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成鳳迷霧悟書記,明中覺照破慮思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A+A-


    妙成鳳穿梭在茂密的大嶺深處,每當恐懼焦慮的時候,就會翻開《妙法西域記》來看,今天她看了第二十三記,記錄如下:
    問:如何“如是降服其心?”
    答:要降伏其心,得知道為什麽我們有種種感覺而不得自在,這都是六根執習之續業所致,眼根在於續色,所以色塵不斷流轉。耳根在於續聲,所以聲音不斷流轉。鼻根在於續氣,所以香臭不斷流轉。舌根在於繼味,所以味道不斷流轉,身根在於續子,所以子孫不斷流轉,意根在於續法,所以概念名相不斷流轉。此六者共同作用相續,所以世界生命精神思想不斷流轉。若有人能在六根處斷此執習,則業感不再相續流轉,這就如同我們站在山頂一目掃過,又無記憶掛礙,即名如是觀照,這樣就可以降服其心,也可以看破業感輪回的假象。
    問這就是經書所言“如是住,如是觀,如是降服其心嗎? ”
    答就比如上麵的例子,我們執業標記,六根著處,即成識心。如此識心虛妄,就如同空間來比喻覺照)裏標記器物來比喻識障),離照說心,皆是前塵,虛妄相想,非覺照圓滿的菩提真相。合覺觀照,能發真如,就是如是了。
    問:那這執業的念想,又如何斷掉呢?
    答:佛性道心,念起性覺,性覺必明,就如同具有明了性的大海被風吹起的波浪,這樣的大海自然是知道自己起了波浪的,不會顛倒妄認波浪為實有。如此起浪,妙覺如來,不尋因逐本,與海無異,並沒有真的業風注其海。人們看樹聽音,看聽等性皆如這大海,樹音就如同這波浪,“即聽即明”的這種明了性不會妄認“樹音”等是離“見聽”等性的實有。如此見樹見音,亦可見“見”,是謂知覺或者觀照。照見即如,取不動不失,不生不滅之意。如此見心,念即無念,有還同無,怎麽會執著念想呢?
    問:那我到底是有心還是沒有心呢?
    答:有無之別,不在於相,在於眾生知見,把菩提覺照記作有,把菩提覺照記作無,不管你如何標記,此照性怎麽會因為你給它改了名字而變得存在或者不存在呢?你問你到底有沒有“心”,就是存在上述不明就裏的迷障。我現在問你,你認為自己有心,那你是有何種心需要降服?
    我回答說我已明白,佛心道體,覺照明見,妙無妙有,如此“妙”本如如即不生不滅,非生非死),非是有是無。然我觀世間生命,食畢皆以情癡淫欲為一生根本,我也不能超脫,故我以此心需要降服。
    答通過上麵例子解答,你應該明了,世間萬物,空間,生命,精神思想,皆六根性為,一體不能分離。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道的呈現上,而不是六根、尤其是命根的生滅創造發明上,心自然不會有拉扯。山河大地,為我清淨覺見見)。聲音雜靜,為我清淨所覺見聞)。疼痛舒癢,為我清淨覺見覺)。名詞定義,為我清淨覺見知) 。生命以情欲而致世界相續,實則菩提覺照圓滿,一真無別。
    問即說萬物因情欲而立生死相續,我拋此情欲,萬物世界又以何相續?那世界不就沒有了嗎?
    答人們所說世界,即名世界,你認為世界真的存在嗎?是人們把六塵法影通過“執我”的流識串連起來的虛妄假象,虛妄的就認為世界本存。這樣的流態和界所即立,菩提的照見也就被忽視了,隻剩下明了的妄見,眾生也就顛倒相續,苦輪旋轉。
    問我觀世人皆以貪淫為本,得少不足,得多憂慮,更有父母,貪子生死難離,此種如何如是降服?
    答皆以覺照察知而如是降服。菩提妙明道心的自知之明,見念即見明。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內外塵相上,隻是在明了中覺照,一切皆可如是降服。故住念而修,亦為正修行,我們平時說念想念想,念起觀止,不要亂想,是謂住念而修。
    妙成鳳的指尖劃過書頁上“六根執習”的字跡,忽覺大嶺的霧氣不再是纏繞周身的枷鎖,而是眼根續色的虛妄流塵。夜梟啼叫穿透密林,她卻在這斷續聲浪中聽見耳根續聲的本質——不是威脅,而是自然界的呼吸。她摸出腰間水囊,避瘴丹的棱角隔著皮革硌著掌心,如同鼻根續氣的香臭之辨,生死之念在藥香與瘴氣的交織中漸漸清明。
    “舌根續味...”她輕舔幹燥的唇,忽然想起臨行前王母塞進她掌心的蜜漬桂花糕。那甜味不是執習,而是母親以味覺傳遞的牽掛,恰如書中所言“念起性覺”,當她覺知這份溫柔時,恐懼便不再是吞噬人心的暗潮,而是照見親情的明鏡。
    遠處戰馬踏動碎石的聲響傳來,她望向拴在鬆樹下的坐騎,鬃毛上的鬆脂痕跡不再是險途的印記,而是身根續子般的生存本能。妙成鳳解下金烏玉佩,月光在圖騰上流淌,如同意根續法的名相——“公主”“傳信兵”“盟主之女”,這些標簽曾是束縛她的識障,此刻卻在覺照中化作空明的月光,照見使命的本質:不是背負名相,而是成為連接東西的橋梁。
    當她再次翻開書冊,“照見即如”四字映著火光躍動。妙成鳳忽然笑了,笑聲驚飛枝頭宿鳥。那些曾讓她夜不能寐的焦慮——擔心誤了軍報、害怕暴露身份、恐懼葬身大嶺——此刻都如海浪般在“覺照之海”中起伏,卻不再能撼動她的本心。她取出鳴鏑信箭,箭頭的藍煙不再是死亡的預兆,而是“即聽即明”的信號:當她不再逐浪,波浪自會成為大海的注腳。
    夜風送來三長兩短的狼嚎,是雲中月的平安信號。妙成鳳站起身,將楓葉書簽夾在“住念而修”的段落,短刀在樹幹刻下的活結不再是執念的標記,而是明了中的行動——如同大海知道波浪的軌跡,卻不被其定義。她解下披風裹住疾風,掌心的溫度與獸類的體溫相觸,忽然懂得“情癡”並非墮落,而是覺照的起點:當她以心照心,恐懼便在觀照中化作前行的力量。
    金烏玉佩在胸口輕晃,她不再是被身份捆綁的公主,而是流動的覺照本身。邁過沾滿露水的青苔時,妙成鳳忽然明白:真正的降服,不是斬斷六根,而是讓眼耳鼻舌身意皆成為照見道心的窗口。當她舉步走向大嶺深處,夜霧中浮現的不再是虛妄的魔影,而是“如是觀照”的清明——原來恐懼從未存在,存在的隻是對恐懼的妄認,而覺照之光,早已穿透所有迷障。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