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漢國歸一
字數:6450 加入書籤
江風卷著戰旗獵獵作響,姬子越立於船頭,望著江麵綿延的船隊與沿岸列陣的步騎,手中佩劍的劍柄被握得微微發燙。
自鷹嘴山擒獲姬伯安後,他便知這場統一之戰已近尾聲,姬伯安主力的覆滅,意味著平都三城已經是強弩之末,兵少糧乏。
但姬子越卻不敢有半分鬆懈——平都三鎮雖無強兵,卻依江據險,若一味強攻,難免折損兵力,更會讓三鎮百姓再遭戰火荼毒。
三日後,雷勇的先鋒軍抵達平都外圍的陽關。
此關扼守江麵窄處,兩岸峭壁林立,曆來是平都的門戶,此時鎮守陽關的正是姬子越的庶出兄弟,姬子赲!
雷勇並未急著攻城,隻令士兵在關下紮營,將數十門火炮列於江畔高坡,白日裏操練陣型,夜間則點起篝火,讓甲胄反光在夜色中連成一片,故意將漢軍的聲勢張揚開來。
關內,平都守將趙奎和大夫姬子赲兩人坐立難安。
幾日前,錦衣衛細作散布的消息已在城中傳開姬伯安被斬於宕渠鬧市,首級正送往魚地示眾;巫地已被姬長伯親衛鄧家軍攻克,朐忍守軍龜縮城中不敢出戰。
更讓他們心驚的是,城中百姓聽聞漢軍“秋毫無犯、歸降免罪”的諭令,竟有不少人偷偷在門上貼起“漢”字標識,連守城的士兵都開始私下議論是否要開城歸順。
“將軍!漢軍在關下架起了火炮,看那炮口規模,怕是能直接轟開城門!”斥候連滾帶爬衝進府中,話音剛落,城外便傳來一聲巨響——雷勇故意令士兵試射了一發空炮,炮聲在山穀中回蕩,震得屋梁上的塵土簌簌落下。
趙奎猛地站起身,腰間佩劍“哐當”一聲撞在桌角。他本是巴國舊將,對姬伯安的殘暴早有不滿,隻是礙於舊主情麵才據關抵抗。
如今見漢軍勢大,百姓歸心,再守下去不過是徒增傷亡。當晚,兩人便召集心腹將領,連夜打開陽關城門,親自捧著印信,在關前跪迎雷勇的先鋒軍。
陽關既破,平都三鎮的第一道防線徹底崩塌。
雷勇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陽關,即刻派人將消息送往姬子越的中軍船隊,同時約束士兵不得擅入民宅,隻在城中張貼漢王的招降諭令,安撫百姓。
五日後,姬子越率領主力抵達平都城外。此時的平都已亂作一團相鄰的定川、臨江二鎮守將聽聞陽關歸降,一個帶著親兵棄城而逃,一個則緊閉城門,卻擋不住城中百姓自發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
唯有平都主城的守將巴氏族長巴蒲仍在負隅頑抗。
此人是當初脫離巴國的巴氏王族,也是最相信姬伯安的死忠,不僅扣押了城中主張歸降的官吏,還將百姓驅趕到城牆上充當“人肉盾牌”,揚言要與城池共存亡。
姬子越立於城下,看著城牆上瑟瑟發抖的百姓,眉頭緊鎖。他轉頭對身邊的副將道“傳令下去,火炮不得對準城牆,隻圍不攻。再派使者去城下喊話,告知巴氏族長巴蒲若他肯釋放百姓,開城投降,可保他一家性命;若執迷不悟,待破城之日,定以‘脅迫百姓’之罪株連其族!”
使者帶著勸降書來到城下,城門打開,使者見到了麵容憔悴的巴蒲,自從脫離巴國之後,巴氏一族仿佛在自己的帶領下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不斷的損耗著族力,眼看著現在又要麵臨城破人亡的絕境。
“漢軍主將是何人?”巴蒲問道。
“回大人,漢軍主將乃是姬子越將軍。”使者恭敬答道。
巴蒲心中一震,他與姬子越曾經是一起長大的江州王族,沒想到如今竟在這戰場上兵戎相見,姬姓和巴姓乃是巴國共主!
