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轉基因安全評價體係嚴於美國
字數:2711 加入書籤
在全球對轉基因技術關注度日益提升的當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體係成為焦點話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不久發布轉基因高油酸大豆的食用和飼用安全性評價谘詢報告,從中不難發現,美國對轉基因的評價模式主要聚焦於產品本身。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轉基因安全評價既針對產品,又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全麵評估。從這一關鍵角度來看,我國對於轉基因生物安全的評價體係無疑更加嚴格。
轉基因無害,這早已是全世界科學界的堅定共識,不存在任何爭議。眾多權威科學研究成果和全球頂尖科研機構的發聲,都為這一共識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例如,國際上大量長期追蹤轉基因食品食用人群健康狀況的研究,均未發現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在健康影響上存在差異。
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就曾在各類學術報告會上,針對“美國人是否食用轉基因食品”“歐洲是否對轉基因采取‘零容忍’態度”“轉基因作物是否會破壞免疫係統或致癌”等轉基因領域爭議較大的話題,進行了有力回應。許智宏指出,轉基因農作物評定堪稱有史以來對農作物品種評定最為嚴格的標準。其不僅要通過嚴格的食品安全評價,還要曆經全麵的環境安全評價等多個環節。以環境安全評價來說,科學家會對轉基因作物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展開研究。像研究轉基因抗蟲作物對蜜蜂、蝴蝶等有益昆蟲的影響,經過大量實地監測和實驗分析,結果表明隻要合理種植,轉基因抗蟲作物並不會對這些有益生物造成顯著負麵影響。許智宏強調,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風險是完全可預防的。
我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方麵,緊密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精心製訂了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指南等一係列詳盡的評價指南。在轉基因產品的食用安全評價上,全麵涵蓋基因及表達產物在可能的毒性、過敏性、營養成分、抗營養成分等諸多方麵,嚴格審視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全力排查是否會帶來安全風險。
評價內容主要涵蓋四個關鍵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況:這其中包括供體與受體生物的食用安全過往記錄,詳細到供體生物在其他應用場景下是否出現過安全問題;基因操作的具體細節,從操作流程到使用的技術手段都要精確記錄;引入或修飾性狀和特性的完整敘述,性狀對作物生長和食用的潛在影響都需分析;實際插入或刪除序列的精確資料,序列的功能和可能引發的變化要深入研究;目的基因與載體構建的精準圖譜及其安全性評估,圖譜中每個元件的作用和安全性都要明確;載體中插入區域各片段的詳細資料,片段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要考慮;轉基因方法的具體介紹,不同方法可能帶來的風險差異都要考量;插入序列表達的資料,表達的時間、強度等都需掌握。例如在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中,對目的基因與載體構建圖譜的分析,要確保抗除草劑基因在載體中的穩定性,不會發生異常轉移或突變。
第二部分是營養學評價:對主要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含量和組成進行細致分析;同時對抗營養因子,像植酸、胰蛋白酶抑製劑等可能影響營養吸收的物質也進行全麵檢測。以轉基因玉米為例,研究人員會對比轉基因玉米與傳統玉米的營養成分,結果顯示二者在主要營養成分上基本一致,且抗營養因子含量也在正常範圍內,不會影響人體對營養的攝取。
第三部分是毒理學評價:包括急性毒性試驗,通過短時間內給予實驗動物高劑量的轉基因產品,觀察其是否出現急性中毒症狀;亞慢性毒性試驗則是在較長時間內,給予實驗動物一定劑量的轉基因產品,觀察其對動物生長、生理機能等方麵的影響。大量毒理學實驗表明,經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產品,在正常食用劑量下,不會對實驗動物產生毒性作用。
第四部分是過敏性評價,主要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過敏原評價決策樹依次進行嚴格評價,並且嚴格禁止轉入已知過敏原。例如在轉基因大豆的研發中,科學家會對轉入基因的表達產物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與已知過敏原具有相似的結構和特性,隻有確保不具備過敏性風險,才會進入下一步研發。
除此之外,對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視。加工過程可能會改變轉基因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質,需要評估這些變化是否會產生新的安全隱患。比如在轉基因大豆油的加工過程中,要檢測加工工藝是否會導致轉基因成分發生變化,產生潛在有害物質。對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中外來化合物蓄積情況也要進行監測,確保不會在食物鏈中過度蓄積,危害人體健康。還要關注非預期作用,盡管轉基因操作是精準的,但仍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需要全麵排查。
通過這一係列全麵細致的安全評價、嚴格的試驗檢測,逐一排除轉基因產品在食用安全上的潛在風險,從而保證通過安全評價、獲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事實上,截至目前,我國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進口方麵始終保持謹慎且科學的態度。我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作物。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誤解為轉基因作物的聖女果、彩色甜椒、小南瓜、小黃瓜、胡蘿卜、甜玉米、紫薯等,實際上都不是轉基因品種。聖女果是番茄的原始品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而來;彩色甜椒是通過常規雜交育種培育出的不同顏色品種;小南瓜和小黃瓜則是在傳統品種基礎上,經過不斷改良得到的,這些都與轉基因技術毫無關聯。
我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體係上的嚴格把控,充分彰顯了對民眾健康和生態環境高度負責的態度。我們應相信科學的力量,正確認識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安全性,共同推動轉基因技術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發表於人民網,責編:王堃、章翔,發表於2018年。)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