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下)
字數:3878 加入書籤
文王剛剛完成那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正沉浸在自己創造出美妙旋律所帶來的喜悅之中。然而,就在此時,毫無征兆地,他突然發出了一聲淒厲至極的大喊:“哎呀,疼死我了!”這聲喊叫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震得在場眾人耳膜嗡嗡作響。
隨著這一嗓子喊完,文王整個人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猛然拉扯一般,瞬間失去平衡,直直地從那匹雄健的逍遙馬背上跌落而下。隻聽“砰”的一聲悶響,文王重重地摔倒在地,揚起一片塵土。
眾人定睛一看,隻見文王的臉色變得慘白如紙,沒有一絲血色,仿佛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他緊閉雙眼,眉頭緊鎖,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落,口中還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可把一旁的世子和眾多文武百官們嚇得不輕,他們一個個瞠目結舌,呆立當場。短暫的驚愕過後,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呼,緊接著所有人都如夢初醒般一窩蜂地朝著文王衝了過去。
有的官員心急火燎地伸手去攙扶文王,卻因太過慌亂而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則幹脆直接將文王緊緊地抱在懷中,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給予他一些溫暖和安慰;還有些人則忙不迭地四處奔跑呼喊著,讓其他人趕緊去取來急救所需的物品。
不一會兒功夫,便有侍從匆匆跑來,手中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湯。幾個人連忙接過碗,小心翼翼地湊到文王嘴邊,輕輕抬起他的下巴,然後慢慢地將茶湯灌入他的口中。就這樣,一連給他灌下了好幾大口,希望能緩解他的疼痛。
就在大家著急忙慌的時候,隻見文王喉嚨裏“咕嚕”一聲,吐出一塊肉羹。嘿,神奇的事兒發生了,那肉餅在地上一滾,竟然長出了四隻腳,還冒出兩隻耳朵,撒腿就往西跑了。文王接著又吐了兩次,每次吐出來的肉餅都變成了兔子,三個兔子蹦蹦跳跳地跑遠了。眾人好不容易把文王扶起來,用鑾輿把他抬回西岐城,進了端門,來到大殿。公子姬發小心翼翼地扶著文王進了後宮,趕緊找人為他調理湯藥。
過了好些日子,文王的病終於好了。這天,文王像往常一樣升殿,文武百官上殿朝拜慶賀完,文王就宣上大夫散宜生上前。散宜生趕緊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
文王感慨地說:“我去朝見天子,這一去就是七年的災厄啊。沒想到我那長子伯邑考,因為我慘遭殺害,這或許就是天數吧。不過還好,承蒙聖恩,特別赦免我回國,還加封我為文王,又讓我誇官三日。這都多虧了鎮國武成王黃飛虎的大恩大德,他送了我五道銅符,我才能順利出關。可誰知道,殷破敗和雷開那倆家夥,奉了旨意來追殺我,把我逼得走投無路,差點就涼涼了。就在我以為自己要命喪黃泉的時候,多虧了當年我去朝商的路上,在燕山收養了一個嬰兒。後來他被終南山的煉氣士雲中子帶走,起名叫雷震子。不知不覺就過了七年,誰能想到在追兵緊迫的時候,是雷震子救我出了五關。”
散宜生好奇地問:“五關都有將官把守,您是怎麽出關的呀?”
文王一想起雷震子的模樣,就忍不住打了個哆嗦,說:“要是說起雷震子的樣子,差點沒把我嚇死。才七年時間,他就長成了臉像藍靛,頭發像朱砂,脅下還長出了一對翅膀,在半空中飛起來的時候,那氣勢,就跟打雷刮風似的。手裏拿著一根金棍,耍起來跟凶猛的熊羆似的。他拿著金棍往山上一砸,山尖都被砸掉了一塊,就這陣仗,殷、雷二將哪還敢跟他爭啊,嚇得乖乖退回去了。雷震子回來後,背著我,沒用半個時辰就飛出了五關,到了金雞嶺。然後他就跟我告辭,回終南山去了。我可舍不得他走,他卻說:‘師命難違,孩兒過不了多久就會下山,再和父王相見。’說完就走了。我一個人又走了一天,走到申傑的店裏,多虧申傑用驢兒送我,一路照顧我。我已經命令官員重重賞賜他,讓他回家了。”
