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靠山

字數:5709   加入書籤

A+A-


    第45章 靠山
    守舊派們一聽到皇帝迷上了新思想這個消息,就像被雷劈中了一樣,震驚得合不攏嘴。他們的心裏頓時像被貓爪子撓過一樣,七上八下,坐立不安。這些守舊派們都是些頑固不化的老家夥,他們對新思想簡直是恨之入骨,覺得那是洪水猛獸,會毀掉祖宗的基業。
    他們在屋子裏踱來踱去,焦急地商量著該怎麽辦。有人主張直接去找皇帝,當麵勸諫他迷途知返;有人則覺得應該先找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去跟皇帝談談,探探他的口風。可是商量來商量去,始終沒有一個好主意。但是他們知道他們這幫人還有一個靠山,是誰,當然是慈禧老佛爺了。
    最後,他們還是覺得應該去找慈禧老太後拿主意。畢竟,慈禧太後可是權傾朝野的人物,皇帝都得聽她的。於是,他們匆匆忙忙地趕到了慈禧太後的寢宮,向她稟報了這件事。
    慈禧太後聽完之後,心裏其實跟明鏡兒似的。她早就對皇帝的那些小動作有所耳聞,隻是一直沒有說破而已。她心裏暗自思忖:“這皇帝啊,年紀輕輕的,就這麽不安分,非要去搞那些新思想。這可怎麽得了啊!”
    不過,慈禧太後畢竟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她可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她麵不改色,仍舊是那副波瀾不驚的模樣,淡淡地對守舊派們說道:“你們先回去吧,這事兒我心裏有數。”
    老太後那沉得住氣的勁兒,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想當年皇帝想要變法,還特意去詢問過她的意見呢。慈禧太後當時就表現出了她那過人的沉穩和睿智,她不緊不慢地說道:“隻要腦袋後麵的辮子不剪,大清國號不改,其他你隨便折騰。”
    這句話乍一聽起來,似乎非常寬鬆,給了皇帝很大的自由度去推行變法。然而,仔細琢磨其中的含義,就會發現這其實是暗藏玄機的。慈禧太後用這種方式,給皇帝的變法行動設定了一個隱形的框框。
    她明確表示,腦袋後麵的辮子不能剪了,大清的國號不能改,其他的你隨便。這就意味著皇帝在變法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不能觸及到這些核心問題。否則,即使其他方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可能因為違背了老太後的意願而遭到反對甚至打壓。
    這樣一來,皇帝雖然表麵上得到了老太後的支持,但實際上卻受到了一種無形的約束。他需要在不觸碰這些底線的前提下,去探索和嚐試各種變法措施,這無疑增加了變法的難度和風險。
    然而,在表麵上慈禧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但實際上她那雙曆經滄桑的老眼卻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她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年輕的皇帝似乎已經開始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她言聽計從了。
    慈禧心裏暗自思忖:“這個小皇帝,竟然開始不聽話了!看來得給他點顏色看看,否則他還真以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隨心所欲了呢!”想到這裏,慈禧立刻行動起來。
    她迅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讓光緒皇帝任命自己的心腹榮祿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這一要職。要知道,這個職位原本可是李鴻章的,然而自從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之後,他就成了眾人眼中的“賣國賊”,背負著喪權辱國的罵名,被慈禧毫不留情地剝奪了官職。
    如今,榮祿接替了李鴻章的位置,掌握了北洋的兵權,這無疑是一個油水豐厚的美差。對於榮祿來說,這不僅意味著權力和地位的提升,更意味著他能夠在政治舞台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就在這時,慈禧太後毫不猶豫地再次下達命令,要求榮祿迅速調動軍隊前往天津長辛店。這一舉措顯然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動作,雖然目前尚未揭開其真實意圖,但那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已經彌漫開來,讓人感到心頭沉甸甸的。
