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封疆大吏

字數:7653   加入書籤

A+A-


    江州·黃嬰
    黃嬰展開姬長伯的密信,眉頭緊鎖。
    信中詳細描述了漢中局勢,以及姬長伯意圖吞並褒國的計劃。
    “君上此舉……未免操之過急。”黃嬰低聲自語。
    一旁的謀士陳之平問道:“大人,君上欲納褒國公主,又欲收漢中為己用,是否妥當?”
    黃嬰閉目沉吟片刻,提筆回信: “君上明鑒,漢中雖利,然強取恐失人心。褒國雖弱,姒氏在漢中根基深厚,若強行吞並,恐激起民變。不如以聯姻為名,徐徐圖之,待漢中民心歸附,再行改製。臣建議暫緩吞並之舉,先穩固漢中,再謀長遠。”
    寫畢,他交給信使,又低聲囑咐:“務必快馬加鞭,送至君上手中。”
    梓潼·姬子越
    姬子越讀完信後,輕笑一聲:“想不到南充一別,這才月餘,君上竟然順勢吞下了漢中,若是能如君上所想,於漢中立國,脫離天子桎梏,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副將苴茫問道:“主公,君上信中所言,要納褒國公主,又欲收漢中立國,此舉太過驚世駭俗,若漢中大亂,天子盛怒,我等該如何應對?”
    姬子越目光深沉:“漢中乃兵家必爭之地,君上若得之,巴國疆域將直逼秦國腹地。但現在漢中麵臨聯軍攻伐,若手段太急,又引秦兵攻陳倉,恐適得其反。”
    他提筆回信,言辭直接:
    “君上欲取漢中,臣無異議。然褒國雖弱,姒氏仍有威望,若強行吞並,恐漢中不穩。不如先借聯姻之名,使褒國世子為傀儡,待局勢穩定,再行廢立。臣已調集梓潼各地兵卒兩萬,民夫五萬,可隨時可北上支援。”
    寫完後,他交給親信:“速送漢中。”
    新津·盧林
    盧林看完信,眉頭緊鎖:“君上這是要趁火打劫啊……”
    主將米福安在一旁笑道:“盧大人,漢中富庶,若能歸附巴國,日後若是北伐秦國,便有了跳板。即便不思進取,以漢中為屏障,巴蜀北部亦可保無虞。”
    盧林點點頭,思索片刻,回信道:
    “君上英明,漢中若歸巴國,則巴國疆域大增,日後北伐秦國,可事半功倍。然褒國姒氏仍有威望,若強行吞並,恐漢中民心不穩。臣建議先以聯姻安撫王族,待漢中民心歸附,再行改製。”
    郫邑·鮑季平
    鮑季平讀完信,拍案大笑:“妙啊!君上果然雄才大略!漢中若歸巴國,我巴國將成南方霸主!從此北境穩如磐石!”
    他立即回信,言辭激昂:
    “君上此舉,乃天賜良機!褒國已衰,漢中當為我巴國所有!臣建議速戰速決,集中兵力擊潰城固方向巴庸楚聯軍,然後迅速控製城固。世子不從,可廢之另立傀儡!”
    閬中·君無器
    君無器看完信,神色凝重。
    謀士範增益問道:“大人,君上欲吞褒國,是否可行?姒姓經營漢中數百年,深得人心,君上沒有子嗣,若是在漢中遇險,豈不是危及巴國社稷?”
    君無器搖頭:“漢中民心不定,但是麵臨巴庸楚三國圍困,即便不認可君上的國策,也定不會為難君上。”
    他提筆回信,言辭謹慎:
    “君上,漢中雖利,然褒國姒氏仍有威望,若強行吞並,恐激起民變。臣建議先以聯姻安撫姒姓王族,待漢中民心歸附,再行改製。若此時強取,恐得不償失。”
    很快姬長伯收到各地回信,首先到的,是距離自己最近的江州和閬中
    黃嬰、君無器:主張穩妥,建議先聯姻安撫,再徐徐圖之。
    然後是梓潼和郫邑。
    姬子越、鮑季平:支持吞並,但手段不同——姬子越建議先立傀儡,鮑季平主張直接廢立。
    最後是新津。
    盧林:支持吞並,但同樣建議先穩定民心。
    姬長伯收到各方回信後,漢中城已經在準備舉行祭天典禮了。
    是強行吞並,還是徐徐圖之?
