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下)
字數:4543 加入書籤
隻見那威風凜凜、氣勢不凡的聞太師穩穩當當地站立於那雕刻精美的龍書案旁,他動作嫻熟而又迅速,如行雲流水一般地拿起硯台上的墨錠,麻溜地開始研磨起來。不多時,那原本幹涸的墨汁便在他的手下變得濃鬱且細膩。接著,他小心翼翼地將毛筆輕輕浸入墨汁之中,待筆頭完全浸透後緩緩提起,再用手輕輕地捋去多餘的墨滴。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聞太師雙手捧著那支飽蘸墨汁的毛筆,恭恭敬敬地遞到了紂王麵前。此時的聞太師麵容肅穆,眼神堅定,他一臉嚴肅地說道:“陛下,請您過目這份奏疏。此乃微臣經過深思熟慮方才擬定而成,其中所提之建議皆是為了咱們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繁榮昌盛啊!還望陛下明察秋毫,盡快批準施行才是。”
紂王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那擺在案幾上的十款條陳,目光首先落在了最上麵的一條——拆除鹿台。他不禁皺起了眉頭,嘴裏低聲嘟囔著:“這鹿台可是花費了大量的錢糧和人力才好不容易建成的啊,如今要將其拆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才行……”說完,他搖了搖頭,繼續往下看去。
當看到第二條時,紂王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隻見上麵寫著廢除炮烙之刑。他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道:“嗯,這炮烙之刑的確過於殘忍,早就該廢除了。”於是,毫不猶豫地批準了這條建議。
接著,紂王又看向了第三條,上麵寫著填平蠆盆。對於這個要求,紂王同樣沒有過多猶豫便答應下來:“這蠆盆也是個害人不淺的東西,填掉也好。”
然而,當看到第五條時,紂王的眉頭再次緊緊地皺了起來。原來,這條條陳竟是要求貶黜蘇後。紂王心中暗自思忖道:“這蘇後平日裏倒也算端莊賢淑,並未犯下什麽大錯,怎好輕易就將她貶謫呢?而且妲己那丫頭一向乖巧安靜,深得朕心,若真因此事而牽連到她,恐怕不妥……這件事情還是得好好斟酌一番才行。”想到這裏,紂王輕輕歎了口氣。
再看第六條,竟然是要處決中大夫費仲和尤渾二人,並指責他們是讒佞小人。紂王對此頗感詫異,心想:“這費仲與尤渾二人向來對朕忠心耿耿,辦事也頗為得力,怎麽會被說成是奸佞之人呢?其中必定有什麽誤會……不行,此事萬萬不可草率行事。”於是,除了這三條之外,紂王對於其餘的條陳全部予以批準通過。
聞太師一聽,急得不行,趕緊上奏:“陛下啊,這鹿台工程浩大,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啊,老百姓心裏可都怨恨著呢。把它拆了,才能消除天下百姓的怨氣啊。還有那皇後,就是因為勸諫陛下別搞那些殘忍的刑罰,才遭了罪,神鬼都看不下去了,那些屈死的冤魂都沒處訴苦。趕緊把蘇後貶了,這樣神鬼都高興,冤魂也能安息,上天的怨氣才能消除。再把費仲、尤渾這倆奸臣審查斬殺了,朝綱就能清淨,國內就沒那些讒言了,陛下您也不用再被他們迷惑,朝政自然就清正了。陛下,您可千萬別猶豫,趕緊施行吧,這可關乎國家的興衰啊!”
紂王被說得有點不耐煩了,但又不好直接拒絕,隻能無奈地說:“太師啊,你奏的這事兒,朕準了七件,這三件呢,還是等再商量商量,穩妥了再施行吧。”
聞太師哪肯罷休,接著說:“陛下,您可別小瞧這三件事,這可都是國家治亂的關鍵啊,您得好好琢磨琢磨,可不能就這麽稀裏糊塗地放過了。”
就在君臣倆爭論不休的時候,中大夫費仲跟個愣頭青似的,不識趣地出班上殿,走到紂王麵前。聞太師一看,心裏納悶,這貨是誰啊?就問道:“這位官員是?”
費仲挺了挺胸膛,大聲說:“下官是費仲。”
聞太師瞅了他一眼,說:“哦,你就是費仲啊。你上殿有啥要說的?”
費仲清了清嗓子,開始巴拉巴拉:“太師您雖然位高權重,可也不能不按國家規矩來啊。拿著筆逼著君主批奏疏,這多不合禮儀啊;參奏皇後,這哪是臣子該幹的事兒;還下令殺無辜的臣子,這可不合法度。太師您這是仗著自己位高,以下犯上,在殿庭上肆意妄為,太沒臣子的禮節了,這可是大不敬啊!”
聞太師一聽,氣得臉都紫了,中間那隻神眼“唰”地一下睜開,胡子都氣得直往上翹,大聲吼道:“費仲你個巧舌如簧的家夥,竟敢迷惑君主,氣死我了!”說著,“呼”地一拳就把費仲打下了丹墀,費仲摔在地上,臉都青腫了。
尤渾一看,急得火冒三丈,趕緊上殿說:“太師,你在殿上打大臣,這不就是打陛下的臉嗎?”
