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雞舍
字數:6382 加入書籤
紅山村的四月初,村民們不得不先放下開墾荒田的活,開始著手栽種孟大東家要的甘蔗,大批優選的良品甘蔗做種,更有孟晚請來種了十幾年甘蔗的老農,手把手教村民們種植甘蔗。
“看見沒,選梢頭部和中部蔗莖,從這個地方砍,砍成兩三個芽兒一段的種苗,就這麽簡單。”
老農指著自己砍好的種苗,對其他村民講解,“砍好的種苗不能直接栽種,還要做些青石水來,把種苗放在裏頭泡上一天一夜,拿出來等表麵的青石水風幹了以後,再栽種到田地裏去。”
前麵的村民們還能聽得懂,後麵說到青石水就不理解了。
“青石不是地主老爺砌牆用的嗎?怎麽還能泡成水抹莊稼?”
孟晚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積極的說:“我知道了甘老,青石水是不是可以減少種苗病變?”種地他不在行,但石灰水的作用是殺菌嘛,這個他知道。
甘老琢磨著孟晚的話,“病變?還是孟夫郎會說。之前我們村栽種甘蔗都是泡草木灰的水,後來有家人掙錢了要蓋房,買的石灰多了便突發奇想用他泡甘蔗種,沒想到他那批甘蔗裏竟真的少有木枯花腐,這件事從村裏傳開了之後,大家便都開始用青石水泡種了。”
甘老也不知道是不是姓甘,總之大家都這麽叫他,是孟晚當日在揚州托他師公林易在當地找的。
揚州如今是禹國最繁榮富庶的地方,這老農別看其貌不揚,實際家裏便是做糖坊的,也就是林易才能將人請動,讓其動身來嶺南這等偏遠之地來。
他年紀大了,又幫忙張羅買種,路上行程慢些,近些日子才到赫山縣。
甘老在紅山村留了三日,親自指點村民們選種,砍種,做青石水,浸泡種苗,栽種進地裏,一字一句、一舉一動,掰開揉碎了講解給村民們聽。
這還沒完,畢竟孟晚是包了兩個村的地,紅山村的解決的差不多,紅泥村還要去上一趟。
不過他身體不適合奔波勞碌,來紅山村已是不易,紅泥村是萬萬不能再去,就隻能讓宋亭舟和陶家兄弟帶著老農和一車車的種苗去往紅泥村。
紅山村如今很和諧,家裏老人和女娘哥兒在家砍伐種苗,做青石水浸泡等活計,青年壯力便將泡好的種苗用板車推到地裏栽種。
荒地那邊之前已經都壘的差不多了,小孩們被大人趕去地裏撿撿石塊,拔拔新長出來的野草,還能順便在地裏玩鬧,然後滾了一身的土回來。
童順家裏特殊,既沒有地,又不夠年歲。往年都是往家門口的空地找機會種點糧食,他和奶奶人口少吃的少,倒也勉強活下來了。
孟晚雇傭了這個小孩,每天給他十八文,每天就讓他跟著那些女娘哥兒幹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好。
砍甘蔗其實也很費體力,那些女娘哥兒們可憐童順,便叫他做些輕巧的,如做青石水,浸泡甘蔗等。
孟晚坐在院子裏曬太陽,童順奶奶身體不好,耳朵又背,在院裏溜達了一圈就回屋躺著了。
青杏打水洗衣服,秦艽推了車甘蔗站在院裏一刀刀的砍種。
他站的筆直,過了會兒可能嫌累,便也搬了個凳子坐著砍。
“你是不是還要做糖坊?”他突然問了孟晚一句。
“那是當然,不然這麽多的甘蔗我難道要往揚州的糖坊運輸?”那成本就更高了,孟晚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糖坊。
禹國的糖坊全都在江南一帶,那裏百業熙攘,萬商雲赴,除了糖坊,最出名的就是鹽和紡織,接下來陶瓷、造船、絲綢茶葉等百花齊放,保管商販入了江南便流連忘返。
隻是當地都是厲害的商賈,普通的小商販也隻能喝點湯,祝三爺想去闖一闖江南恐怕輕易打不開局麵,但嶺南就不同了,孟晚琢磨著他這邊已經鋪好了路子,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家人,是時候跟祝三叔通通信了。
見他麵露思索,秦艽突然感慨了一句,“你這腦袋是怎麽長的?”
