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機械與工程學院

字數:4785   加入書籤

A+A-


    李北玄風中淩亂了好一會兒,拿著贏世民批的條子,久久回不過神來。
    “準其所請,銀五十萬兩,試建格物實驗室一座。內帑支應,秋審前交中期成果。”
    李北玄把條子翻來覆去看了三遍,心頭有些五味雜陳。
    五十萬。
    不是五百兩,不是五千兩,是五十萬兩。
    他不是沒見過錢,但這筆銀子,是皇帝拿給他的,這就有點不同了。
    尤其這錢不是拿來打仗,也不是修宮殿、買珠寶。
    而是建實驗室,養一幫學生、工匠、雜役、教師,做一件十年都未必能見成果的事。
    “我嘞個豆,這是真要開啟工業革命了啊……”
    李北玄摸著下巴,少有的有些熱血沸騰。
    工業革命這四個字,李北玄平時沒少把它掛嘴邊。
    但之前隻是說說而已。
    因為他知道這對於一個集權製的封建王朝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麽。
    畢竟前世他也沒少看曆史。
    辮子朝那會兒,康麻子、雍老四和乾小四都不笨,甚至比大多數人以為的還要聰明的多。
    康麻子當年親自學拉丁文、滿文、漢文,還會微積分。
    不是說說,是能跟傳教士一起推演函數變化的那種“會”。
    可就是這麽個能做高數題的帝王,治下的普通百姓,識字率連5都不到。
    別說微積分,連加減法都不會的比比皆是。
    一個能理解牛頓力學原理的皇帝,最後卻連一所像樣的理工學校都沒建起來,為什麽?
    他不知道普及知識對國家有好處?
    他難道不明白,培養技藝、推演規律、掌握火藥冶煉、結構設計,能讓國家富強?
    他不是不明白。
    而是不能去做。
    因為康麻子知道,技術和教育一旦擴散,就無法收回。
    到時候,民智一開、權力再分,整個封建統治結構就會開始崩塌。
    所以康麻子選了穩定。
    皇帝可以懂數學,王公大臣可以玩顯微鏡。
    但老百姓隻能種田、拉車、納稅、當兵。
    這是一場精英對全體的封鎖。
    一個皇帝可以懂微積分,十個狀元卻不能看物理書。
    李北玄越想越覺得荒唐,卻又不得不承認那背後的冷酷邏輯。
    技術,隻有在權力之下才能存在。
    而一旦知識具備了再生產的能力,那權力就必須讓位於規律。
    而贏世民這貨……
    果然不愧是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
    如果說他不懂康麻子那一套,那純粹是開玩笑。
    贏世民坐在那龍椅上,一手握兵權,一手馭百官,城府比海還深。
    他怎麽會不明白理工教育的意義?
    畢竟知識這東西,一旦脫離了宮廷與官學,開始在民間紮根,那就再也不是哪個貴人家獨占的玩物了。
    那意味著底層的工匠、寒門子弟,也可以讀懂力學、懂化學、懂機器。
    懂得多了,知道得多了,他們就不再容易被欺騙與擺布。
    一旦人人都能掌握技術,那權力的天平就會自然傾斜,而不是由誰賜予。
    這是一次從思想、製度、資源分配上徹底的去中心化。
    贏世民會不明白?
    他比誰都清楚。
    李北玄甚至敢打賭。
    贏世民當初之所以遲遲不鬆口,除了擔心浪費錢,更擔心的就是這個。
    知識外溢所帶來的結構性動蕩。
    但他最終還是鬆口了。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贏世民不是一時熱血,也不是昏了頭,他是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理性決策。
    他說“術為技藝,數為規律”,他說“空談誤國,實業興邦”。
    這就代表,他已經不再幻想靠幾位忠臣、幾個能臣,就能讓這片土地熠熠生輝。
    他終於意識到,這個天下不能再靠一個人,哪怕是他自己這樣的皇帝,來掌舵未來的走向。
    他願意讓出一部分控製力,把命運的分母分給更多人。
    想到這裏,李北玄心裏對這個老狐狸,不由得又敬了一分。
    不是敬他識才,而是敬他敢為。
    在這個時代,一個皇帝若能果斷放權,敢把皇室銀庫,掏給一個整天鼓搗奇技淫巧的年輕人,任他建實驗室、講力學、搞藥品、辦工廠……
    那他,或許真的能走出一條與曆史不同的路。
    ……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北玄就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幾乎連軸轉。
    在課業、工地、研究所之間來回穿梭的同時,又開始著手籌建分院。
    原本,化學院剛蓋起來沒多久,李北玄本來是不打算短時間內再開新院的。
    畢竟開課就等於燒錢。
    李北玄暫時還燒不起。
    但現在不一樣了。
    贏世民給他批了錢了啊!
    而且還是不用還的那種。
    這還不使勁兒造作?
    於是李北玄二話沒說,又叫來一隊工人,平了後山的一座小土坡,再上麵又蓋了三座大樓。
    暫時命名為,機械與工程學院。
    機械與工程,是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型一環。
    什麽是工程?
    那就是把理論變成現實,把圖紙變成實物。
    把一個想法從腦海裏拿出來,變成能在田間地頭、廠房車間、運輸碼頭實際運轉的東西。
    水利工程、道路橋梁、蒸汽鍋爐、機械傳動、建築結構、製圖標準……
    這些通通都需要工程師。
    “我們不能隻講力學原理、材料性質,更要讓學生懂得怎麽把一根鐵棍,一塊鋼板,變成運作的齒輪、連接的軸承。”
    “得讓他們會畫圖,會裝配,會調試,會保養。”
    “這不是養學士,是養工程師,是技術軍官,是技術工頭,是未來的骨幹。”
    李北玄窩在暖烘烘的被子裏,兩隻手在贏麗質身上動來動去,但表情卻極為嚴肅,語氣鏗鏘:“你明白嗎妞兒?農學院是根,理學院、化學院是腦,但機械學院,是骨與手!”
    贏麗質:“……”
    於是幾天後。
    藍田書院的第六所分院,也就是機械與工程學院,在一片錘打聲、紙屑飛揚和學生熱議中,迅速籌建起來。
    ……
    除夕當天。
    李北玄還在工地上蹲著。
    機械與工程學院的地基剛剛打好,李北玄正蹲在地上,跟幾個工匠一起商量圖紙。
    忽然,一名內值吏快步而來。
    低聲在他耳邊道:“伯爺,禮部傳您過去一趟,屬下不敢耽擱,立刻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