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分權
字數:5237 加入書籤
第35章 分權
1884年,大清朝的宮廷裏頭,可是上演了一出大戲,名叫“甲申易樞”。這戲碼可不小,慈禧太後突然來了個“大動作”,一道懿旨下去,就像是一陣狂風,把恭親王奕欣領頭的軍機處大臣們,全都給“吹”下崗了!這一年啊,正好是農曆甲申年,所以這事兒就被後人叫做“甲申易樞”,聽起來還挺有那麽點曆史味兒的,就像是古代武俠小說裏的“甲申之變”,隻不過這次變的是朝廷的政局。
且說這慈禧太後啊,真可謂是“宮廷政變”領域的行家裏手!對於操控此類權謀之術,她簡直就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遙想 1861 年那個風雲變幻的時刻,她獨具慧眼地與恭親王奕欣緊密攜手,共同策劃並實施了那場驚心動魄的“辛酉政變”。在這場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慈禧太後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果敢和睿智,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顧命八大臣一舉擊潰,並毫不留情地將他們統統“掃地出門”。而此次行動呢,也成為了慈禧太後在宮廷政變舞台上的首次驚豔亮相,堪稱其“處女作”。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甲申年,曆史的車輪再次見證了慈禧太後在宮廷政治中的卓越手腕。這一次的甲申易樞,可以說是她的“第二回合”表演,相較於初次登場時的青澀,此時的慈禧太後已然更加老練深沉、爐火純青。無論是謀略布局還是實際操作,都顯得愈發嫻熟自如、滴水不漏。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她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縱橫捭闔之間便輕鬆地掌控了局勢,將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上。如此一來,整個朝廷上下皆對這位權傾朝野的太後敬畏有加,無人敢輕易挑戰她的權威。
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可真是讓整個晚清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慈禧太後這位權傾朝野的人物,猶如一陣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將原本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麵來了一次徹底的“大裝修”。
那些膽敢反對她的勢力,無一能逃脫她的雷霆手段。她以鐵腕和冷酷著稱,毫不留情地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清洗”行動。無論是朝堂之上的權貴大臣,還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隻要被認定是對她不利之人,都會被迅速鏟除,絲毫不留任何餘地。這場“清洗”之徹底,簡直如同一場大規模的大掃除,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自此之後,慈禧太後便成為了晚清政壇上當之無愧的主宰者,可謂是一手遮天、獨攬大權。整個帝國的最高權力,都被她牢牢地掌控在手心裏,仿佛那是一隻珍貴無比的“金飯碗”,任何人休想從她手中奪走分毫。
在這個時期,若是誰膽敢與慈禧太後針鋒相對、公然作對,那就無異於自尋死路,簡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因為在慈禧太後的絕對權威麵前,一切反抗都是徒勞無功的,隻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遙想當年,辛酉政變過後,奕欣之名如雷貫耳,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其權勢與聲望如同火箭一般急速飆升。仿佛一夜之間,他便登上了眾人矚目的人生巔峰。
彼時的奕欣,身兼議政王及領班軍機大臣等要職,將朝政大權牢牢掌控於掌心之中。他宛如一位事必躬親的大管家,精心打理著國家大事小情,巨細靡遺。不僅如此,他還榮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這一重要職位,自此,外交、教育、礦務以及交通等諸多令人垂涎三尺的肥差皆盡歸於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那段時間裏,奕欣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無論行至何處,皆是前簇後擁,好不威風。所到之處,人們紛紛投來敬畏的目光,對這位權傾朝野的大人物畢恭畢敬。而他也盡情享受著這份無上榮耀帶來的尊崇待遇,舉手投足間盡顯王者風範。
且看他身旁環繞著的那群人物,個個皆是身懷絕技、能力出眾之輩,堪稱“能人異士”!其中有機智過人、深謀遠慮的軍機大臣文祥;有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文華殿大學士桂良;有精明強幹、管理有方的總管內務府大臣寶鋆;更有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兵部侍郎勝保。這一眾人才匯聚一堂,簡直就組成了一個令人矚目的“超強政治天團”!