    光緒皇帝並非愚笨之人,他憑借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立刻察覺到了這一局勢的嚴峻性。他心中暗自思忖:“難道朕的皇位即將不保?”這個念頭讓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麵對如此緊迫的形勢,光緒皇帝當機立斷,決定召集康有為、譚嗣同這些變法派的核心成員。他將他們秘密召入宮中,緊閉房門,壓低聲音,與他們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大家夥兒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慈禧手中握有重兵,而他們卻一無所有,完全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然而,這光腳的也難以抵擋慈禧手中的槍炮啊!這可如何是好呢?眾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袁世凱。
    這袁世凱在整個清朝官場中,就如同救火隊員一般,每當遇到緊急情況時,他總能挺身而出,發揮重要作用。他早年是榮祿的得力助手,在北洋軍中也是備受矚目的紅人。特別是他在天津督練新建陸軍時,所配備的裝備全部都是德國進口的,就連教官也是從德國聘請而來,可謂是“洋氣”十足。用現在的話來講,他就是典型的“海歸派”,而且手中還掌握著一支實力強大的 7000 精兵,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硬實力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譚嗣同一想到這個人不僅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而且還是個難得的人才,如果能將他拉攏到自己這邊來,那麽變法這件事肯定就能順利進行下去了!於是,他心急如焚地趕忙去找袁世凱,見到袁世凱後,他也顧不得寒暄,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維新派的所有計劃和盤托出。
    等他把話說完,稍微喘了口氣,然後接著說道:“老袁啊,現在的情況非常危急,隻有你才有能力拯救皇上啊!如果你願意伸出援手,那你可就是救駕的大功臣了;但如果你貪戀榮華富貴,想要去頤和園向榮祿告密,那你也能因此升官發財。”
    他這一番話,說得可謂是直截了當,毫不掩飾,同時也極具分量,讓人無法忽視。
    袁世凱聽完後,立刻拍著胸脯保證道:“你把我袁某人當成什麽人了?皇上可是天子啊,救駕之事,本就是人人有責!你盡管放心,我肯定會竭盡全力去扶植皇帝,並且誅殺榮祿那個亂臣賊子!”
    譚嗣同一聽,心中猶如平靜的湖麵被投入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暗自思忖:“這袁世凱,果然是忠君愛國的鐵血漢子!與他結交,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譚嗣同對袁世凱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他千恩萬謝地與袁世凱道別,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好消息的到來。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袁世凱轉身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匆匆登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
    火車疾馳而去,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刺耳。袁世凱坐在車廂內,心中卻如波瀾壯闊的大海一般,難以平靜。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與譚嗣同的交談,以及維新派的種種計劃。
    抵達天津後,袁世凱馬不停蹄地直奔榮祿的府邸。一見麵,他便毫不猶豫地將維新派的事情和盤托出,沒有絲毫保留。榮祿聽聞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至極,仿佛被一層烏雲籠罩。
    榮祿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夜乘坐火車趕往京城。火車在黑暗中疾馳,榮祿的心情愈發沉重,他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可能發生的後果。
