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討論

字數:5458   加入書籤

A+A-


    “百日維新”,這無疑是一場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曆史大戲,猶如夏日裏的雷陣雨一般,來勢洶洶,迅猛異常,但轉瞬即逝,消失得無影無蹤。
    康有為,這個曾經被人們寄予厚望的改革派領袖,在關鍵時刻卻像腳底抹了油一樣,跑得比兔子還要快,眨眼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的這種行為,實在讓人感到失望和憤怒。
    然而,與康有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忠臣義士們。他們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惜舍生忘死,堅決支持變法。可最終,他們卻成為了這場政治風暴的犧牲品,被慈禧太後殘忍地殺害。這些忠臣義士們的遭遇,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可憐至極。
    特別是那軍機四京卿,他們平日裏在朝廷中可謂是風光無限,備受尊崇。然而,在“百日維新”失敗後,他們卻淪為了慈禧太後手中的棋子,被隨意擺弄,甚至被無情地拋棄。這種從雲端跌落穀底的巨大落差,讓人不禁為他們感到惋惜和悲哀。
    慈禧老佛爺,那可是個傳奇人物啊!她的出山訓政,就像一陣狂風驟雨,席卷了整個朝廷。隻要她一聲令下,整個朝廷都得為之顫抖。
    她還是沿用那套老班子,畢竟用起來順手嘛!這些老家夥們經驗豐富,辦事穩妥,比起那些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可靠譜多了。
    於是乎,軍機處、內閣六部,都迎來了一場大換血。新官們上任後,那真是意氣風發,三把火熊熊燃燒,一個個都樂得合不攏嘴,仿佛過年一般。他們彈冠相慶,互相道賀,那場麵,簡直比放鞭炮還要熱鬧。
    “皇上這位置,到底該換誰來坐啊?”這句話仿佛像一陣旋風,迅速席卷了整個京城。無論是街頭巷尾、茶館酒肆,還是達官貴人的府邸、平民百姓的茅屋,人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這個話題。這個問題的熱度甚至超過了戲園子的戲,成為了京城最熱門的談資。
    老百姓們在茶餘飯後,閑來無事時,便會像偵探一樣,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們瞪大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仿佛自己就是那個能夠解開謎團的智者。
    有的人會根據朝廷的動態和官員們的言行來推斷;有的人則會從民間的傳聞和小道消息中尋找蛛絲馬跡;還有的人會憑借自己的直覺和經驗來猜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且都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隱藏在重重迷霧中的寶藏,讓人難以捉摸。盡管如此,老百姓們並沒有放棄,他們依然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和好奇心,期待著有一天能夠突然“破案”,揭開這個謎底。
    那些心眼兒活泛的人,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如鳥投林一般,他們一個個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四處打聽各種消息。這些人心裏頭的小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響,比那算盤珠子還要精呢!他們心裏暗自琢磨著:“要是我能夠提前揣摩出皇太後心裏頭到底想要讓誰來接班,那可就真是發達啦!隻要我押對了寶,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金銀財寶堆積如山,這輩子都根本花不完啊!”
    且說這世上之人,總是好奇心作祟,尤其是那些想要探聽消息的人,更是如此。這不,他們連李蓮英的耳朵根子都不肯放過,整日裏像蒼蠅一般圍著他轉,目的無非就是想從他口中套出點什麽來。
    然而,這李蓮英卻並非等閑之輩,他的嘴緊得猶如那密封的葫蘆一般,任憑那些人如何軟磨硬泡,他愣是半個字都不肯透露,生怕自己稍有不慎說錯一句話,便會被人胡亂猜測,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李蓮英自己心裏也如那丈二和尚一般,摸不著頭腦。他哪裏知道這下一任“新君”究竟會是誰呢?他的心中,和眾人一樣,也是一片茫然。
    李蓮英心中暗自思忖道:“你們這些人啊,可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皇太後心中的主意,又豈是我等能夠輕易揣摩的呢?”他不禁感歎,這世間之事,往往就是如此,眾人皆醉我獨醒,又有幾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奧妙呢?