散宜生跪在地上,啟奏說:“主公您的德義傳遍天下,仁德遍布四方,現在天下三分,有二分都歸了咱們周,老百姓都過得安安穩穩的,大家沒有不敬仰您的。老話說得好:‘克製惡念的人,自然生出百般福分;興起惡念的人,自然生出百般災殃。’主公您回到西土,就像龍回大海,虎歸深山,自然應該好好修養,等待時機。況且現在天下已經有四百諸侯反叛了,紂王還肆意妄為,不講道義,殺妻誅子,弄出炮烙、蠆盆這些酷刑,把大臣做成肉醬,廢除先王的典章製度,還搞什麽酒池肉林,殺害宮嬪,就聽妲己那妖妃的讒言,拋棄百姓,親近罪人,拒絕勸諫,誅殺忠臣,整天沉迷酒色。他還說上天不值得畏懼,行善不值得去做,荒淫無道,一點悔改的意思都沒有。依臣看呐,朝歌不久就會改朝換代了……”
散宜生還沒說完,大殿西邊突然有個人大聲嚷嚷起來:“今天大王已經回到故土,就該為公子伯邑考報被做成肉醬的仇!咱們西岐現在可有雄兵四十萬,戰將六十員,正是殺進五關,圍住朝歌,在菜市場把費仲、妲己這些壞蛋砍了,廢掉昏君,另立明主,好發泄天下人心中的怒火的時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王一聽,臉色一沉,不高興地說:“我一直當你們倆是忠義之士,咱們西土能安寧,也多虧了你們。可今天你們居然說出這種不忠的話,這不是把自己往絕路上逼嗎,還敢說報仇?天子可是萬國的元首,就算他有過錯,做臣子的都不敢隨便議論,更別說糾正君主的過錯了。就算父親有失誤,做兒子的也不敢說,何況是糾正父親的失誤呢。所以說‘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作為臣子和兒子,首先要把忠孝放在首位,怎麽能因為正直就忤逆君父呢。我因為直言勸諫君王,君王才把我囚禁在羑裏,雖說受了七年的苦,可這也是我的罪過,我怎麽敢怨恨君王,把功勞都歸到自己身上呢。老話說‘君子遇到困難不躲避,隻聽從天命’。現在我感激皇上的恩情,封我為文王,讓我榮耀地回到西土,我就應該早晚祈禱當今皇上,隻希望八方戰火平息,萬民都能過上富足安穩的日子,這才是做臣子該做的。從今往後,你們倆可千萬別再違背常理倫常,不然會被後人笑話的,這哪是仁人君子該說的話啊!”
南宮適還是不服氣,爭辯道:“公子去進貢,是為了替父親贖罪,又沒有叛逆的心思,為什麽就落得個被做成肉醬的悲慘下場,這於情於理於法都說不過去。所以我們就應該剿滅無道的昏君,來匡正天下,這也是萬民的心願啊。”
文王耐心地解釋說:“你就是太執著於一時的想法了,這是我兒子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我臨走前就跟諸位兒子、文武官員說過,我推演先天數,算出有七年的災難,千萬不能派一個兵卒來問候我,等七年災難滿了,我自然能榮耀歸來。伯邑考不聽我的訓誡,太驕傲太執拗,隻知道執著於忠孝的大節,卻不知道變通,又不懂得打點關係,不明白時務的進退,自己德行淺薄,才能平庸,性情還偏執,不順從天時,所以才遭受了這被做成肉醬的災禍。我現在奉公守法,不胡作非為,不違背道德,堅定地盡臣子的節操。任天子肆意妄為,天下諸侯心裏都有一杆秤,自有公論,何必你們倆先挑起禍端,自恃強大,這不是自尋滅亡嗎。古話說‘五倫之中,隻有君親和恩情最重;百行的根本,應當以忠孝義為先’。我既然回國了,就應該把教化百姓、讓風俗變好放在首位,把百姓富裕、物產豐富當作要務,這樣百姓自然能過上安穩的日子,我和你們也能一起享受太平。耳朵不用聽兵戈之聲,眼睛不用看征伐之事,身體不用受鞍馬之勞,心裏不用牽掛勝敗的困擾,隻希望三軍將士不用身披甲胄那麽辛苦,百姓不用遭受驚慌的災禍,這就是福,就是樂,又何必勞民傷財,殘害百姓,還把這當作功績呢。”
南宮適和散宜生聽了文王的訓誡,趕緊叩頭謝罪。文王接著說:“我打算在西岐正南建造一座台,名叫‘靈台’。我也擔心搞土木工程,不是諸侯該幹的事兒,會勞煩百姓。可建造這座靈台,是為了應驗災祥的征兆。”
散宜生上奏說:“大王建造這座靈台,既然是為了應驗災祥,是為了西土的百姓,又不是為了遊玩享樂,怎麽會勞民呢。況且主公您仁愛,連昆蟲草木都能得到您的恩澤,萬民沒有不感恩的。要是大王出個告示,百姓肯定都樂意來服役。要是大王不輕易動用民力,還是給工銀一錢,讓百姓自己看著辦,隨他們的意願,不強迫他們,這也沒啥壞處。況且又是為了西土人民應驗災祥的緣故,百姓怎麽會不樂意呢。”
文王一聽,高興得不得了,說:“大夫這話可太合我意了。” 隨即就命人把告示張貼在各門。這之後又會發生什麽事兒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戲說封神榜請大家收藏:()戲說封神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