孟晚無奈的笑了下,“我其實隻是個普通人,隻是想法和你們……和許多人比起來更大膽了些。”
他是占了便宜,借用了先人的智慧,但這些古人未必就都是傻子,雖然大部分人思維固化的厲害,可其中不乏有聰慧絕倫的人,不然許多東西又不是憑空出現的,比如土豆就是先例。
“大膽?”恐怕不光如此吧,總之秦艽是沒見過哪位小哥兒敢上來就威脅鄉紳租地給他,然後又果斷的花費巨資來栽種甘蔗,為建造糖坊做準備。
他來嶺南後,已經做好了宋亭舟被當地鄉紳轄製,動彈不得,借自己世子的身份以兵隊強硬鎮壓的準備,可誰知這兩人一個雷厲風行,一個狡詐陰險,竟反過來把縣衙收拾的幹幹淨淨,又給了當地鄉紳一個下馬威。
秦艽如今也琢磨過來,難怪當初他太子姐夫將自己派了過來,一是避一避定襄國公和廉王的風頭,二是到偏遠地方磨一磨他的性子,畢竟這對夫夫是真沒拿他當侯府世子恭敬,使喚起來不知道多順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艽惡狠狠的砍斷了一截甘蔗,三估計也是看中了宋亭舟和林家的關係和自身潛力,若是外放能做出些功績便可順勢拉攏。
四麽······當日這位孟夫郎在順天府尹公堂上的一番表現入了太子的眼,恐怕是想讓秦艽也跟在身邊學機靈點。
可他這位好姐夫絕對想不到,這位夫郎膽大心細,行事堪稱驚世駭俗,不光是機靈這兩個字能概括的。
紅山村的種植甘蔗的計劃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平地的甘蔗種好了,又要馬不停蹄的在開好的荒地上種稻子。
孟晚租的那些個山頭也有大用,赫山縣的山低矮又密集,與北地的山峰有很多區別。這種山在孟晚看來搞養殖正合適,動物所留下的糞便發酵過後還能供給村民們新開的荒地。
退一萬步講,他想吃炸雞烤翅了。
孟晚愛吃雞,想讓小吃文化提前發揚光大,便要推廣大範圍養殖技術,算是給大家一個啟發,養雞還能這麽養?那豬鴨是不是也行?
想法目前很美好,但他也是個門外漢,不比已經相對成熟的糖坊,養殖場這個東西他還要細細琢磨,若是出現大規模雞瘟,也要提前想出方法應對。
這時候還沒有專業養殖的概念,沒辦法找專業人士來指導,許多事都隻能孟晚自己瞎搞。
在紙上畫了半天,他弄出個雞舍的透視圖出來,交給秦艽讓他問問村中懂些木匠活計的陶大伯會不會做。
秦艽已經知道了他是項先生弟子,卻還是頭一次見識他的畫作,見著上頭栩栩如生的建築,訝道:“這是什麽?”
自從來了紅山村和孟晚長時間接觸後,孟晚發現這人就像一個好奇寶寶,這也要問那也要問的。
孟晚無奈的答:“雞舍。”
“雞舍?給雞住的?你上麵注著四丈長!”就算秦艽從小錦衣玉食,但也知道雞不會住這麽大的地方,甚至比普通人家的院子還大。
“因為我想在山頭上想養一千隻雞。”孟晚心想,長十三四米還是按照小型雞舍的標準來的,等今年如果養的成功,明年他還要做更大的。
“一千隻雞!”不怪這位自認見多了世間繁華景象的世子這麽大的反應,他就沒見過比姓孟的更能折騰的小哥兒。
孟晚覺得他反應過激,“其餘的六座都還先種甘蔗,空出一座山頭來先養一千隻雞。四丈長的雞舍約莫著能養一百五六十隻雞,那就先建六個雞舍吧。”
他租了童家七個山頭後,立即便開始著手這些事宜了,按原本想法是想七個山頭都養雞用的。正好村民們折騰完了甘蔗,又種好自家新地,剛好能給他養雞。
人多力量大,看似養的數量不少,但他雇傭的村民也多啊,所以七千隻雞聽起來挺多,但完全能夠實現。
但問題是雞仔,這個比較麻煩,一隻雞仔是十五文上下,七千隻就是一百零五兩,但從哪兒能買了七千隻雞仔?這個恐怖的數量比征兵還難,就是有錢也買不到。