    慈禧老佛爺此時心中猶如一團亂麻,茫然無措。她那原本精明的頭腦此刻也像是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讓她難以看清眼前的局勢。
    她在心裏反複琢磨著這個難題,眉頭緊緊地皺起,仿佛能夾死一隻蒼蠅。這皇帝的寶座,按照祖製,隻能從道光帝那一脈中去挑選合適的人選。然而,究竟應該為鹹豐帝立嗣,還是為同治帝立嗣呢?這可真是個讓人左右為難的抉擇啊!
    慈禧老佛爺深知這個決定的重要性,它關係到整個大清王朝的未來和命運。她不禁想起了鹹豐帝和同治帝在位時的種種情景,心中愈發糾結。
    假如要給鹹豐帝立嗣,那麽新皇帝將會是同治和光緒的同輩。這樣一來,慈禧仍然可以保持皇太後的地位,繼續垂簾聽政,享受著權力帶來的快感和滿足感。
    然而,問題在於“載”字輩中的那些小家夥們,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剩下的這些孩子大多都已經成年,一旦他們繼位,就能夠立即親政,根本不需要慈禧再來垂簾聽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慈禧可是個心眼比針眼還小的人,她絕對不可能輕易地將權力交出去,讓別人來坐享其成。她辛辛苦苦才爬到如今的高位,又怎麽會甘心將這一切拱手讓人呢?所以,立嗣這件事情對於慈禧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難題。
    她心中暗自思忖道:“我這一生,曆經無數風雨,曆經千辛萬苦才走到如今這般地位,又怎能如此輕易地放棄呢?絕對不行!我必須深思熟慮一番,權衡利弊,看看究竟是繼續扮演‘垂簾太後’的角色,還是另辟蹊徑,想出其他辦法來。”
    然而,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慈禧老佛爺依然感到頭痛欲裂。這皇帝的寶座啊,實在是讓人左右為難!一方麵,她實在不甘心就這樣拱手讓出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權力;另一方麵,如果選擇一個成年的皇帝,那勢必會與自己爭奪權力,這可不是她所期望的局麵。
    如此一來,慈禧老佛爺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無論怎樣抉擇,似乎都難以兩全其美。
    最後,慈禧在內心深處經過一番激烈的掙紮後,最終還是咬了咬牙,決定在“溥”字輩中多留意一下。畢竟,“溥”字輩的小娃娃數量眾多,要從中挑選一個合適的人選進宮來撫養並非難事。這樣一來,慈禧不僅可以繼續掌握政權,還能將這個小皇帝培養成自己的傀儡,從而繼續享受那種大權在握、呼風喚雨的美妙感覺。
    而且,這並不是她憑空想象出來的主意,而是有先例可循的。想當年,康熙皇帝年僅八歲便登上了皇位,而他的成長過程中,孝莊太皇太後可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孝莊太皇太後的悉心教導和培養下,康熙才得以成為一代明君,開創了清朝的盛世局麵。
    慈禧心裏頭這麽一想,頓時覺得豁然開朗。於是,她開始著手準備,先找榮壽公主聊了聊,又跟那些近支王公們開了好幾次“秘密會議”。大家夥兒都心知肚明,這廢立皇帝的事兒啊,可不是小事,得慎重再慎重。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利弊,慈禧終於一拍大腿,選定了載漪家的小崽子,十四歲的溥儁。這下子,慈禧心裏頭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她心想:“哼,這下子我看誰還敢跟我搶權!這小崽子年紀輕輕的,還不是得聽我的?”