他們時常圍坐在一起,針對國家大事展開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群策群力。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眾人總是能夠憑借自身的智慧和經驗,迅速想出應對之策。在他們齊心協力地輔佐之下,奕欣得以有條不紊地治理國家。那段時間裏,原本暮氣沉沉的大清朝竟煥發出一絲新的生機與活力,各項事務逐漸走上正軌。尤其是那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不少顯著成果。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新式學堂遍地開花,西方先進技術被源源不斷地引進國內……整個大清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然而啊,這位奕欣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之際,不僅如此,他更是心高氣傲、剛愎自用到了極點。由於自恃身為先帝之子,擁有著尊貴無比的宗室血統,再加上手中牢牢掌控著朝廷政務的大權,這使得他整個人變得有些飄飄然起來,仿佛已經登上了權力的巔峰,目空一切。甚至就連那位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他也全然不將其放在眼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知道,慈禧太後向來以心機深沉、善於謀略而著稱於世。麵對奕欣如此囂張跋扈的態度和行徑,她心中不禁冷哼一聲:“好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敢這般張狂無禮,看來不給你點厲害嚐嚐,你怕是永遠不知道這天下到底是誰說了算!”於是乎,一場暗中的較量就此拉開帷幕……
話說那慈禧太後,心中早已有了盤算,決定要稍稍顯露一下自己的手段,給恭親王奕欣來一場政治上的“過招兒”,好讓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明白她可不是吃素的主兒。時間來到 1865 年 3 月,就在這看似風平浪靜的時候,一個名叫蔡壽祺的編修宛如一顆投入湖麵的石子,打破了原本的平靜。這個蔡壽祺呀,活脫脫就是個喜歡惹是生非、挑撥離間的“挑事精”!隻見他毫無征兆地蹦躂了出來,氣勢洶洶地向朝廷呈上一份奏折,矛頭直指奕欣。
在這份奏折裏,蔡壽祺可謂是口誅筆伐,將奕欣批得體無完膚。他信誓旦旦地指責奕欣權力過大,幾乎將朝政大權獨攬於一身;不僅如此,還收受巨額賄賂,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全然不顧國家法紀和百姓利益。而且呀,據說這奕欣平日裏行事極為囂張跋扈,傲慢得如同一隻不可一世的大公雞,整天昂首挺胸,那尾巴更是高高翹起,仿佛都快要觸碰到天際一般。
這蔡壽祺一出手,那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廷裏頓時炸開了鍋。過了兩天,慈禧太後就借著同治帝的名義,下了道詔書,說奕欣眼裏沒皇上,直接把他的議政王頭銜和其他職務都給“摘帽”了,就像是從雲端一下子摔到了地上。
這事兒一出啊,滿朝上下那都炸開了鍋,跟炸了窩的螞蟻似的。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為奕欣叫屈,有的覺得慈禧太後做得對,還有的保持中立,靜觀其變。慈禧太後心裏跟明鏡似的,她知道奕欣可不是顧命八大臣那些“小嘍囉”能比的。奕欣在先帝在位時就是重臣,宗室血統那是“杠杠的”,在朝堂上經營了十多年,勢力早就“根深葉茂”了。
想要扳倒奕欣啊,那難度係數簡直比登天還高!慈禧太後這次出手,那可是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踢到了“鐵板”上,把自己給彈回來了。這次免職啊,慈禧太後那是給奕欣來了個“突然襲擊”,就是想打壓打壓他,讓他知道誰才是朝廷的老大。