    這幾天,姬長伯也在糾結。
    尤其是那天與姒好共同抵禦庸國軍的偷襲,姬長伯一改對褒國王族的認識。
    姒姓起源於夏朝,屬於大禹後裔。
    遷移至漢中,立國之後數百年,休養生息,民心歸附。
    “公子,祭天儀式即將開始,我們該動身了。”如花從門外進來,打斷了姬長伯的思緒。
    “嗯,褒國世子可有聯絡信件?”
    如花略一思索,搖了搖頭。
    “不曾有信件,應該是按照計劃行事了。”
    姬長伯看了眼麵前的五個信件,總的來說,自己的謀臣們都同意侵占漢中,但是不同的是節奏的不同看法。
    姬長伯自己本身是想效仿大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爭霸之路,以漢中入關中,進而爭霸天下。
    畢竟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國雖然也多有兼並戰爭,但是總的來說,是一攤渾水。
    而渾水摸魚,是最容易摸到魚的時候。
    如今巴蜀統一,休整了兩年之後,已經積攢了一定的糧草兵員,民力也蒸蒸日上。
    待蜀南水利修繕一下,自己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對於漢中,盡快占領是最佳選擇。
    “讓勇冠、鄧牧他們都準備一下,除了留守漢中城外軍營的兵力不動之外,其他全部與我前往城外祭壇。”姬長伯心中有了定計。
    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還是那句話。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公子,漢中城中不留兵力麽?”如花不解。
    畢竟漢中新占,若是不留親信,一旦城中亂起,很有可能就丟了漢中。
    姬長伯搖了搖頭,“若是祭天順利,漢中就順理成章的納入我的治下。若是祭天不順利,這幾千人馬也控製不住漢中。”
    目前漢中城內的幾方勢力,最大的是公子林的八千叛軍,叛亂之後,還有五千餘人,如今靠著挾持公子林才勉強控製住這支軍隊,但不是長久之計。
    然後是漢中貴族的私軍,越約有萬餘人,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各自為戰,各有各的算盤小心思,在整場叛亂中坐山觀虎鬥,可以說是一群不可能雪中送炭,隻會錦上添花的牆頭草。
    最後是殘餘的宮城守衛,宮城守衛還剩兩千多人,原本分別關押在漢中的各個牢房中,由錦衣衛看守羈押。
    實際上隨著姬長伯和姒好口頭協議,定下三年婚約,並共同抵禦了奔襲的庸國軍之後。
    這支宮城守衛就已經被姬長伯偷偷放出來,並部署在宮城,其主將是曾經的褒君親信,杜襄陽。
    而姒好,也在宮城王族和褒君舊部的歡迎下,返回宮城。
    姬長伯則派遣鄧矢,領數百錦衣衛保護姒好一同返回宮城,基本接管了宮城局勢。
    漢中局勢複雜,如今城北還有褒國世子的陳倉軍和秦國援軍萬餘人。
    如果褒國世子推翻之前的約定,勾結漢中舊部,哪怕是公子林的叛軍,都有可能會調轉槍頭,對準自己。
    姬長伯可不敢賭,真把自己陷在了漢中,萬事皆休。
    所以抽出漢中的所有錦衣衛,嚴防祭天典禮,待一切塵埃落定,順利接過褒國政權,名正言順的入主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於是姬長伯在數千身穿蜀錦的錦衣衛護送下前往漢中城外祭天。
    晨光初現,漢中城的青磚黛瓦上還掛著夜露。
    姬長伯立於行轅門前,一身玄色錦袍,腰間懸著那柄象征無上權力的龍紋寶劍。
    他抬頭望了望天色,東方已泛起魚肚白。
    身後,如花手捧金絲蜀錦披風,為他係上。
    披風上繡著蜀地特有的技法,暗金色的夔龍紋,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如同活物般遊動。
    行轅外,五千錦衣衛已列陣完畢。
    清一色的模仿後世錦衣衛的蜀錦飛魚服在晨風中獵獵作響,鐵鑄配刀藏於鞘中,刀鞘上的鐵線反射著冷冽的光芒。
    他們靜立如鬆,沒有一絲雜音,連呼吸都仿佛同步。
    姬長伯慢步登上寬大的八騎車駕,“出發吧!”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全場。
    "諾!"數千人齊聲應和,聲浪震得行轅簷角銅鈴叮當作響。
    隊伍最前方是三百輕騎,清一色的烏騅馬,馬背上的錦衣衛腰挎模仿繡春刀的鐵製刀具,背負勁弩。
    他們率先開道,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如同悶雷,整齊得令人心悸。
    緊接著是姬長伯的中軍。十二名千戶各執一麵黑底金邊的"錦衣"大旗,簇擁著姬長伯的車駕前行。
    旗麵在風中舒展,如同展翅的猛禽。旗手身後,是八百精銳護衛,每人除了腰間繡春刀,手中還持長戟,步伐整齊劃一,行動如林。
    姬長伯車駕居於中軍核心,左右是勇冠、鄧牧等心腹將領。
    他目光平靜地掃過漢中城外,路過的百姓,百姓們跪伏在地,額頭緊貼地麵,無人敢抬頭直視這支威嚴之師,他們心目中,周天子才能有這樣的車駕吧!