往昔一同騎馬射箭、飲酒暢談的畫麵在腦海中浮現,可如今局勢卻如此尷尬。
“我想與姬子越見上一麵。”巴蒲沉默良久後說道。
使者回城將巴蒲的請求告知姬子越,姬子越思索片刻便答應了。兩人在兩軍陣前相見,目光交匯,一時都有些唏噓。
“巴蒲,事已至此,你又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如今姬伯安已敗,你若開城投降,我定保巴氏一族周全。”姬子越誠懇道。
巴蒲長歎一聲,“子越,我何嚐不知如今大勢已去。隻是我身為巴氏族長,當初一意孤行,如今若降,有何顏麵麵對族人。”
姬子越拍了拍他的肩膀,“巴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若歸降,以漢王大度,收容異族蠻夷和蜀地王族的心胸,定會真心以待,日後巴氏一族仍有複興之機。”
巴蒲聞言猶豫再三,終於點了點頭,“好,我信你。”隨後下令釋放百姓,開城投降。
平都主城和平接管,待一切平定後,姬子越即刻下令釋放被扣押的官吏,讓其協助漢軍安撫百姓;打開糧倉,向城中貧民發放糧食;同時派人前往定川、臨江,收攏逃散的巴氏守軍,登記歸降的官吏。
三日後,朐忍守將見平都三鎮盡歸漢軍,東部魚地和巫地也落入漢軍之手,兩年夾擊之下,再也無心抵抗,親自捧著印信前來歸降。至此,巴國殘部徹底覆滅,巴蜀之地盡歸漢國版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消息傳回江州,姬長伯親自登上城樓,望著東方,眼中滿是感慨。他轉身對身邊的謀士道“傳孤王令昭告漢國治下,巴蜀統一,即日起減免巴蜀各地賦稅三年,與民休息;令姬子越暫鎮平都,主持平都各地的吏治整頓與民生恢複;鄧氏兄弟率部駐守巫地、朐忍;雷勇率領本部前出那處,防備東方諸侯。”
數月之後,局勢徹底安定下來,姬長伯決定在江州建立陪都,並暫時停留在江州,隨後姬子越率領大軍凱旋。
此時的江州早已張燈結彩,百姓自發湧上街頭,手持糧食與酒漿,迎接凱旋的將士。
姬長伯親自在城門口迎接,握住姬子越的手,笑道“王叔此番東征,未折一兵,未屠一城,便定巴蜀,此乃不世之功!”
姬子越淡然一笑,“此功非我一人之功,大王在閬中擊潰巴軍主力,我隻不過乘勢而下,順水推舟罷了。”
姬長伯笑著搖了搖頭,自從閬中之戰之後,姬長伯聽取了後宮兩位夫人,以及朝中內閣大臣的聯名要求,已經不再親自領軍征戰,畢竟漢國已經有如此規模,自己要做的就是鞏固已經取得的的勢力範圍,將其經營好。
待自己有了繼承人之後,才可以再提領兵之事。
“大王,巴氏一族族長巴蒲也跟隨我一同返回江州,他想求見大王。”姬子越畢竟還是放不下自己這位故交。
姬長伯和巴蒲也曾有過數麵之緣,尤其是談判交換了巴氏江州領地和平都三鎮。
如今再見麵,一位是漢國君主,一位是亡國家臣,真是世事無常。
巴蒲躬身深施一禮,“漢王,昔日是我有眼無珠,追隨姬伯安與您為敵,如今願以殘軀為您效力,隻求您能善待巴氏一族。”
姬長伯款款上前扶起他,“巴族長不必如此,過去之事乃是時勢所逼,我願既往不咎。如今巴蜀一統,漢國初立,正是用人之際,你巴氏一族向來英勇,若能歸順於我,亦是一樁佳話。”
巴蒲得到姬長伯的肯定,當即感激涕零,發誓定當忠心耿耿。
當晚,江州宮城再次擺下慶功宴。酒過三巡,姬長伯起身舉杯,對滿堂文武道“巴蜀統一,非孤一人之功,乃諸位將士、百官與天下百姓之功!孤在此立誓此生定當勵精圖治,讓巴蜀百姓安居樂業,讓漢國日益強盛,不再受分裂之苦,不再遭戰亂之禍!”