聞太師怒目圓睜,問道:“你又是個什麽官?”
尤渾梗著脖子說:“我是尤渾!”
聞太師冷笑一聲:“原來是你啊!你們倆賊臣,在朝堂上狼狽為奸,互相包庇,今天我非收拾你們不可!”說完,走上前,“啪”地一掌,把尤渾打得連翻了好幾個跟頭,跌下丹墀一丈多遠。然後大聲叫左右:“把費仲、尤渾這兩個家夥給我拖出午門斬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朝的武士們早就看這倆人不順眼了,一聽太師下令,立刻像拖死狗一樣把二人推出午門。聞太師氣得渾身直哆嗦,那怒火簡直能把天都給燒著了。
紂王坐在那兒,臉色一陣白一陣紅,心裏暗暗想:“費仲、尤渾這倆家夥,真是不知死活,自討苦吃。”嘴上卻不吭聲。
聞太師又再次奏請紂王下達行刑旨意。紂王哪舍得殺費仲、尤渾啊,趕緊說:“太師的奏疏,說得都對。這三件事,朕都記著,等朕再好好商議商議就施行。費仲、尤渾這倆臣子,雖然冒犯了愛卿,但他們的罪行也沒實錘啊,先把他們交給法司審問,要是真有罪,他們也沒話說。”
聞太師見紂王再三這樣和稀泥,自己心裏也犯起了嘀咕:“我雖然是為了國家忠心進諫,可這麽一來,倒讓君主怕我了,我這不是先犯了欺君之罪嘛。”於是,他趕緊跪著上奏:“臣隻盼著四方安寧,百姓安穩,諸侯都歸順,這樣臣就心滿意足了,哪敢有別的想法啊!”
紂王一看,趕緊傳旨:“把費仲、尤渾交給法司審問。那七道條陳馬上施行,另外三條再商議好了施行。”說完,就趕緊回宮了,好像生怕聞太師再找他麻煩似的。百官們也都各自散去。
都說天下興盛,好事就不斷;天下要滅亡,禍事就一樁接一樁。聞太師剛上了條陳,本以為事情能往好的方向發展,沒想到,東海又反了平靈王。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飛速報到了朝歌,先送到了武成王府。
黃元帥看到報告,忍不住歎了口氣:“這戰爭到處爆發,八方都不安寧,現在又反了平靈王,這天下啥時候才能太平啊!”沒辦法,黃元帥隻能把報信的差官送到聞太師府裏去。
這會兒,太師正在府裏坐著呢。堂候官跑進來報告:“黃元帥的差官求見老爺。”
太師說:“讓他進來。”
差官把報告呈上,太師看完,打發來人走了,然後立刻前往黃元帥府。
黃元帥趕緊迎接他到殿上,行了禮,分賓主坐下。聞太師說:“元帥啊,如今東海平靈王反了,老夫來和將軍商量商量,你說這事兒,是老夫去平叛呢,還是將軍你去?”
黃元帥趕緊說:“末將去也行,老太師去也行,全聽太師您的主意。”
太師想了想,說道:“黃將軍,你還是留在朝中吧。老夫率領二十萬人馬去東海,剿滅反叛,等我回來,咱再好好商議政事。”
二人商量妥當。
第二天早朝,聞太師朝賀完畢,就上奏表請命出師。紂王一看奏表,驚訝地問:“平靈王又反了,這可咋辦啊?”
聞太師上奏說:“臣一片丹心,憂國憂民,這事兒我不得不去。如今留下黃飛虎守國,臣前往東海,平定反叛。希望陛下您每天都把社稷放在心上,那三條陳奏,等臣回來再商議。”
紂王一聽,心裏那叫一個高興,巴不得聞太師趕緊走,省得在麵前嘮嘮叨叨,攪得他心煩。於是,趕緊傳諭:“拿出黃旄、白鉞,馬上給聞太師餞行,讓他起兵。”
紂王親自駕出朝歌東門。太師上前接見。紂王命人斟酒賜給太師。聞仲接過酒,轉身遞給黃飛虎,說:“這酒,黃將軍你先喝。”
黃飛虎趕緊躬身說:“太師您遠征,這是聖上賜給您的酒,黃飛虎哪敢先喝啊?”
太師說:“將軍接了這酒,老夫有句話跟你說。”
黃飛虎依言接過酒。太師語重心長地說:“朝綱現在沒人主持,全靠將軍你了。要是當今有啥不公平的事兒,你可一定要直言進諫,可別閉著嘴不說話,這可不是臣子愛君的表現啊。”
太師又回身對紂王說:“臣這次去,沒啥別的擔心的,就希望陛下能聽忠言,把社稷放在第一位,別改那些老章程,違背君道。臣這一去,多則一年,少則半年,很快就回來。”
太師喝完酒,一聲炮響,起兵直接往東海去了。這一去,不知道又會發生啥事兒,是勝是敗也不知道,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戲說封神榜請大家收藏:()戲說封神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