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院士遇見“孟山都戰士”
字數:2680 加入書籤
公元2050年的下半年,當分子育種專家嚴建兵院士把登機箱塞進行李架時,指節蹭到了前排座椅上的陳年咖啡漬。2050年的高鐵早已換上了磁懸浮靜音車廂,但鄰座大爺的外放依然像台老式拖拉機,突突突地噴著“孟山都陰謀論”的音頻——“他們的轉基因玉米裏摻著絕育藥劑,現在年輕人不孕率這麽高,全是美國人的陰毛陰謀)!”
一、保溫杯裏的“正義”
大爺的保溫杯印著“嚴氏氣功研討會”七個大字,杯沿結著褐色的茶垢。他扭頭瞪著嚴建兵,花白的眉毛擰成兩把鐮刀:“老頭,你也去北京吧?”
“我是去北京開會的。”嚴建兵摘下眼鏡擦了擦,鏡片上還沾著實驗室的粉筆灰,“您剛才說孟山都還在往中國賣種子?”
“咋不在?”大爺的河南話砸在桌板上,震得嚴建兵的礦泉水瓶晃了晃,“昨天我刷到個視頻,說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把黑龍江的黑土地都種成沙坑了!他們的種子有專利鎖,農民種了一年就絕收,隻能年年買!”
嚴建兵突然想起實驗室那台2035年出廠的基因測序儀,開機時也會發出類似的嗡鳴。他從帆布包裏掏出平板電腦,調出農業農村部官網的政策文件:“您看,2006年咱們國家的政府就禁止進口轉基因種子了,現在連轉基因棉花都是國產抗蟲棉——”
“你少來這套!”大爺拍了下桌子,保溫杯蓋彈起來又落下,“你們這些大學教授我見得多了!當年李文娟收了孟山都多少錢?現在又輪到你了是吧?”
車廂廣播適時響起,提醒乘客“請勿大聲喧嘩”。嚴建兵瞥見大爺盯著的跳動的標題:《驚天秘密:孟山都用轉基因控製中國30年》,發布時間顯示“1小時前”。右下角的購物車圖標裏,“非轉基因防癌雜糧包,899元優惠”正在閃爍。
二、消失的公司與活著的謠言
“孟山都這家企業在2018年就被拜耳收購了,現在人家主業是賣農藥和處方藥。”嚴建兵試著用更通俗的比喻,“就像您年輕時穿的回力鞋,現在改成賣運動鞋了,牌子還是那個牌子,東西早不一樣了。”
大爺從褲兜裏摸出老花鏡,鏡片厚得像啤酒瓶底:“你說的這些,網上咋沒人說?我關注的‘正義使者’老師天天講,孟山都在美國把農民告到破產,他們的種子就是生物武器!”
嚴建兵突然想起去年在《自然》雜誌上看到的研究:全球55歲以上人群中,67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會導致癌症”,而這一數據在25歲以下人群中僅為2。他點開自己參與錄製的科普短視頻,畫麵裏動畫種子正在講解“基因編輯與傳統雜交的區別”,大爺卻在視頻播到第5秒時就劃走了。
“您看這個,”嚴建兵調出拜耳集團2049年財報,“農業板塊占比不到15,大部分利潤來自醫藥——”
“數據都是假的!”大爺的唾沫星子濺在屏幕上,“他們收買了多少媒體?我鄰居的二舅在縣種子站,說親眼見過孟山都的種子包裝!”
嚴建兵突然意識到,自己麵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無數個在信息繭房裏奔跑的“孟山都戰士”。他們的認知停留在2010年代的謠言裏,就像車廂外的麥田,雖然早已種上了第三代抗蟲小麥,卻依然有人堅信“除草機要比鋤頭慢”。
三、當科學遇見“正義感”
列車在徐州站短暫停靠,夕陽把大爺的影子拉長在玻璃窗上,像麵破了洞的旗幟。他突然壓低聲音,用袖口遮住手機屏幕:“老頭,我跟你說個真事。去年我孫子結婚,親家母非讓做基因檢測,你猜咋著?醫生說我孫子染色體有問題,我想肯定是吃轉基因油吃的!”
嚴建兵按住即將脫口而出的“染色體異常和食用油無關”,轉而問道:“那您現在還買非轉基因油嗎?”
“買!”大爺掏出錢包,裏麵掉出張皺巴巴的優惠券,“超市裏那個‘老種子’牌非轉基因花生油,買二送一,還送不鏽鋼盆!你說要是轉基因好,為啥他們不敢搞活動?”
火車站遠外的麥田裏,植保無人機正在編隊噴灑生物農藥。嚴建兵想起實驗室培育的“黃金水稻”,已經通過了第12代安全檢測,卻依然卡在商業化種植的審批環節。大爺的手機又響了,這次是某自媒體推送的《孟山都最新陰謀:用轉基因蚊子傳播病毒》,閱讀量10萬+。
“大爺,”嚴建兵把自己的名片塞進對方手裏,“以後您要是有轉基因的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問我——”
“院士?院士就了不起?”大爺不屑一顧,“我外甥女的同學在美容院,人家都說轉基因斷子絕孫!”
列車重新啟動時,嚴建兵盯著平板電腦,屏幕上還停留在拜耳集團的官網首頁,孟山都的ogo早已消失在曆史版本裏。大爺已經戴上降噪耳機,繼續聽著“孟山都秘史”,保溫杯裏的濃茶冒著熱氣,像極了他眼中燃燒的正義感。
到站下車時,嚴建兵看見大爺把一口濃痰吐進臭水溝,動作精準的像在投遞一篇10萬+的檄文。遠處的電子屏上,“歡迎來到智慧農業時代”的標語正在閃爍,而大爺的背影,正融入那群捧著手機、追趕著舊時代謠言的人群中。
寫於2025年。)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