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漢國崛起
字數:8054 加入書籤
五日後的漢中宮城偏殿,寺人捧著加急奏報踉蹌入殿:"啟稟公子,蜀南三縣爆發民變,亂民打著"清君側"旗號焚燒稅冊!"
姬長伯麵無表情,指尖輕叩案幾上攤開的幾份文書,皆是蜀地、漢中各地爆發的“叛亂”、“民變”、“暴亂”。
而此時,在這座大殿裏,姬長伯麾下的近衛,侍從,各部官員皆跪坐兩邊。
“時機已經成熟,該收網了!”
“動手吧。”姬長伯一聲令下,圍繞著姬長伯的所有侍從,皆躬身一禮。
很快,姬長伯麾下錦衣衛,教會,各地駐軍都開始行動起來。
當夜子時,漢中教會的鍾樓突然敲響警鍾。
海倫帶著修士們舉起火把,照亮了正在搬運武器的公卿私兵和家丁。
藏在暗處的新任稅監司主事厲聲喝道:"人贓俱獲!按《漢律》謀逆罪當誅!"
蜀南的深山中,來自各城的駐軍紛紛出動,精準圍剿著各個山頭殘餘的杜氏王族殘兵和各地公卿豢養的私兵、死侍。
……
血腥鎮壓持續了整整半月。
蜀南的青山綠水間,新立的"免稅碑"被染成暗紅色;漢中城頭的旗杆上,懸首的繩索壓彎了竹梢。但更令貴族膽寒的是隨之而來的製度絞索:
——所有私塾必須采用蒼溪學堂教材,講授《漢律》與攤丁入畝國策;
——教會設立"濟民倉",災年時憑地券借糧,直接切斷貴族對仆戶的人身控製;
——錦衣衛在各地組建"稅民會",鼓勵百姓檢舉瞞報田畝。
深秋的某個清晨,文景發現案頭多了份血書。
展開竟是十二家貴族聯名的《輸誠表》,末尾按著密密麻麻的朱砂指印。他急忙捧著竹簡奔向宮城,卻在午門外撞見令人震撼的一幕:數百名粗布短打的農民抬著剛收獲的稻穀,正跟著稅監司小吏學習使用新製的銅鬥。陽光下,顆粒飽滿的穀粒在官製量具裏堆出標準的圓錐。
"原來這就是公子說的..."文景忽然想起姬長伯昨夜在燭下寫的新政綱要,墨跡未幹的絹帛上赫然寫著:"要讓百姓看得見公平的量具,摸得著活命的糧食。"
當第一場冬雪覆蓋漢中時,戶部呈上的黃冊顯示:全國墾田數較去年激增四成,秋稅入庫竟超預期兩倍有餘。
平民墾荒的意願大大增加,沒有了公卿貴族的壓榨,平民的勞動積極性空前高漲。
更令人意外的是,蜀南送來請願書——那些曾被貴族煽動的山民,如今聯名請求將新開的梯田納入稅冊。
姬長伯在奏章上批下"準"字時,不遠處,由宮城偏殿改造成的漢中學堂裏,傳來蒼溪學堂童子們的誦書聲:"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他擱下毛筆,對侍立一旁的如花笑道:"聽見沒?這才是最鋒利的劍。"
春風再度吹綠漢江兩岸時,一隊奇怪的使團來到漢中。
他們來自曾經抵抗最激烈的蜀南山區,牛車上滿載著各村寨聯名按印的萬民傘。
領頭的老獵戶捧出把泥土:"公子,這是我們用新法種出的頭茬土。大家托我問問..."
老人緊張地搓著衣角:"那個...那個魚鱗冊,能給我們寨子也畫一張不?"
宮牆上的赤旗獵獵作響,旗麵拂過鐫刻在城門的新政詔令。
幾個剛分到田的退伍老兵正指著其中一行大字,教身邊孩童認讀:
"凡漢土所至——"
"耕者有其田!"孩童清亮的嗓音驚起一群白鷺,向著解凍的江麵翩躚飛去。
姬長伯坐鎮漢中,遙控蜀南,在整個漢國境內都強行推廣了均田的土地改革和納稅的攤丁入畝兩項國策。
整個漢國國內的經濟空前穩固,平民對姬長伯的中央政令奉為圭臬!街頭巷尾的布告欄張貼著最新的政策和政令。
整個漢國的局麵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隨著土地和稅製的改革,蒼溪模式也在各個大城推廣,包括高爐煉鋼,製酒,造紙。
高爐煉鋼帶來的金銀副產品也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金銀的大量流通。
攤丁入畝的稅製改革之後,不再以固定的糧草收稅,糧草貿易之後的刀幣,金銀也都能用於稅賦的繳納。
如此一來,過去繁重的糧草運輸,成了依托貨幣交易的貿易行為,極大的節省了漢國境內的稅務情況。
同時,姬長伯依舊堅持繼續推進蒼溪新政,並且大力提拔寒門子弟,任用蒼溪學派培養的年輕官吏,以取代那些貪汙腐敗的舊官員。
這些年輕官吏們大多出身貧苦,靠著蒼溪教材和各地的教會以及官辦學堂學到了知識,所以格外擁護姬長伯。
再加上各地總督也領悟了姬長伯的意圖,不惜動用軍隊強行支持姬長伯,甚至一些實力強大的公卿起兵反抗,皆被鎮壓下來。
姬長伯的一係列改革,積極推行的新政,為百姓謀得福利,贏得了民眾的推崇!
