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廢皇帝

字數:5636   加入書籤

A+A-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的天氣異常炎熱,仿佛整個大地都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蒸籠之中。空氣悶熱得讓人幾乎無法呼吸,即使是一絲微風,也帶著一股焦灼的味道。
    在紫禁城內,那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烈日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一麵麵鏡子,刺痛著人們的眼睛。光緒帝端坐在龍椅上,他身上的龍袍已經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汗珠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不停地從他的額頭滑落,順著臉頰流淌而下。
    光緒帝的目光掃過眼前的幾位大臣,他們依然忠心耿耿地站在那裏,沒有絲毫退縮之意。看著這些大臣,光緒帝的眼眶不禁一紅,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和酸楚。他強忍著不讓淚水湧出眼眶,但那股悲傷的情緒卻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幾乎讓他無法自持。
    “朕啊,朕這條命啊,其實無足輕重,生死都由上天來決定。但是你們這幾位啊,能不能靜下心來,摸摸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那良心是否還在?祖宗們打下的江山社稷,還有咱們辛辛苦苦推行的新政,就如同那剛剛破土而出的小幼苗一般,都需要你們去悉心嗬護啊!若是你們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起這份責任,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東西,那麽就算朕閉上眼睛,離開這個世界,朕也會麵帶微笑,毫無遺憾地離去!”光緒帝的這番話語,說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仿佛他真的是一個能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大英雄,而並非是慈禧老佛爺手中任人擺布的提線木偶。
    說罷,光緒帝緩緩地抬起手,看似隨意地在眼角處輕輕擦拭了一下,但實際上,他的內心正被一股無法言說的苦澀所淹沒,那滋味,簡直比黃連還要苦上幾分。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曆,光緒帝不禁感到一陣悲涼。自從他五歲虛歲)時被推上那至高無上的龍椅開始,他的命運便已注定。那時的他,還隻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對這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不解。
    然而,慈禧老佛爺的一句話,卻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敲在了他的心上:“皇帝年幼,哀家代為執政。”就這樣,慈禧毫不費力地將大權緊握在自己手中,而光緒帝則如同一個被囚禁在金絲籠中的金絲雀一般,隻能眼巴巴地望著外麵的世界,卻永遠無法展翅高飛。
    這一囚禁,便是整整十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光緒帝雖然身為皇帝,卻處處受到慈禧的限製和打壓,他的權力被剝奪,他的想法被忽視,他的人生完全失去了自由。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搞了個戊戌變法,想為國家做點事兒。結果呢?慈禧老佛爺一瞪眼,那百日維新眼看就要唱完謝幕曲了。光緒帝心裏頭那個憋屈啊,就像是吃了蒼蠅似的,想吐又吐不出來。
    大臣們麵麵相覷,臉上都露出了複雜的神色。他們靜靜地聽著光緒帝的話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酸楚和無奈。
    他們當然清楚,如今的大清王朝已經如同風中殘燭,搖搖欲墜。國家的內憂外患,讓他們憂心忡忡。然而,麵對如此艱難的局麵,他們又能如何呢?想要為國家出一份力,談何容易?
