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吾乃褒國公主
字數:8220 加入書籤
姬長伯接過三翎騎兵的信件,“庸國上庸出兵協助巴楚,敵軍總兵力已達四萬,民夫十萬,城固危急!”
“老匹夫,欺人太甚!”姬長伯大怒。
庸國國君,自從巴楚津地之戰,偷襲獲得那處和盤龍城之後,控製了雲夢澤等大片領地。
然後又參與了姬伯越之亂,試圖偷襲江州,想滅巴國國柞。
如今看到巴楚聯合借道,攻擊漢中,褒國公子林漢中叛亂,心中又按耐不住,想渾水摸魚,在漢中之戰裏撈些好處。
當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巴國。
姬長伯真的生氣了,要不是因為漢中初定,巴國北部後續援軍需要時間集結,姬長伯恨不得現在就出兵伐庸。
如今漢中可用之兵,隻有褒英的萬餘步卒,鄧麋的兩千騎兵,以及自己的親衛數千錦衣衛。
除此之外,就是褒國各地的守軍,漢中守軍經曆公子林的叛亂,肯定是不能用了。
如今,隻有一個辦法了。
“讓褒國世子,以褒君名義,調葭萌關守軍東進!”姬長伯下令,如花擬令,送往褒國世子處。
陳倉守軍不能動,褒國世子還需要返回陳倉,遣返五千秦軍。
隻有等三天後祭天儀式,世子正式移交褒國政權,姬長伯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使用褒國軍隊。
正思索對策的時候,侍衛上前稟報。
“君上,墨丘求見!”
姬長伯愣了半晌,沒想起來墨丘是誰。
“公子,墨丘是您任命的工部侍郎,原是與鄧麋一起加封的行伍出身。”
經過身邊如意的提醒,姬長伯才想起來這個改良投石機的能人。
自從蜀地大戰結束之後,自己就把他送到了工部,專門負責武器研發,自己曾給他提出過關於槍炮的概念,可惜炭爐冶鐵,純度和品質不高,達不到鋼材的程度,所以一直沒什麽進度。
“讓他進來吧。”
隨後,墨丘帶著幾名匠人,拖著一個木盒,小跑著過來。
“君上!臣幸不辱命,按照您的思路,用模具成功加工了一根鐵管,向裏麵加入您所說的定裝紙筒火藥之後,真的可以發射彈丸!”墨丘興奮的從木盒中拿出那根火銃。
姬長伯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連忙接過。
仔細端詳起來,自己當初和墨丘形容過,這種火槍的樣式,使用的是定裝紙筒彈藥!
跳過了火門槍和火繩槍,直接從燧發槍開始發展火器。
姬長伯仔細端詳著手中的火銃,隻見其通體黝黑,長約三尺,前段是一根精鐵打造的銃管,後端則連接著木質槍托。銃管內壁打磨得頗為光滑,顯然經過反複錘煉。
銃管後麵還有一個火石做成的簡易激發裝置,正是燧發槍標誌性的點火裝置。
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其不用攜帶點火物品,使用定裝紙筒彈藥之後,最快,一個士兵幾十秒就能裝填完成,準備第二次射擊。
他輕輕撫過銃身上幾道加固的鐵箍,指尖傳來微微的灼熱感——這顯然是剛剛試射過的痕跡。
"試射數據如何?"姬長伯突然用拇指按住銃口,將槍托重重杵在地上。
這個充滿武將氣概的動作讓墨丘眼前一亮。
"回君上,三十步內可破皮甲,五十步能入木三分,百步外能有效射傷。"墨丘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隻是裝填需時較長,且連續發射五次後銃管便會發燙,五十次之後就會開裂..."
"夠了!"姬長伯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傳令工部,即刻調撥精鐵三千斤,硝石五百擔!墨丘升任工部郎中,三日內給孤打造三百支這樣的"霹靂銃"!"
帳中眾將麵麵相覷。
勇冠忍不住上前:"君上,此物雖巧,但臨陣對敵恐怕..."
"將軍可知上庸軍最擅長什麽?"姬長伯突然將火銃抵在肩窩,做了個瞄準的動作。
"是山地戰。他們在雲夢澤練就的藤牌陣,連弩都難以穿透。"說著猛地轉身,銃口直指帳外飄揚的旌旗:"但孤的霹靂銃,專破藤牌!"
此時墨丘再次施禮:"臣還有一物呈上!"他從懷中掏出一個牛皮包,展開後露出數十個紙筒,"按君上吩咐做的定裝彈藥。每個紙筒內裝火藥二錢,鉛子三枚,用蠟封口..."