為了讓新政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姬長伯還巧妙地利用了輿論的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讓教會配合宣傳,強調新政的公平性,即“貧者減負,富者擔責”。
教會靠著慈善,在民間已經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他們的宣傳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並接受了新政。
巴蜀漢中三地的公卿本就在姬伯越之亂後遭受重大損失,實力弱勢不堪,根本無力對抗姬長伯以蒼溪軍為主體構建起來的中央軍。
所以其中巴國公卿大部分已經逃離巴國境內,最大的巴氏去了平都,其餘也大都投奔了姬伯越。
蜀地公卿在蠻夷叛亂和姬長伯的征伐中實力大損,後來又因為土地革命和攤丁入畝,徹底失去了對土地和平民的掌控力,更是無力對抗姬長伯為代表的王族蒼溪勢力。
漢中則在之前對抗聯軍的過程中,被姬長伯分掉了大部分的私軍,勢力大損。所以後來的改革中,也無力對抗洶湧的民意和姬長伯的暗中推波助瀾。
整個漢國,在姬長伯的強力推動下,新政逐漸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實施。
雖然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難,但姬長伯始終堅定信念,毫不退縮,土地革命配合攤丁入畝,將整個漢國的稅負整合起來,僅半年,國庫就有了充盈起來!
第二年夏,姬長伯站在漢中城樓上,眺望著整個漢中平原。
“夫君,我們該出發了。”姒好走到姬長伯身邊,輕聲道。
“嗯,出發。”
在漢中一年多的時間裏,解決了漢中和蜀南兩地的土地和稅製問題,現在各地的主要權力,全部集中到了各地總督身上。
而現在,姬長伯要做最後的統一,撤銷總督,改設郡縣。
而各地的總督,將全部集中到姬長伯的身邊,組建一個政治中樞——內閣!
原來,在漢中土地革命之前,姬長伯曾詢問過關於遷都郫邑的事情,各地總督皆讚同。
原因也很簡單,江州已經是對抗姬伯越的前線,作為都城,一定要保證都城的安全穩定,以及正常的生產建造。
江州已經不適合作為都城了。
相比之下,郫邑處巴蜀內地,河流縱橫,資源豐富,平原廣闊,特別適合貿易和生產。
如今六部機構,教會總部,錦衣衛衙門,大都已經遷到了郫邑。
主政郫邑的鮑季平確實能力出眾,不僅安撫了蜀地百姓,鎮壓了公卿貴族的同時,完美安置了所有的部門機構。
如今,郫邑城內外一派繁忙景象。新修的官道上,運送建材的牛車絡繹不絕;城南的學宮裏,來自三地的學子正在辯論《漢律》新篇;城北的冶鐵工坊裏,蒼溪匠人們改良的水力錘正發出雷鳴般的轟響。
姬長伯的車駕行至郫水河畔時,忽見數百名百姓跪在道旁。
領頭的老農高舉著一把金黃的稻穗:"公子請看!這是用新法種的郫縣早稻,畝產比往年多了兩成!"陽光下,沉甸甸的穀穗上還沾著晨露,宛如綴滿珍珠的瓔珞。
"好稻!"姬長伯接過稻穗細細端詳,忽然轉身對隨行官員道:"傳令司農寺,將這種稻種列為官儲良種,明年推廣各郡。"
他指尖輕撫稻粒,對姒好低聲道:"這才是真正的傳國玉璽。"
車駕入城時,鮑季平率所有官員在新建的朱雀門前相迎。
令人意外的是,城門兩側竟站著數十名身著短褐的平民代表——有蒼溪學堂的教書先生,有教會濟民倉的管事,甚至還有兩位拄著拐杖的傷殘老兵。
"臣鬥膽改了迎駕儀製。"鮑季平捧著玉圭躬身道:"按公子新政要義,以民為本!"