    終於,火車抵達了京城。榮祿顧不上休息,徑直奔向頤和園,去麵見慈禧太後。
    慈禧一聽這事兒,頓時怒發衝冠,她的火氣像火山一樣噴湧而出:“好啊,皇上翅膀硬了是吧?哀家再不出馬,你都要蹬到我頭上來了!”她的聲音震耳欲聾,充滿了威嚴和憤怒。
    話音未落,慈禧猛地一拍桌子,隻聽得“啪”的一聲巨響,那力度之大,仿佛要把桌子都拍散了架。這一拍,不僅顯示出她的憤怒,更像是一種對光緒的警告和威懾。
    緊接著,慈禧毫不猶豫地下令封鎖北京的各個城門,交通瞬間被截斷。這一舉措猶如一道銅牆鐵壁,將北京城嚴密地封鎖起來,讓任何人都無法逃脫。
    不僅如此,慈禧還迅速調動了三千名兵士,如餓虎撲食一般去圍捕維新派人士。這些兵士們接到命令後,如疾風驟雨般行動起來,他們氣勢洶洶,誓要將維新派人士一網打盡。
    而此時的光緒,一聽到慈禧召見的消息,心裏頓時“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心想:“壞了,事兒敗露了!”他的臉色變得蒼白如紙,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倆人一見麵,慈禧那嘴就像機關槍似的,噠噠噠地把光緒罵了個狗血淋頭。罵完了還不算,慈禧大手一揮,直接把光緒囚禁在中南海灜台,自己重掌大權。光緒心裏那個苦啊,心想:這變法,咋就這麽難呢?袁世凱啊袁世凱,你可真是“忠君愛國”的“好”漢子啊!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映照出一片金碧輝煌。文武百官們身著朝服,魚貫而入朝堂,準備上朝。然而,當他們進入朝堂時,卻驚訝地發現,原本應該坐在龍椅上的光緒皇帝不見了蹤影,坐在了下麵的小板凳上,取而代之的,是一臉怒容的慈禧老太後。
    慈禧太後端坐在龍椅上,她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她的目光掃過朝堂,讓每一個官員都感到一陣寒意。而光緒皇帝,則被安排坐在一旁的角落裏,一張小板凳顯得格外寒酸。他低著頭,臉上露出委屈的神情,就像一個被訓斥的孩子。
    慈禧太後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我年事已高,本已無心再過問朝政,隻想安享晚年,享享清福。可誰知這皇上啊,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她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惱怒。
    接著,慈禧太後繼續說道:“一眾老臣們見皇上如此胡作非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懇請哀家出來主持公道。我本是不願再涉足這朝堂之事,但無奈眾意難違,隻好再次出山了。”說完,她還特意瞥了光緒皇帝一眼,那眼神充滿了責備和不滿,仿佛在說:“你看看你,把我逼成了什麽樣子!”
    守舊派的大臣們,聽到慈禧這番話後,就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瞬間炸開了鍋。其中尤以剛毅最為激動,他滿臉漲得通紅,脖子上的青筋都暴突起來,嘴裏叫嚷著,揮舞著手臂,像一頭發怒的雄獅一樣,氣勢洶洶地朝著光緒衝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他守舊派大臣們見狀,也紛紛跟著起哄,一時間朝堂上亂成一團,嘈雜聲震耳欲聾。他們的唾沫星子四處飛濺,有的甚至都飛到了光緒的麵前,險些濺到他的臉上。
    而光緒呢,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完全不知所措。他隻能默默地低著頭,任由那些大臣們在自己麵前咆哮,心中卻充滿了苦澀和無奈。他不禁感歎道:“我這個皇帝當得,為何如此憋屈啊!”
    就這樣,光緒被囚禁在了瀛台。這瀛台啊,就是中南海裏的一個小島,四麵環水,就跟個“孤島”似的。跟大陸呢,就隻有一個吊橋可通。後來到了民國時候,才修了個石橋。慈禧說:“以後皇上要上朝,就把吊橋放下來,或者讓太監劃著小船兒,把他接到岸上。下了朝呢,再給他抬回去。”
    這光緒啊,就成了個擺設,做了個“囚徒皇帝”。這一做,就是十年,直到他駕崩。你說這皇帝當得,是不是比誰都憋屈?簡直就是“史上最憋屈皇帝”了!
    且說這光緒被囚禁在瀛台,每日裏除了望著那四麵環水的小島發呆,就是唉聲歎氣。他心裏的苦啊,跟誰說呢?那些變法派的同仁們,要麽被殺了頭,要麽被流放到了邊疆,哪裏還有人來關心他的死活?
    而慈禧呢,重新掌權之後,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她把那些守舊派的大臣們提拔上來,一個個都封了高官厚祿。朝堂之上,又恢複了往日的死氣沉沉。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