姬長伯眼中精光暴漲。他抓起一個紙筒放在鼻前輕嗅,火藥特有的硫磺味混合著紙張的清香鑽入鼻腔。
“好!好!好!”姬長伯連說三個好字,眼中滿是驚喜與興奮。
他將紙筒彈藥小心收好,看向墨丘的目光滿是讚許,“你此次立下大功,待擊退上庸軍,孤必有重賞。”
墨丘激動得滿臉通紅,跪地叩首:“謝君上,臣定竭盡全力,早日打造出更多霹靂銃。”
此時,一名斥候匆忙來報:“君上,上庸軍已至城固十裏外紮營,明日恐配合巴楚聯軍發起進攻。”
姬長伯神色一凜,隨即鎮定自若地說道:“無妨,褒英部即將抵達城固。萬餘人堅守城固,再有鄧麋將軍騎兵騷擾,堅持數日不成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人了然,隨後姬長伯命如花如意,將最近的情況,寫成書信,擬成數份,分別用三翎騎兵送往江州黃嬰、梓潼姬子越、新津盧林、郫邑鮑季平和閬中君無器處。
姬長伯其實對於趁亂吞並褒國,心中還是有些猶豫,畢竟不太光彩,雖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道理他也知道,但是總有些不踏實。
趁著距離大典還有些時日,自己想了解一下諸位封疆大吏的意見。
若是不妥,後悔也來得及。
安排完這些之後,姬長伯準備去見一下姒好,如今局勢如此,褒國歸附與否,姒好的態度很重要。
畢竟現在的褒國的局勢全靠姒氏王族撐著,陳倉是褒國世子的封地,城固是公子棋的封地,葭萌關是公子林的封地。
至於漢中其他的一些小城,更是以姒姓馬首是瞻,如果有一個姒姓舉起反對姬長伯的大旗,整個漢中,姬長伯是住不下去的。
和姒好的聯姻,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不知道姒好在其父親褒君自焚之後,還能不能以平常心麵對自己。
雖然公子林之亂,自己不是始作俑者,但是畢竟也間接促成了這個結果。
姬長伯猶豫再三,最後吩咐了一聲,前往姒好的住處。
姬長伯來到姒好暫居的院落前,卻見院門緊閉,隻有兩名褒國侍女守在門外。
見他到來,侍女們慌忙行禮。
"公主可在?"姬長伯問道。
其中一名侍女低聲道:"回君上,公主自昨日得知君上要取其為妻之後,便閉門不出,連膳食都未用..."
姬長伯眉頭微皺。他抬手示意侍衛退下,獨自走到門前,輕輕叩響門環。
"姒好,是我。"
院內一片寂靜。
正當他準備再次敲門時,門縫中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巴君何必假惺惺?先父屍骨未寒,你便迫不及待要吞並褒國,如今還要強占褒女不成?"
姬長伯的手懸在半空。他沉默片刻,沉聲道:"令尊之死,非我所願。公子林行事前確實曾與我相約,但我並未允諾。”
姒好沒有回應,一直陪在哥哥公子林身邊,對於公子林的行動軌跡,她是最清楚的人。
公子林起事的八千兵,其中五千還是陰錯陽差之下,從三哥公子棋手中拿來的。
“如今漢中亂局必須平定,褒國歸附對兩國百姓都是好事,如果繼續拖延,巴庸楚三國聯軍攻下城固隻是遲早,若是丟了城固,漢中門戶大開。"
"好事?"門內突然傳來瓷器碎裂的聲音,"我褒國四百餘年基業,成了君上口中的好事?於我姒姓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壞事!"
姬長伯突然一掌拍在門上:"那你可知道,若沒有我及時出兵,公子林之亂,你們姒姓又能有幾人活下來?這褒國社稷又能苟延殘喘幾日?"
院內頓時安靜下來。
他放緩語氣:"開門吧,我有要事相商。若談不攏,我即刻撤軍回巴,絕不為難。"
許久,門閂輕響。
姒好素衣散發站在門內,眼眶通紅,手中緊握著一柄細劍,正是當初姬長伯贈與的婦好劍。
姬長伯目光一凝:"你這是何意?"
"要麽你殺了我,要麽我殺了你。"姒好抬起下巴,"我姒好寧死不做亡國之女!"
