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中)
字數:3944 加入書籤
文王獨自一人在那晃晃悠悠地走著,身旁既無陪伴之人,更不見一匹駿馬相隨,就這樣一步一步、吭哧吭哧地整整走了一天。要知道,文王如今已然年歲漸長,身體不複往昔那般健壯,這一路走來可謂是艱辛異常。
眼看著夕陽西下,夜幕即將降臨,文王終於在前方不遠處瞧見了一家客舍。此時的文王,就如同望見救命稻草一般,心中滿是歡喜與期待,急忙加快腳步朝著客舍走去。
待到第二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了文王略顯疲憊的臉上,他伸了個懶腰,收拾好行裝後便準備繼續踏上前行的道路。然而,就在這時,文王下意識地伸手去摸自己的口袋時,卻突然臉色一變——天哪!他的口袋裏竟然空空如也,一分錢都沒有!
正當文王為此感到焦慮不安之時,店中的小夥計察覺到了異樣,走上前來大聲喊道:“嘿!這位客人,您昨晚的住店錢還有今日的酒飯錢,怎麽一文都沒給呀?難不成您以為這裏是什麽可以隨意白吃白住的地方嗎?”
文王趕忙解釋:“實在對不住啊,我現在身無分文。這錢先給我記著,等我回到西岐,馬上派人加倍送來,肯定不食言。”
小夥計一聽這話,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他瞪大了眼睛,滿臉怒容地吼道:“嘿!我說你這人怎麽回事啊?居然敢在這裏胡言亂語、信口開河!咱們這西岐可不比其他地方,這裏可是一片祥和安寧之所。西伯侯千歲大人以仁義為本,悉心教化著每一位子民。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相互之間充滿了關愛和尊重,就連走路的時候都會主動給對方讓行呢!而且呀,如果有人不小心將東西掉落在路上,根本不用擔心會被他人拾走,因為這裏的百姓們個個都是品行高尚之人。還有哦,每當夜幕降臨,整個城鎮安靜得連一絲狗叫聲都聽不到,所有人都能安心入睡,過著無比愜意舒適的生活。所以說,你少在這裏瞎掰扯那些有的沒的,趕快痛痛快快地把銀子交出來,把賬給結清嘍!否則的話,我可就要把你扭送到西岐城,讓你去拜見上大夫散宜生老爺啦!等到那個時候,有你好受的,看你後不後悔!”
文王還在那保證:“我真不是耍賴,肯定不會失信的。”
正吵著呢,店主人出來了,問:“咋回事啊,吵吵嚷嚷的?”小夥計就把文王欠飯錢的事兒一五一十說了一遍。
店主人瞧了瞧文王,雖然年紀大,但精氣神和長相一看就不一般,便問道:“你到西岐來幹啥呀?咋連盤纏都沒有?我又不認識你,這飯錢咋能隨便記呢?你得說清楚咯。”
文王無奈,隻好坦白:“店主人,我不是別人,我就是西伯侯。之前在羑裏被關了七年,好不容易承蒙聖恩赦免,能回國了。路上遇到我兒子雷震子,他救我出了五關,這才弄得我囊中空空。這飯錢你先給我記幾天,等我到了西岐,馬上差人送來,肯定不會賴賬。”
店家一聽,這眼前的居然是西伯侯,嚇得趕緊“撲通”一聲倒身下拜,嘴裏還念叨著:“大王千歲!我這小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連您都沒認出來,罪過罪過!大王您快裏邊請,我馬上給您準備酒漿,我親自送您回西岐。”
文王問:“你叫啥名字啊?”店主人回答:“小民姓申,名傑,我們家五代都在這兒住。”
文王一聽,挺高興,又問:“你有馬嗎?借我一匹,好趕路,等我回了西岐,一定重重答謝。”
申傑有點為難地說:“大王,我家就是小戶人家,哪有馬呀。家裏就有頭磨麵的驢兒,我把鞍轡收拾收拾,您先騎著它趕路。我親自在旁邊伺候您。”
文王也沒別的辦法,隻好同意。離開金雞嶺,過了首陽山,一路上起早貪黑地趕路。當時正是深秋,秋風“呼呼”地吹,梧桐葉“嘩嘩”地飄,楓樹林一片翠綠,景色看著是挺美,可寒鴉在那“哇哇”地叫,蟋蟀也在那“吱吱”地哀鳴。再說文王,離開故鄉這麽久,看到這景象,心裏那叫一個不平靜,恨不得馬上插翅膀飛到西岐,和家人團聚,解解這心裏的憂愁。咱先不說文王在路上的事兒了。
