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戊戌六君子

字數:5457   加入書籤

A+A-


    第46章 戊戌六君子
    這瀛台,本應是一處如詩如畫的勝地,皇帝們常常會選擇來此休憩度假,悠然自得地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揮毫潑墨,吟詩作畫。然而,誰能料到,就在光緒皇帝時期,這座瀛台卻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了中國最為高級的政治犯監獄。
    光緒皇帝,這位曾經高高在上、尊享九五之尊的帝王,如今卻淪為了戴著皇冠的“囚徒明星”。他的身份和地位在瞬間發生了巨大的逆轉,令人瞠目結舌。這劇情的反轉速度之快,簡直比京劇裏的變臉還要迅速,讓人猝不及防。
    且讓我們先來談談這位光緒皇帝吧。他心懷壯誌,一心想要讓大清國擺脫困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此,他毅然決然地推行了一場名為“戊戌變法”的改革運動。
    然而,事與願違,這場變法僅僅持續了短短數日,便如流星般轉瞬即逝。慈禧太後這位權傾朝野的老太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變法徹底扼殺在了搖籃之中。可憐的光緒皇帝,不僅失去了自己的改革夢想,更是被囚禁在了瀛台這座孤島上,成為了一隻名副其實的“籠中之鳥”。
    從此,他的生活被禁錮在這片狹小的天地裏,每日隻能透過那扇小小的窗戶,遙望著外麵的藍天白雲。那片廣闊的天空對他來說,既是自由的象征,也是無法觸及的遙遠彼岸。他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憋屈和苦悶,仿佛那股怨氣都能擰出一攤水來。
    再來說說這維新派的人士吧,那可真是悲慘至極啊!慈禧老太後眼見這變法的勢頭有些不對勁兒,立刻毫不猶豫地派遣手下的人去將維新派的那些領頭人物統統給抓了起來,看樣子是打算拿他們開刀祭旗,以儆效尤呢。
    這一抓,可不得了啊!居然抓出了名震天下的“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以及康廣仁。這六位爺啊,那可都是滿腔熱血、一心報國的愛國青年啊!他們懷揣著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變法事業之中,本以為能夠為國家帶來一絲曙光,誰承想卻在一夜之間淪為了階下囚。
    譚嗣同,他無疑是一個鐵骨錚錚、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當他麵臨被捕的危險時,其實他完全有機會逃脫,但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留下來。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深知變法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曾慷慨激昂地說道:“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無人為變法流血,此國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這句話的含義極其深刻,它表達了譚嗣同對變法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無畏勇氣。
    他認為,任何國家的變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伴隨著流血和犧牲。然而,當時的中國卻沒有人願意為了變法而流血,這正是國家運勢不昌盛的原因所在。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表示,如果一定要有人為變法流血,那就讓他來成為第一個吧!
    這番話如同一股洪流,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它不僅展現了譚嗣同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懷,更體現了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甘願奉獻一切的偉大精神。
    譚嗣同在獄裏的時候,也沒閑著,還寫了首超有名的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首詩啊,寫得那叫一個悲壯!大致意思就是說,他雖然身陷囹圄,但仍然思念著那些為變法犧牲的先烈們張儉、杜根都是曆史上的忠臣義士)。他知道自己即將赴死,但仍然坦然麵對,毫不畏懼。這種精神,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且讓我們再來談談這戊戌六君子中的其他幾位吧。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這四位爺,那可都是朝廷的四品大員啊!他們本應是前途光明、飛黃騰達之人,然而,僅僅因為支持變法,他們就被慈禧老太後無情地抓捕入獄。
    先說楊銳,他為人正直,心懷天下,對國家的改革充滿熱情。林旭則是個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其文章和見解都備受讚譽。劉光第更是以清廉和剛正不阿而聞名,他對變法的堅定信念令人欽佩。楊深秀則是一位敢於直言的忠臣,他對朝廷的腐敗和弊端毫不留情地進行揭露和批判。
    然而,就是這樣四位傑出的官員,卻因為支持變法而遭受了如此悲慘的命運。他們的理想和抱負在慈禧老太後的權力麵前顯得如此脆弱,最終隻能被囚禁在牢籠之中,等待著未知的審判。
    還有那康廣仁呢,他雖然隻是個普通百姓,但他與康有為的關係卻讓他成為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康有為在逃跑時未能帶上他,使得康廣仁不得不替哥哥背負起這沉重的罪名。這也是為什麽康有為一直被近代人認為是偽君子的一個佐證,他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卷入這場政治風暴,更未曾料到會因此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了行刑的那天,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彌漫著一種異樣的氛圍。人們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驅使著,紛紛湧向刑場,仿佛那裏有什麽稀世珍寶等待他們去觀賞。
    刑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喧鬧聲此起彼伏。老百姓們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好奇,他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即將到來的處決充滿了期待。
    囚車緩緩駛來,車輪在石板路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仿佛是死亡的喪鍾在敲響。譚嗣同和其他死囚被關在囚車裏,他們的身影顯得那麽渺小和無助。
