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營銷號死抓著“孟山都”?流量騙局的三層套路
字數:3585 加入書籤
先給網民們潑盆冷水:你天天罵的“孟山都”,可能比你家樓下倒閉的奶茶店消失得還徹底。
早在2018年,德國拜耳集團就花630億美元把它吞了,現在連辦公大樓都換上拜耳的ogo。更有意思的是,拜耳收購孟山都後沒多久,就把旗下的生物育種業務砍了大半,轉型去搞醫藥和處方藥了——人家現在主業是賣阿司匹林和糖尿病藥,跟轉基因種子沒啥關係。
至於孟山都的專利技術,要麽早就過了保護期比如最早的抗蟲棉專利2014年就到期了),要麽打包賣給了德國巴斯夫集團。換句話說,你在網上罵的“孟山都”,早就成了一具被營銷號反複鞭屍的商業屍體,連墳頭草都2025米高了。
但為啥自媒體營銷號還在拿它當流量密碼?說白了,就是利用大多數人“對舊聞印象深,對新知更新慢”的認知慣性,把一個早就退場的公司包裝成“萬惡之源”。這裏麵藏著三個dirty tricks,每一個都精準踩中人性弱點:
第一招:製造“境外陰謀論”——用恐懼給流量上發條
你刷到過那種標題嗎?“孟山都:控製全球糧食的暗黑帝國”“美國農業巨頭如何用轉基因種子絞殺中國農民”……這些文章有個共同點:把孟山都描繪成“戴著禮帽的華爾街惡魔”,旗下轉基因種子是“生物武器”,目標是讓中國農民“斷子絕孫”“永遠依賴美國種子”。
但稍微查證就知道,這純屬胡扯。
時間線對不上:中國早在2006年就禁止進口所有的轉基因種子,孟山都2008年就退出中國種子市場,哪來的“絞殺中國農業”?現在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棉花,95都是國產抗蟲棉品種比如中棉所係列),跟孟山都沒啥關係。
邏輯漏洞百出:如果孟山天真能“控製全球糧食”,為啥美國自己還有40的耕地種著非轉基因作物?為啥巴西、阿根廷這些大量種植轉基因大豆的國家,沒變成“孟山都殖民地”?
利用曆史情緒:孟山都確實有黑曆史,比如早年生產的農藥橙劑造成環境汙染,這讓它成了“化工企業作惡”的符號。但營銷號故意把舊賬算到轉基因技術頭上,就像把菜刀廠的曆史算到所有用刀的人身上一樣荒謬。
真實目的:通過渲染“境外勢力陰謀”,激發民族主義情緒。隻要你一憤怒,就會點讚、轉發、罵街,營銷號的流量就來了。至於事實如何,他們根本不在乎——你見過哪個罵“孟山都”的自媒體,貼出過孟山都最近五年的財務報告?
第二招:非黑即白偷換概念——把科學問題變成站隊遊戲
營銷號最擅長的,就是把複雜的技術議題簡化成“善惡對立”。在他們嘴裏,轉基因隻有兩種人:一種是“收了孟山都黑錢的賣國賊”,另一種是“保護子孫後代的英雄”。
但現實是:
轉基因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就像核能能用來發電,也能造原子彈,關鍵看怎麽用。比如黃金大米通過轉基因技術增加維生素a含量,能拯救非洲兒童的夜盲症;抗蟲棉通過轉入蘇雲金杆菌bt)基因,讓農藥使用量減少70。這些技術本身沒有善惡,全看應用場景。
安全性由審批流程決定,不是技術本身:中國對轉基因食品的審批是全球最嚴之一。以轉基因大豆為例,要經過至少10年的安全評價,做600多項檢測,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而營銷號整天說的“轉基因致癌”,早就被世衛組織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等權威機構辟謠——目前沒有任何一項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能證明合法審批的轉基因食品致癌。
用“知情權”綁架“選擇權”:營銷號一邊喊著“我們有知情權”,一邊拒絕承認“別人有選擇轉基因的權利”。比如超市裏的轉基因大豆油都有明確標識,你也可以選非轉基因的,犯不著打起來。
真實目的:自媒體營銷號通過製造對立,把自己包裝成“正義化身”,吸引同類粉絲抱團。你越跟他們爭論,他們越高興——因為吵架才能帶來流量,理性討論隻會讓粉絲流失。
第三招:靠焦慮賣貨——用謠言給智商稅產品鋪路
最惡心的是,很多罵轉基因的自媒體,背後都有賣貨鏈條。你刷到的“轉基因致癌”文章下麵,往往跟著賣“非轉基因保健品”“有機種子”“天然食用油”的鏈接,價格比普通產品高3到5倍。
舉個真實例子:某“有機生活”公眾號,天天發文章說“轉基因油會導致脂肪肝”,然後推薦自家賣的“冷榨非轉基因花生油”,售價99元升,比普通花生油貴60。但根據中國糧油學會的數據,轉基因大豆油和非轉基因大豆油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脂肪酸組成)幾乎完全相同,差異小於0.001。所謂“更健康”的說法,純粹是營銷話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比如,某“養生博主”聲稱“轉基因葵花油導致不孕”,然後推銷自己的“非轉基因雜糧禮盒”。但事實上,中國也好,外國也好,根本就沒有種植轉基因葵花油。你在全球任何一家超市買到的葵花油都是非轉基因的——它們罵的東西,你本來就買不到。
真實目的:利用信息差製造恐慌,然後用“解決方案”收割智商稅。就像當年賣“防輻射孕婦裝”的商家,先渲染“日光燈輻射致癌”,再賣高價圍裙——至於有沒有用,他們心裏比誰都清楚。
孟山都已死,謠言為何還活著?
其實,自媒體營銷號揪著“孟山都”不放,本質上是因為“反智內容比科學內容更易傳播”。人類天生對負麵信息敏感,對複雜的科學論證不耐煩——比起“轉基因安全證書審批要經過5個階段600多項檢測”,人們更願意相信“孟山都買通了科學家”這種簡單粗暴的陰謀論。
但真相是:
拜耳收購孟山都後,早就把生物育種業務邊緣化了。2022年拜耳財報顯示,其農業部門營收占比僅23,而且大部分來自農藥和化肥,不是種子,更不是轉基因種子。
孟山都的核心專利如抗蟲基因cry1ab)早已過期,現在任何公司都能免費使用。所謂“孟山都壟斷種子”,早就成了曆史名詞。
中國的轉基因技術研發並不落後。比如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抗蟲棉、抗蟲水稻,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隻是出於審慎原則尚未大規模商業化。
最後說句人話:
如果你真的關心糧食安全、環境可持續,與其跟著營銷號罵“孟山都”,不如多關注身邊的農業科技——比如袁隆平團隊研發的耐鹽堿水稻,比如用無人機噴藥減少農藥汙染,比如用生物技術培育抗旱小麥。這些實實在在的技術進步,比任何陰謀論都更能保護我們的餐桌。
至於那些還在消費“孟山都”的狗屎自媒體營銷號,記住一句話:當一個人靠罵空氣賺錢時,它永遠不會告訴你空氣其實很清新。
寫於2025年。)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