    這其中的困難和風險,大臣們心知肚明。稍有不慎,不僅會丟掉自己的烏紗帽,甚至可能會搭上性命。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一步走錯,便可能萬劫不複。
    然而,當他們看到光緒帝那充滿期待和哀求的小眼神時,心中的猶豫和恐懼漸漸被一種責任感所取代。盡管前路崎嶇,但他們暗暗下定決心,哪怕是拚盡這條老命,也要為新政保留一絲希望的火種。
    於是乎,光緒帝與他那一小撮所謂的“忠臣”們,便在這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的大清國內部,展開了一場既充滿悲壯色彩又略帶些許黑色幽默意味的“保新”大戰。他們宛如一群在狂風暴雨中苦苦掙紮的小鳥,盡管心中明知根本無法飛出這片陰霾密布的天空,但卻依然毫不氣餒地拚命揮動著那早已疲憊不堪的翅膀。
    隻可惜,曆史的車輪猶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滾滾向前,永不停歇。無論多麽真摯的情感,多麽壯誌淩雲的誌向,都難以抵擋那如洪流般洶湧的時代浪潮。戊戌變法,這場曾經轟動一時的變革,就如同夜空中綻放的煙火一般,雖然絢爛奪目,但卻轉瞬即逝,僅僅持續了 103 天便如煙霧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光緒帝站在宮廷的高處,遙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無奈和歎息。他的變法之夢,如同那易碎的琉璃一般,在時代的重壓下,最終還是破碎成了無數的碎片,散落在曆史的塵埃之中。他默默地念道:“我的變法夢,就這麽碎了……”這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在空曠的宮廷中久久回蕩。
    且說這戊戌變法,實乃光緒帝之滿腔熱血所驅也。彼時之中國,國勢漸衰,民不聊生,光緒帝目睹此景,心如刀絞,焦慮萬分。遂下定決心,欲效其先祖康熙、乾隆之偉績,行一場驚天動地之改革,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遂召見康有為、梁啟超等一幹誌士仁人,傾聽其高談雄辯,詳述變法圖強之至理。康、梁等人,皆為飽學之士,胸懷天下,誌存高遠。其言辭懇切,論述精辟,直令光緒帝心潮澎湃,難以自抑。帝聞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當即拍案而起,決然道:“變法之事,勢在必行!”
    這一決定,可把慈禧老佛爺給氣壞了。她沒想到自己這個一向溫順如羊的侄子,竟然敢背著她搞這些小動作。慈禧老佛爺那叫一個氣啊,就像是吃了火藥似的,一蹦三尺高。她立刻下令,把光緒帝那些變法的大臣們都給抓了起來,嚴刑拷打。光緒帝呢,就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鴨子,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變法夢一點點地破滅。
    可光緒帝不甘心啊!他覺得自己是皇帝,是天下萬民的君主,他有責任也有義務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於是,他悄悄地和那些變法的大臣們聯係,想要繼續推行變法。可這事兒哪兒能瞞得過慈禧老佛爺的眼睛?她很快就察覺到了光緒帝的這些小動作,心裏的火兒更大了。
    1898年八月初四,夕陽西下,夜幕漸濃,北京城的街頭巷尾已經被一片寧靜所籠罩。然而,在頤和園通往紫禁城的道路上,卻有一隊人馬疾馳而過,馬蹄聲如雷,揚起的塵土在晚霞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醒目。
    這隊人馬的核心人物,正是慈禧太後。隻見她端坐在轎中,麵色凝重,眉頭緊蹙,似乎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她的身旁,侍從們神色緊張,不敢有絲毫怠慢,拚命驅趕著馬匹,讓轎子如飛一般向前狂奔。
    終於,紫禁城的大門出現在眼前。慈禧太後迫不及待地跳下轎子,腳步匆匆地直奔光緒皇帝的寢宮。她的步伐急促而堅定,仿佛後麵有什麽可怕的追兵在追趕一般。
    到了寢宮門前,慈禧太後甚至來不及敲門,便猛地推開了房門。屋內,光緒皇帝正坐在書桌前,被這突如其來的闖入者嚇了一跳。他驚愕地抬起頭,看到慈禧太後那張憤怒的臉,不由得心中一緊。
    慈禧太後站在門口,用手指著光緒皇帝的鼻子,怒不可遏地罵道:“我養了你二十多年,你這小子竟然聽信那些小人的讒言,想要謀害我?你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她的聲音在房間裏回蕩,震得窗戶都似乎在微微顫抖。
    光緒帝呢,此時正戰戰兢兢地站在慈禧太後跟前,他那原本就蒼白的臉色此刻更是如同白紙一般,毫無血色。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衣角,微微顫抖著,仿佛風中的落葉一般,似乎隨時都可能被一陣風給吹倒。