    譚嗣同原本以為,他的死能夠喚起國人的覺醒,讓他們認識到國家的危機和改革的必要性。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當囚車經過時,沿途的老百姓們並沒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樣,流露出同情和敬意。相反,他們像一群被激怒的野獸,將手中的爛菜葉、臭雞蛋如雨點般砸向囚車。
    “逆賊!”“賣國賊!”的罵聲不絕於耳,這些曾經被譚嗣同視為同胞的人們,此刻卻對他充滿了敵意和唾棄。
    有人甚至高喊著:“老太後仁慈,沒把你們千刀萬剮就已經是格外開恩了!”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劍,直插譚嗣同的心髒。
    他無法理解,為什麽自己一心為了國家和人民,卻換來這樣的結局。他的鮮血,本應是喚醒國人的警鍾,如今卻成了人們發泄憤怒的對象。
    到了菜市口刑場,那更是人山人海啊!大家都等著看熱鬧呢。康廣仁第一個受刑,劊子手揮起大刀,哐哐哐砍了好幾刀才把腦袋砍下來。為啥呢?因為慈禧老太後特意交代了,處死戊戌六君子必須用鈍刀!雖然她想淩遲處死他們,但淩遲這刑法早就被廢除了,所以隻好退而求其次了。
    看著康廣仁那血肉模糊的屍體和一地鮮血,老百姓那叫一個高興啊!歡呼不已。輪到譚嗣同的時候,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鮮血是喚不醒國人的。於是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然後劊子手又是一陣連砍帶鋸,據說連砍帶鋸砍了30多刀才把頭顱砍下。譚嗣同這最後的呼喊啊,真是讓人聽得心碎!
    等六君子都處罰完了,圍觀的老百姓還急不可耐地趁著血還熱乎,用饅頭蘸著吃呢!據說這血能治病!這場景啊,簡直是比看大戲還熱鬧!就是可憐了這六位君子啊,為了國家的未來英勇獻身,結果卻成了別人口中的“治病良藥”。這事兒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可見當時的老百姓都已經到了什麽程度了,這還是北京的老百姓呢,經曆了兩次的鴉片戰爭甚至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對北京的傷害也不小,老百姓還是這樣。
    說到這兒啊,咱們就得聊聊這戊戌變法了。康有為他們為啥不找慈禧老太後商量商量呢?要知道慈禧老太後那才是大清的一號位啊!其實啊,康有為他們不是沒想過找慈禧老太後商量,但人家心裏也明白啊,這慈禧老太後的思想和他們那是天壤之別啊!
    咱們先說說這第一條原因吧。慈禧老太後講究的是“老祖宗的規矩不能變”。人家那可是從封建禮教裏摸爬滾打出來的老江湖啊!啥事兒都得按照祖宗的規矩來辦。可康有為這幫維新派呢?人家滿腦子都是新思想啊!什麽民主啊、科學啊、改革啊!這些詞兒在慈禧老太後聽來那就是天書啊!她老人家能聽懂才怪呢!所以這兩人要是坐一塊兒商量事兒啊,那不得跟火星撞地球似的?非得炸開鍋不可!
    再說說這第二條原因吧。慈禧老太後的脾氣啊,那可是出了名的火爆!她老人家要是發起火來,那可比火山爆發還厲害呢!康有為要是敢去觸這個黴頭啊,說不定慈禧老太後一揮手就把他給處理了!什麽維新派不維新派的?在慈禧老太後眼裏那都是浮雲!她老人家要的是穩定啊!要的是大權在握啊!誰要是敢來挑戰她的權威啊?那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還有這第三條原因呢。慈禧老太後身邊那幫大臣啊,一個個都是守舊派的鐵杆粉絲!他們跟康有為那幫維新派啊,那是勢不兩立的!康有為要是去找慈禧老太後商量事兒啊,那幫大臣還不得在背後使絆子?說不定還沒見到慈禧老太後呢就被他們給“攔截”了!就算見到了慈禧老太後啊,那幫大臣也會在一邊煽風點火啊!讓慈禧老太後對康有為的印象更差啊!這事兒啊,康有為心裏跟明鏡似的!所以他才不會傻乎乎地去自找死路呢!
    再說說這第四條原因吧。康有為心裏也清楚啊,慈禧老太後可不是好糊弄的!他要是去找慈禧老太後商量事兒啊,那不得準備一肚子的話啊?還得想好了怎麽說才能讓慈禧老太後動心呢!可是呢?慈禧老太後那心眼兒多著呢!康有為那點小九九她能看不出來?說不定康有為還沒說完呢慈禧老太後就已經把他看透了!然後一笑說:“小子你還想跟我玩心眼兒?”這事兒啊想想都讓人覺得後背發涼!
    最後說說這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吧。康有為他們維新派啊其實是想繞過慈禧老太後直接跟光緒皇帝合作!為啥呢?因為光緒皇帝年輕有為啊!一心想改革啊!康有為覺得跟光緒皇帝合作那才是正道呢!他們想的是等改革成功了慈禧老太後一看嘿這改革還挺好自然也就支持了!可是呢他們萬萬沒想到啊這慈禧老太後那可不是吃素的!一看他們想繞過自己那火兒蹭一下就上來了!結果就有了後來的“戊戌六君子”悲劇了!這事兒啊真是讓人扼腕歎息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啊康有為他們為啥不找慈禧老太後商量?原因多了去了!一是思想不合二是慈禧老太後脾氣火爆三是身邊大臣使絆子四是慈禧老太後心眼兒多五是他們想直接跟光緒皇帝合作!這五條加起來康有為要是去找慈禧老太後商量那簡直就是自找死路啊!還是老老實實跟光緒皇帝合作吧!雖然最後也沒成功但至少還留下了個“戊戌變法”的名聲讓後人知道大清國曾經有那麽一群人為了國家的未來勇敢地站了出來!這事兒啊雖然結局悲慘但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咱們再聊聊這戊戌變法吧。其實啊這變法本身也沒啥大錯。不就是想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讓大清國變得更強盛嗎?這事兒要擱在別的朝代說不定還真能搞成。可偏偏這大清國啊是個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地方。啥事兒都得按照祖宗的規矩來辦。稍微動點腦筋搞點創新那就得被視為異類啊!
    所以啊這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它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它告訴我們啊改革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得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行。要想讓改革成功那就得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才行。這事兒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但不管怎樣咱們還是得感謝那些為了國家的未來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啊!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咱們後人鋪就了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啊!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