那便隻能買來種蛋自己孵,問題就在這兒,七千顆種蛋,要是在揚州還能湊齊,在赫山縣一千就是極限了。
哪怕孟晚早早就開始張羅,也隻是將將湊了兩百多隻雞仔和八百多枚種蛋,路上還折損了一批。
孟晚今年隻能先孵化這些種蛋,幸好現在溫度剛好,不冷也不太熱,孵出來多少算打多少的,如果順利等明年就能用自家雞場的蛋孵化雞仔了。
在秦艽難以理解的複雜眼神中,孟晚把他趕去和陶大伯一起做雞舍。
六個雞舍也算是大工程,村裏的陶大伯自己忙活不過來,好在雞舍結構簡單,稍微懂點木匠活計應該就會做。如今開荒,木頭砍伐了一堆,他如今就是村子裏的散財童子,這木頭全給他用了也無妨。
他花了這麽多銀兩雇人的好處立即就體現了出來,六個雞舍,三天就給做出來了。
山下稍微平坦些的地幾乎都被開采,隻能在半山腰的位置規整出來一片平坦的空地。這些天又下了兩場細雨,山中道路濕滑,孟晚自己不方便上山,就將事情交給秦艽去辦。
等宋亭舟巡視了名下所有村落回到紅山村,路邊的田地裏的甘蔗已經抽葉長起來了。
孟晚在一旁的甘蔗地旁遛彎,他身形柔韌纖長,因此哪怕穿著寬鬆的衣裳,腹部隆起的幅度也格外明顯。
他身旁的碧雲率先看到宋亭舟一行人趕來,神色頗有些激動的說,“夫郎,是大人他們回來了!”
孟晚扭過頭去,果真見到是宋亭舟和穿著衙役服的陶家兄弟。
“回來啦?”他腳步散漫的往前走了幾步,田邊的風吹亂他幾根發絲,打在臉上帶起一片癢意,孟晚用手輕輕撫弄兩下,顯出幾分溫柔小意。
宋亭舟大步流星的走至他身邊,“在紅果村耽擱了些日子,沒等急吧。”
見他這樣,孟晚心裏有種極為得意的安定感,他幫宋亭舟打了兩下扇子,“不急,村裏可能比縣城待著還要涼快點,上午秦艽撈了蝦和草魚,你快回去洗漱洗漱,臉上都是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亭舟講究的拿了張帕子擦了擦汗津津的手,馬交給陶四,自己牽著孟晚步行回去。幾人也算識趣,沒打擾分別了一個多月的夫夫兩,連碧雲也同陶家人先走了。
孟晚惦記獨自守在縣衙的常金花,“中途回過縣衙吧,娘還好嗎?當日咱們是沒來過紅山村,也不知道事情開展的順不順利,早知道就把娘也帶過來了,比起縣城,沒準她更喜歡在鄉下待著。”
“下次吧,如今村裏的事了,咱們也該回去了。”宋亭舟這趟巡視皮膚黑了兩個度,但氣質也更堅毅不少,
孟晚望著鬱鬱蔥蔥看不著邊際的甘蔗地,“也是,回縣城還要籌備旁的事。”養殖雞的事交給了陶二主事,村裏的村民挑出了十多個幹活仔細的喂養雞仔。他回縣城之後又要籌備糖坊的事。算算日子,下次再來起碼要十二月了。
這月初的時候村裏發了第一個月的工錢,隔壁村則是宋亭舟和甘老主的事,孟晚並未前去,但兩個村子離得還算近,栽種甘蔗的事也大都相同。
紅泥村的工錢是秦艽拿去和村長一起發放給村民的,紅山村也同樣如此。等一串串的銅板拿到手裏,村民們壓在心頭的擔憂卸下,終於真情實意的開懷起來。
一家出兩個的,這一個月就拿到了二兩銀子並零散了幾百文,哪怕家中就出了一個也是一兩多的銀錢。
那幾天村裏比過年還熱鬧,有將錢存起來舍不得花的,也有過了這麽多年苦日子,買米買肉給孩子們改善改善夥食的。不管是哪種,村民們眼中都閃著細碎的光,那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喜歡穿成哥兒下一秒請大家收藏:()穿成哥兒下一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