院外侍衛聞聲欲衝進來,被姬長伯抬手製止。
他緩步上前,竟迎著劍尖走去。
"站住!"姒好聲音發顫,劍尖抵住了他的咽喉。
姬長伯不避不讓:"洞庭波兮木葉紛,帝子降兮渚雲昏。目眇眇兮愁予,佩蘭芷兮空芬。”
姒好一怔,手中細劍一抖,差點就沒拿住。
姬長伯繼續背道,“桂舟兮蘭枻,溯流光兮采薇。捐餘玦兮澧浦,遺餘佩兮涔陂。”
姒好眼中淚光盈盈。
“采杜若兮江渚,思公子兮未敢言。風颯颯兮吹衣,水潺潺兮斷弦。”姬長伯背到這裏,眼中也有了點點熒光。
春秋民風便是如此,女子若對男子心生愛慕,是不會藏著掖著的,大膽表達,認真述說,詩經裏,男女表白的詩多的是。
“夜耿耿兮長嗟,星熹微兮將墮。願隨鴻兮高翔,懼羅網兮傷羽。"最後一句出口,姬長伯深深歎了口氣。
“君若願嫁,吾定不相負!”
一滴淚從姒好眼角滑落:"可褒國...終究不在了..."手中的劍也無力的垂下。
"不。"姬長伯突然握住她持劍的手,"姒姓會永遠留在漢中。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繼承姬姓和姒姓血脈,這漢中,依舊是姒姓子弟的。"
姒好渾身一震,短劍"當啷"落地。
她麵紅耳赤的踉蹌後退幾步,扶住廊柱才沒有跌倒。
"你...你當真..."
姬長伯拾起短劍,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和那枚信物玉佩:"這是我之前擬定的婚書。"
夕陽透過廊簷,在竹簡上投下斑駁光影,姒好接過婚書,看著上麵的字跡,原本這婚書,是要呈交褒君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姒好怔怔望著那些字跡,突然掩麵痛哭。
姬長伯正要上前安慰,姒好卻推開了姬長伯。
“三日之後,祭祀大典照常舉行,我會勸說大哥放棄君位,遠赴蜀南承爵。但是我們的婚事,必須待我守孝三年之後才可以舉行!”
姬長伯點點頭,當即應允。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號角聲。
一名錦衣衛飛奔入院:"君上!上庸軍繞過城固,直奔漢中!城外駐紮的褒國世子請求支援!"
姬長伯神色驟變,轉身欲走,卻被姒好拉住衣袖。
"帶上我。"她抹去淚水,將婦好劍收入鞘中,"我是褒國公主,亦有守土之責。"
姬長伯點點頭,拉起姒好的手,走出了小院。
如今的漢中城,城中主要的部隊,是公子林和錦衣衛共同組成的萬餘人規模的守軍。
城南門外還有姬長伯的數千錦衣衛,城北則是褒國世子帶來的陳倉和秦國的萬餘人聯軍。
上庸軍數千人,繞過城固,直奔漢中。
姬長伯估計,庸君應該是得知了公子林叛亂的消息,想盡快趕到漢中,摘桃子的。
猜到庸君的心思,姬長伯覺得好笑,這庸君從偷襲盤龍城開始,似乎一直鍾情於摘桃子。
偷襲那處是摘桃子,偷襲烏江是摘桃子。
甚至姬伯越之亂的時候,也是想出兵江州,繼續摘桃子。
可惜江州遇到了姬長伯,桃子沒摘到,丟了十萬大軍,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夜,漢中城外火光衝天。
上庸軍借著夜色掩護,直衝漢中東門,似乎認定了漢中的守備力量不足。
於是姬長伯大手一揮,東門守軍箭矢如雨,擋住了上庸軍潮水般的攻勢,給予了庸國軍迎頭痛擊。
兩軍在漢中東門,展開了廝殺。
姒好跟隨姬長伯到此,竟領著身邊持劍的侍女,大步走上城牆。
一個九歲的女孩,領著一群女侍從,走上了城牆,她拔出婦好劍,持劍登上城樓,對守軍高喊:"褒國將士聽令!我乃先君之女,褒國公主姒好!現以先君之名命令你們,全力守城!奮勇殺敵!保境安民!你們的身後,是漢中百姓!你們的身旁,是袍澤兄弟!你們是褒國最勇敢的戰士!"
頓時經曆過叛亂的褒國軍,頓時士氣大振,他們與身邊的巴國錦衣衛,共同殺敵,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
黎明時分,上庸軍終於發現形勢不對,準備退去。
城外一直觀望的褒國世子,終於行動了,帶著陳倉守軍加入了戰局。
而與其一路相隨的五千秦軍,卻是按兵不動。
褒國世子一路追擊,將上庸軍殺的丟盔棄甲,一路狼狽逃回城固。
第二天,渾身是血的褒國將領激動的走到姒好麵前:"公主!末將願誓死效忠!"
姬長伯望著晨曦中姒好的側臉,忽然覺得這個倔強的女孩,或許真能成為他平定漢中的關鍵。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