其視作心頭肉、掌上珠一般嗬護備至。這般鮮明的對比,著實比戲台上所演繹的情節還要來得誇張和富有戲劇性。
也正因如此,隨著年歲漸長,同治帝自然而然地對慈安太後愈發親近孝順起來。畢竟任是誰處於這樣的情形之下,都會不由自主地向著溫柔和善的一方靠近呀!而且同治帝心中暗自思忖道:“哼,瞧瞧慈禧太後那個凶巴巴的老太婆,成天就知道教訓於我。相較而言,還是慈安太後待我最好啦!”
當時朝廷之中有位權傾朝野的大臣,此人便是恭親王奕欣。這奕欣可不是一般人物啊!他在朝堂之上可謂呼風喚雨、權勢滔天,其所作所言,眾人皆不敢有絲毫忤逆,真真是個說一不二的狠角色。然而,偏生有這麽一個人,竟敢對這位權貴視若無睹,絲毫不放在眼裏,這人便是安德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且看那安德海,隻見他雙眼一瞪,滿臉不屑地看向奕欣,心中暗自思忖道:“哼,你這奕欣又能算得上哪根蔥?不過區區一個親王罷了!本公公可是當今聖上之母——慈禧太後跟前的大紅人,你就算再有權勢,又能奈我何?難道還敢與太後娘娘作對不成?”想到此處,安德海不禁越發得意起來,甚至還輕蔑地撇了撇嘴,仿佛奕欣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這一下,可就把同治帝和奕欣都給惹毛了。同治帝心裏想:“這個安德海,太囂張了!連恭親王都不放在眼裏,他眼裏還有誰啊?”奕欣那些親信更是氣得不行,簡直就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他們心裏都想:“這個安德海,太可惡了!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收拾他!”
可安德海這家夥,不但不收斂,反而還越發放肆了。他生活奢靡得跟皇帝似的,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這還不算完,他還大肆搜刮錢財,那手段,簡直比強盜還“專業”。他利用自己的權勢,向各級官員索賄受賄,誰要是不給他送錢,他就給誰穿小鞋。
朝堂上的官員們那是敢怒不敢言啊,心裏都想:“這個安德海,太囂張了!他這麽幹,遲早要遭報應的!”可他們誰敢說出來呢?萬一被安德海知道了,那還不得被整得死去活來啊?
安德海這家夥,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他不但不遵守清朝的祖宗之法,還擅自離開皇城,想插手朝廷政事。一個當宦官的,心比天高,簡直想把自己當皇帝使。他心裏還想呢:“哼,我安德海現在可是慈禧太後的紅人,將來說不定還能當個大官呢!這朝廷政事,我為什麽不能插手?”
那天,安德海晃悠悠地去山東辦差。你說他辦差就辦差唄,可他倒好,公文沒帶,就跟沒事兒人一樣出發了。一路上那囂張勁兒,跟土匪下山似的。他坐著豪華的馬車,前呼後擁,耀武揚威。沿途的官員們一看,都嚇得不行,趕緊出來迎接,生怕得罪了這個“大紅人”。
山東巡撫丁寶楨一看,嘿,這家夥,不抓你抓誰啊?你擅自離開皇城,還沒帶公文,這不是明擺著違反祖製嗎?二話不說,直接就把他給“請”進了大牢。巡撫一琢磨,這事兒得匯報給朝廷啊。於是,他趕緊寫了封奏折,把安德海的事兒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朝廷。
慈安太後一看奏折,那火蹭一下就上來了。她心裏想:“這個安德海,太囂張了!他這麽幹,簡直就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要是不趁現在把他給‘解決’了,以後還不得翻天?”於是,慈安太後親自下旨,讓安德海“上路”。
這安德海啊,就這樣“作”死了自己。他估計到死都沒想明白,自己怎麽就這麽“倒黴”呢?他還以為有慈禧太後撐腰,就能橫著走了呢!沒想到啊,這慈安太後可不是吃素的,一出手就把他給“解決”了。
慈禧太後一看安德海被慈安太後給“送走”了,心裏那個不樂意啊,就像是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一樣。她心裏還想呢:“哼,慈安太後,你憑什麽這麽幹?安德海可是我的人,你憑什麽說殺就殺?”可她慈安太後的權力比她大,她也隻能幹瞪眼,心裏那個憋屈啊,就像是吃了個沒熟的柚子,又酸又澀。
同治帝呢,對慈安太後那是孝順得不得了。他一看慈安太後把安德海給“解決”了,心裏那是暗暗高興。他心想:“哼,這個安德海,早就該死了!他那麽囂張,早就該有人收拾他了!”不過,他表麵上可沒敢表現出來,畢竟慈禧太後還是他的“親媽”呢。
可是啊,這事兒還沒完呢。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之間,因為這事兒,那可是結下了“梁子”。慈禧太後心裏那個火啊,就像是被澆了油的幹柴,一點就著。她心裏還想呢:“哼,慈安太後,你等著瞧!我遲早要讓你好看!”
要說慈禧太後沒幹過什麽“壞事兒”,那誰信啊?她後來連國家的皇帝都能給囚禁起來殘害,那時候的她,簡直是“天不怕地不怕”,沒什麽事兒是她不敢幹的。這慈禧太後啊,就像是後宮裏的“大魔王”,讓人聞風喪膽。
她看安德海死了,心裏那口氣是咽不下去。她開始琢磨著怎麽報複慈安太後,怎麽把自己的權勢再擴大一些。她心裏還想呢:“哼,我慈禧太後可不是好惹的!誰要是敢跟我作對,那就是自找死路!”
於是啊,慈禧太後開始暗中策劃,想要把慈安太後給扳倒。她利用自己在後宮的權勢,拉攏了一些親信,開始暗中跟慈安太後較勁。慈安太後呢,也不是吃素的,她一看慈禧太後這麽幹,心裏也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兒。
她心裏還想呢:“哼,慈禧太後,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打什麽算盤嗎?你想要扳倒我,沒那麽容易!”於是啊,慈安太後也開始暗中防備,跟慈禧太後展開了“明爭暗鬥”。
這後宮啊,本來就是個是非之地,現在有了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這兩個“大魔王”較勁,那更是熱鬧非凡了。宮女太監們那是嚇得不行,生怕一不小心就卷進了這場“鬥爭”中,那可就完蛋了。
同治帝呢,夾在中間那是左右為難。他一邊是自己的“親媽”慈禧太後,一邊是溫柔善良的慈安太後,他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他心裏還想呢:“哼,你們兩個要是再這麽鬥下去,那我這皇帝還怎麽當啊?”
可是啊,他這話可不敢說出來。他要是說出來了,那不就等於是在“火上澆油”嗎?到時候啊,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還不得把他給“生吞活剝”了啊!所以啊,他隻能暗暗著急,卻沒辦法出手阻止。
就這樣啊,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之間的“鬥爭”是愈演愈烈。她們兩個那是各顯神通,都想把對方給扳倒。可是啊,這後宮的“鬥爭”哪有那麽容易結束的?她們兩個鬥來鬥去,最後受傷的還是那些無辜的宮女太監們。
有些宮女太監啊,因為不小心卷進了這場“鬥爭”中,那是被整得死去活來。他們心裏還想呢:“哼,我們這是招誰惹誰了啊?怎麽就這麽倒黴呢?”可是啊,他們也沒辦法啊,隻能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而慈禧太後呢,她在這場“鬥爭”中那是越來越囂張了。她不但想要扳倒慈安太後,還想要把朝廷的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裏。她心裏還想呢:“哼,這朝廷本來就是我的!我遲早要把大權都奪回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