    "大人,前方就是公子林叛軍的駐地。"鄧牧策馬上前,低聲道,"他們已按約定讓開道路,但..."
    姬長伯微微抬手,止住了鄧牧的話頭。他早已看到,在街道右側的軍營中,數千叛軍士兵擠在柵欄後觀望。
    那些曾經跟隨公子林叛亂的悍勇士卒,此刻卻噤若寒蟬,眼中滿是敬畏。
    這就是錦衣衛的威懾——五千精銳列陣而過,繡春刀出鞘三寸,寒光閃爍;飛魚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刺目耀眼;馬蹄聲、腳步聲、鎧甲碰撞聲,匯成一首死亡進行曲,讓任何心懷不軌者都為之膽寒。
    隊伍行至漢中城東南角,那裏集中了大量漢中貴族私軍,很多貴族哨探正在漢中城牆上,偷偷窺視姬長伯的衛隊。
    姬長伯注意到,那些哨探中,很多都是平日裏趾高氣揚的貴族將領,他們此刻都站在城牆高台上,麵色複雜地望著這支隊伍通過。
    "大人,要不要..."勇冠做了個手勢,意思是要不要趁機震懾一下這些牆頭草。
    姬長伯輕輕搖頭:"不必。今日之後,他們自會明白該如何選擇。"
    隊伍沿著城牆繼續前進,終於來到東城門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城門早已大開,城外三裏處,祭壇已經搭建完畢。
    那裏將是決定漢中今後命運的地方。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從後方疾馳而來。馬背上的信使麵色焦急,直奔姬長伯而來。
    "報——!"斥候滾鞍下馬,單膝跪地,"城固急報!聯軍分兵壓製城固守軍,褒英部配合鄧麋部阻擊敵方行進,但仍有數千人突破城固防線,正向漢中疾行!"
    隊伍微微騷動,但立刻恢複了肅靜。
    姬長伯麵色不變,隻是手指在劍柄上輕輕摩挲了一下。”
    鄧牧臉色一變:"大人,這..."
    姬長伯抬手製止了他,轉頭望向北方。那裏,祭壇的輪廓已在晨光中清晰可見。
    "按原計劃進行。"他淡淡道,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祭天儀式必須準時開始。"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整個隊伍的速度立刻提升,但陣型絲毫不亂。五千人的腳步聲、馬蹄聲、鎧甲碰撞聲,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向著城外的祭壇滾滾而去。
    姬長伯坐在馬車裏,目光堅定。
    “想試試我的劍麽?那就來吧,剛好殺雞儆猴!”
    祭壇方向,早早趕來的褒國世子的陳倉軍已經把祭壇北麵占據。
    前來助戰的黑衣秦軍則遠遠的集中在祭壇更北麵,黑壓壓的一片,氣勢上也非常驚人。
    東麵廣闊的平原上,隱隱可見煙塵滾滾,顯然正有大軍從城固方向襲來。
    姬長伯視而不見,麾下錦衣衛按照約定,占據了祭壇南部,與褒國世子的陳倉軍相對而立,平分秋色。
    姬長伯的車駕行至祭壇前的大道上,姬長伯在侍從和親衛的護送下,沿著大道,一路往前。
    早已等候的褒國世子,一身世子宮裝,左手托著褒國印璽,右手拿著一份錦布。
    “祭天典禮!開始!”祭壇上,一尊巨大的銅鼎被揭開蓋子。
    大鼎下的柴火被點燃。
    決定褒國命運的祭天大典,正式開始了。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