姬長伯大笑:"善!"
從漢中一路走來,無論梓潼,蜀地,皆一片繁榮景象。
此時看到鮑季平的安排,姬長伯心中的成就感更是暴漲。
在眾人的簇擁下,姬長伯的車駕緩緩駛入郫邑城。
再次君臨郫邑,如今繁榮的郫邑與當初那個殘破不堪的郫邑恍若隔世。
當夜,郫邑宮城的明堂內燭火通明。六部主官與各地總督圍著巨大的沙盤跪坐,沙盤上插滿代表田畝的竹簽——這是戶部耗時三月丈量出的全國墾田新數。
"巴郡多出隱田四萬頃。"戶部尚書方堯指著沙盤西南角,"原屬杜氏的獵場,現已有三千戶山民在開墾。"
"江北更妙。"江北總督君無器撫須笑道:"那些退伍老兵帶著蒼溪農書墾荒,愣把北山的石頭縫都種出了粟米。"
眾人有說有笑,這些年下來,大家在各自的轄區付諸心力,如今有了成果,心中都掩飾不住的開心。
待眾人冷靜下來,姬長伯坐直身子。
“詔諸位前來,是為了漢國的未來,我決定在六部的基礎上,增加一個以我為核心的新的機構。”如今已是十二歲的姬長伯正襟危坐。
所有人聞言皆是一肅,坐直身體。
姬長伯目光如炬,環視眾人,緩緩道出醞釀已久的構想:"此機構名為內閣,由六部尚書與各地總督中選賢任能組成,共議國事,協理朝政。"
燭火在青銅燈盞中微微搖曳,將眾人驚愕與思索的麵容映照得明暗不定。鮑季平率先離席叩拜:"公子聖明!此製既可集眾智以決國策,又能統合各地政令,實乃開創之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總督與尚書權責如何劃分?"江北總督君無器撫摸著腰間玉帶鉤,眼中精光閃爍。
姬長伯從袖中抽出一卷絹帛,侍從立即將其懸於殿中屏風。
絹帛上墨線縱橫,竟是幅精密的權力架構圖,正是姬長伯苦心設計的漢國內閣製度,借鑒明朝內閣的核心架構,同時結合漢國的實際情況如蒼溪新政、教會勢力、六部體係等),設計出一個高效集權、分工明確、互相製衡的中央決策機構。
內閣的組成
設立內閣首輔1人):總理朝政,主持內閣會議,直接對姬長伯負責。
內閣次輔1人):協助首輔,分管軍政或財政。
內閣大學士35人):由六部尚書吏、戶、禮、兵、刑、工)及重要總督兼任,形成“六部入閣”模式。
錦衣衛指揮使1人,非正式成員):負責情報與監察,直接向姬長伯匯報,不參與決策但可列席會議。
教會教主1人,非正式成員):負責宗教、民生事務,提供民間輿情,暫時由海倫擔任。
內閣成員全部由姬長伯親自任命,不世襲,確保權力集中。
內閣的機構和職能
軍政房統籌全國軍隊調度、邊防、軍屯,由兵部、各地駐軍、錦衣衛協助組成。
民政房管理戶籍、土地、稅收、賑災,由戶部+工部協助組成。
財政房製定預算、鑄幣、貿易政策,由戶部+賈富的漢國商會組成。
刑律房修訂《漢律》,審理大案,由刑部+大理寺組成。
禮教房科舉、外交、教會協調。由禮部和教會共同組成。
錦衣衛獨立體係之外,監察百官、情報搜集。由姬長伯直接管理。
軍政分離:總督可入閣議政,但軍隊調動需軍政房核準,防止割據。
財政集權:所有稅收由財政房統一分配,地方不得截留。
教會參與:教會代表可提議民生政策,但無決策權,防止宗教幹政。
內閣運作流程
1. 議事:內閣每日晨會,討論六部及地方奏報,形成初步意見“票擬”)。
2. 批紅:重要決策呈送姬長伯“批紅”裁定,一般政務由內閣首輔代行。
3. 執行:決策下發六部或地方總督執行,錦衣衛負責監督。
4. 複盤:每旬召開“大議”,六部尚書、總督、教會代表共同檢討政策效果。
製衡機製:
錦衣衛可彈劾內閣成員,但需姬長伯批準。
稅民會民間監督組織)可舉報官員腐敗,由刑律房核查。
教會濟民倉,若發現政策損害民生,可要求複議。
大家各抒己見,紛紛對姬長伯的設計進行充實。
最後全新中央機構,內閣就此設立,在原來六部的基礎上,對接中央部門——“五房一衛一教會”。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