另一邊,文王的母親太薑在宮中,正思念著西伯呢。突然,風“呼呼”地刮了三陣,風中還帶著吼聲。太薑心裏一動,趕緊讓侍女焚香,拿金錢推演先天之數。一算,好家夥,原來西伯在某天某時就會到西岐。太薑高興壞了,馬上傳令百官和眾世子,去西岐接駕。
眾文武和各位公子一聽,那叫一個歡喜,個個臉上都樂開了花。西岐的老百姓也熱鬧起來,牽著羊,擔著酒,家家戶戶焚香,那香氣飄得滿大街都是。文武百官和各位公子,都穿上大紅的吉服,就等著迎接文王。這骨肉團聚、龍虎重逢的場麵,那喜慶勁兒直接翻倍。有詩為證:
萬民歡悅走出西岐,迎接龍車經過大道。羑裏七年如今已滿,金雞嶺一戰斷絕追兵。從今聖德超過堯舜,眼下靈台建立帝基。自古賢良如《周易》稀少,臣忠君正可見太平盛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咱再說文王這邊,和申傑一路往西岐趕。轉過一條小路,文王遠遠地就瞧見了故鄉,心裏一下子就不是滋味了,暗自想:“當年去朝見商紂王的時候,遭了那麽大的難,哪想到今天回來,都過去七年了。青山還是那青山,可好多人和事都不一樣了。”
正感歎著呢,就看見兩麵紅旗在那飄啊飄,緊接著“轟隆”一聲大炮響,簇擁出一隊人馬。文王心裏“咯噔”一下,正驚疑呢,就看見左邊是大將軍南宮適,右邊是上大夫散宜生,後麵還跟著四賢、八俊、三十六傑,辛甲、辛免、太顛、閎夭、祁恭、尹籍都趴在路旁迎接。
次子姬發趕緊跑到驢前,“撲通”一聲拜倒,說:“父王,您被囚禁在異國他鄉,一天天過去,做兒子的卻不能為您分憂解難,我真是天地間的罪人啊。求父王寬恕。今天終於又見到您了,我心裏太高興了!”
文王看著這麽多文武和世子,忍不住落淚,說:“我想著今天這場景,心裏真是百感交集。我本來沒家沒國沒臣子沒兒子,現在又都有了。我在羑裏被關了七年,都想著老死在那兒了,沒想到還能重見天日,和你們團聚,這心裏反而覺得怪淒慘的。”
大夫散宜生趕緊上前說:“當年成湯也被囚禁在夏台,可一回國,就治理好了天下。如今主公回國,更得修明德政,養育百姓,等待時機。誰能說今天的羑裏,不會像當年的夏台一樣,成為主公成就大業的契機呢?”
文王一聽,嚴肅地說:“大夫,你這話可不對。這可不是臣子該對君主說的話。我在商都犯了罪,承蒙聖恩,隻是囚禁我,沒殺我。雖然關了七年,可這正是天子的浩蕩洪恩啊,我就算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後來還封我為文王,賜給我黃鉞、白旄,讓我專門負責征伐,還赦免我回國,這是多大的恩寵啊!我應該盡臣子的本分,為國家捐軀,這都報答不了萬一。大夫你咋能說這種話,可別讓各位文武產生不好的想法。”眾人聽了,都心服口服。
姬發又上前說:“請父王換身衣服,乘坐輦車吧。”文王就按他說的,換了王服,坐上輦車,還讓申傑跟著一起進西岐。
一路上那叫一個熱鬧,歡呼聲不斷,音樂聲、笙簧聲交織在一起,家家戶戶焚香結彩。文王坐在鑾輿裏,兩邊的執事排得整整齊齊,幡幢把陽光都遮住了。百姓們都大喊:“七年沒見大王了,今天大王終於回國,我們就想親眼看看您,心裏才踏實。”
文王聽大家這麽說,就騎上了逍遙馬。百姓們一看,歡呼聲更大了,喊著:“今天西岐又有主心骨啦!”人人都歡歡喜喜,對文王那是真心擁護。
文王出了小龍山口,看見兩邊文武和九十八個兒子都跟著,可唯獨不見長子伯邑考。一想到伯邑考被做成肉醬,自己還在羑裏吃了兒子的肉,文王心裏就像被刀絞一樣,劇痛難忍,眼淚“嘩嘩”地流。他趕緊用衣服掩麵,作了一首歌:
盡臣子的節操奉旨朝商,直言勸諫君王想要匡正綱常。讒臣陷害被囚在羑裏;不敢怨恨天降的災殃。邑考孝順為父贖罪,鼓琴之音屈害忠良。吃兒子的肉痛傷骨髓,感激聖恩位至文王,誇官逃難路上遇到雷震,命不絕幸得救濟我的疆土。如今回到西土團圓母子,唯獨不見邑考心碎肝腸!
喜歡戲說封神榜請大家收藏:()戲說封神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