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作物便宜了誰?

字數:2818   加入書籤

A+A-


    在關於轉基因作物的民間討論中,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當前轉基因作物主要是讓種子公司和種植者受益。
    前段時間,網絡上針對這一觀點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盡管爭論的熱潮已然退去,但觀點的分歧依舊頑固地存在著,因此,有必要對此問題展開更為深入的剖析。
    在自由競爭的商品社會裏,一隻無形的手——市場規律,在默默地調節著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使兩者基本維持在一種平衡狀態。當某一種產品能為生產者帶來更為豐厚的利益時,部分具有競爭意識的生產者就會主動采取降價策略,期望借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打敗其他同行。畢竟,即便降低了價格,他們仍然能夠獲取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同行們迫於競爭的巨大壓力,也不得不紛紛跟進降價。如此一來,消費者便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該產品,獲利顯著上升;而生產者的利潤空間則被壓縮,獲利逐漸下降,直至達到一種新的市場平衡。反之,如果某種產品對消費者的利益更為突出,一些生產者就會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市場信號,轉而投身於其他更有利可圖的產品生產中。隨著生產者數量的減少,剩下的生產者由於競爭壓力的減弱,便可以適當提高產品價格。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節,又會形成新的利益平衡。
    對於農作物的新品種而言,很難簡單地判定它究竟對誰更有益處。就拿無籽西瓜需要明確的是,無籽西瓜並非轉基因作物)來說,它含糖量高,食用時無需吐籽,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愉悅的食用體驗,乍看之下,似乎主要是消費者從中受益。然而,我們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農場為什麽也熱衷於種植無籽西瓜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消費者的喜愛造就了廣闊的市場,而良好的市場前景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農場主自然也會對其青睞有加。這表明,看似主要讓消費者獲利的無籽西瓜,實際上對生產者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好處。或許有人會提出,消費者得到的是直接的好處,而生產者得到的是間接的好處。但細究起來,這種區分在實際意義上並不大,因為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最終兩者都從產品中獲得了切實的利益。
    再以抗草甘膦大豆為例,它最直接的作用便是降低種植成本。種植成本的降低,反映在市場上就是產品價格的下降。對於消費者而言,在選擇商品時,最為關注的因素一是性能,二是價格。便宜的價格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優勢,至於專家將這種因價格下降而獲得的好處定義為直接受益還是間接受益,恐怕並非消費者所關心的重點。消費者更注重的是實實在在能夠節省開支,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所需的商品。
    即便僅僅從所謂的直接好處來考量,現有的轉基因作物也毫不遜色。例如bt抗蟲玉米,它不僅能夠有效減少農藥殘留,降低消費者攝入農藥的風險,保障身體健康;還能減少黴菌寄生,因為蟲咬往往會傳播黴菌,而黴菌可能產生有害毒素,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這些優點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實實在在的巨大好處,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生活品質。
    實際上,轉基因並不可怕。
    現階段,消費者對於轉基因食品普遍存在抵觸情緒,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蠱惑。這些人出於各種目的,肆意傳播關於轉基因食品的不實信息,誇大其潛在風險,誤導公眾認知。然而,一旦消費者能夠消除這些被誤導而產生的疑慮,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去認識轉基因食品,就會發現其諸多好處,聰明的消費者是不會對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視而不見的。
    在環保方麵,轉基因作物所帶來的好處更是難以簡單地劃分出究竟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受益更多。例如,郊區農田噴灑的農藥,可能會隨著空氣流動飄到市區,對城市的空氣質量和居民健康造成影響;農藥汙染了稻田的水,水中的魚類會攝入農藥,最終這些受汙染的魚又會被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而轉基因作物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從源頭上降低農藥對環境和人體的潛在危害,無論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生產者,還是生活在城市的消費者,都能從中受益,改善生活環境和健康狀況。
    當然,在非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確實可能出現嚴重的不平衡。以中國早期的情況為例,存在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區分,農業戶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天然的農民,並且在早些時候不能自由遷徙到城市打工,糧食由國家統一收購。這種體製導致農業產品的消費者在價格等方麵獲得了比生產者更大的利益,生產者的勞動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又比如,在某些市場中,少數處於壟斷地位的商家操縱一些生活必需品如住房)的價格。他們通過控製市場供應和價格,獲取高額利潤,使得生產者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可視為住房的生產者)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消費者獲得的利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都是經濟體製和市場壟斷等方麵的問題,與農作物的育種技術,包括轉基因育種技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當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讓種子公司和種植者受益”這種說法,我曾多次見到不少人提及,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當中很多人還是支持轉基因的。他們對未來的轉基因作物滿懷期待,希望其更具營養,口感更好,這無疑是美好的願景。然而,他們卻低估了目前轉基因作物給消費者帶來的諸多好處,這種觀點是不客觀、不全麵的。而持有這種說法的人們來自不同的“陣營”,背後涉及的問題遠比簡單的爭吵複雜得多,它關乎科學認知、市場利益、公眾輿論等多個層麵。
    因此,我撰寫這篇文章,絕非為了參與無謂的爭吵,而是秉持著追求真理的態度,希望通過理性的分析和探討,揭示事情的真相。事實上,我們與那些堅決反對轉基因的人進行爭論,也並非出於好鬥的本性,而是為了還原轉基因的真實麵目,讓公眾能夠正確、客觀地認識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爭論隻是在麵對錯誤認知和誤導性言論時,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促進社會對新技術的合理接納和應用。
    作者:郭雅彬,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寫於2016年。)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