眾人紛紛起身舉杯,高呼“漢王萬歲”,聲音震徹宮宇,傳到宮外,與百姓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在江州的夜空久久回蕩。漢國的新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而此時遙遠的東北苦寒之地,一名身材高挑,容貌豔麗的絕色女子,正饒有興致的把玩手中的器物。
“想不到這個時代的生產力,竟然還能有人能搗鼓出這種手槍。”女子的聲音悠悠響起,仿佛雀靈啼叫,動人心魄。
在她的身邊,一群身穿白色兜袍,手持鐵鐧,身背長筒火槍的壯漢麵無表情。
地上橫七豎八的躺著一群工匠裝扮的屍首,他們有的驚恐,有的絕望,有的痛苦。
“君主!附近的鐵器工坊和火器工坊皆清理一空,燕王那邊的火槍隊也已經被我們的人控製住了。”一名魁梧的壯漢持鐧走到女子身邊恭敬道。
“隱忍了這麽多年,也該是時候出手了。”女子嘴角上揚,露出一抹冰冷的笑意。
“傳令下去,將這些火器秘密運往我們的營地,加強訓練士兵使用。”女子眼神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戰局。
燕國境內發生的一幕幕,遠在江州的姬長伯等人自然不知。那絕色女子正是一直以來潛伏在燕國國公子身邊的女子,她暗中蟄伏多年,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勢力,此次收集火器,野心昭然若揭。
幾日後,燕國邊境開始有小股異動,一些靠近邊境的村落莫名被襲,村民皆稱是一群身著奇異服飾、手持怪槍的人所為。
而此時,那女子已將火器方隊訓練得有模有樣,她看著整裝待發的軍隊,眼中滿是自信。“燕國,不過是我踏出的第一步,未來這天下,必將是我的。”她輕聲呢喃。
與此同時,在漢國,姬長伯雖沉浸在巴蜀統一的喜悅中,但朝堂之上也有密探傳來中原各國的異常消息。
姬長伯聽聞後,眉頭緊鎖,對著如花和如意下令加強東北上庸邊境的偵查,密切關注中原局勢。
雖然漢國如今需要修生養息,但是北秦東楚的廣袤邊境地區,依舊需要武裝常備,以防各國垂涎上庸之地,畢竟上庸孤懸漢國之外,最近的路是從漢中順漢水而下,但是遠水不解近渴,自己要想穩住好不容易得來的漢軍局麵。
就一定要重兵防守上庸,這裏將是未來自己北上中原的跳板!
江州的慶功宴持續了三天三夜,整座城池都沉浸在統一的喜悅中。然而姬長伯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在宴席結束後立即召集心腹重臣,在臨時改建的江州王宮中舉行秘密會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上庸的情況比想象中更加複雜。”如花將密報呈給姬長伯,眉宇間帶著憂慮,“我們的人發現,不僅燕國在秘密研製火器,晉國和齊國也都有類似動向。更令人擔憂的是,最近三個月來,上庸邊境已經發生了十餘起商隊失蹤案件。”
如意接著補充“失蹤的都是運送鐵礦和硝石的商隊。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打鬥痕跡,仿佛整支隊伍憑空消失。當地百姓傳言,是山中的鬼怪作祟。”
姬子越沉吟片刻道“大王,上庸地處漢國最北端,與中原各國接壤,地勢險要但孤立無援。若不能牢牢控製此地,將來北上中原將失去重要跳板。臣願親自率軍前往鎮守。”
姬長伯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目光掃過在場的文武大臣。經過巴蜀之戰,漢國軍隊需要休整,國庫也需要時間充實。此時若再起戰事,絕非明智之舉。
“子越王叔所言極是,但眼下巴蜀初定,你需要留在平都協助那處的雷勇安定漢國東境,關注楚國動向,並安撫巴山各族。”姬長伯最終做出決定,“傳王令,衛宛文武雙全,屢立戰功,擢升其為上庸大夫,兼右庶長!”
“衛宛,孤命你率三萬精銳即刻北上漢中,順漢江而下,駐守上庸。你的任務有三一是加強邊防,警惕中原各國動向;二是查清商隊失蹤真相;三是暗中調查火器流向,但切記不要打草驚蛇。”
“末將領命!”衛宛激動的麵色通紅,聲音洪亮的應諾。
如今漢國最高的軍爵便是左右庶長,雷勇剛剛因為戰功,從右庶長晉升左庶長,日後鎮守那處。
左庶長鄧麋鎮守上庸,如今從白身起步的衛宛,通過魚地建議分兵,隨後獨自領兵,一路連戰連捷,在危急關頭協防了閬中,又在閬中之戰中表現卓越,率領騎兵屢立戰功。
如今衛宛成為了漢國新的右庶長,且衛宛領兵前往上庸,就意味著上庸有了左右兩位庶長,其重視上庸的程度可見一斑。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夢回春秋當大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