    至於後麵咋樣,那還得看天意嘍!慈禧老佛爺雖然心裏頭有了打算,但也沒急著動手廢立。畢竟她心裏頭的顧慮多得像夏天的蚊子,趕都趕不走。再說了,這時局啊,就像變戲法似的,一會兒一個樣,總有意外的“驚喜”等著她。
    這不,同治和光緒這兩個小子,一個比一個任性,把慈禧老佛爺折騰得夠嗆。她現在年紀大了,就像那老了的園丁,看著自己種的花兒長歪了,心裏頭那個愁啊!她心想:“這兩個小子,真是扶不起的阿鬥!我當初怎麽就選了光緒這小子呢?要是選個聽話的,也不至於現在這麽為難。”
    其實啊,慈禧對溥儁這小子也並不感冒。你看他,長得一臉橫肉,跟個小霸王似的,舉止傲慢粗魯,德行上嘛,哎,說是一國之君,那簡直是差得十萬八千裏。慈禧心裏頭嘀咕:“這小崽子,要是真當了皇帝,還不得把天宮都給掀翻了?到時候,我這皇太後還不得被他氣得吐血?”
    所以啊,慈禧雖然選了他,但心裏頭還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這步棋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她心想:“要不,我再好好考慮考慮?可是,這廢立皇帝的事兒,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要是再反悔,那豈不是讓人笑話?不行,我得找個萬全之策。”
    於是,慈禧老佛爺又開始犯難了。她心想:“這廢立皇帝的事兒,比登天還難!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到底該怎麽辦才好。”
    這天,慈禧把軍機大臣榮祿給“提溜”到了跟前。榮祿啊,算是慈禧身邊為數不多的能掏心掏肺的人。他為人謹慎,辦事穩妥,深得慈禧的信任。慈禧心想:“這榮祿啊,是個聰明人,我得聽聽他的意見。”
    榮祿一聽慈禧要廢立皇帝,心裏頭也是咯噔一下。他心想:“這事兒可大了去了!稍有不慎,就得掉腦袋啊!”但是,他也不能拂了慈禧的意啊!畢竟,他還得靠這棵大樹乘涼呢。
    於是,榮祿靈機一動,想了個折中的法子。他小心翼翼地說道:“老佛爺,咱不直接廢立,咱讓溥儁過繼給同治,先立個皇儲的名分,以後慢慢來嘛。”
    慈禧一聽,眉頭皺得跟麻花似的。她心裏頭嘀咕:“咱這朝廷的家法,可是不立太子的啊!榮祿啊榮祿,你這出的什麽餿主意?這不是讓我破例嘛!”
    但是,慈禧也沒直接駁回榮祿的意見。她心想:“這榮祿啊,雖然有時候耿直了點兒,但也是個忠心耿耿的人。他既然能想出這個法子,想必也是經過一番考慮的。要不,我再好好想想?”
    於是,慈禧老佛爺又開始琢磨起來。她心想:“這榮祿的法子,雖然有些不合祖製,但也未必不可行。畢竟,這廢立皇帝的事兒,已經鬧得人心惶惶了。要是再直接廢立,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不如先立個皇儲的名分,穩住人心,以後再慢慢圖謀。”
    想到這裏,慈禧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她心想:“嗯,這榮祿啊,還算是個聰明人。這法子雖然不完美,但也算是個權宜之計。就先這麽辦吧!”
    於是,慈禧老佛爺一拍板,決定采納榮祿的意見。她心想:“哼,這小崽子就先當個皇儲吧!等我以後找到了更合適的人選,再把他換下來也不遲!”
    主意一定,慈禧就開始著手準備起來。她先讓人把溥儁接到宮裏來,讓他過繼給同治帝,然後賜給他皇儲的名分。這樣一來,溥儁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慈禧也可以繼續垂簾聽政,大權在握了。
    這消息一傳出來,朝廷上下又是一片嘩然。大家夥兒都心知肚明,這皇儲的名分啊,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真正的皇位繼承人是誰,還得看慈禧老佛爺的臉色。
    那些原本打算押寶的人,這下子可傻眼了。他們心想:“這慈禧老佛爺可真是狡猾啊!明明要廢立皇帝,卻偏偏弄出個皇儲來糊弄人。這下子可好,咱們押的寶算是白押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