    麵對慈禧太後那威嚴的目光,光緒帝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隻受驚的小兔子,完全失去了反抗的勇氣。他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惹怒了慈禧太後,招來更大的麻煩。
    他心裏頭那個苦啊,簡直比吃了黃連還要難受。他明明什麽都沒有做,卻莫名其妙地被慈禧太後扣上了這麽大的一頂帽子,這讓他如何能夠接受呢?他想要解釋,想要為自己辯解,可喉嚨卻像被什麽東西給堵住了一樣,任憑他怎麽努力,也發不出一點聲音。
    過了好一會兒,光緒帝才終於鼓起了一些勇氣,用比蚊子哼哼還要小的聲音,結結巴巴地擠出了一句:“我……我真沒那意思啊……”
    慈禧一聽這話,那火更大了。她惡狠狠地朝光緒唾了一口痰,那痰還帶著風聲呢。接著,她又開罵:“你個癡兒,要不是有我,你哪有今天?明天太陽升起來,你還不知道在哪兒呢!”說完,慈禧一拍桌子,下令把光緒幽禁到西苑就是現在的中南海瀛台),讓他好好反省反省。
    光緒帝的內心充滿了無盡的苦楚和無奈。他曾經懷揣著滿腔的抱負和希望,堅信自己能夠成為照亮這個龐大帝國的那束光芒。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慈禧老佛爺的一口痰,輕易地就將他的夢想吹滅。
    如今的他,被囚禁在瀛台上,失去了自由,與外界隔絕。每天,他隻能透過那扇小小的窗戶,凝視著外麵的天空,思緒卻早已飄飛到遙遠的過去。
    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那時的他還是個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小皇子。每天,他都能和兄弟們一起盡情玩耍,享受著童年的歡樂。那時候的世界是如此的簡單和美好,沒有宮廷的權謀爭鬥,也沒有國家大事的壓力。
    然而,時光荏苒,一切都已改變。他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君主,肩負著沉重的責任和使命。但他卻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更不用說去掌控國家的命運。
    光緒帝心中的痛苦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不禁感歎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兩天後的八月初六,陽光依舊燦爛,然而對於光緒帝來說,這一天卻充滿了陰霾。慈禧太後以光緒的名義,冷酷地宣布廢除戊戌變法的新政,仿佛將光緒帝心中的希望之火瞬間撲滅。
    那些曾經為變法而努力奮鬥的大臣們,命運也在這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大臣被殘忍地殺頭示眾,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刑場;有的則被流放到遙遠的邊疆,從此與親人分離,受盡苦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百日維新,本應是一場引領國家走向富強的變革,卻如同一顆流星劃過夜空,雖然絢爛無比,但僅僅持續了 103 天便銷聲匿跡。光緒帝聽聞這個消息後,心如刀絞,痛苦萬分。
    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所有的努力都化為泡影,什麽都沒有能夠做成。曾經的理想和抱負,如今都成了無法觸及的幻影。他感到自己的無力和無奈,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和絕望。
    朝野上下那是一片驚駭,海外也是炸開了鍋。人們都沒想到慈禧老佛爺竟然會如此心狠手辣,連自己的侄子都不放過。慈禧老佛爺這次又贏了,贏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要不是袁世凱這小子眼疾手快,提前看清了形勢,說不定現在黯然神傷的就是慈禧自己了!
    慈禧老佛爺從“垂簾聽政”到“撤簾”,再從“歸政”到現在的“訓政”,這一路走來,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心裏頭那是滿滿的失望。她瞅著光緒帝,心裏頭直嘀咕:“這皇帝,是決計不能再留了!”於是,慈禧心裏暗暗盤算著,要廢黜光緒的帝位。
    她召集了那些心腹大臣們開會,商量廢黜光緒的事兒。大臣們一聽這話,都嚇得麵如土色。他們知道這事兒要是真成了,那自己可就得掉腦袋了。於是,他們紛紛勸慈禧老佛爺三思而後行。可慈禧老佛爺心意已決,哪兒聽得進去這些勸啊?
    可這事兒哪兒那麽容易啊?廢黜皇帝那可是大事兒,得經過朝議才能決定。慈禧老佛爺雖然大權在握,但也不能公然違背祖宗的規矩啊。於是,她就開始在朝廷裏搞起了小動作,想要暗中操控朝議的結果。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