結果呢,朝廷裏的大臣們紛紛上書,為奕欣求情,那場麵啊,跟“集體請願”似的。大臣們都覺得奕欣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能就這樣輕易地把他給免了。慈禧太後一看啊,嘿,這機會來了!她就順水推舟,把奕欣的職務給恢複了,但“議政王”的封號卻給拿走了。
這一手啊,那可是“明升暗降”,奕欣的權力一下子就“縮水”了,地位也“降級”了。而慈禧太後呢,威望卻因此“蹭蹭”往上漲,大臣們都覺得她是個有手腕、有心計的女強人。從那以後啊,慈禧太後就玩起了“分權製約”的把戲,慢慢地削減奕欣的權力,就像是在削一個蘋果一樣,一點一點地削。
那時候奕欣正忙著推行洋務運動呢,他想讓大清朝也跟上世界的步伐,變得強大起來。慈禧太後表麵上說支持奕欣的洋務運動,可背後卻任由那些頑固派去“搗亂”,給奕欣使絆子。那些頑固派啊,就像是一群“攔路虎”,整天想著怎麽阻撓洋務運動的進行。
這慈禧太後啊,簡直就是玩“宮鬥”的高手,把奕欣玩得團團轉。她一會兒給奕欣下個套兒,一會兒又在背後捅他一刀,讓奕欣是防不勝防。慈禧太後那心思啊,全放在怎麽控製奕欣上了,就想把他排擠走,讓他的權力“縮水”,自己好獨攬大權。
這時候啊,同治帝的老師倭仁登場了。倭仁這個人啊,可是頑固派裏的“扛把子”,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的頭銜掛著,還是個蒙古貴族,身份那是相當“尊貴”。他整天就想著怎麽維護大清朝的“傳統”,反對一切新鮮事兒。
洋務運動那時候啊,倭仁這個“理學名臣”、“三朝元老”可沒少摻和朝政。他就像是個“老頑固”,整天跟奕欣對著幹。特別是1867年的同文館之爭啊,那場麵簡直就是倭仁和奕欣的“辯論大賽”。
同文館啊,是奕欣為了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學館,可是倭仁卻拚了老命地反對。他說啊:“咱們大清朝乃是天朝上國,怎麽能讓那些蠻夷之邦的語言玷汙了咱們的耳朵呢?這簡直是喪權辱國啊!”奕欣一聽啊,就樂了,他說:“倭仁大人啊,您這是老思想了。現在世界都變了,咱們也得跟上時代啊。不然的話,咱們大清朝就要被世界給淘汰了。”
兩個人那是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讓誰。慈禧太後一看啊,嘿,這倭仁雖然想法有點“過時”,但用來打壓奕欣啊,那可是個“好工具”。於是啊,慈禧太後就有心拉倭仁一把,讓他成了自己手中的“棋子”,跟奕欣來了一場“宮廷辯論賽”。
這場辯論賽啊,那可是精彩紛呈。倭仁是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大清朝的“傳統美德”,說咱們大清朝什麽都不缺,就缺那麽一股子“正氣”。奕欣呢,則是侃侃而談地介紹著世界的形勢,說咱們大清朝要是再不跟上時代啊,就要被人家給欺負了。
慈禧太後坐在上麵啊,就像是個“裁判官”,一邊聽著兩個人的辯論,一邊在心裏盤算著怎麽利用這場辯論來打壓奕欣。她心想啊:“哼,你們兩個人就爭吧、鬥吧!等你們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啊,看我怎麽收拾你們!”
這場辯論賽啊,最後也沒辯出個所以然來。倭仁是氣得吹胡子瞪眼,奕欣呢,也是一臉的不高興。慈禧太後一看啊,心裏就樂了。她想啊:“嘿嘿,這效果還不錯!看來我得多搞幾次這樣的辯論賽啊,讓奕欣那小子知道知道我的厲害!”
從那以後啊,慈禧太後就經常找些借口來讓倭仁和奕欣辯論。有時候是為了一個政策,有時候是為了一個人事安排。反正啊,隻要能讓奕欣不舒服的事情,慈禧太後都樂意去做。
奕欣呢,也不是吃素的。他仗著自己外廷領袖的身份,還有在中樞那響當當的地位和聲望,跟慈禧太後那是明爭暗鬥,鬥得不可開交。就像倆小孩搶玩具似的,誰也不讓誰。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